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苗请进:考证一下“文化消费券”的来源
[size=2][b]文化消费券,记得以前和大苗、胡毅旭、金丝铁线、天风海涛兄等不少朋友在真名网探讨过的,最近成为网络新词,不知我算不是这一词汇的原创者,如果是,似乎值得“自慰”一把,如果不是,聊当笑谈。这个词除我们几个05年曾论及外,2008年前很少有出现,不知大苗等朋友能不能佐证一下。[/b]http://www.zmw.cn/bbs/thread-48214-1-1.html[/size][b][size=2][/size][/b]
[b][size=2][/size][/b]
[b][size=2]试考证一下“文化消费券”是如何成为网络新词的[/size][/b]
[table][tr][td][size=14pt]章星球
北京文化局和中国文化部先后出台发放文化消费券的政策,令文化消费券突然成为一个热门的网络新词。文化消费券,绝对是一个新名词,我们甚至还不能从任何一篇汉语学术论文找到这个词汇,因为,早在2003年,当我开始杜撰这个词时,先通过“GOOGLE”和“GOOGLE学术”搜索过,无功而返,非常惊讶。当时是在新华网发表我上网第一帖《还农民一千亿建一个文化中国》,在跟帖中提出的,但帖子已删掉。最近再次搜索,GOOGLE上已经有了几千条新闻,但GOOGLE学术上仍然没有。而能够找到的最早出处则是2004年中国改革论坛本人以“不不不不”为名发表的《还农民一千亿,建一个文化中国》一帖的回帖中。其次则是2005年在真名网与李大苗、邱晓云、天风海涛、胡毅旭几位版主就教育券和文化消费券有过探讨。以上关于文化消费券的记录,仍然是目前网络上能找到的最早出处(是我个人没找到,有待证实)。
扩大文化内需占国民消费比重,以使一国经济如树或香槟塔一样,达到下重上轻的稳定结构,是文化本位社会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以下是研究文化消费和文化消费券的一些片段,供各位分享。
消费既是生产的原动力又是生产的目的,文化本位社会以发展文化消费为动力,不仅不会制约经济发展,相反只会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质与量的双向增长。《文化本位社会初探》2003 中国转型时期政府研讨会征文.
还农民一千亿,最简单的办法是最好的--发给农民文化消费券,以鼓励各种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还农民一千亿,建一个文化中国》。其实2003年年中已发在新华网发展论坛,但已删除。这是中国改革论坛转帖网址,2004。
[url=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11&replyid=53229&id=19536&skin=0&page=1&star=1][color=#800080]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11&replyid=53229&id=19536&skin=0&page=1&star=1[/color][/url]后发表于华科大《三农中国》杂志。
本文假设这些钱是采取另外一种形式来投入的,即促教育,兴培训,发展文化事业,奖学励志、培育乡村文化生态。我想由此揭示一种可能性――把钱用于文化消费反而可以实现无形财富的高积累,最终更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从一个小村看政府转型后的希望》2005
文化本位社会理论主张通过发展文化消费让全民成为各种科学、艺术、体育的爱好者。——《仿生社会学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2004
大规模发放教育券或文化奖券,只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既不会减少社会总投资也不会降低生产效率。 首先,大量发放教育券和文化奖券本身就会带动文化教育产业的繁荣。——《文化本位的福利国家初探》2004
文化本位的消费理论必须区别于传统消费理论,高消费就是高知本、高文化含量的文化消费,而不是高资本含量的奢侈消费。先高后低的意思就是要优先为国民的“高消费”提供基本保障,以确保国民消费结构的均衡发展,先幼后老的意思就是要优先保证孩子的教育和基本物质需要,在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下省出来的公共资源才可以用于成年人或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目的是使成年人放弃大锅饭思想,勤勉创业,靠自己的双手积累保障自己的一生幸福。所谓“幼有所养老有所济”的意思就是,对孩子的保障是通过公共财政来实现的,而对老者的保障由于大多数人在年轻时已经为自己蓄足了养老金,只有弱者才需要国家以公共资源或社会捐助为其提供养老或医疗保险,但这种帮助不是一种普遍的“保”障,而是对针对部分人的救“济”。——《仿生社会学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2004
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手段如文化或教育福利去引导人们的偏好,牵导精神文化消费占国民消费的比例上升。当国家意识到以福利调节国民消费结构所含效率精神时,它就向“文化本位的福利社会”迈进了一步。从“财富”定义看“房价高”是否代表经济增长 [url=http://qdbbs.soufun.com/2411096480~-1~195/2095752_2095752_1.htm][color=#0000ff]http://qdbbs.soufun.com/2411096480~-1~195/2095752_2095752_1.htm[/color][/url]
[color=#0000ff][/color]
显然发消费券针对教育或文化消费较好,发消费券应以教育或培训券为主促进人力资本增长。《09中国经济政策建议——欧美覆车之辙即是中国救命通道》
发表于 2005-6-19 2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天风海涛,李大苗,胡毅旭三位兄台.
教育券是弗里曼首创.
我个人对教育券及我主张的文化消费券的理解,他对教育券的研究比较微观,着重于其可操作性研究.我的思考比较宏观,认为消费券可以起到一种定向消费的作用.
这里我要先简单谈一下消费的意义,根据我的"财富树"概念,我认为消费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财富流从叶部向根茎转移,但由于叶本身具有蒸腾作用,如果国民的消费意识是非理性的,就很难实现这种转移,很多营养会被蒸发,而如果过量集中于茎部,又可能造成树的根茎比例实调,实物财富看似非常繁荣,但根底肤浅,头重脚轻.
所以不同类型的消费对于财富树的生长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导致大量蒸发,有的造成头重脚轻,鉴于国民消费意识整体上的非理性,就有必要通过一种制度手段来调节消费,使财富流向根部流动,夯实财富根基,确保社会稳定有序发展,消费券的作用就在于可以起到定向消费作用,达致这一目的.我曾提"福利调节器"这一概念,就是基于这一原理.
至于谁来发行教育券,我认为犹如天公降水,可以分成不同层次,中央银行针对全体共和国公民可以发一层,由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来兑换.然后地方政府根据各地经济条件不同,再发放第二层,第三层.但地方政府不能印发货币支付,而只能由自己的财政收入支付,地方政府发行的教育券不能由中央支付,只限用于辖区内使用.2005,真名网
一棵树,如果根部长不起来,茎部疯长,头重脚轻,岂不是极其危险之事?反之,如果营养直输根部,根扎稳了茎自然也会获得健康生长,这就是我主张印教育券或文化消费券而不主张直接发钱的原因所在。我曾和《过剩经济学》一书作者党爱民先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是主张按人发钱,我是主张按学生发教育券或按人发文化消费券。按人发钱法的弊端就是前者更容易导致财富树的茎部过快增长出现头重脚轻现象。
试比较按人发钱与按人发教育券、文化消费券的区别。
其一,按人发钱的话,货币是直接进入流通,对市场的冲击较大,容易引发恐慌,导致物价非理性抬高,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而按人发教育券(应规定不论公立私立学校均有效)、文化券,首先是刺激教育或文化产业投资的增加,为了吸收民众手中的大量教育券和文化消费券,私人资本将大举进入教育和文化产业,由此导致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当投资者拿着从民众中收来的教育券或文化消费券兑换人民币时,央行才将印的货币慢慢放出来,所以印出的货币不是直接进入流通,这样带来的通货膨胀是可控的,良性的。
其二:分配的原则不一样。通货膨胀和税收一样在本质上都是财富再分配的手段,按人发钱是基于劫富济贫原则的,举个例子,设若现有国民存款10万亿,发行5000亿人民币,人均分400元,很显然,如果A有存款10万元,B只有一百元,通货膨胀使A的财富缩水5%,损失5000元,使B的财富缩水5元,但按人头发钱人均获400元,显然B是大赚了,而A亏了,所以按人发钱的再分配原则是较单纯的“劫富济贫”。而按人发教育券和文化消费券,其分配原则超越了贫富,强调“劫长济弱”、“劫物济心”。教育券的作用是使财富从成年人向未成年人流动,同时,教育券和文化消费券都可使财富从货币财富(叶)向实物财富(茎)和主观财富(根)实现了转移。这种两种分配原则的效率我分别在《仿生社会学》和《文化本位的福利国家》作了研究,前者以竹林社会中竹、竹鞭与笋的关系作了说明,后者则通过对马斯洛需要金字塔中不同需求的共享性、利他性、排他性的程度不同强调了公共福利以文化福利为主将具有较高效率。
政府要增加国民福利,其资金来源可以靠加税,另一个办法就是直接印发货币或其它票据,前者主要是针对投资者课税,而后者其实是针对全部消费者的变相抽税。对企业,过重的税负往往窒息其发展活力,而适度的通货膨胀对企业的不利影响较小。因此,良性的通货膨胀有望取代税收成为增加国民福利的重要手段,当然这需要立法予以规范,钞票不是想印就印的。例如由于政府铺张浪费造成的财政漏洞用印钞票来补洞就应考虑予以严厉约束,目前人民币被严重低估---按现行汇率中国国内物价低于国际水准,大印教育券和文化消费券,主动以适度通货膨胀以增进国民文化福利、发展教育产业和文化产业,使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实现值得一试。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的“财富树”已经长到了收获的季节,该让营养及时向根部蓄积了。真名网2005-6-19 [url=http://www.zmw.cn/bbs/thread-48214-1-1.html]http://www.zmw.cn/bbs/thread-48214-1-1.html[/ur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3 14:58:31编辑过]
人类的任何一种消费行为必与人的某一种需求有关。如饮食业与人的食欲。但是,人的需求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限的需求,一种是无限的需求,有限的需求如吃,少了会饿、多了会反胃,有其限度,衣食住行都属于有限需求,超过某个度后,在上面堆再多的钱,能带给人的满足与快感也不会成正比增加。此类消费到了一定程度后再怎么刺激,也只会刺激出浪费型内需,对国民经济的良性增长能提供的贡献是十分有限的,短期能为经济增长率加几个百分点,但同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直接侵蚀到后代的生存之本。这种浪费型消费能刺激经济量的增长但不能刺激经济质的增长。人对真理、艺术之类的文化需求则是无限的,多多益善。如果通过刺激民众的文化需求来发展消费,那么这种消费在扩大的同时也提高了民众的素质,不仅短期能刺激经济增长,长期更有利于经济良性运行。庄子曰: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一般消费是“有穷”的,而文化消费是“无止”的。 《文化本位社会初探》中国转型时期政府建设国际研讨会征文2003。
发表于 2008-12-17 14:20 | 只看该作者
运用这一财富理论,可以很容易得出我们应付当下金融危机的最有效手段:无论政府还是个人,都应积极投资人力资本,政府应该拔出巨款发教育券、文化消费券,对教育培训、文化体育产业作出大的扶持。个人尤其青年人应该赶紧学习、充电,因为金融危机意味着“财富树”的枝叶部生长不易了,只有投资财富之根,才是最安全有效的投资,买房买股都不如健身和学习重要。[url=http://www.zmw.cn/bbs/thread-92134-1-1.html]http://www.zmw.cn/bbs/thread-92134-1-1.html[/url]
根据“文化本位社会”和“财富树”理论,财富流必须从满足低层次需求的“吃穿住行”消费市场向满足高层次精神文化消费市场流动,这个形状我曾以“倒香槟”作过比喻,就是好象婚礼宴席上的倒香槟,几十个酒杯堆成一个金字塔状,香槟酒从最高处一只杯子倒下来,自动溢出流向下面的杯子,我把第一只杯子比喻为“食物”这一层级的消费市场,依次下推“穿住行”等,最后则是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本位社会的主张就是要让精神文化消费市场成为财富创造的主体部分,所以越到下面摆的杯子数量越多能装的香槟酒也越多,越在上面的杯子数越少装酒越少。然后我们谈消费者的意识流,与财富流的向下流动同步,消费者的攀比意识流也应该从“吃”向“穿”依次向“住”、“行”,而后向满足文化、艺术、科学探索之精神文化消费市场流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如果能尽快让财富流从最上面的杯子满溢流到最底层的杯子里,那么我说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很成功的。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财富流在某个层级的杯子那里卡住了,或者酒液在某个杯子里蒸发了变泡沫了不往下流了,或者说流得很慢遇到阻力了卡住了,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流到最下一层,或者只有少数几点溢到下一层,那么根据文化本位社会理论来判断,这个经济体的发展就是很失败的。2004-9《文化本位的福利国家初探》。
[/size]
[/td][/tr][/table]
[[i] 本帖最后由 章星球 于 2009-3-17 23:44 编辑 [/i]] 这得看怎么说了,严格意义还是宽泛含义了,宽泛说,张星球是那个时候提出的,但严格意义上,这是“消费卷”的定语表述,前面加缀了“教育的”这个形容词做限定。
但,当下的“消费券”,文化的或者其他方面的,并非是你原来所言的“福利”意义的东西,而是商业促销的伎俩,形式折扣的东西,意图勾引大头的消费。这个要注意到,我以为,你断不想被人看作是摆羊头的吧,你没有必要对狗肉负责的。 我觉得我不必对狗网负责,但应该对羊肉负责啊。狗肉搅乱市场,羊肉味就没人知道了。
另,要纠正一下,我和几位网友讨论时是区分了教育券和文化消费券的,教育券是弗里德曼所创,但“文化消费券”这个汉语词汇则是我所创,其理论背景就是“文化本位的福利国家”和“文化本位社会”,文化消费券的发放目的是调节国民消费结构,扩大精神文化福利,按照香槟塔经济模型,文化产业又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空间最大的一块。而政府使用公共财政发文化消费券,发放原则至少应该考虑文化溢出效应,不能随便买个电影票就算事而应该选择溢出效应最大和最能落到实处,使公民文化素质真正得到提高的消费品种。比如说,公民伦理与生活知识方面的讲座,文化艺术体育培训类。但目前所见文化消费券,主要是电影票,如果再规定只能放主旋律,那才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所以我作为“文化消费券”一词的原创者,在解释什么是文化消费券,当如何运用文化消费券方面,应该享有优先权。他文化部二位部长不是大谈山寨文化侵犯版权吗?关于文化消费券,他们是侵犯了我的版权。总之,文化消费券是什么,应该先听一听这一词汇原创者的解释,对吧? 虽然偶一直很服章星球,但要说点打击的话。
基于你原创了不少符号,偶相信“文化消费券”这个词是你原创,也相信你相较于文化部的超前意识,但是,这不代表文化部一定是步你后尘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在“消费券”成为热门字眼的今天,文化部想到“文化消费券”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打个不恰当的比方,90年代时偶曾听过一个黄姓台湾人的讲座(如今已不记得他的名字),他说91年初时他给布什写了封信,说应该开战伊拉克,果然,几天后布什就开战了。
当然,也有很大可能文化部的确是看到你挂了羊头于是找个狗头整整型挂上去了,但在不能肯定确定以及一定的情况下,偶觉得重点不在于它是不是山寨,而是像你所说的,怎样让羊头真是羊头,让羊头真有羊肉味儿才是正道。
偶很想看到真正有羊肉味的羊头是什么样的,请章星球详细画画。 回初十兄,文化部假如是自觉从实践文化本位社会理论的角度去发文化消费券,那是值得放鞭炮的事,不是我,而是全体国人应该放鞭炮。这是因为,文化本位的福利社会理论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一条最温和稳健的道路,我曾说,只要继续沿着经济增长的道路,让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12%,中国就很有希望以最少代价实现宪政法治,如果能再进一步达到20—30%以上,则中国的社会结构无论从我发明的“香槟消费塔”还是“产权树”模型,都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个社会将高度稳定而且经济繁荣。所以我的文章首先都是强调调节国民消费结构,使精神文化需求占到较大比例。要实现这样的目的,最根本的办法是放开文化产业的竞争。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体育等如果不放开管制,文化产业要从目前占GDP4%左右上升到10%以上是很困难的。所以文化消费券在我眼里就是一种治标的手段。虽然想出了这样一种手段,但却没有刻意去宣传,就是因为我首先着眼是中国的文化产业制度。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没有搞起来,单纯发几张电影票,三分钟拍脑袋想出来的“点子”,也叫“文化消费券”,而我研究文化本位社会理论十余年才想出“文化消费券”,这个成本收益对比也太让我难堪了吧?
文化消费,民众的自发消费以自由选择为原则。政府以公共财政去鼓励,却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必须将文化消费券的用途限定在特定的范围,选择的原则是最小化其负的外部性,最大化其正的外部性,最大化知识与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我认为文化消费券的主要用途应该致力于公民三重理性的培养,经济理性,公共理性和文化理性,因为这三重理性的苏醒过程,就是我所描述的公民从“类人”状态向“自然人”进而“自觉的人”进化的过程。我所说的人的文化理性,是要求每个人能够自觉认识到人生的这一进化路径。我说的文化,是人在人文条件下的自觉进化,不是物质生活上的精神点缀。而我所主张的文化消费券,则必须服务于人的的三重理性尤其文化理性的苏醒与成长。
另外,我提文化消费券和扩张文化福利,是相对于物质福利而言,我的目标是提高精神文化消费所占的比例,改变国民消费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所以文化消费券在我这里提出来,背后是缜密的理论致思,是因为精神文化消费比物质消费拥有更多的正的外部性或知识与人力资本溢出,合乎公共选择理论。而文化部发文化消费券呢,很显然就是大苗所说的,是跟其它消费券的风而已,反过来是模仿和照搬物质类消费券,走走形式过过场,可以预期,对文化产业的刺激作用肯定是非常有限的。
两位部长不久前大谈“山寨文化”什么的,所以很有必要拿我这山寨版的“文化消费券”和他们比比优劣,看看谁才是模仿盗版者。二位文化大员恐怕不能不承认,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已经决定我的“文化消费券”是绝不可能从他们那里模仿,但他们的文化消费券我虽然不能指控就是从我这里模仿,却又毫无办法否定这种可能,这就叫“先入为主”,科斯的产权理论也是倾向于我的。再说了,即使他们不是步我后尘邯郸学步东施效颦,那也肯定是对其它消费券的东施效颦,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文化消费券更没内涵,模仿也没找个好对象,至少要找西施不要找东施嘛,所以文化部真要是研究了文化本位社会理论而推出文化消费券,那还算是有一点品味了。——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毕竟文化本位的福利国家等理论在网上也已经传播六年之久。早在2003年,新华社安微分社的陈先发给温写报告就说要引用我发展农村文化消费的观点。
我觉得,文化部大员看来左右横竖都逃不脱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还不如干脆把品味提高一点,把我请去指导他们搞文化消费券,那才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啊!
[[i] 本帖最后由 章星球 于 2009-3-19 00:13 编辑 [/i]] [quote]原帖由 [i]初十[/i] 于 2009-3-18 12:13 发表 [url=http://www.yantan.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27859&ptid=90015][img]http://www.yantan.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虽然偶一直很服章星球,但要说点打击的话。
基于你原创了不少符号,偶相信“文化消费券”这个词是你原创,也相信你相较于文化部的超前意识,但是,这不代表文化部一定是步你后尘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在“消费券”成为热门字眼的今天,文化部想到“文化消费券”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打个不恰当的比方,90年代时偶曾听过一个黄姓台湾人的讲座(如今已不记得他的名字),他说91年初时他给布什写了封信,说应该开战伊拉克,果然,几天后布什就开战了。
当然,也有很大可能文化部的确是看到你挂了羊头于是找个狗头整整型挂上去了,但在不能肯定确定以及一定的情况下,偶觉得重点不在于它是不是山寨,而是像你所说的,怎样让羊头真是羊头,让羊头真有羊肉味儿才是正道。
偶很想看到真正有羊肉味的羊头是什么样的,请章星球详细画画。 [/quote]
在这个问题上,全球的人都有相同的看法,章星球你不要觉得冤了,这是没有办法的,shen在前面一个帖子里写了,关于生产线上检测空盒子的问题,博士带了一批研究生,搞了X射线微电子,终于科研成功,估计这个博士会申请国家科技进步奖,填补国家空白什么的,确实会戴一点红花什么的,引得大家很羡慕。
可是那个小工呢?办法更经济使用,可是因为是电风扇,他拿不了什么奖的,没有办法,可是社会进步了,慢慢地,大家会明白谁对社会贡献大,整个社会今后对炒作的英雄会慢慢变谈,这本来就是旧体制情况一种光荣先进机制,慢慢地要淘汰。
这个博士虽然得了奖,可是由于那个小工发明了简单实用方法,所以,博士的东西卖不出了,很多老板会采用小工的做法,实际上小工可以申请专利,但是因为方法太简单,这个专利没有用的,别人厂一定是偷偷模仿的,那么这个小工是无法靠这个发明发财的,但是由于这个办法有用,小老板对小工是器重的,慢慢地小工也变成小工头什么的,或者自己变小老板,这样社会也慢慢调节贫富。
当然博士这个方法感到不实用后,也会反思,可能会朝经济性方向改进,毕竟是博士,可是再创造,也不会差到哪里,至于想不出办法的小工,那么相对就平庸一些。
整个社会还是在不断调节的,章星球属于那个小工,苦是苦了一点,可是毕竟被周围的一些发现了,可是章星球觉得比博士功效更大,于是忿忿不平,那么,期望过高了,就像那个小工,无法一下子超过博士,没有办法。
社会的规律就是这样的。 菜农这个比喻不太恰当,在文化消费券这个问题上,应该我才是博士(缺个头衔),因为有较深的理论研究,花了大量时间——十多年,进行了复杂的逻辑推理,形成了理论,而且理论还催生了经济学博士,被一些学术论文引用。文化部的高官们则相反,短平快,临时抱佛脚,跟其它消费券的风,说不出个道道来,但可能也管点用,好比小工的做法。应该是,我是不戴博士帽的博士,他们是戴博士帽的小工。:lol 那你缺那个头衔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因为博士里有笨蛋,但不都是笨蛋,农民工里有聪明人,但不都是聪明人。
毕竟经济学博士里大部分懂经济,而农民工里大部分不懂经济,社会没有办法,只能靠文凭来选择,这种机制对于少数农民工博士不公平,但是,整个来说,是具有效率的,在博士里挑正确意见比农民工挑正确意见有效率得多。
所以,章星球的问题还是缺乏基础的文化素养,在出人头地的世俗学问上,缺乏知识,而且章星球省去了很多不感兴趣的学习任务,专注一些个人感兴趣的学问,诚然在某些领域是有独到之处,但是,由此被世俗上的荣誉所埋没,是理所应当的。
今后的社会,对于章星球这种偏门学者,肯定是会宽宏,且给予一定的机会的,但是章星球断不可认为自己就是博士,一定要在世俗的头衔上争高低,这样一争,非但得不到世俗的功名,反而让人讨厌,学问也无法长进。
章星球专注一些偏门领域,但是作为人格的修炼,是不完整的,例如说,我虽然做你朋友,可是我并不认为你对于美色、财富、名义的修炼已经过关,你在这方面没有思辨,非常白纸,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周泽雄已经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而且比很多官僚作家有名气,但是他并不是老是把作家挂在嘴上,也不露骨贬低同行,实际上,他内心与你差不多,也看不起很多碌碌之辈,在文章中也会流露,但是他能克制自己,他懂修养,这是不能说的。
可是章星球不懂,这种知识缺乏,自己乱说,现在乱说,人家会宽宏你,因为你是货真价实的农民工,可是有一天,你真的到某个大学做一个客座教授,你一说自己如何伟大,体制内的经济学家如何不行,哪个名词是你第一个提出的,好了,这种修养,立刻被人轰下台。
一个农民工学一点学问,比城市里的富家之弟要化出多得多的艰辛,可是这些艰辛不能作为学问真假的理由,也不能成为知识不全面的借口。
这是宿命。 章星球现在的心态是,我生来农民已经是上天的不公平了,我化了很多艰辛得到这个水平,如果是桥牌的话,点数很高了,高到博士水平,社会应该给我博士的待遇,一旦到达博士待遇,我理应也要享受风光的待遇,做主席台,拿奖金,最好漂亮女知识分子都来崇拜。
从人性的角度都是正常的。
可是,对于城市出身优越家庭的人来说,他不能接受他必然是纨绔子弟,理应遭社会谴责,好比周泽雄非常讨厌“上海人讲上海话被人认为歧视外地人”一样,帕累托原理,人对现有处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差。
生来农民工确实很痛苦,但是有时很幸福,因为更就有生命态,根据你的理论,太阳系也不是最大的,太阳,虽然非常耀眼,但是太高温,无法具有生命,如果是海王星,又离太阳太远,冰冷得无法有生命,就是地球,中不溜秋的,而地球上,太富的美国,富得无所事事,非洲,又太穷,就是中国,中不溜秋,不错,做农民工,农民的苦吃一点,工业文明享受一点,处于最有活力的层次,所以也是一种幸运,按照你的逻辑。
农民工中成功者,如古尔浪洼,还有你,都是令人羡慕,如果专注于学术,一定会成功。 呵呵,张星球没有太明白我的意思。
如果是商业伎俩,无可挑剔,只要没有欺诈就是正当。但若视为福利,则就必须考虑福利的定义和福利的意义是什么,若以提高国民这方面的消费意识,我以为很难称作福利的,而且若以博弈方式决定,国民投票或议会表决,这个“福利”恐怕是顺序最后的选择了。
这个意思就是,“文化消费券”是非常可疑的东西。 嗯,菜农的苦口婆心我领会了,总而言之就是人要适应既有的伦理环境,即使本性不是那个样子,也要修正自己变成谦谦君子状,不要总想着贪功,应该把功劳挂在导师或尊长或者他人头上,要俯首甘为孺子牛,埋头苦干,最后总会熬出头,这些都是绝对真理,中国文化人的生存智慧,菜农绝对是一片好心地要把这些智慧塞进我这木瓜脑袋。:lol [quote]原帖由 [i]李大苗[/i] 于 2009-3-18 22:53 发表 [url=http://www.yantan.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28022&ptid=90015][img]http://www.yantan.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呵呵,张星球没有太明白我的意思。
如果是商业伎俩,无可挑剔,只要没有欺诈就是正当。但若视为福利,则就必须考虑福利的定义和福利的意义是什么,若以提高国民这方面的消费意识,我以为很难称作福利的,而且若以博弈方式决定,国民投票或议会表决,这个“福利”恐怕是顺序最后的选择了。
这个意思就是,“文化消费券”是非常可疑的东西。 [/quote]
我不知道大苗是怎样区分福利和商业伎俩,是从背后的“意图”来判断,还是从财政支出的实际目标来判断,如果是从意图来判断,则我提出文化本位的福利制度,原意就不单纯是发放福利,而有调节国民消费结构,抛砖引玉,具有类似于腾迅免费QQ的引诱性。在福利前面加上“文化本位”,本来就是有很多意图在内的,如前面回初十兄所述。因为更有效率,因为正的外部性和知识溢出等等。至于投票或议会表决,那是纯政治问题,我们可以区分两种情况下来谈论文化福利,在民主或议院未立之际,我们在此前提下可以比较文化福利与物质福利的差异;在民主或选票决定上,同样可以在新的前提下作出比较,最终都能得出文化本位的福利制度更合有竞争优势的结论。 [quote]原帖由 [i]章星球[/i] 于 2009-3-18 16:13 发表 [url=http://yantan.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27910&ptid=90015][img]http://yantan.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只要继续沿着经济增长的道路,让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12%,中国就很有希望以最少代价实现宪政法治,如果能再进一步达到20—30%以上,则这个社会将高度稳定而且经济繁荣。强调调节国民消费结构,使精神文化需求占到较大比例。要实现这样的目的,最根本的办法是放开文化产业的竞争。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体育等如果不放开管制,文化产业要从目前占GDP4%左右上升到10%以上是很困难的。
文化消费,民众的自发消费以自由选择为原则。政府以公共财政去鼓励,却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必须将文化消费券的用途限定在特定的范围,选择的原则是最小化其负的外部性,最大化其正的外部性,最大化知识与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我认为文化消费券的主要用途应该致力于公民三重理性的培养,经济理性,公共理性和文化理性,因为这三重理性的苏醒过程,就是我所描述的公民从“类人”状态向“自然人”进而“自觉的人”进化的过程。我所说的人的文化理性,是要求每个人能够自觉认识到人生的这一进化路径。我说的文化,是人在人文条件下的自觉进化,不是物质生活上的精神点缀。而我所主张的文化消费券,则必须服务于人的的三重理性尤其文化理性的苏醒与成长。
[/quote]
章星球,再详细说说你“文化消费券”具体操作的想法,好吗?比如,在放开管制的情况下怎么发,在目前的情况下怎么发。 [quote]原帖由 [i]初十[/i] 于 2009-3-21 14:47 发表 [url=http://www.yantan.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28874&ptid=90015][img]http://www.yantan.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章星球,再详细说说你“文化消费券”具体操作的想法,好吗?比如,在放开管制的情况下怎么发,在目前的情况下怎么发。 [/quote]其实只要给出了原则,具体操作只要按照一定原则去作取舍,并不是太复杂的事。无论是“未来”放开或“目前”情况下,原则都是一样,对“目前”的要求也就仅仅是令之尽量接近于未来的标准就行了。比如我们要尽量溢出效应大一点,那显然把文化消费券发给公民让人们接受公民教育是最好的选择,但某D还害怕公民成长,那么至少可以作一个折衷,公民教育的课程里暂时不讲民主,但优先安排法治方面的课程。如果还害怕公民理性,那么“目前”打点“折扣”,可以优先推行有助公民经济理性和文化理性成长的文化普及课程。比如政府可以给农民文化消费券让经济学或工商管理的大学生去讲授市场伦理,工商知识,也可以发文化消费券,提高公民的文艺体育才能,让初十去教小姑娘们跳舞,让菜农去教画图,让我去教武术等等。参见《从一个小村看政府转型后的希望》。还可以采取奖励的方式去发展民间文艺,比如说给一个村十万块奖金,要求村民每年组织一次文艺大赛,会了某个文艺特长者奖个几十一百的,前三名的更可获得上千的奖金,试想这比三千张电影票的效果将如何?
[[i] 本帖最后由 章星球 于 2009-3-22 21:52 编辑 [/i]]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