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价酿恶果
大豆收储可以休矣,错误根源应深刻检讨中央收储对平衡供需,维护市场,减少价格波动的风险本来是好事,但是定位在保护农民利益就危险了。
150万吨的收储占国内总产量的约10%,这不是一个小数,对市场有绝对的干预能量。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3700元的收储价与进口成本拉开了800元的差价,市场规则终于被完全打破,造成了全行业停摆的严重后果。
首先压榨企业无法与国家竞争,仅不到半个月就全部停止了收购活动,已经收购的部分投入生产后每吨的亏损高达500元。压榨企业只能转与采用进口大豆,出现了奇怪的南豆北调现象。
第二农民面对卖豆难的怪事,豆农普遍认为3700是合理的价格,非3700不卖,诚然国家定价怎么可能不合理,但是收储毕竟有量的限制150万吨并不是全部。大部分的豆是卖不到国储的,如果你是豆农,你愿意看着别人卖3700,而自己卖2900去与进口豆竞争吗,这个差价的损失谁给?
第三产地的官员着急上火跑到北京,要求增加收储。问题终于暴露,说白了这是要求政府买下今年全部的国产大豆!因为只要少收一粒都会造成不公平的现象。
第四国产大豆成了被宠坏的公主,中看不中用,只可“珍藏”,不可压榨,谁用谁亏。本来是丰产年可以减轻进口压力,结果是好比国产大豆绝收,全部大豆依赖进口,CBOT大豆创造了金融危机以来几乎最小的跌幅记录,小心翼翼的美国人怀着暗喜的心情把大豆的定价权交给了中国。
最糟糕的情况已经摆在眼前,好好反思一下,农民的利益保护好了吗?不久前还颁布文件保护油脂企业,现在这些油脂企业过得好吗?显然我们什么都没做到。
价格保护为什么失败,原因政策仓促出台,考虑问题简单化了。因为价格是存在于一个体系中的,不是谁认为合理就行的,价格也是运动变化的,价格的实质是比价而不是绝对价位,当豆油和豆粕已经大幅下跌,还要维持大豆的价格,那就只能让国产大豆退出市场。
收储只能是在供大于求的时候,收储的数量应与过剩的量相应,而价格控制只能针对封闭的市场,总结这几年的收储情况,小麦和玉米是成功的,白糖和大豆是失败的棉花有得有失。保护农民利益的方法很多,还须依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制定不同的方案。像今年的大豆收储方案漏洞百出,完全的不科学,不合理。教训是深刻的,值得好好的总结、反思。新政策的出台务求能拨乱反正,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大豆的战略储备可以在国际市场采购,国内的收储可以休矣。 苦恼的农民
“听说有个农民晚上在车里生火取暖差点被烧死。”黑龙江省克东县农民李树财告诉记者。他说的那个农民当时在中储粮的收购库点外排队,他所在的队伍已经排了几里地长,为了交大豆,有的人已经等了三天。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这是目前东北各个中储粮收储点外常见的情景,但是大部分农民会失望而归,因为他们的粮食不符合要求。拿大豆来说,按照国储库点的要求,水分低于13.5才能够按照此次国家规定的1.85元/斤进行收购,但现在农民手中的大豆水分一般在16个以上。
农民们的第二个选择是把粮食卖给当地的加工企业,但是由于加工企业能够承受的价格要比国家收购价低很多,比如阳霖油脂,其大豆收购价为1.67元/斤左右,这大大低于成本价,即国储规定的1.85元/斤。这致使很多农民宁愿把粮食堆在家里也不愿像往年那样出售给加工企业。
黑龙江富锦市锦山镇农民李青和2008年种了9公顷的大豆,共收获了近20吨,到现在一点都没卖。“原来国家一直在宣传要保护农民利益,要启动国储收购,所以我就光等着国储了。”而现在看来,国储一途基本走不通,李青和抱怨,最好的豆子都不符合要求。
曾让他满怀希望的国储计划出台于2008年10月20日,这一天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下达了第一批中央储备和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1650万吨。12月1日又下达了第二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1400万吨。两批收储计划总量为3050万吨,其中东北地区玉米1000万吨、大豆800万吨、稻谷850万吨,南方主产区稻谷900万吨。
这项政策显然是国务院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现在来看,农民们仿佛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黑龙江省的大豆国储量才200万吨,但全省的大豆产量今年达到了900万吨。”黑龙江大豆协会常务秘书长吴立强告诉记者,“往年此时,农户大豆要销售60%以上,但现在测算下来,还没有到10%,12月后,农户手中有近500万吨大豆积压在手中。这些大豆国储肯定不能完全收购,那么由谁来收购?”吴立强非常担心。
停产的工厂
事实上,往年东北的豆农们大部分都将自己的大豆销售给了当地的油脂加工企业。而正是由于今年国储规定的价格抬高了农民们的售粮预期,使他们现在都彻夜挤在国储粮库的门口,而另一边,东北地区绝大部分的大豆加工企业难以为继,纷纷选择停产。
“我们位于黑龙江的5家加工厂已经全部停产了。”九三油脂集团总经理田仁礼对记者说。这家东北最大的油脂集团往年一家就能消耗掉200多万吨国产大豆,但现在他们选择了停产。理由很简单,由于国储计划的搅局,使得省内豆农只认同1.85元/斤的收购价,而进口豆到港完税价格为1.55元/斤,比国储价格便宜0.30元/斤,每吨的价差达到了600元。所以他们无法按照市场接受的价格收购到能维持一定利润的大豆原料。
“现在加工一吨国产大豆的利润不到100元,而使用进口大豆的企业则高达800元。”一位东北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十多天之前,全黑龙江的油脂加工企业有95%以上都选择了停产。过高的大豆原料价格和不断走低的豆油价格使得其开工就意味着亏损。
在这些加工企业看来,国家启动的大豆临时收储措施无疑成为了市场的搅局者,导致正常的市场价格无法形成。“在国储没有收购之前,大豆的价格已经大大下降,企业进行生产还是有利润的,但现在,国储的收购价把价格又拉高了。”他们担心的是,长时间停产将对东北地区的国产大豆加工业造成致命打击。 对文章涉及的经济学内容了解不深,但是感受到了其中对农民、对国家的忧虑和关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