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鹏:中国货币政策调整进入倒计时
10月14日,央行公布了9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5167亿元。这个数据,媒体认为有些意外,因为在之前,业界普遍预期9月份的新增信贷可能会持续走低。外电曾引用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话称,9月份新增贷款仅有3000亿至4000亿元。其实,每年9月份是季度结算点,往往都会高于7、8月的新增贷款数量。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来看待,9月的5167亿,超出了7月份的3559亿元、8月的4104亿元是完全正常的。但同时也应该提出,中国应该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了。至此,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共计8.67万亿元,同比多增5.19万亿元。当然和这个配套的数据就是,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8.54万亿元,同比增长29.31%,增幅比上年末高11.4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7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0.17万亿元,同比增长29.51%,增幅比上年末高20.45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1.79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5.96%。
这些指标的增长速度,继续再创造新高。如果再用适当宽松来描绘M2的29.31%的增幅,来定性全年可能新增贷款达到10万亿,比去年差不多增长快三倍的事实。那就是典型的自欺欺人了,现在完全可以用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凡事都有度,我最近一直认为,中国已经进入退出这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倒计时了。
配合我这种判断的是有无数的数据的支撑。进出口数据的好转就是其中一个。昨天,海关统计显示,9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189.4亿美元,同比只下降10.1%,对比1-9月累计下降的20.9%已经是很大的改变,其中环比还增长14.2%。进、出口双双超过千亿美元。其中出口值1159.3亿美元,同比下降15.2%,环比增长11.8%;进口1030.1亿美元,同比下降3.5%,环比增长17%。为此我查了2008年的月份进出口数据,发现在2008年9月的数据在2008年这个创造了新中国历史进出口新高的全年中,仅次于7月的最高,处于次高。这样也间接说明了9月数据的含金量,同比只下降10.1%,如果再回溯到2007年的话,9月的进出口总额已经开始有高于10个点以上的增长,因为在2008年9月进出口额的同比增长幅度是21.4%。随着后面同比对应的基数偏低,进出口的正增长是时间的问题了。
也还是在北京时间14日晚,道琼斯指数重上了1万点。这是一个表明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指标。关键是,这种重要指标带来的种种心理暗示,会加速经济的复苏。一旦经济进入新的一个经济周期,进入真正的扩张阶段,全球和中国还想继续保持这种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那就不是在刺激经济、保增长了,而是在制造恶性的通货膨胀来自杀。道琼斯指数重上万点,必然会加速中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
其实在中国而言,尽管三季度的GDP还没有公布,但外界普遍预测在8.5%与9%之间。这样的数据,放在别的年头也不是很差的数据。全年保八已经没有任何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政府还在强调经济回稳的还不稳定,不确切性比较多,暂时会持续现在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的看到,这个政策的退出是时间的问题了。
其实,澳大利亚联储在10月6日加息25个基点,就已经打响了后经济危机时代,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的第一枪。后续的主要经济体,自然会根据自己国家的经济情况,逐步来调整货币政策。中国肯定也包含在其中。只是中国按照惯例,四季度的新增贷款的规模就不会很大,所以决策层还可以继续喊着口号,让这种形式上的货币政策持续下去。但在私下已经开始谋划退出的时机了。再说,现在由于前几个月新增贷款增速过猛,很多股份制的银行已经暴露出核心资本率不足的问题,即使要他们新增贷款,也难以为继了。
不要被9月新增贷款超出意外所蒙蔽,一定要未雨绸缪,不宜在经济政策即将逆转的时候,继续保持大规模的投资和借贷。否则,资金链断裂,半拉子工程的出现,也许不是新闻。当真的到了政府提出要实施适当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时候,那一切都晚了。我们必须要对2008年,中国经济政策从从紧到极度宽松的转变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保持足够的认识。 [b]周其仁:看见通胀就晚了[/b]
“货币发得很多,但看不见通胀,我的观点是看见就晚了。”
9月17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在第三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表示,“上半年货币发这么多,CPI是负的,PPI还没有起来,这确实需要过程。货币过多了不能看消费者物价指数,要看所有商品的物价指数。”
8月份CPI数据降幅明显收窄,各机构纷纷预测,年内CPI同比转正的可能性增大。
周其仁认为,超发货币能不能推动经济增长值得思考。货币超发以后只有一个后果——物价的总水平上升。“不要把物价总水平仅仅看成CPI,物价总水平是所有商品服务的价格的总水平。”周其仁说。
周其仁将近年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GDP的增长量相比较,发现最高的时候M2曾经高过GDP增长20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我国的M2增长28.46%,经济增长为7.1%。
在很多场合,周其仁都会提到,货币像蜂蜜一样有黏度,大量的货币注入会“滞留”在市场某些部位形成“鼓包”,商品的相对价格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的改变。
“鼓包”当然会带来经济增长,因为它会让一部分投资活动活跃起来,比如说过量货币冲向房地产,房地产相对价格会显著上升,从而刺激投资活动,带动经济增长。“但是要非常当心,你给它时间它还会流平的,最后就是物价总水平上涨。”周其仁说。
而且在周其仁看来,货币的这种蜂蜜似的黏性流体,正随着市场条件的改变而逐渐“稀释”——“鼓包”起得很快,平得也很快。
金融危机下,各国首先要防止的是“超跌”,普遍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周其仁认为现在下任何结论都太早,要灵敏地跟踪变化,同时对潜在的通货膨胀的威胁也要注意控制。
周其仁表示,中国经济继续持久的增长,最重要的不是跟着发达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需、培养国内市场等体制性改革。
对于目前国内的需求,周其仁更倾向于强有力的城市化需求。但他同时提醒,围绕城市化的这一波投资,要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日本的教训就是“修了路没有车跑,不继续修路增长速度就下去了,再修修什么?”
在他看来,不仅财政投资驱动的力度重要,结构、方向也非常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给未来的需求做准备。整体看,中国的城市化、特别是大城市化需要的投资是惊人的。
“2008年中国城镇化率是45%,全球水平是50%。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比重,日本是44%,美国、德国是42%,全球大概是28%,中国15%。所以中国城市化的集聚程度还是落后,而城市化集聚程度对大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这里面中国是有机会的,问题是怎么样把财政政策,用到对将来有需求的方面去,这是财政政策长远的一个挑战和考虑。”周其仁说。 易鹏:中国货币政策调整进入倒计时
=====================
恐怕动利率要到明年年中吧? [b][size=5]秦晓向宽松货币政策开炮[/size][/b]
[i] 易鹏[/i]
昨天,中国第六大银行——招商银行的董事长秦晓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表示,政府不应担心经济出现“轻度减速”,“货币政策决不能忽视资产价格走势”,“因此,中国货币政策迫切需要从宽松转向中性”。
秦晓的背景可不简单。现任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招商银行董事长;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国企业协会会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兼职教授。在任职于招商局集团之前,曾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中信实业银行董事长。秦晓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曾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日本丰田公司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并于2001年担任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主席。曾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关经济学和经济管理方面的论文并出版了专著。
从简历来看,起码可以看出三点。一是,他是一个经济、金融界的学术方面的专业人士。二是,他本身就是招商银行这个大的金融机构的董事长。三是,招商集团的大型央企身份,也说明他是体制内的高层。
这样一个身份特殊的人士,在国家统计局发布三季度经济数据的时候,通过《金融时报》这样在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媒体,发布对现行货币政策提出严重警告的文章,这在中国还是很少见的。这种不寻常,也直接说明了,中国货币政策面对调整的必然性,也再次加剧了市场认为货币政策调整进入倒计时的共识。
其实,秦晓对货币政策提出的这种警示。已经早就有很多学者和官员在不同场合提出。只是学者比较直接,而官员由于体制障碍,说的隐晦一点而已。温文尔雅的周小川也在15日的一个讲话中,提出了央行会根据通货膨胀的情况来制定货币政策。温家宝在前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经将警惕通货膨胀预期作为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选项。这一切都预示着,货币政策调整已经进入决策阶段。
关于目前货币政策走向的争议,其实有点伪命题的味道。只要懂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明白象今年这样一年新增贷款近10万亿的搞法,维持久了,不出问题才怪。这个道理,主管中国货币政策的人自然都明白。所以,现在的关键是,什么时候退出这样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最佳。决策就是平衡利弊的结果。退早了,怕前功尽弃。退晚了,怕诞生新的大泡沫。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货币政策退出的力度如何?是一下子从极其宽松政策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一直认为今年的货币政策,早就不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从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改为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还是如同秦晓所言的走向中性的货币政策。目前考验政府调控经济的水平,也就看这次货币政策的如何更好的退出,把握好度。避免再重演2008年的2个月前还在踩急刹,2个月后猛加油的这种比较激烈的调控模式。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已经正式表明中国进入后经济危机时代。尽管还有很多数据不让人满意,但既然已经进入后经济危机时代就应该有这个时代的经济对策。对于目前中国经济最不好看的数据,就是出口数据。但出口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美、欧、日等中国主要出口市场消费的复苏,和中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多少太直接的关联。对于中国政府最头疼的产能过剩问题,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有其害。澳大利亚联储加息,是根据经济情况发生变化采取的行动。而中国央行,也完全有必要根据最新的情况来调整货币政策。这也是温家宝在周三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的“灵活性“的具体意思。
不过,我们也要相信政府的智慧。也许在此时,他们已经认为货币政策要调整,只是有时候,可以先做而不说,待到要说的时候,其实已经做了很多了。最近新增贷款的下降,尤其是9月,四大国有银行只新增1100亿贷款,也许就是一个具体的案例。
最后,我更愿意相信秦晓的这篇文章是来自他的独立的思考和观点,而不是来自于货币政策制定当局的授意。在此刻的中国,太需要有更多的独立声音了。只有这样,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决策才会更全面、正确,中国经济的发展才更理性。
[b]秦晓:中国“迫切”需要收紧货币政策[/b]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盛超 10月22日,招商银行董事长秦晓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表示,政府不应担心经济出现“轻度减速”。“中国货币政策迫切需要从宽松转向中性”,以防今年出台的大规模刺激措施助长股市和楼市泡沫。
在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前夕,GDP增速有望超过9%的敏感时期,作为中国第六大银行的董事长秦晓的文章引起外电的关注。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和独立经济学家进行的计算,若计入政府引导的银行放贷,中国刺激措施的规模可能相当于今年GDP的15%至17%,在主要经济体中高居首位。
今年,中国政府通过调整宽松的国币政策,策划了银行放贷的大幅增长。今年头九个月的银行新增贷款比去年同期高出149%,达到8.65万亿元人民币(合1.26万亿美元)。这些投资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流向基建项目。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9.3%。
庞大的投资计划使评论人士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人预测将出现通胀,他们警告称,过度的银行贷款正导致股价和楼价飙升。而其他人则主张,大举放贷将加剧产能过剩,助长通缩压力。
中国国务院昨晚发出第一个明确信号,表明正考虑收紧货币政策。国务院称,货币政策应着眼于一方面管理通胀预期,另一方面保障稳定增长。这是自去年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以来,中国政府首次提到通胀。
渣打银行驻上海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官方在开始收紧政策之前首先会出面讲话,但他同时表示,在明年2月中国春节之前,不太可能出台上调利率或控制放贷的措施。
野村国际经济学家木下智夫(Tomo Kinoshita)在21日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如果中国在放松金融市场管制的同时,继续大举放贷,就可能制造一个资产泡沫,类似于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的情况。 [quote]易鹏:中国货币政策调整进入倒计时
=====================
恐怕动利率要到明年年中吧?
[size=2][color=#999999]邱晓云 发表于 2009-10-22 15:29[/color] [url=http://www.yantan.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86753&ptid=94492][img]http://www.yantan.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上调利率可能还要过一段时间,但控制放贷已经在进行之中了,我同学在某总行任处长,国庆节回乡省亲,他告诉我,长假前的最后一天,就在忙这个事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