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09-5-7 00:55

李子暘:总量计算是怎么一回事

最近和一些信奉凯恩斯主义的朋友争论,总是听他们谈论总投资额、流动性不足、总就业量等等宏观概念。我认为,这些宏观概念、总量计算都靠不住,是不知所云的东西。

  我举一个例子,也许可以有助于更清楚地理解,什么是总量计算。是举例子,不是打比喻,我不使用所以。

  一个象棋队,由几十名象棋手组成。一次,这些象棋手一起出去打比赛。每个人都有一个外来的对手。比赛完以后,象棋队的领队拿出一份总量统计表,上面详细、准确、清楚地记录着:这次比赛,我们队各位棋手一共走了——卒多少步,马多少步,炮多少步,车多少步,总运行距离是多远。一共移动了几次帅,几次士,飞了几次相,等等,等等。

  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个领队是个失心疯。他的这个统计,不管多么准确,多么认真,都是在浪费时间和纸张。

  更可笑的是,这个领队还根据这个总量计算表,提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比如,争取下次比赛,减少帅的移动次数,增加车的运行距离(这一次车的流动性不足),等等。

  这个领队的总量计算为什么是荒谬的呢?因为每一局比赛的每一步棋,都有其特定的目的,这个目的只能在那个棋局中才能被理解。把当时棋盘上的其他棋子都拿走,我们根本无从评价那步棋的好坏。因此,把这些基于各自具体目的的行动累加起来,根本就是胡闹,只能得到毫无意义的总量数字。这些数字也不能指向任何总体目的,完全是不可理解的。

  想起一副讽刺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漫画:画面上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钉子,旁边写着:重十万吨。巨钉旁边有两个人物:钉子厂厂长和计划官员。他们兴奋地说:我们完成了年产十万吨钉子的任务!

  是的,从总量上说,苏联的许多工业产品的产量都超过美国。但人们都知道,那不是生产,那其实是浪费。产量越大,损失越大。

  企业的每个经营行动,比如投资,或者不投资,解雇工人,或者招聘工人,也只有在他那个具体的、微观的经营环境中才有意义,才能被理解,才能被评价。把这些分散的、基于不同目的的经营行为累加起来,得出一个什么投资总量,或者总体就业量,或者计算出流动性不足,这种做法同样只能得出毫无意义的总量数字,这种数字完全脱离任何具体环境,不可能被理解,也无法评价,只能赋予官员任意行动的空间。

  我有时想,流动性不足,这种说法真是天才性的发明,还能找到比这更令官员们满意的印钞票的借口吗?但是,任何一个从微观角度,也就是从真实市场过程、真实企业家体验的角度观察思考,希望了解到底什么是流动性不足的人,都只能越看越糊涂,越看越气愤。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