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09-4-30 00:33

看了一半《南京南京》后的准影评

勉强算是影评,所以发在这里。

从各方面的反响看,《南京南京》获得了大量的好评,因此我决定改变一下长期以来对国产电影的“歧视”,打算看看这部电影。

老婆告诉我她单位里发了《南京南京》的电影票,因此今天我们下班后各自往电影院方向去,在附近的快餐店吃了晚饭,来不及散步消化,就直接进了电影院。

应该说,和以前的国产电影比,《南京南京》有进步,画面真实感,震撼力都相当到位。

开映后不久,我就感到一种晕车晕船的感觉,吃下去的晚饭好像没有一点准备消化的意思,反而要往上顶。其实我是从来不晕车的人,唯一晕过一次船,就是这种感觉。到了刘烨他们打完,日本人开始大批枪杀活埋中国军人的时候,我终于坐不住了,走到外面走廊上,看看其他一些电影的海报,感觉胃里基本情绪稳定住了,又回到了电影院,黑暗中看见我老婆好像在抹眼泪,我摸摸自己的肚子又坐下了。

从那以后,随着情节的发展,我就一直在试图压制自己的胃。到了范伟告密换来通行证,日本人冲进避难所搜捕枪杀受伤军人,把范伟女儿扔出窗户的时候,胃里的翻腾达到高潮,而且已经出现几次干呕。

强忍着胃里的不适继续看了一会儿,我小声问老婆:我们不看了,早点走好不好?老婆马上说:好的,快走!

出来后看到了街上的霓虹灯,呼吸了一点新鲜空气,感觉好点了。但是胃里还是不太舒服,头也有点晕,走路脚步发软,根据我唯一次晕船的经验,还是和晕车的感觉很像。老婆也在说胃里不舒服。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到底算不算好电影?

和《辛德勒的名单》相比,两部电影题材风格应该很接近,也同样很压抑,很震撼,《南京南京》里面的拉贝本来就被称为是南京版的辛德勒。但是看《辛德勒的名单》,尽管也很压抑,但是至少不会出现干呕,更不会看一半就不想看了。

如果说它拍得不好,电影不会给我这么大的震撼,甚至让我产生身体上的不适。但是如果是一部好电影,不应该让我看不下去落荒而逃。

我想了半天,最后的结论是:影片有些地方还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在技术上和好莱坞大片已经很接近了,比如画面,音效,化妆场景的逼真。(用手持跟拍枪战的方式,明显学习了《拯救大兵瑞恩》)。陆川找到了日本士兵这个特殊的视角,应该还是很有新意的。

但是仅仅从技术上模仿学习国外大片还是不够的,

首先情节的联系很零碎,刘烨这个人物和后面的情节完全是脱节的。

. 一些残酷画面很真实,很震撼,但是没有让观众有放松的机会。电影里已经放了一些小片段来试图让人放松,但是不够精彩,真实。比如日本士兵拿糖果逗小孩这个小片段,还有范伟的小姨子教小孩唱越剧楼台会这段,都不够真实自然,不能让观众好好放松一下。

唯一好像能让人放松一下的是日本兵角川和慰安妇百合子之间的一段感情戏。但是百合子这个人物没有什么交待就消失了,仿佛戏被中国妓女小江给抢走了。我在看电影之前看了一些影评和访谈,根据陆川的说法,小江的戏很多是在拍的过程中加的,因为小江主动举手当慰安妇这个情节特别震撼,所以给她加了很多戏。但是我认为这个是个大败笔。且不论就妓女戏来说小江的演技远不如百合子,把百合子和角川的感情脉络硬生生掐断,用小江来替代百合子,实在是莫名其妙,得不偿失。

总之,《南京南京》在制作技术有很大进步,编剧视角也有创新,但是总体节奏,情节安排上还是有很大问题。

最关键的是,电影没有能震撼心灵,而是直接震撼了我的胃,没有让我流泪,但是让我干呕,最后让我没看完就逃出了影院。

邓大人说发展是硬道理,那么电影应该让人看了还想看更是硬道理。让人没法看完的电影无论如何不能算好电影。

以上是我看了半部电影后的准影评。

李大苗 发表于 2009-4-30 00:45

这即使电影的艺术问题,也是电影的道德问题。通常说来,当代电影都有了道德约束,不过度渲染直接暴力和血腥,淡化直接场景,强化受害人的恐怖心理就可以了。《辛德勒名单》唤起的是观众的同情心,是细腻的感情,那穿红衣的小女孩,在淡化的背景下,是美,突出的美,容不得捏碎了的美;再有犹太囚犯最后赠予那只戒指的场景,颤抖地掉到地上,颤抖地捡起来,再颤抖地戴在手指,把观众的感情揉得那么细,令人泪水夺眶而出。这不仅极其艺术,也极其道德。千苦万难,无需血腥恐怖的表白,用电影语言让人体会的淋漓尽致。

猪头猪智慧 发表于 2009-4-30 00:54

大苗说得极是。
总局老爷能批准,这片子就是胶片了。
盗版都不看。

老木匠 发表于 2009-5-1 16:36

昨天看到一批批的中学生去看这个电影,当作是爱国主义教育来着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09-5-1 17:45

如果真的看了会翻胃,那说明那是R级以上的电影,让中学生去看,简直等于在犯罪。

酱香老范 发表于 2009-5-1 19:35

谢邹兄温情提示

还没看,下次看的话,有邹兄趟地雷在前,俺不是空腹,至少也只能半饱。

老李北海鱼 发表于 2009-5-2 13:51

看了楼主的文章,想起来有一个英国老外提到莫言和其他一些作家的小说,非常诧异于里面的血腥和残忍,并且误解为这是由于中国缺少一个像维多利亚时代那样的严格教养的时代。就我的观感,莫言是用一种极其炫技和慢条斯理的方式把血腥和残忍写出来的,就象功夫茶道的表演那样——比如在一些短篇和《檀香刑》中——像是有特殊的癖好,连我这样神经极其粗壮的人都不太受得了。而且这种癖好还不是属于他一个人的,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老木匠 发表于 2009-5-2 19:44

由于被定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片子,一周来成千上万的学生观看了这部电影,使陆川第一次成为票房“亿”级导演

邹峰只能看到一半,我却在影院外面看到了太多的满不在乎的中小学生

老木匠 发表于 2009-5-2 20:03

《南京》成为小学爱国主义指定影片

[url]http://www.sina.com.cn[/url] ; 2009年05月02日09:54  新浪娱乐





《南京!南京!》海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导演陆川成为第五位晋身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

  新浪娱乐讯 由中影集团和星美传媒共同出品的战争片《南京!南京!》,自4月22日全国公映以来,票房走势喜人,上映10天,全国累积票房已经达到了1亿1千万,陆川也继导演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宁浩之后,成功第五位进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5月1日,影片也被授予全国红军小学爱国主义指定影片。

  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昨天(5月1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全国红军小学爱国主义指定影片《南京!南京!》影片授权仪式”。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名誉理事长李肇星、zhonggong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翟卫华昨天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为电影《南京!南京》授牌,授予《南京!南京!》为爱国主义教育指定影片。中影集团营销策划负责人蒋德富在接受授牌表示:“电影工作者一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为广大群众和孩子们拍出更好的爱国主义影片、唱响热爱党、热爱祖国的主旋律。”TG/文

[url]http://ent.sina.com.cn/m/c/2009-05-02/09542500481.shtml[/url]

猪头猪智慧 发表于 2009-5-2 22:16

进中南海搞定了主管宣传的老大,影片自然就爱国了。

网事情缘 发表于 2009-5-2 22:18

下午看了《北逃》。

迅弟儿 发表于 2009-5-2 23:03

“最关键的是,电影没有能震撼心灵,而是直接震撼了我的胃,没有让我流泪,但是让我干呕,最后让我没看完就逃出了影院。
邓大人说发展是硬道理,那么电影应该让人看了还想看更是硬道理。让人没法看完的电影无论如何不能算好电影。”

这两段影评属于上乘的影评!

夏加坤 发表于 2009-5-3 14:22

贴一个真影评:
神性与魔性之战



看《南京!南京》



萧瀚



有句西方谚语:“人的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我觉得这句话是错的,因为野兽的暴虐是有限的,不可能有人类这么富有“创造性”,不可能有人类的恶那么让一切语言黯然无可言说。



自少年时接触日军侵华史料,我就震惊于当年日军的惨绝人寰——“南京大屠杀”只是日军侵华期间规模最大的暴行,其他零散的暴行并不比南京大屠杀更仁慈,只是没那么成规模而已。



按理说,我应该痛恨日本人,然而,我并没有这种种族痛恨,甚至在除了对这些战争年代的暴行深恶痛绝之外,我对日本许多方面的成就抱有高度的敬意。



这是有原因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我对中国本国数千年历史的逐渐了解,我深知类似“南京大屠杀”这样惨绝人寰的暴行,并不仅限于日本人对中国人。历史上,中国人对中国人自己恰恰也如此残忍,无论从规模、惨烈的程度上都丝毫不亚于日本人对中国人,有些甚至远甚日本人!——当然这本身并不构成我不恨日本的原因。



战国末年,白起赵括的长平战役,白起一次性坑杀降卒40万人;秦末农民战争,被后人奉为英雄的项羽一次性坑杀降卒20万人;唐将张巡、许远为了守城,屠杀全城百姓充军粮——张巡为了表示“大公无私”,从杀他的小妾开始!三万人的城池最后只剩下数百人;唐末农民战争,那位被红朝历史教科书奉为冲天大将军的黄巢,且不说他两次纵兵血洗长安城,在他败亡前夕,包围陈州期间,成立专门的人肉加工厂“舂磨砦”,将陈州附近数十个州县的百姓几乎尽数捕获,用巨大的石杵将人活体捣碎,连骨带血肉地充当军粮,在将近十个月的时间里,被黄巢军吃掉的人数至少在10—30万人之间!清初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据最保守的估计所杀人数也至少在十万以上!湘军打败太平天国,天京破城之后,曾国荃纵兵屠城烧掠七日之久,南京成为一片火海,三分之二的建筑被毁,被杀人数不下十万。



上述这些内战年代的杀人,都是中国人杀中国人——如果有人一定要把满族屠杀汉人视为如日本人那样的种族屠杀,那么黄巢这种世界史上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屠杀,总不能不算是同种族自残了吧?



再看明朝朱氏王朝在和平时期如何杀人。朱元璋在胡兰党案里,胡惟庸案杀了三万多人,蓝玉案再杀二万人;他的儿子朱棣因方孝孺不肯为他起草继位诏书,杀方孝孺九族之外再加其门生为一族,总共十族,共凌迟处死873人!入狱及充军流放者达数千人。至于杀人时候用的酷刑,更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腰斩、割肉喂其自食、凌迟、死后油炸……,方孝孺先被割脸至耳部,再腰锯而死!



再来看1949年以后,国家精神病时代中国国内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大屠杀——部分史料请看摩罗先生的文章《中国人,你怎么跳得过“文革”这一页》,刻薄一点说,日军杀中国人再残忍,也就其侵华期间,而中国人杀中国人——大规模的屠杀断断续续地却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我说这些史料,不是要为日本人辩解以减轻其罪,更不是要为日军屠杀中国人论证正当性,我理解同种族内部的自残似乎比种族屠杀会让被杀者少一些受辱感,但是,这只是一种幻觉。我是要说,当我们谴责日军暴行的时候,仅仅从种族主义、愛国主义立场出发(虽然日军屠杀中国人毫无疑问部分出于种族灭绝之恶,却更是人性中魔性之恶的淋漓尽致之展示),是远远不够的。无论中国历史上的这些暴行还是日军暴行,在我眼里都是同样的人间地狱,同样都是人类对人类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



为此,对于这些种族灭绝性质的大屠杀,必须从人性的维度来看待,仅限于种族主义、愛国主义的立场也许很过瘾,但它的理性程度很低,除了制造种族仇恨,为将来可能的更大规模、更加惨绝人寰的暴行做准备,还有其他用处吗?



如果怀着偏狭的愛国主义情结看陆川导演的这部《南京!南京》,注定了会失望,看完了还会骂娘。然而,这正是一部超越种族仇恨的杰作,它将问题回归到基本的人道精神,回归到对人性的反思,回归到人类应该热愛和平、共同反战这样一个21世纪最重要的和平主题上。



整部影片用一个有着朴素人道精神的日军角川为主角,以角川从最初的误杀平民到最后无法忍受日军暴行而自杀贯穿全剧,其间组织了一系列战争状态下的各类事件:日军大规模屠杀放下武器的军人、和平居民,奸杀中国女性,屠杀儿童。在这些具体的故事中,影片以刘烨饰演的军人陆剑雄代表官方的顽强抗战,以范伟饰演的唐天祥代表摇摆于汉奸与担当者、无畏者之间的寻常中国人,以江一燕饰演的小江代表最底层中国人的小算盘、奉献和牺牲,以高圆圆饰演的姜淑云代表勉力拯救自己同胞最后宁要尊严不要苟活的普通中国人,以秦岚饰演的唐太太怀孕以及小豆子代表希望和未来,以中泉英雄饰演的日军角川代表人的良知自省以及超越了国族的人道主义……



令人震惊的大屠杀场面,枪林弹雨、残垣断壁、伏尸遍野、人头滚落、凌辱奸杀,在这样的电影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镜头,但导演在表现暴力血腥方面显然是节制的。除此之外,那些表现人性光辉的情节在上述令人悲愤的情节对比下,更显出它们的震撼力。例如陆剑雄及其战友们的殊死战斗,面对日军大屠杀之际的降军静坐抗议以及最后站起来以貌似顺从实则无畏的刻画,小江第一个报名自愿去做慰安妇举起的那只手,姜淑云最后被角川开枪杀死以保尊严,唐氏夫妇生离死别,拉贝离开南京临行前向难民下跪,还有角川让他的下级士兵释放小豆子和另一位平民之后,那位士兵向角川鞠了数次躬,以及最后角川的自杀……还有很多,不及细数,这些都给观影者留下很深久的震撼。



影片留给人的思考,绝对不仅仅是要求日本反思这样老掉牙的诉求,而更重要的在于:无论日本人还是中国人,我们都是生活在同一个太阳底下的人类,角川以及那位向角川多次鞠躬的日本兵,都在揭示一个道理:即使是屠杀中国人的日军们,也能有基本的良知——他们并不是天生的魔鬼,他们也是人,他们的良知可能被惨绝所掩埋,也可能被惨绝所激发。由此,一个自然的逻辑与人性结果就是:受虐者固然经受着苦难与死亡,施虐者也受恶行自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影片给观众的思考是全人类的共同问题,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族际宿怨问题。



电影所传达的意蕴,是反对战争、热愛和平乃全人类之事,而不仅仅是战败者、受虐者反对战争。战争所伤害的不仅仅是被蹂躏者的物质性和精神性存在,也伤害了施虐者的灵魂与良知,最终,它所伤害的是人类本身的生命尊严和存在尊严。当暴行凌辱人的肉体、自由、人格尊严和生命之际,它也就凌辱了人类自身的尊严,辱人者自辱,杀人者自杀,虐人者自虐。



电影想说的是,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日本人屠杀中国人,而是人性中魔性对人性的悖逆,是同属于人性的魔性对神性的反动,而电影更要表达的是我们应当相信人性中神性的光辉——无论多么微弱之光,它无处不在。



不过,也正是在这个神性与魔性交战的主题方面,导演的功力显然还不够,影片回避了日军在南京大屠杀过程中许多令人窒息的虐杀行为,例如杀人比赛、剖开孕妇的肚皮枪挑婴儿等,这些最反映人性中魔性行为的内容,都被影片回避了——倘若为了防止场面过于血腥暴戾,这些内容即使不用写实主义手法来表现,至少也可以通过台词来表现的。这就导致了,影片在探索战争背景下人性中神魔极性现象的深度和真诚度方面,被大打折扣。



在电影技术方面,这部影片基本上是黑白片,这让人有纪录片的真实感和历史感,同时,陆川多次用长镜头和空镜头以及晃动的镜头,来表现电影的情绪,刘烨在长镜头面前的表现尤其出色。



不过,我依然认为长镜头和空镜头用得还是过于谨慎,这样的片子,注定了长镜头和空镜头的使用频率必然高于通常的电影,过快的节奏、蒙太奇的过多运用不利于观影者凝聚、累积情感。因为这样的影片存在着愤怒(甚至作为人和与受残杀者同族的中国人几乎难以避免的、程度不同的仇恨心理)与震惊、悲悯、感动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前三者的积聚常常是削弱后两者的,因此既要表现日军的残暴,又要表现场面的悲壮,还要表现人性的神性之光芒,如何处理这三者之间交替与交融的节奏,至少本影片的剪辑功力我认为是不够完美的。尤其是整部电影缺乏节奏感,没有高潮,角川最后的自杀,处理得略嫌突兀,缺乏长期酝酿累积的爆发感,如果在此增加一些他对家乡的回忆(例如日本本土的美丽风光、家人的亲情、他对百合子的思念)、随军入侵中国以后的种种令他良心难以承受的经历等(这是蒙太奇显身手之地)以凸显强烈鲜明的美丑善恶愛恨对比,或许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我相信如果在剪辑上再下功夫,现有的两个半小时片长如果延长到三个甚至三个半小时,也许效果更佳——即使不需要制造观影的高潮感,也会更丰富厚重。



另外,电影中音乐的使用频率及其感染力都很一般,这是一个很大的败笔。而本来这样的片子,音乐会占到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应当具有某些宗教音乐的特质,然而,《南京!南京》中的音乐实在太单薄了,不足以承载这样一部史诗性作品配搭所需的深度。这不由得让人想起《辛德勒名单》,我敢说看过的人里,很少不被其中那首帕尔曼的小提琴曲所震撼——至今同题材电影中的音乐尚无同等水准者。



不过,无论如何,这部电影无论从立意的高度,还是电影技术的处理上,在当今中国电影界,无疑是第一流的杰作。



作为人,而不仅仅是中国人,我向大家郑重推荐这部优秀的电影,这是一部反战的人性史诗——虽然它并没有如宣传得那么完美。



2009年4月29日於追遠堂

李大兴 发表于 2009-5-3 14:38

中国文学影视,二十年来在令人反胃恶心方面有极大进步。

老木匠 发表于 2009-5-3 17:54

崔卫平:荒腔走板的《南京南京》

( [url]http://www.tecn.cn[/url] )

● 崔卫平     

    《南京南京》是一部离奇古怪的影片。其荒腔走板的程度,超出了我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语言。也就是说,它更像是一部电影习作,而不是能够拿到观众面前的成熟影片。目前更多的讨论停留在这部影片的意识形态方面,还是需要回到影片本身,看看它自己是怎么提供的。  

    暂且称它为一部失忆的影片。这不是指它与当时历史的某种关系,而是指——在该片本身135分钟的长度之内,它再三忘掉了自己曾经说过什么,好像之前发生的是另外一些事情,显得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混乱。  

    如果说,在一个时间长度之内完成的影片叙事,是一个能量不断积累与不断释放的过程,积累什么便释放什么,这两方面是互相配合的、前后承接的;那么,这部影片所积累起来的东西,与它所释放的东西,主要是南辕北辙的。它所表达的东西,它所提供的内容,本身是分裂的,无法自圆其说的。  

    影片开头那一大段,南京城沦陷,侵略军尽显凶恶、残暴,刘烨等人高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被驱赶至滚滚长江(这其中问题先不说)。这里积累起来的是对于日本军队的仇恨愤慨,观众的情绪也被调动进入了高潮,头脑中的惨景挥之不去。这是影片本身想要告诉人们的。  

    紧接着进入观众眼帘的,却是另外一批毫不相干的镜头:一些年轻的日本兵在长江边上休闲娱乐,比赛跳高、互相搓背,想吃妈妈做的山药汤,还跳起了民间舞,再辅之以悠闲的日本小调,看上去像是一群前来旅游度假的大学生。当然不排除在战争期间的某些时刻,这些日本兵也可能会是有人性的,但是按照影片本身刚刚传达出来的内容和积累起来的能量,这样的衔接,可以说是自打耳光:刚才那样血腥残暴的屠杀,难道是这些年轻人完成的吗?他们看上去如此活泼、如此健康可爱,如此富有人情味。除了自打耳光外,也是自取其辱。  

    那个姓唐的汉奸为了自保,向日本人告密,引来了难民营的大灾难,更多的人们被杀,更多的妇女受辱。这么严重的后果,也许姓唐的开始没有想到,但是它们确确实实发生了,所造成的破坏之大,可以说他想后悔也无法弥补,想承担也承担不了,因而是难以抹杀、无法原谅的。尽管他的女儿也因此遭祸,他的罪过仍然不能因此而抵消。而影片却处理成他由此走上新生,焕然改头换面。仿佛那么一场突然的遭袭,结果却是为了成全一个汉奸其灵魂的得救,在这之前影片所释放的与后面所承接的能量,如此不对称、不般配。  

    该片中拉贝先生的形象,基本上是比较难堪的。难民营里惨事不断,日本军想来就来,又是强奸又是随意搜索开枪。拉贝甚至还参与动员让一百名妇女充当慰安妇,影片没有具体说明他如何给人们带来保护。但是,这样一个人,他走的时候,为什么人们还要拉着他不放、依依不舍?难道是为了让他有理由对着众人下跪,表示他自感有罪?不应该设想座椅上的观众,他们人人都知道拉贝这个历史上的人物,拉贝为何人是需要通过影片的镜头,一点点交代出来的。顺便地说,该影片对于拉贝的塑造,尤其是与塑造日本人相比,多少给人恩将仇报的感觉。  

    尤其是那场祭祀是为了什么呢?那么长的时间,那么优美的舞蹈?这与影片其它部分所传达的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内在的还是游离在外的?影片讲述了太多中国人的死亡和蒙羞,能量的积蓄、观众的悲愤是在这里;然而经过一系列中介和转换之后,得到正式祭祀的却是将皮靴踏在别人家园上的侵略军,他们成了影片中首先需要抚慰的对象,这是哪儿跟哪儿啊,到底是为了什么?  

    影片结束时老赵与小豆子走在田野上,绽放出纯朴、憨厚、一点不带保留的微笑。但其实老赵的处境及自由,远不仅是角川的宽大为怀,更有姜老师在前面的牺牲。这位八尺大汉在卡车上一再向姜老师哀求:“救我,救我”,他当然知道这样做给姜老师带来的危险。人在危难之际拼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这也可以理解,不可以的是,姜老师为你掉入虎口最终送掉了性命,你却转身忘得一干二净。你就这么没有记忆力?!或者仅仅是为了记住日本人的好处,让你自由了,你就有理由彻底忘掉你的同胞此前为你做过和付出的?  

    所有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都与这部影片最为根本的那个离奇古怪的立场有关:这个叫做角川的士兵,他在现场的种种错愕与困惑的表情,令他看上去更像是好莱坞电影中的初出茅庐的美国大兵,或者一个拿着枪的旅游者,这样的处理与当时整个历史脉络是相悖的。  

    不是说不能表现一个日本士兵的悔罪或拯救,但是影片花了大量笔墨用来表现日军的残暴、残忍,正面提供了南京沦陷的种种惨景,而不是侧面或零星的;角川始终也没有离开他的部队,没有脱下军装,没有拒绝服从命令或消极怠工,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他与眼前的这场屠杀可以脱掉干系。这么一个人,为什么要急于让他的灵魂反转得救呢?  

    尤其是在南京、在南京大屠杀发生之后不久,换一个情景也许更加令人相信一些。说到底,一个日本侵略兵灵魂的得救,难道一定需要中国人亲自插手吗?这件事情是不是交给太阳旗之下的人们更加合适?除了对于侵略者如此细微的体贴,生活在我们这片大地上的人们,难道就没有更加要紧一些的事情可以做了吗?  

    类似逻辑混乱的做法,在片中比比皆是。刘烨率先从地上站起来的举动,在具体情景中应该是听从日本人的口令“起立”,去江边赴死;但是影片却将其体态、表情处理为如同听到了歌里唱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让人看得十分困惑,不知所云。难民营里为妓女们剪掉头发,当她们反问“你为什么不剪?”如此一来,仇恨的矛头转而针对难民营的管理者,这又有什么理由呢?我还看到有网友提出这样的疑问,当高圆圆声情并茂动员别人当慰安妇,这件事情如果真的如此伟大如此崇高,那么她自己为什么不带头去做呢?这个问题问得好!  

    如果今后中国电影中,继续出现拿女性的身体当作国家救赎、民族救赎或者其他救赎的工具(拯救男性),像在《色·戒》中也发生的,觉得那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有效途径,我就决定以某种方式当一回访民,以此表达我对这类影片永远的抗议。不会是中国的男人们,都更加愿意躲在难民营里,以他们的姐妹们遭受蹂躏,来换取自己的安全和口粮吧?这之后再给她们加上一个崇高的美名,于是便心安理得,同时恢复了其道德外衣。

    (参见:《南京南京》四位女性撑起一座城的希望

    南都:你怎么看待该片里的女性?

    高圆圆:当时男性往往处于一个比较危险的境地,我们在电影里也隐约能表现出来导演的一个想法,就是女性拯救男性。)
     
    2009年5月1日
     
    5月3日补充:
     
    需要进一步问《南京南京》这部影片中,是谁在抵抗?救赎谁?

    是那些平民在“抵抗”。对于陆剑雄(刘烨扮演)与妓女小江(江一燕扮演)这些普通人,观众既不知道他们的来历,也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动机,只知道面对受死与受辱时,他们需要做到慷慨决绝、义无反顾,不能有一丝一毫人性的软弱,不能有一丝一毫对于生命与这个世界的留恋,“人性”的空间不是给他们准备的。(看来地震中的范美忠是说对了。)  

    在拿平民作毫无道理的牺牲这一点上,这部影片与过去旧意识形态没有任何区别,非常僵化和仅仅停留于原地。有人提到影片中的抵抗如同“义和团的抵抗”,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方面的处理,影片没有一点重新表述的余地,毫不让步。  

    它的“开放”在于——给强权者(侵华士兵)和腐败者以人性的空间,提升他们的人格,让他们获得救赎。这叫做“让一部分人在人性方面先富裕起来”。  

    对待他们的处理,影片的确比此前有所改变。但是这不过是给罪恶华丽转身罢了,给为人不齿者披上人性外衣。因此,这部影片的“思想解放”的空间是为这些人度身订做的,是为特定人群服务的。

    这就是这部影片“一边抵抗,一边救赎”的真相。

    对平民是一种要求,对强权者是另一种要求,这种双重标准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

猪头猪智慧 发表于 2009-5-3 19:43

行家看门道,崔卫平分析得极是。

北海月 发表于 2009-5-3 20:03

如果今后中国电影中,继续出现拿女性的身体当作国家救赎、民族救赎或者其他救赎的工具(拯救男性),像在《色·戒》中也发生的,觉得那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有效途径,我就决定以某种方式当一回访民,以此表达我对这类影片永远的抗议。

=====================================

好!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09-5-3 21:36

我原来把没能看完电影一半归咎于自己吃得太饱。看完崔卫平的影评,才相信我的胃其实是无辜的。

水笺 发表于 2009-5-3 21:50

有人说这五个演女尸的扮演者的躯体,个个跟杨玉环似的

:3tb

西凤酒 发表于 2009-5-4 02:02

我觉得这部电影很一般。故事没讲好,人物也没刻画好。电影就是电影,不是教化的载体。
陆川说美工布景花了制作费的三分之一,那就是1700万左右,而布景做得太小器,整个就是舞台效果,不知道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全剧两个多小时,一个南京的俯瞰画面都没有,居然说是大片。给孟京辉170万,能把它做成话剧。
好多情节虚假得想笑,只是在电影院里不敢。刘晔站起来,中国万岁,唱梁祝,范伟换人,等等,一直到最后日本兵自杀,开枪前居然哭,而那个无耻的中国胖子捡了一条命居然笑。天晓得。
摄影也很嫩,老是聚焦,画面里总要找出个引人注目的东西,拍得吃力还让人烦。其实这样的电影就该用新闻的视角去拍,没有重点,只有事件,让观众去画面里找自己想要的东西。崔卫平说:它更像是一部电影习作。准。

流星雨 发表于 2009-5-4 09:59

[quote]原帖由 [i]西凤酒[/i] 于 2009-5-4 02:02 发表 [url=http://www.yantan.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39068&ptid=90934][img]http://www.yantan.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摄影也很嫩,老是聚焦,画面里总要找出个引人注目的东西,拍得吃力还让人烦。[b][color=darkgreen]其实这样的电影就该用新闻的视角去拍,没有重点,只有事件,让观众去画面里找自己想要的东西。[/color][/b]崔卫平说:它更像是一部电影习作。准。 [/quote]
就是就是,做出来的“人性”毕竟不是“真正的人性”,“真实”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多了一分和差一点点都是火候不到,嘎嘎,俺们还处在“做人性”的揣摩阶段。
救赎,我觉得首先该是中国人自己的救赎,这样说的意思是救赎应该是一种内在化了的文化,也就是说它是中国人日常行为的一部分,你不能把所有的苦难和软弱错成了救赎本身,苦难和软弱可以激起救赎的感念,但救赎本身是属于强者的,它是一种审判,一种裁定,一种末日得到的最后归宿,你怎么可能让一群实则懵懵懂懂的“言者行者”去承载救赎这个概念呢?
这里实际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方就在,一场屠杀之后,屠夫得到救赎了,旁观者(那些帮助难民的外国好人)也得到救赎了,可,就是这些被屠杀的对象,却总也找不到已被救赎的迹象,谁来救赎他们?这是很可笑很虚伪的一件事!而且,因为这一点虚伪,整个救赎的概念也就显得虚伪了,明眼人一看即知,演绎救赎的人其实根本不懂救赎为何物。呵呵。:54tb

[[i] 本帖最后由 流星雨 于 2009-5-4 10:04 编辑 [/i]]

流星雨 发表于 2009-5-4 11:03

不服罪的人是无所谓救不救赎的,呵呵,哪有人家绝不服罪,这边却无事找事的硬去“救赎”别人的?如果真要救赎,那么,还是请先把自己的证据搞铁,辩到他哑口无言,理屈词穷,乖乖认罪,然后,真正意义上的救赎或才开始了,也就是说,即便如此,也还得等他自己良心发现,中国人是救赎不了日本人的,救赎日本人的只能是日本人自己,中国人救赎的只能是中国人本身。呵呵。
:12tb

老木匠 发表于 2009-5-4 11:32

正在看纪录片南京,真的拍得很好!!

乌龙茶 发表于 2009-5-4 12:02

都说好,我就下载了,可最近太忙,没来得及看。现在说是这样,不敢看了。

迅弟儿 发表于 2009-5-5 02:03

[quote]原帖由 [i]老木匠[/i] 于 2009-5-4 11:32 发表 [url=http://www.yantan.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39136&ptid=90934][img]http://www.yantan.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正在看纪录片南京,真的拍得很好!! [/quote]

木匠师傅说的是哪一部影片?:17d

迅弟儿 发表于 2009-5-5 02:05

[quote]原帖由 [i]北海月[/i] 于 2009-5-3 20:03 发表 [url=http://www.yantan.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38960&ptid=90934][img]http://www.yantan.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如果今后中国电影中,继续出现拿女性的身体当作国家救赎、民族救赎或者其他救赎的工具(拯救男性),像在《色·戒》中也发生的,觉得那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有效途径,我就决定以某种方式当一回访民,以此表达我对这类影片永远的抗议。

=====================================

好! [/quote]

赞同!

金枫吟 发表于 2009-5-5 21:06

[quote]原帖由 [i]zoufeng_1234[/i] 于 2009-4-30 00:33 发表 [url=http://www.yantan.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38091&ptid=90934][img]http://www.yantan.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勉强算是影评,所以发在这里。
...... [/quote]


[size=5][color=blue][b]与zoufeng先生同感 ![/b][/color][/size]

杜雅萍 发表于 2009-5-7 22:48

解玺璋:走火入魔的人性与一厢情愿的历史

昨晚看《南京!南京!》。走出影院,心里感觉一阵惶惑。眼前总是晃动着日本兵角川忧郁、疑惑的眼神和两个中国人,特别是小豆子没心没肺似的傻笑。有人振振有词地说,人都有求生的本能,为什么不能笑?说得好!够讲人性的。但你的人性里是否包含了人的情感,人的感受能力?不得而知。

其实,重要的不是小豆子该不该笑,而是导演为什么要他这个时候笑?为什么要用中国人的这种笑脸,去对应日本人的那种眼神?我一直在想,导演究竟想要告诉观众什么呢?他所传达的究竟是一种什么信息呢?我没看过什么电影,我也不懂电影叙事学,以我之孤陋寡闻,自然是想不明白的,那就恳求一下自以为什么都懂的人,替我们解释解释,说得清楚,我请你喝酒!
影片虽然叫《南京!南京!》,却是从一张看上去有些疲惫的日本兵的脸开始的,镜头拉开,我们听到有人叫他“角川”。影片所要讲述的故事就围绕这个角川展开。导演的镜头始终追随着他,他才是影片的第一男主角。他的犹豫他的迟疑他的惊恐他的游离他的心不在焉他的爱他的单纯他的羞涩他的同情心最后他的自杀,自始至终贯穿于这部以“南京”命名的影片。难道三十万中国人的鲜血只配给这个日本兵的忏悔涂抹一道惨烈的背景吗?以我之愚钝,实在不能理解。我想,这恐怕也不是用所谓海外市场的需求就能搪塞过去的。聪明人总有聪明人的办法,但有时难免也自作聪明。我不知道他们在睡梦中又将如何面对三十万同胞无辜灵魂的呻吟!

影片也用了很大篇幅表现日军的屠杀和中国人的抵抗,以及围绕难民营所发生的那些故事。譬如刘烨演的军人,范伟演的唐先生,高圆圆演的姜老师,还有那个不肯剪头发的妓女,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已不能改变大局,影片的整体格局已经被确定了,它的立意就是要表现人性,以人性为出发点反思历史。于是我们看到据说是根据人性所发掘出来的历史真实,真实得让侵略者,手上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杀人犯、屠夫去反思,去忏悔,而中国人自己则只能无动于衷地庆幸自己没有成为日本人的刀下鬼。

陆川在这里开了一个很大的国际玩笑。他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导演,也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导演,他有很多想法也许是我们不能理解的,或许从一开始我们就误读了他。他远远地走在中国观众的前面,显得十分可爱。但他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日军前线最高指挥官朝香宫鸠彦在1937璋   昨晚看《南京!南年12璋   昨晚看《南京!南月12京!》。走出影院,心里感觉一阵惶惑。眼前日攻陷南京之前,已经签署了一连串命令:“杀掉全部俘虏!”但在战后,这个朝香宫鸠彦不仅没有受到惩罚,而且至死没有忏悔,甚至没有歉意的表示。还有那个犯有战争罪的昭和天皇裕仁,直到 走火入魔的人性与一厢情愿的历史 解玺1989年寿终正寝始终也没有因自己的罪恶对中国人民表示过哪怕一点点忏悔之意。我们看日本影片《山本五十六》、《啊,海军》、《日本海大海战》,哪一部是表现忏悔的呢?
有人认为,陆川这样表现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创举,是前所未有的。我以为这不是抬举他,而是让他更加难堪。1980 走火入魔的人性与一厢情愿的历史 解玺年代拍摄的影片《屠城血证》中就出现过类似角川这样的角色,他的名字叫笠原。这位笠原不仅是个“忏悔型”的侵略者,还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种。这一点也与角川很相似。不过,他的情人不是日军中的慰安妇,而是个东北流亡学生。类似的人物我们在后来所拍摄的影片中一再与他们相逢,可见角川绝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他代表了一种逃避的,自欺欺人的历史观。一位家居北京的清王朝皇室遗族在一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他认为应该再给日本一次机会。他不同意要求明仁天皇就侵华战争作出正式道歉,也不赞成民间团体的补偿要求。这里面有些什么玄机我不知道,但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轻易地抹去历史的记忆,也无法忘记那些在屠刀下呻吟滚动的头颅和血流成河的惨烈场面。我们是要跨越这段历史,但绝不是以这种自虐的方式,不是通过替侵略者做某种道德忏悔的方式,而是要以中华民族自尊、自信的方式,才能实现。替别人忏悔,永远为别人所鄙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