陈颖嘉:金融危机的中印影响比较
中国和印度在当前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的处境如何呢?乐观者曾预期这两个亚洲经济巨头将会阻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然而,由于全球化,世界经济体关联度日趋紧密。中印两国也未能幸免于难,其出口和投资的放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经济增长动力。虽然中印人口占到世界总人口40%,然而两国2007年的GDP总和才不到世界的总产出(名义价值)的10%。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才占世界的15%左右。此外,两国经济健康仍依赖于全球环境。因此,中印两国要想成为世界其他经济体的领导者或者是救世主,力挽经济于衰退的狂澜,这条道路仍然漫长修远。然而,中印两国的相对强劲的进口需求已经缓冲了世界危机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冲击。通过进口,两国一方面可以满足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也为那些依赖于贸易交易,特别是资源丰富和技术先进的经济体提供了急需的出口支持。
特别是中国已经受惠于其现金充裕的金融机构及其2000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在其最引人注目的救援角色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已经在去年12月,即金融风暴的初期阶段购买了摩根斯坦利9.9%的股权。但是,在中投投资美国私人股本公司百仕通集团失利后,中国监管层对审批这样的投资机会变得谨慎起来。此外,国内股市的暴跌也促使政府下令让主权财富基金去支撑上海股市,从而失去机会去帮助西方陷入困境的公司。
不同的增长方式
中印两国是经济话题的座上宾,因为两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两国富裕的劳动力支撑着它们的成功。但是,它们的增长道路却各有迥异。中国注重于制造业,而印度则依赖于服务业。
中国的成功来自于其工业的骄绩。经济特区的优惠待遇,例如给予工厂和出口企业财政补贴或出口退税等,吸引了一大批的外国投资者。虽然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其经济特区的作用将会被削弱,但是中国模式依然被赞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模式。自从特区成立30年来,中国的工业和建筑业对GDP的贡献率已提高到40%左右。
印度一直热衷于中国的模式,但是其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用地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限制了这方面的计划。因此,印度充分利用其国内高素质的技术娴熟的城市劳动力,专注于服务业出口。服务业已经占到了印度GDP的一半以上,而其工业和建筑业则占到大约25%。
相同的命运
虽然两国的增长方式不同,但是近几个月来,它们都出现了显著的放缓。中国依赖于西方贸易体的消费,而印度作为一个广受欢迎的外包服务目的地也有赖于发达经济体活力四射的服务业,但是这些发达经济体现在都在与经济衰退作抗争。由于近几年印度国内消费的增长,印度对贸易的依赖性要小于中国。但是,印度的工业产出已经严重放缓,这是其国内消费减弱的一个信号。
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9%,令其他国家分外嫉妒和羡慕,但是相对于其连续10个季度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来说,则显得有点令人失望。第三季度,奥运会并没有刺激中国国内经济活动,因为其对正常活动的干扰已经完全抵消了这项盛事所带来的好处。目前,重要的指数如固定资产投资和商品零售额方面仍然保持良好。然而,出口的放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其制造业的增长。自今年以来,工业产出出现大幅跳水,这预示出境海运业务在随后的月份将会减少。
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依靠外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中国不能成功地启动内发式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冲击。中国大陆的重要出口目的地如美国,欧洲和香港地区现在也正面临严重的衰退风险。
印度的出口市场看上去已经呈现分散化,相当一部分出口市场是中东和非洲。然而,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气候下,印度的出口也将会受到伤害,尽管冲击可能不会像中国那样来得这么快。如果不能保持工业产出及阻止经济大幅下滑的话,中印两国也很难帮助其他经济体。
自去年开始,中国试图改变自己出口产品类型,即由低端产品向高科技产品转型,但是它或许选错了时机。中国繁荣的贸易一直以来依赖于像纺织品和服装等低端生活必需品的出口。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政府就会变得热衷于发展技术先进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对全球经济周期更为敏感,在困难时期也会受到越多的冲击。因此,中国将可能专注于它目前擅长的领域,直到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因此,向中国出口零部件的日本和韩国等以技术为专长的国家将很难从中国得到支持。
由于全球消费的低迷,现在很难刺激出口的增长。走弱的印度卢比也没能重振其国内的出口。同样,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也未能提高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吸引力。中国的进口消费增长也相应放缓,因为进口的大部分零部件和资源是用来生产出口的产品。进口替代品也出现类似情况,因为在全球危机爆发前,中国已经开始扩大其生产链以降低对进口原料的依赖。进口的减少使得中国保持了良好的贸易平衡。然而,印度却未缩小其进口消费,部分原因是其严重依赖石油进口。不过,由于其经济的严重放缓和原油价格的下跌,印度的进口在未来的两个季度里将会放缓。
中国和印度的前景也许受来年美国政府的更迭而陷入进一步衰退的风险。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誓言为自由贸易协定增加限制条件,以保护本国的工人利益和环境。虽然这誓言不是专门指向中国,但是中国的经济可能会受到伤害,因为中国的制造业一直被斥责为造成美国失业增多的主要原因,且其污染问题也是“广为知晓。”此外,当那些贸易保护主义者找到合适理由时,将再次呼吁加速人民币升值步伐。对于印度来讲,其最担忧的就是外包服务业务。美国大选期间,美国政界已经开始指责印度的外包服务业减少了美国本土的工作机会。
投资将放缓
今年对中国来讲是困难的一年。自新年伊始,中国遇到了异常的事件:年初的雪灾,5月份灾难性的地震和严重的洪灾等。这些都需要等待重建。政府预计重建这些地区将需要1万亿元。然而,鉴于全球信贷紧缩,几乎没有什么海外投资者会投资中国。此外,尽管中国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是不太乐观的中国经济环境前景及中国汇率政策的变化——由小步升值转向保持相对稳定——也削弱了这个新兴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近年来外国直接投资一直保持强劲增长,但是在2009年可能会出现放缓。重建可能将主要依赖于国内投资,包括来自香港的慷慨支持。外资的缺乏将会严重影响到全面的建设,继而减少中国对海外资源的需求。
虽然在今年上半年的外国直接投资已经超过了2007年的总和,但是印度也将会面临这一方面的放缓。由于风险厌恶情绪的上升,投资者现在正逃离新兴市场,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地方虽然收益高,但同时存在高风险。然而,随着印度政府许诺改善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由外资成立的合资公司在近期内可能会进入印度市场。尽管投资情绪比较低迷,但是政府会给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优惠条件。不过,印度现在最担心的问题是其资本的快速外流。现在,证券投资者的资金回撤加剧了印度股市的暴跌及卢比的大幅贬值。这些资金曾在几年前进入印度并造成了其股市的牛市行情。前10个月125亿美元的资本净流出已经造成卢比贬值20%左右,而2007年172亿美元的净流入使得卢比升值12%。
一些人认为中国应该感谢其相对封闭的金融系统,因为这使中国只有少数金融企业受到全球金融动荡的影响。虽然中国大陆的投资者尚不能投资于其他市场的股市,但是低迷的市场信心仍会畅通无阻地相互传染。从去年10月至今,上海股市的市值已经缩水了三分之二。这种羊群效应也加剧了中国股市的跌宕起伏,使得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了亚太地区表现最差的交易所。在今年下半年,首次公开募股明显减少,这暗示资本募集已经搁置且扩张意图趋于减弱。横贯在中国金融系统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大门并没有阻止负面情绪的蔓延,这再次说明世界经济联系已日趋紧密,没有哪一个玩家可以置身全球经济衰退之外。
陈颖嘉 穆迪经济网(Moody's Economy.com, [url=http://www.economy.com/dismal]www.economy.com/dismal[/url])悉尼办事处的助理经济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