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辉清博士,你欠我一个人情
[url=http://www.whbw.net]www.whbw.net[/url][size=4]高辉清博士,你欠我一个人情[/size]
[size=4][/size]
[size=4]章星球[/size]
[size=4][/size]
[size=4]读苏振华《打破行政性垄断,把就业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一文,使我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我非拉着万科经济人俱乐部原版主高辉清老兄还我一个人情不可。因为老苏的这些观点,大致与我是接近的,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业、提醒中国应该推行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循环增长模式准备过冬的建议,写在李敏博士论文出版介绍里,也已经嚷嚷了好几年,开放出租车业增加几百万就业机会这一说法,更是我早在04年就和高辉清探讨过的,去年王清营还在一个帖子里提到。
我上万科论坛之初,当时版主们都还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我就给中国经济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爬藤经济,因为在我看来,文化和人力资本是财富树的“根”,公共福利是“茎”,物质资本是“枝”,货币是“叶”,每个公民都拥有这四部分财富,整个国家的财富结构才是健康的。但是我们国家却片面追求货币财富的积累,而且还不是积累在老百姓那里,而是以外汇储备的形式存在国外。这种经济结构,一看就是根茎薄弱,叶子积累过多,“叶”虽有光合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也有蒸腾作用可能导致水分营养流失。所以植物都是在秋冬之季进行营养转移,把叶里的水分和营养转到根茎部。这时候根茎系统发达的乔木就显示出竞争优势,而草本植物和爬藤就难熬冬天,中国是“爬藤经济”而不是“乔木经济”,所以我判断中国的大规模失业潮已经为期不远,于是提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循环增长论,主张中国应未雨绸缪,为大规模的失业潮作好准备,一方面要破除各种垄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育培训的就业缓冲作用和国民普遍的知识水平提高后产生的创新能量,会催生很多微观的就业空间,这就象人的肠胃面积一样,从非线性数学角度,肠胃的面积是无穷大。就业问题也一样,只要国民文化水平提高,创新能力释放,则就业空间同样是非常大的,这也就是“文化本位社会”为什么要以文化为本位的原因。华科大李敏运用这一理论完成其博士论文,当时还有一个重要建议没有写进去,我告诉了李敏,就是放开出租车竞争。没有写进去的原因是我和高辉清博士商量准备合写一篇《人人有车不如家家有电脑》,我的想法是我和高博的文章先出来然后再让李敏引用。[/size]
[size=4]
我当时是针对樊钢主张政府扶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说要让中国“人人有车”。我认为这是荒唐的建议,我说人人有车这个目标如果实现,环保就是个大问题。关键还不在于环保,因而国民消费能力根本跟不上.樊钢说能够解决多少就业,我说解决就业更不能靠“人人有车”,而应该大力发展出租车,假如我出门就能随手招到的士,很便宜的价格,再加上各种形式的租赁,如针对商务的旅游的,人人有车“坐”不一样很方便吗?为什么一定要人人拥有汽车的产权呢?租车打的坐公交顺畅的话,比“人人有车”后一堵几小时哪个更有利于满足国民“行”之需要?如果“人人有车”意味着中国将有五亿部小车的话,出租车只要五千万辆足够满足多数国民的出行需要,而且出租车专业水平高,交通事故率低,将来交通拥挤程度将大大缓解,“有车”的目标就只宜满足一部分人群。而且只要租赁市场开放,我敢肯定买车创业的人肯定多过买车享受的,尤其是农村地区,如果人人买个车就可以轻松上路拉客,单就我家乡小镇花桥和邻镇上富之间就要冒出几十辆的士来。
最重要的是,我从“爬藤经济”的判断,相信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必将因冬天的到来而大面积枯萎。由此产生的失业大潮,单单一个出租车业就能解决很大一部分。我当时作了一个粗略的计算,短期内会产生几百万的就业机会,(而且一样也能刺激汽车消费,以消费需求带动汽车业成长要比政府扶持更好),长期而言则是数以千万计的就业机会。为什么标题还要加上一个“不如家家有电脑”呢?既然樊钢主张政府拿钱扶植某个产业,政府出钱要考虑更多的公共性,如扶助弱势群体和解决就业,所以不如更多扶植电脑下乡。我以仿生态的角度看市场,最看重的是微观市场,一如前面的比喻,肠胃的面积,微观市场繁荣了,创业空间和就业空间就越大,家家有电脑,户户能上网,非常有利于农村微观市场发育,不仅电脑业下乡从销售到服务维修本身会产生巨量的就业机会,同时还会带动其它产业的繁荣。[/size]
[size=4][/size]
[size=4]高博对我的关注是在04年之秋,和当时占论坛主流的极右派不屑一顾的态度不同的是,他却是主动来信索取我的文章,看了《仿生社会学》后称大受启发,随后又看了《自由共有制——从无机聚合到有机融合》,非常赞赏我对人类产权史的这一独特解释模式,并说可以考虑和我合作搞些研究。我受此鼓舞,第一想法就是合作写篇文章,即《人人有车不如家家有电脑》。初步沟通后,高博完全同意我的观点,然后我们约定我出初稿,他再做系统论证。我对此抱的希望蛮大,高博数学好、资料全,我希望他能把文章改得更有说服力,而且他身处国务院专家位置,有希望影响公共决策。遗憾的是,可能因为我在万科论坛就中国是否应该及时增加社会福利这一命题与一帮极右学者交恶、我又过早透露了这一合作计划导致有人背后破坏,高博后来一再推托说时间比较忙,要晚一点才能弄,结果一拖几个月,这事就不了了之。[/size]
[size=4][/size]
[size=4]很好的一个课题,结果李敏的博士论文已经完成,也就没有就这篇文章观点进行论述,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今天,面对经济危机,政府最关心的就是失业大潮,尤其是几千万农民工,其实,在我眼里,就业根本不是个问题,我四年前在李敏《中国就业问题》出版时写的一篇介绍是这么说的,现在还是这么认为,关键在于政府有没有诚意。随便出一个自己五年前出的老点子,拿一笔钱来奖励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比如现在不是四万亿不知道怎么花好吧,拿6000亿出来发教育培训券,每个农民工愿意去读书考大专或者其它形式职业培训的,毕业时政府一次奖励二万块。一举可以把三千万农民工都规规矩矩请到教室里,再出来就是大专毕业生。不是说大学生就业难吗?要培训三千万农民工,教师和管理人员、杂务人员就得几百万,民间投资者里这就是投资机会,纷纷抢着去建学校,又带动建筑业。所以说只要有诚意,手扔四万亿的中国政府要解决就业问题算什么难事?[/size]
[size=4][/size]
[size=4]所以高博啊高博,我多好的政策建议被遗漏了,你欠我一个人情,应该想想怎么还我[/size] 看看一个学科是否有生命力,只需看看该学科的野生学家是否强盛,比如经济学的说~~~~ 嗯,西宁宝贝看来是朵家花。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网络产生后,整个社会的文化进步机制转变了,创造性的知识动力来自野生的民科,而成果将由专家名人占去,但是,专家名人的知识来源便捷后,也一定会使专家名人膨胀,演化结果也是专家名人供过于求而贬值,最后思想的成果为全民享受。如果知识全名能享受,这是大好事。
文革时期专家名人被打进牛棚,也没有民科一说,老毛一死,专家和名人确实被体制着实地溺爱了一把,头上顶着是光环,现在专家也多起来了,民科也多起来了,这也是好事。
只要章星球放弃这种小事上的计较,不断武装自己,把文字修改好,成为民科里面的佼佼者,也算是名人。
文章的问题是:将根茎叶提出时,非常突兀,总是生搬硬套,这个根茎叶是章星球自创的理论,别人不明白,你要看看其他的名家一旦自创了一种理论后,如何把原理渗透在文章中,而不显得生搬硬套。
要提高水平,搞清楚根茎叶背后的本质原理,随时可以用不同比喻说明同样问题。这样才可以突破现有水平。 园明园园明园的眼睛看园了,以为[size=4]星球兄说高辉清博士你欠我一个情人。[/size]
[size=4][/size]
[size=4]撤退[/size]
[size=4][/size]
[size=4][img=61,54]http://yantan.org/bbs/images/smilies/default/ft.gif[/img]
[/siz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