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生:印度崛起对中国的经验与教训
[align=center](岭南大讲坛2月1日)[/align][align=center][attach]18910[/attach][/align][align=center]黄亚生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终身教授[/align]
[align=left] 虽然,“中国制造”的标签比“印度制造”的标签更为普遍,但在中国制造并不一定是由中国制造。用不了多久,“印度制造”将成为“由印度制造”的同义词,印度人不仅会从全球化中获得工资收益,还会把利润也留在手里。除非中国着手进行大胆的制度改革,否则印度在今后20年的表现也许会大大超过中国。
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否能长期持续,而且是有利于人民福利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微观的条件,有各个方面,有企业的竞争能力、有政府管理的质量、政府自己受不受监督、政府自己有没有节制等等,这些都是微观方面的条件,也就是说是制度方面的条件。
在我看来,中印之间的比较,中国在哪一个方面都比印度强,除了经济体制;印度在哪一个方面都比中国差,除了经济体制。这就是我这几年做的研究得出的一个非常简单的结论。
经济发展取决于制度条件
一般谈印度问题,大家知道比较多的是它的劣势。很多国内记者、学者也有谈到,一去印度就觉得又脏又差。他们这么讲也不能说是错的,但是我要问一个问题,这么差的硬件环境,为什么印度的经济增长现在能达到8%呢?
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印度肯定在一些方面做得不错。印度的劣势是非常容易用眼睛看到的,而它的优势是非常不容易看到的,它是一种隐性、无形的东西,这是需要你去考察的,是需要你去做研究的。
从历史上来看,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印度的发展速度,大概是3%.到了80年代达到了5.8%,差不多6%了。90年代差不多还是在这个水平上。2001年印度的增长是5%左右,最近几年,印度的增长达到了8%-9%,达到了东亚速度。
从印度速度到东亚速度,这是印度非常了不起的转变。而你要是80年代去印度和现在去印度,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没有那么大的区别,高速公路还是很差,等等。但是如果你真正去了解印度的经济变革,是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是可能取决于很多你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取决于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的管理、政府的管理等等这些不容易量化的制度条件。
印度最大的劣势是妇女地位低
世界卫生组织定期会发布一个名单,哪些第三世界的国家有合乎他们标准的医药生产厂商。他们从比较便宜的医药厂商那里购买便宜的药,免费发给非洲的病人。他们不会从西方的跨国公司购买,而是从巴西、印度、中国等国的企业购买。但是要保证药的质量没有问题,对这些厂商进行严格的测验,而这个测验跟美国医药管理局、欧洲医药管理局都是使用一样的标准。在每年公布的名单上,有100家印度医药厂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的质量和疗效的标准,而在这个名单上,中国医药公司只有2家,而且有一家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生产基地。
印度有这么多的劣势,为什么经济表现能够保持不错,还能产生一批世界级的本土公司呢?我先从文盲率讲起吧。
如果你到中国工厂去参观,就会发现很多的女工;如果你到印度的工厂里参观,可能看到的都是男工。原因是什么呢?印度的妇女文盲率非常高,做简单的服装业,并不需要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天才,但是必须具备有一定的知识,至少能看明白墙上挂的那些规章制度。印度成年女性文盲率是52%,中国对非文盲的定义是能认识2000个汉字,而印度对文盲的定义是,你不能用你本地的语言写你自己的名字,所以这个统计是严重低估印度的文盲率。印度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基础教育方面做出了他们的努力,但是我觉得他们可以做得更多。
东亚经验证明,妇女对促进经济成功方面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基础教育投资在前,经济成功在后。虽然韩国和日本都有严重的重男轻女问题,但是这两个国家对妇女的教育从来没有忽视过。我看到一些历史上的材料,在这些国家当时制造业劳动的人口里,很多优秀工人都是妇女。研究表明,第三世界国家中妇女地位高的,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会快,在控制其他所有的变量以后,妇女地位对经济增长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印度的问题,印度妇女的地位非常低。
全世界都是妇女的寿命比男人长,但是印度是例外,这说明什么呢?印度社会对妇女的歧视程度很严重。在我看来,这是印度现在为什么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到印度去参观,看它的外包行业,比如说美国很多电话服务外包到印度,接线员会讲英文的,百分之五六十都是妇女,但是到工厂看,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男人。我跟同事到印度参观,我总是跟他们打赌,住的饭店看到的服务员,如果有10个服务员,肯定7个是男的3个是女的,而中国这个比例刚好相反,到现在为止这个赌我从来没有输过。中国妇女的地位比较高、能力比较强,这是中国制造业产业能够成功的非常关键因素。而现在我看到中国失学儿童,最先失学的就是小女孩,这是我非常痛心的,这是在葬送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当然这里也有非常复杂的因素,教育收费等等。
印度的软件业和制造业在高科技那一部分都比较强,但印度的问题在于,它能够生产世界上先进的药物,但是不能生产衬衫、不能生产袜子。印度最基础的制造业,基于非常复杂的原因而不成功。现在印度政府千方百计在改善它的简单加工业,主要问题在于基础教育差。
印度的金融优势最大
讲了印度这么多的劣势,我讲一下印度的优势。
我觉得印度经济的最大优势就是金融优势。印度的发展跟中国的路径是很不一样的,印度1991年的经济改革是外部推动的,当时发生的卢比危机,有一点类似于现在的金融危机。当时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介入,要求印度进行金融改革,印度的步伐非常快,1992年已经开始银行的私有化了。很多人总是讲印度对外资限制,而中国对外资开放,实际上我觉得这样的说法不是太准确。我认为更准确的说法,是印度同时对内资开放,也对外资开放,而中国只对外资开放,对内资不开放,中国和印度的主要区别,是在内资政策方面的区别,而不是外资政策方面的区别。
中国的经济改革早于印度10多年,而中国的金融改革却晚于印度10多年。印度的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是同时启动,而中国是经济改革在前、金融改革滞后。1992年,印度的股票市场就取消了政府的定价,完全是市场定价,而现在中国现在还是由证监会来定价。中国对外资银行的限制是20%,印度1998年从20%提升到40%.
我下面说一个非常简单的案例。印度最有名的软件公司INFOSYS,有9万多个雇员,销售达到50亿美元,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这个公司的发展跟印度金融体制的改革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当它销售收入只有10万美元的时候,就能够从当时印度的银行获得相当于100万美元的贷款,公司的6个创始人都没有任何的政治背景。
INFOSYS是一家本地的高科技公司,它的竞争对手是IBM、通用电器等等,他们的工资可能是它的两三倍,甚至四倍,怎么留住好的人才呢?本土公司没有此时此刻的优势,但是有一个将来的优势,它可以给你股票的期权。如果引申的话,就是私营企业必须有上市的渠道,才能够有这样的人才竞争的工具。如果印度也有一个证监会,一看是私营企业,说这种私营企业是不能上市的,那这个竞争工具就不具备了。
如果1993年孟买股票市场不让INFOSYS上市的话,印度现在根本没有这样的一家公司。如果中国在90年代初期就进行金融改革,中国可能会出10家世界级的软件公司。
并不是所有的微观经济指标都表明印度超前于中国,有些数据中国是领先于印度的。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中国就业自由程度要超过印度。从员工的报酬和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来看,中国也是优于印度。但是在其他的方面,中国都是落后于印度的,对于员工的培训,中国是落后于印度的,对于市场营销重视的程度,中国是落后于印度的。[/alig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