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常熟之“和”
《人民日报》(2009年9月13日01版)[b]本报记者 汪晓东[/b]
外资民资两翼齐飞:常熟注册外资每年约16亿美元;现有民营企业15695家,个体工商户60571家,累计注册资本超过541亿元,在江苏省县(市)当中保持领先。
城乡居民同等待遇:常熟已有20.9万农民纳入城保,余下14.2万农民将在2012年底前由农保转为城保。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常熟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1.4%,人均公共绿地191平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4天。
常熟有些特别。
和周边的昆山、张家港、江阴等“苏南小虎”相比,常熟显得有些“平”,声名似乎不那么显赫,特点也似乎不那么鲜明。但是,若论经济发展水平,常熟却与之难分伯仲,这些年一直稳居全国县域经济前十的位置。
“如果要用一个字形容常熟的最大特点和这个城市的精神气质,那就是‘和’。”常熟市委书记王翔说,“但是,‘和’不是碌碌无为,不是自甘平庸。‘和’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必须用创新的思路和举措,破解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和’的境界。”
经济结构之“和”
和苏南其他县市一样,常熟也是典型的工业城市,工业占GDP比重达到58%左右。常熟的波司登、梦兰、隆力奇等企业全国闻名,常熟的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等产业也颇具规模。不过,穿行常熟的城乡,映入眼帘的倒不是企业厂房,也不是热火朝天的生产现场,更多的是阡陌纵横的江南水乡风貌,还有满目苍翠的绿化。
在支塘镇蒋巷村采访,66岁的村党委书记常德盛兴致勃勃地带着记者参观。600多亩生态园,1000多亩粮田,构成一个天然大公园。电瓶车在村道上缓缓前行,忽然,车上有人惊呼:“快看,白鹭!”果然,远处的稻田里,一群白鹭惊起,在天空盘旋后,又稳稳落下。
目前,常熟市形成董浜北港万亩设施蔬菜、坞坵万亩水稻、沙家浜万亩水产、碧溪千亩园艺等特色农业基地,宝岩村的杨梅、沙家浜的大闸蟹、杨园的草皮等,和波司登、梦兰等企业一样有名。
苏南是外资高地,苏南的发展总体上是外向驱动。不过常熟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同样注重民资发展。除了每年大约16亿美元的注册外资之外,常熟的民营经济也是日长夜大。全市有民营企业15695家,个体工商户达60571户,累计注册资本超过541亿元,在江苏省县(市)中始终保持领先。外资与民资协调发展,两翼齐飞,成为常熟经济的最大特点。
也正因为如此,常熟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升、逐步向好趋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3.73亿元,同比增长10.1%。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一点,常熟并不例外。这几年,常熟着力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五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2.1%。不过,常熟毕竟起步于乡镇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结构中仍占很大比重。如何处理好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常熟人再次表现出“和”的智慧。
从家纺起家的梦兰集团,把转型的眼光锁定在了北京中关村,从“枕芯”做到了“龙芯”。集团与中科院计算所联合创建的梦兰龙芯产业化基地落户常熟,成功开发出龙芯低成本电脑和系列笔记本电脑,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如今,常熟正在加大对“龙芯”产品研发生产的支持力度,加强芯片设计制造企业与整机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以设计为核心、制造为基础、关键部件配套能力较强的计算机产业体系。
城乡统筹之“和”
8月13日,虞山镇缪家桥村55岁的农民张明芬来到农行明日星城分理处,领取当月的养老金。
从2001年起,常熟市就启动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创新制度改革,明确 “统一比例,不同基数,留有通道,逐步并轨”的新农保制度,统一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2003年12月起,常熟市确立了统账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制度实施对纯农人员参加农保缴费财政补贴制度,并对农村无收入来源的老年农民实施社会养老补贴制度,每月发放社会养老补贴100元/人。
今年,常熟市将纯农农保人员和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保。目前,常熟已经有20.9万农民和张明芬一样纳入了城保。余下的14.2万农民,也将在2012年底前,从农保转为城保。这意味着,所有农民将与城市居民享受相同的社保政策。
在碧溪镇李袁村里转一圈,党员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文体健身室、阅览室、卫生服务站、职业介绍所、劳动保障服务站、超市等一应俱全,而且,农家小院,堂前屋后,绿树成荫,小溪环绕,完全是个天然的氧吧,多数城里人家还真没有呢!
让人羡慕的还有农村的孩子们。论学校的硬件设施,完全可以与城里媲美;论教学质量,同样不输给城区学校。早在2006年,常熟就制定了《常熟市加快推进农村村小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将村小现代化建设列入了2007年度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专项划拨了1000万元作为奖励基金。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还通过设置村校教师岗位津贴、支教教师岗位补贴等多种办法提高村小教师待遇,通过教师轮岗交流、对口支援、送教下乡等活动,提高村小教师业务能力,使村小的教学设施、师资队伍、教学质量达到基本现代化,从而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推进五个方面的一体化,即城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常熟市市长惠建林说。
另外,调整城市的总体规划,不断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目前,常熟市有10镇1场,而按照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常熟正在进一步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深化细化主城、沿江、东部三大组团片区专项规划,逐步形成一城二片区的格局,那时,城与乡的边界将更加模糊,农民与市民的称谓也将更加淡化。
人与自然之“和”
虞山公园位于常熟市中心,整个工程依山而筑,总投资约2.2亿元,占地达12.5万平方米,如果把这片土地用于商业开发,政府至少可以获得15个亿。
虞山虽然不高,但在苏南平原,却是难得一见的景致,且素有吴文化“第一山”之誉。不过,放眼虞山尚湖景区周围,居然看不到一幢高层商品房,1.8万亩的尚湖,完全被绿荫环抱,湖面上不时有一群群鹭鸟飞过。
“我们不打‘山水牌’,不会因为眼前利益,破坏虞山尚湖景区的风貌,给后人多留赞叹,少留遗憾。”虞山尚湖景区管委会主任刘洪说。他介绍,最近几年,常熟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工程就是退渔还湖。2008年,常熟市把所有渔民“请上岸”,给他们办理了城镇养老保险,把渔民变成市民。为解决他们的就业,有关部门安排了景区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工作。
同时,常熟市又在尚湖周围划定4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域,将几十家大小企业悉数迁出。眼下,有关部门又在推进尚湖生态修复工程,回购周边鱼塘并进行改造,进一步扩大了湖区面积。目前,尚湖的水质已经由原来的Ⅴ类提升到Ⅱ类。
闻名遐迩的沙家浜风景区,在做精红色教育游的基础上,开始在生态湿地上做文章,做深绿色生态体验游。目前已经启动的东扩生态湿地项目占地998亩,以芦苇为主体,建造湿地博物院,在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亲近自然、体验绿色芦苇荡的观光型旅游活动。
常熟市旅游局局长陈建平介绍,常熟市已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是全国同类城市中首家国家园林城市、绿色模范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还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目前,常熟市又在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城市。
目前,常熟市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1.4%,人均公共绿地191平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4天。
“常熟人多地少,如果遍地是工厂,没有田园;到处是高楼,没有绿树,那绝不是老百姓身心舒畅的小康。文明既要为今天的发展尽力,更要对明天的发展负责;既要为百万人民创造适于劳动、宜于人居的绿色家园,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水净天蓝、树绿山青的生态空间。”王翔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