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我的住房福利观的首位支持者
茅于轼——我的住房福利观的首位支持者章星球
[size=15px] [url=http://www.vankeweekly.com/forum/TagItem.aspx?TagName=茅于轼][color=#0000ff]茅于轼[/color][/url]最近写了一篇《为什么[url=http://www.vankeweekly.com/forum/TagItem.aspx?TagName=廉租房][color=#800080]廉租房[/color][/url]应该低标准》。
老茅这个人和我何其相似,什么都喜欢自创一套,甚至练拳都是如此,没想到关于住房福利和我的观点也是如此接近,只不过在对穷人的价值判断上我们不一样,他刻意去强调建不建侧所这样的细节,甚至还说什么对穷人就是既岐视又保护。其实只要是集体宿舍,多个侧所也没什么啊,更有人性一点嘛。而我则从文化本位的角度出发,强调[url=http://www.vankeweekly.com/forum/TagItem.aspx?TagName=廉租房][color=#800080]廉租房[/color][/url]也要设计得文化一点,人性一点,让穷人也能富于尊严地生活。我的下面这一段论述,是2005年奉献给万科的118号中低收入住房问题解决方案中摘取的。五年过去,茅老终于发表和我相似的观点,万科仅仅奖了我2000元,还扣掉二百多元的税,真应该再补发一个奖给我才对。这事就责令林大鸟办理了。
[img]http://www.vankeweekly.com/UploadFilesOuter/system_dntb/skin/default/face/qq/006.gif[/img]
[font=宋体][color=#000000][url=http://www.vankeweekly.com/Forum/answertopic.aspx?ForumID=3&TopicID=158330][color=#800080]http://www.vankeweekly.com/Forum/answertopic.aspx?ForumID=3&TopicID=158330[/color][/url] [/color][/font] 遗憾的是论坛改版把这个帖子的段落都搞乱整成一个烧饼了。
老子有句名言,上善若水。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就应该象水一样,往下沉,沉到最需要保障的底层那去,而不是用抽水(税)机抽到达官贵人那去。如果福利不往下沉而是往上抽,那就不是真正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而是特权了。城市住房这种大件消费品,一般社会最底层民众是买不起的,所以注定了住房福利很难沉降到社会最底层。相反,住房福利是很容易演化成特权的。所以按照文化本位的福利国家理论——高文化教育福利与低物质生活福利相结合,住房作为物质生活福利就应该尽量降低救济标准,一个城市一批大型集体宿舍,你如果没沦落到要住到那儿去的地步,就不要享受住房福利。建议政府通过一项决议,工资水平在某一水平线上者不能享有住房救济,住房救济以大型集体宿舍为主,人均不得超过十平米。 大型集体宿舍,就是最合理的住房福利或住房救济,是真正让最贫困者享有的福利,而不是特权者所享有的福利。但要设计得尽量人性一点、文化本位一点、书香气息一点,如果社会最底层人群都能享有一个文明的环境,对于整个社会改良有积极意义。 (补充说明,经济学家赵晓认为住房应该具有公共品的性质,尽管在住房供给体制缺陷和房价太高国民利益受损的基本观点上接近,从上文可以看出,在这一点上我与他是有分岐的,我不认为住房这一产品具有公共品的特征,因为公共品主要是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来判断的,住房既具排他性又具竞争性,因此只能是私人产品,也就决定了解决住房问题主要靠的是市场化。
[/size]
[[i] 本帖最后由 章星球 于 2009-3-25 17:51 编辑 [/i]] 恭喜章星球征稿获奖,虽然那点奖金早花得没影了。
不过,俺实在看不出茅于轼怎么自创一套了,他的一些言论不过是用了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回初十,老茅就喜欢自创一套、这也是一切喜欢自由思考者的共性,参见他的《八十自述》,所以连练拳都是自创一套。
茅于轼《八十自述》:……我打的是吴鉴泉88式(或106式),我开发了镜式太极拳(或称对称太极拳),写过太极拳的锻炼日记,用热力学,流体力学来解释太极拳。有一度兴趣盎然,但是后来工作一忙,就没有继续开发,现在每周只能打三四次,不能天天坚持。……
茅于轼《八十自述》经济学。……
所以我常讲,我的经济学不是从哪儿学的来的,是我自己发现的。这个发现过程就是推导择优分配原理的过程。我写的那本书《经济学的数理基础:择优分配原理》用独一无二的方法解释了微观经济学。其特点就是单刀直进,开门见山地用非线性规划讨论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得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从而建立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另外,也不能简单地说茅于轼只是“简单地用了一些经济学基础知识”,反对茅于轼的经济学者大有人在,例如刚万科经济人的版主苏振华的一个回帖:茅于轼算什么,克林顿、奥巴马、全欧洲、新加坡都支持的住房福利观。 苏振华也是经济学博士后,单从知识背景看可能比茅于轼更深厚。
这就表明同样是运用经济学基础知识,在住房问题上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意见。而在不同意见中作出判断,仍然需要依托不同类型的经济学理论。我之所以主张某一种房地产市场模式,也是因为我自己研究出了文化本位的福利国家理论,根据高物质文化福利低物质生活救济的福利模式推导出来的。所以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仍然可以有复杂的理论背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