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李旧苗 发表于 2008-12-29 10:05

李稻葵:“明年或现大规模政府消费潮”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5日在清华大学内部经济形势报告会上指出,2009年中国可能迎来建国以来,全方位、最大规模的政府公共开支的投资浪潮,中央政府将扩大支出来增加内需。
    韩国很危险
    “我仍然认为韩国现在是危险的。在未来2个多星期之内,韩国将有2200亿左右美元的短期债务到期。”李稻葵认为,下一步受金融风暴的波及者,将会延伸到中国周边的新兴市场国家,比如韩国和印度。这些国家共同特点是外债很多,外资撤出的风险很高。同时中国也面临资金流动的影响。
    “韩国只能用外汇储备去还钱。据韩国方面的数据,他们有2400多亿美元,去还2200亿外债,看上去是没问题。但是这样只剩不到200亿美元,是不够国内正常用的,比如用在企业进出口结算上。”李稻葵说,“关键是从经验上来看,韩国人自己说有2400亿美元外汇储备,但到底有多少,这是要打上问号的。十年前,韩国人也说自己有1000多亿外汇储备,结果调不出来。”
    如果资金从韩国、印度外流,根据过去的经验,很有可能波及中国。“国际投资者存在非理性的情况,他们分不清中国和印度的区别,也认为中国会有问题,从中国撤资。这将在资金流动上对中国会有冲击,但是影响不会太大。毕竟中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李稻葵分析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集中在信心、贸易和资金流动上,但不是颠覆性的。
    美国是赢家
    在李稻葵看来,这场全球救市行动中,美国和欧洲政府将会是赢家。
    “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但是美元和美国国债还在升值。这表明美国的国家信用没有破产,反而提高了。”李道葵说,“在这个时候,美国继续发行国债是很划算的事情。美国向全世界借钱,再投资自己那些价格跌了50%的金融股票,当然挣钱了。”
    “有赢家也会有输家,谁是输家呢?我希望别是中国。”在李稻葵看来,当前中国面临重大战略,一是改变外汇储备布局;二是趁机布局华尔街。
    “我们应该认清美国和欧洲政府救市的本质,认清他们会赚钱。我们应该做相应的对冲运作。美国现在发很多国债,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趁美国国债升值卖出一些,然后把收回的美元,投资全世界各国下跌超过50%的股票。这将让我们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有一个比较好的布局。”
    “如果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要碰到什么挑战的话,还是来自华尔街。华尔街的运作非常快,对各个国家经济的冲击也非常大。未来中国金融开放以后,一旦处理不慎,也会受到他们冲击。”李稻葵认为,应该抓紧时机,适当布局华尔街,买一些股票,其目的不是赚钱,而是获得在华尔街生存下来的公司的控制权。
    “我们可以派驻一些董事。如果他们下次要炒人民币,我们就事先知道了。”李稻葵说。
    “系列财政政策出台在即”
    谈及中国经济,李稻葵预测,四季度GDP增速将反弹至10%以上,明年中国经济还是能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而通货膨胀会下降很快,将不再是人们讨论的话题。
    李稻葵坚信,2009年中国可能迎来建国以来,全方位、最大规模的政府公共开支的投资浪潮,而这笔投资将夯实未来三十年健康成长的基础。
    李稻葵分析说,现在老百姓和企业储蓄率很高,但老百姓还是不大愿意消费,企业投资的规模已经很大了,所以需要政府向全社会借钱,来进行大规模的集体消费,替老百姓消费。比如说,治理长江、黄河,治理空气污染,这无形中将提高人们的集体消费;更新节能减排设施,如此一来,既节能又保护了环境。
    “未来三四年是社会矛盾多发期,就是要用增长来解决问题。我相信政府在未来一年之内,快则三个月,慢则到明年年中会出台类似政策,不是零打零敲,而是一次性出台系列财政政策。不仅是要保持经济增长,也是要保持社会和谐。”李道葵说。
    李稻葵说,据他了解,目前还没有一个部门正式宣布万亿级别的投资。
    他预测,中国政府会大量进行投资和消费。一是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二是装备升级投资,比如说,核能、汽车行业核心技术升级;三是环保和节能减排技术投资。四是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五是医疗投资,如建立社区医院,对医院投资,很可能出现财政将钱直接投给医院的现象。
    “这些既是消费,也是投资,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了社会稳定的基础。”李稻葵认为,政府有大量的空间去发行国债。

李旧苗 发表于 2008-12-29 11:44

高尚全:警惕投资与消费增长背离

2008年12月15日 市场报


    “从过去10年看,扩大内需的结果更主要的体现在国有投资增长和扩张方面,最终消费比重不升反降。因此,本轮扩大内需,要吸取十年前的经验教训。”
    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抵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如何防范本轮经济刺激计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在“第六届中国改革论坛”上指出,既要警惕投资与消费增长脱离,也不能由于紧急或危机状态下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政策而否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从过去10年看,扩大内需的结果更主要的体现在国有投资增长和扩张方面,最终消费比重不升反降。”高尚全表示,此轮扩大内需,要吸取十年前的经验教训。
    从内外需结构看,1997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为34.2%,净出口占比为4.3%,2006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66.9%和7.5%。
    “虽然不能由此就简单断定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外需,但至少表明近10年来内需增长相对于外需而言是缓慢的。”高尚全表示。
    而从国内需求看,1997年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9%和36.7%。2006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9.9%和42.5%。1997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45.2%,2006年下降为36.2%。
    “这种情况表明,即使人们不同意投资挤压消费增长空间的说法,至少也意味着投资在相当程度上与消费增长是脱离的。”高尚全称。
    “因此,扩大内需要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高尚会解释,这次国务院出台的十大措施中,在保障性住房、医疗、教育、基本养老等若干方面都作了相应安排,并强调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体现了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及其在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高尚全还提醒,要在理论层面澄清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关系,警惕政府投资扩张中可能出现的“体制复归”。
    “扩大内需并非像一些观点认为的那样,是对市场经济的否定。不能由于紧急或危机状态下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政策而否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高尚全强调。
    为此,高尚全建议,当下各级政府的政策要在“如何撬动市场力量作为考虑的重点”。对于短期不得不直接介入市场的行为应避免过度干预,甚至取代市场,同时也要考虑经济运行恢复常态时的“淡出”安排,要有个退出的机制。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