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邱晓云 发表于 2009-4-6 16:20

吴平祥:养老制度忧思录

(一)三列车上乘客各想什么?
     
    我  在《二谈养老制度改革》中作过形象比喻,中国上世纪末启动的养老制度就像同时开出的三列火车——慢车、快车和特快列车。慢车上乘客是企业单位退休员工,快车上乘客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员工,特快列车上乘客是离休干部。
    列车刚出站,大家感觉不到太大的差距。列车运行到本世纪初,差距逐渐拉大。后来,差距越来越大。原国企中退休的处级干部每月养老金不到800元,事业单位退休的处级干部在3000元左右,离休处级干部5000元左右,有“阳光工资”的地方还会更多些。
    这几年,党中央关心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连续五年给他们提高养老金。也就是说,给慢车提速。原国企中退休的处级以上干部和高工养老金上升到1500元左右。但是,国企退休人员很多,财政的补助是有限的,所以,慢车还是远远地被抛在后面。
    慢车上的乘客目前有4200多万人,即将上车的更多,他们想些什么?有个叫“乌有之乡”的网站,上面许多文章表达了他们的想法。每个局外人如果设身处地为原国企退休员工想一想,这个弱势群体的那些“牢骚”不是没有道理的。
    快车上的乘客目前想些什么?实行公务员制度后,快车上的乘客分化成两部分:一是退休公务员,二是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快车上的人比较安于目前的现状,因为他们与慢车上的人相比,已经优越许多了。现在悬着一颗心的,是即将上快车的人。即将上快车的人又分为两种心境完全不同的人:一种人没有太高的奢望,只要能够得到现在快车上同类人员的退休待遇就阿弥陀佛了。另一类人则不然,他们既不想自己退休后上慢车,也不想上快车,而想上特快!因为在他们面前已经有了许多“保留待遇”特权的先例了。现在,制定政策权正好又掌握在这些人手中,他们当然要为自己的特权而努力。这一次,他们执意要把退休公务员和事业退休人员分开,然后将后者赶到慢车上去,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特权。
    特快列车上的乘客想什么?他们已经垂垂老矣,每年都在自然减员,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我接触到的这些人,都表示很满意了。唯一让他们不乐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假离休”正往他们的车上挤!
     
    (二)“快车甩客”不得人心
     
    有道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财政部门当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第一,每年都有机关事业单位老同志到了退休年龄,就是说,他们将成为快车上的新乘客。第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在上涨,新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高于旧退休人员,即快车上的新乘客“退休工资”多于老乘客。第三,由于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工资”的差距越拉越大,中央出于社会和谐的考虑,财政必须拿出一定的补贴,提高企业社保局的养老金幅度。这三个因素相叠加,就意味着每年由财政支出的退休人员退休生活费的增幅曲线,不是线性的增加,而是上升的抛物线。这对于财政部门来说,不能不感到担忧,不得不未雨绸缪,从快车上甩客,成了首选。
    要甩客,先甩谁?前文说过,快车上的乘客分为退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两大部分。最近一轮“精简机构”甚至形成“一校两制”、“一厅两制”。所谓“一校两制”,如党校、行政学院,编委下达一定的公务员指标,有些人进入公务员编制(多为领导干部、行政人员),另一些人进入事业编制(多为教师)。所谓“一厅两制”其实是最近这轮“精简机构”的数字游戏。在1999年的“精简机构”中,为了蒙人耳目,将行政机构中的某些处室改为“事业编制”,如教育厅的招生办改为“考试中心”、“考试院”等等。从数字上看,1999年的“精简机构”成果辉煌,其实,吃财政饭的人一个也没减少!据权威人士说,快车上的乘客,退休公务员占20%,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占80%。为了减轻财政负担,理所当然要让占80%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先下车!而幕后的真正原因是:手上握有制订政策权力的人,不愿意将来自己退休上慢车!这就是人保部的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试点一出台,就遭到猛烈炮轰的真正原因——甩客不得人心!
    《曹刿论战》中曹老先生感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我们现在看到,主导中国养老制度改革的官员,也是“肉食者鄙”,但不是“未能远谋”,而是私心太重“不愿远谋”。他们不愿从制度上根本改变现存的分为三个群体的养老制度,而只想在现存的养老制度上做点加减算术!
     
    (三)“暂缓”到何时?
     
    人保部出台并进行试点的养老制度改革方案和他们起草的保险法案是荒唐的。事业单位员工都希望两会代表(委员)能够站出来说话。读了关于科技界六十多位政协委员和教育界七十多位政协委员要求暂缓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分别联名提案的报道,我首先向他们表示敬意。
    我对他们表示敬意,是因为他们仗义执言。他们不仅仅是为事业单位三千多万人的切身利益执言,同时也为社会和谐执言。如果按人保部的思路改革,社会和谐将只能是一句空谈。所以,这一百多位政协委员的提案,反映了一部分民意,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新贡献。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样的提案,也是有“悬念”的。“悬念”就是:“暂缓”到何时?二个月?二年?二十年?为谁“暂缓”?
    暂缓二个月,没有任何意义。
    暂缓二十年,谁高兴谁不高兴?机关事业单位现年40岁至59岁的人高兴,而且年龄越轻越高兴。因为:他们退休时领到的是按退休前工资打折(高官连打折都免了)的“退休工资”。越晚退休工资越高,“退休工资”当然也越高。只要学过小学算术的人都算得出来。
    暂缓二十年,谁不高兴?企业退休人员最不高兴,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与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的差距还将拉大。机关与事业已经退休的人员可能也不高兴,因为他们与新退休人员的差距也将拉大。
    暂缓二十年,付出代价最大的是国家。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已经被“暂缓”十年了。现在改革,成本已经比十年前高得多,如果再暂缓二十年,改革成本还要高出数倍!
    还有一个问题:暂缓二十年可以使现年40岁至59岁的事业单位员工得到好处,39岁以下的员工也想再“暂缓”,又奈如何?
    暂缓二年何如?那要看为了什么。如果为了现在即将退休者退休后进入“老人老办法”,如果为了某些人往上爬,爬到高官位置而“豁免”参保,那么,这种暂缓对老百姓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如果暂缓二年,国家能够拿出一个全民都能接受的、不论高官还是普通工人都适合的、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那么,这样的暂缓还是有意义的。
    由此可见,那120多位事业单位政协委员的两份提案,实质上只想保住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快车上的地位,阻止权力部门甩客。为了阻止权力部门甩客,某些委员甚至建议把事业单位一分为二:领导干部进入公务员,其他人员仍按事业编制。由此可见,这120多位事业单位政协委员中,并非人人都是“为民请命”的,有些人只想保住当官的特权。这可能就是许多网民不欢迎该提案的原因吧。
     
    (四)应当清醒看到中国养老问题的严峻性
     
    随着国民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世界各国都将出现养老金危机,中国也不例外。决策者应当十分注意研究这个趋势,未雨绸缪。
    美国国力比我们强,人口比我们少得多,养老金制度建立得早,已经比较完善。美国社会保障收支近年一直保持着盈余,截止2001年年底,社会保障养老基金累计结余10720亿美元。然而,美国人也觉得有“威胁”:760万“婴儿潮”一代将于2010年开始进入退休期,预计到2040年纳税人与受益人的比例将降为2:1。
    据第五次(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中国大陆总人口124261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29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0.46%。又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统计数据,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五年中总人口增5.1%),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提高0.76个百分点,达11.22%,照此测算,60岁以上老人在2005年已达14656.5万人(五年中60岁以上人口增12.76%)。假定每五年增12.76%增长速度不变,预测数字如下: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2030年
    14656.5万 16526.7万 18635.5万 21013.4万 23694.7万 26718.1万
    按60岁以上老人每五年增12.76%的速度测得:2010年、2020年、2030年我国大陆60岁以上老人分别可达16526.7万人、21013.4万人、26718.1万人。我们这种预测,是假定增速不变的前提。而实际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呈加速度趋势发展的。所以,全国人口普查与研究中心预测: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35亿。
    前文将我国当前养老三个群体形象化地表述为三列车上的乘客,实际上这三个群体老人相加起来,还不到全国老人的一半。更大的一半老人在农村,他们养老主要靠儿女。这些年,党中央关心农村老人的生活,一些无人赡养的老人,由政府发给低保金。也就是说,中国还有一半以上的老人,连慢车都还没搭上呢!讨论中国养老制度,不能忘记农村的老人。如果2030年每人每年平均发2万元养老金,农村老人在内4亿老人一共就得发8万亿元,几乎相当于我们现在财政收入的两倍!由此可见,像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未富先老”的国家不可能像北欧某些国家那样由国家财政包发全国公民的养老金,只能采用多数国家的办法——由社保机构进行养老金统筹,缺口部分由财政进行补助。据世界银行预测,中国未来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
    由中国养老问题的严峻性决定了:
    第一,对中国未来养老金的期望值不可太高。现在企业养老金水平是太低了,中央正在采取措施让他们逐年提高,但不可能提得很高。因此,机关事业单位过高增长的趋势应当立即刹车。
    第二,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采用同一养老游戏规则,这是社会公平、和谐的基础。
    第三,妥善处理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公平现象:
    离休群体作为享受超国民待遇的养老群体,有它形成的历史原因。应当继续保留他们的养老待遇。但是,必须让特快列车刹车,并且封闭起来,不得让任何人再上这趟车,等待自然减员。建议国家考虑在适当时候撤消老干部局,在社保局内设立荣誉公民保障站,将余下离休人员划入这个机构管理。
    在理论上应当承认建国后参加工作的所有公民享受养老待遇上的权利一律平等,任何人不得享有特权。已经享受特权的,就此封顶,等待在以后提高公民养老水平中逐步缩小差别。
     
    (五)所有退休公民都领取一样的养老金就公平了?
    在网上常见到这样的帖子:每个公民是平等的。退休前可能由于承担不同的工作而有不同的待遇,退休后大家都没了工作,相同工龄者应当给予相同的养老金。
    如果像某些北欧国家那样每个公民养老金都由国家财政承担,这种主张也许还有合理之处。而现实是单靠国家财政是养不起数亿老人的,养老金主要得靠保险来统筹。养老金制度其实是一种受国家补贴的保险制度。保险制度,既有他利,又有自利。
    所谓他利,实际上就是参保的成员中互利。如车保,哪是保险公司赔钱?实质是不发生事故的车主为发生事故的车主买单。再如寿险,实质是晚死的人为早死的人捐钱,哪是保险公司的钱?养老保险正好相反,实质是早死的人为晚死的人捐钱。
    所谓自利,就是多投保多受益。宝马车比桑塔纳车多投保,发生事故时自然多获理赔。养老保险也不例外,退休前多缴纳保险费,退休后理所当然要多领养老金。怎么能够不分投保,享受一样的退休金呢?
    在养老金上实现公民一律平等,不是指拿一样的钱,而是指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养老体系,在同一游戏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我们说现在的养老制度不平等,是因为对不同的群体实行不同的制度。如果在同一制度下,高官、高级知识分子在位时多交保险费,退休后可多领养老金;平民百姓如个体老板退休前多交保险费,退休后也可多领养老金。在这样前提下,享受高额养老金者不会引起社会不满。这就是社会平等!现在人们愤愤不平的是:高级干部不交养老保险,你凭什么每月享受五千元以上的“退休工资”?
     
    (六)到了让党的高级干部作出表率的时候了!
     
    面对部分政协委员对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提出的意见,3月11日,人保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人保部对这一改革的态度一如既往,没有改变。”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陈小恩也向《每日经济新闻》指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中的一部分,并非单独针对养老金改革。”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包括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财政制度改革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5个部分。
    如果从国家大局考虑,人保部门的上述表态不无道理,但是,事业单位员工仍然有很大的反响。政府的意图与民意相抵触,这对改革是十分不利的。如何打破这个僵局?其实,也难也不难。
    为什么说“也难也不难”?如果还是按人保部的原思路,让事业单位进入社保,而公务员不进入社保,那么,社会反响很大,阻力也会很大,解不开的结很多(如一厅二制问题),此事果真很难。广大事业单位员工并不反对改革养老制度,他们想不通的只是:为什么改革中得利的总是公务员?为什么牺牲利益的总是无权无势的老百姓?
    如果改革养老制度从高层开始,高级干部带头进入社保,此事一点儿也不难!我记得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原话记不清):在战争年代,遇到攻不下敌人阵地,连长指导员就站出来振臂高呼:“同志们,跟我冲!”很快就攻下来了。现在养老制度改革不是也遇到难题了?只要高级干部振臂高呼:“跟我来,进入社保!”我看什么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咖啡杯水仙 发表于 2009-4-11 02:02

如果我们跳出圈子来想,我们会不会发现,国家养老这样一个体系和旁氏骗局差不多?其实,家庭养老还应该是主力,保险公司养老险,共同基金养老回报计划、个人储蓄加国家社安计划中的孤老院(由社会名流、富商捐款、财政支持)为辅的养老体系也许更实际。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