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广锠:治理学术腐败,当前必须先向现行评价体制开刀——兼与刘长秋先生商榷
时间:2009年9月3日 作者:方广锠(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来源:学术批评网从学术批评网上看到刘长秋先生的大作《学术腐败,别总拿体制说事》,有点不同看法。写这篇文章,与刘先生讨论,也求教於同好。
刘先生文章指出:“很多人都对当前国内学术腐败的原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尽管这些看法在细枝末节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却几乎都脱离不了一个共同点,即认为学术腐败的主要原因(甚或根源)在于我国不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但刘先生认为“尽管学术评价体制上的不合理性是导致引发学术腐败的一个不容抹杀的重要客观因素,但却绝对不是学术腐败的根本原因”。刘先生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认为评价体制只是外因,“其根本原因亦即内在原因在于学术研究者自身缺乏本应有的学术自律,或者说是其学术道德修养出现了问题!”也就是《矛盾论》的分析事物的方式: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依据,外因通过内因产生作用。
刘先生用内因、外因相互关系这一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当前的学术腐败现象,我完全赞同。但对刘先生的结论:“尽管体制对学术腐败的影响无法抹杀,但却也绝对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能够从根本上影响抑或说决定学者学术活动的只能是学者自身。……我们固然需要改革或至少是完善现行的科研评价体制以减少学术腐败在我国发生的诱因,但更需要做的则是加强学者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以斩断学术腐败在我国的产生之源!”却有不同意见。
我也想用内因、外因相互关系这一同样的方法论来探讨学术腐败问题。但我认为,对事物矛盾运动中外因、内因这一对矛盾到底何者处在决定性地位?为了解决矛盾,首先应该解决什么?不能采取形而上学的态度,不能认为内因必然是第一性的,必然是主要矛盾。而应该实事求是地、辩证地进行分析。我们还是用鸡蛋、石头、温度那个著名的例子吧。温度固然不能使石头变为小鸡,但鸡蛋没有适宜的温度同样不能变成小鸡。所以,如果辩证地分析这一问题,应该说:当温度这一条件具备以后,有无鸡蛋成为小鸡能否出现的决定性因素;而当鸡蛋这一条件具备以后,有无适宜的温度便成为小鸡能否出现的决定性因素。事物的发展变化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时把握变化的条件,把握当时当地促使矛盾转化的真正的第一性因素,这才是真正的辩证法。
回到学术腐败上来。我同意刘先生把评价体制作为外因,将学术道德作为内因的基本立场。如果我们瞩目於某个个体,毫无疑问,如果他出现学术腐败,一定是他的学术道德出了问题。这时候,我赞同刘先生的观点,内因是根本原因,所谓苍蝇不抱无缝的蛋。但是,当我们瞩目整个中国学术界,发现学术腐败如此大面积爆发时,我们就要看看,是不是外部大环境出了问题。苍蝇抱有缝的蛋,那还是个别的苍蝇与个别的蛋。但阳光遍洒海滩,小海龟可就一批一批孵化出来。这时候,外因已经转化为决定性因素。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治理学术腐败,矛头应该首先指向学者个人的道德修养,还是首先指向现行的一批一批孵化学术腐败分子的学术评价体系?
我研究佛教多年,在人性论方面,赞同“性具善恶”。也就是说,善与恶都是人的本性。将来如果有时间,我会写一本名为《物质、人、社会》的书来论述我对宇宙、人生、社会的观点。正因为善恶都出于本性,所以真正解决社会问题,不能仅靠儒家的慎独,仅靠学习雷锋好榜样,还要靠法制。当法制基本健全,我们应该宣传学习雷锋。如法制出了问题,讲个人道德修养,只对部分社会成员有效,且劣币驱逐良币,社会问题将趋向恶化。当前出现的大面积学术腐败,究其根源,正在于那套亡国灭种的评价体系的制导。所以,我的结论与刘先生相反:我们固然需要加强学者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但更迫切要做的则是彻底改革现行的科研评价体制,以斩断学术腐败当前在我国的产生之源!
2009年9月2日於伦敦
(感谢方广锠先生惠寄)
学术批评网([url=http://www.acriticism.com)首发][color=#0000ff]www.acriticism.com)首发[/color][/url] 2009年9月3日 最好将刘的文章也一并附上。
这学术腐败,除了学术体制以外,与急功近利的世风亦有很大关系。最近日韩也开始实施类似评价体制,也渐渐浸染这种风气。对评价官员而言,惟有统计数据才说明一切,至于其他,他们不懂,也不屑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