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夏加坤 发表于 2009-11-8 14:55

《骇客帝国》

[i=s] 本帖最后由 夏加坤 于 2009-11-8 15:03 编辑 [/i]

[attach]27706[/attach]


基努里维斯的电影,直面大问题,震撼,大气。

今天谈一下他的代表作《骇客帝国》,以后还要谈他的《魔鬼代言人》、《连锁反应》、《地球停转之日》。

资本主义市场运作把每个人当成了商品和工具,社会分工造成了大面积灵魂的残缺,这是个老问题,100年前就被一些哲学家意识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里面提到过,尼采也讽刺过。可是最近一百年来,社会分工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因为持反对意见者认为,社会分工越细密,工作效率越高,生产力越强。单从物质层面来考虑,这是合理的。可是这样的操作系统完全忽律了人类幸福的精神性,认为物质越丰富,人就越幸福。真的是这样的吗?估计有很多人会摇头。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让我们去消费,确实可以再一定程度上增加我们的幸福,可是,如果在生产这些财富的时候,让我们所有人都困苦不堪,这还能让我们幸福吗?再说,物质财富的总量是有极限的,和我们地球现有的能源储备密切相关,不可能无限增长,一旦增长达到极限,开始衰退,而消费却将不下来,这将会是一场极大的灾难。而且,能源的急速消耗,产生了生态危机,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失调,台风频繁,物种灭绝。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维持这一套折磨人的社会分工系统呢?

99%的人还在沉睡着,可是1%的人已经醒来,他们知道这个系统要崩溃了,大水就要淹过来了,史前的人类躲避在诺亚方舟,《骇客帝国》里面觉醒的人类躲避在Zion(锡安)城。
一个叫托马斯·安德森(Thomas Anderson)(即后来的Neo)的人,和你我一样,在一家公司上班,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厌恶工作,可是为了谋生,却又必须要工作。因为不喜欢工作,他开始迟到,可是有一天,老板发话了:你要么每天准时来上班,要不你去其它地方上班,世界大得很,肯定会有你喜欢的工作的。可是去哪里呢?整个职场犹如一个庞大的密闭容器,(想起另外一个电影《心慌方》),在哪里还不一样,甚至可能会更糟。直到有一天,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墨菲斯(Morpheus),出现了,于是《骇客帝国》的故事也开始了。
墨菲斯(Morpheus)对他说:这个系统是我们的敌人,但是,当你在这个系统里面,你能看见什么?你看见的是企业人士、教师、律师、工匠。这些人思想狭窄,都是我们拯救的对象。但是如果我们不动手,他们就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他们是我们的敌人。你必须理解。这些人大多数都不会愿意让你去解救他们。更有甚者,如此麻木不仁,死心塌地依赖这个系统而且还会誓死保卫它,他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向你发射子弹!

《骇客帝国》的情节不是一般人都能看懂的,包括我,也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所有寓意。其中一些晦涩的象征和隐喻不说,单是那些高深的哲学和神学内容,也不是一般人都了解的。是想要增加收视率的缘故吧,导演增加了场面打斗的激烈程度,服装设计也很酷,这果然很凑效。三部曲,总片长近8个小时,吸引了无数观众。这些观众,99%应该都是系统类,即电影里面的MATRIX, 里面的人吧,也就是Neo的敌人。能够吸引这么“敌人”来观看,也算是一种奇观了。

除了Neo,墨菲斯(Morpheus),里面还有几个重要人物:崔尼蒂(Trinity),先知(Oracle),史密斯(Smith),梅罗纹加(Merovingian),塞拉夫(Seraph),卡玛拉(Kamala)。这些名字都是有宗教和历史的寓意的,基督教国家的人还好理解,中国人要理解,恐怕还要查一下相关的资料,我查询了一下,把结果贴在文章后面,希望可以加深我们对此片的理解。锡安(Zion)和系统(MATRIX)的战争开始,经过一连串反反复复的战斗,Neo他们赢了,母体系统被摧毁,人类得以重生。这个结局太乐观了。1%的人把99%的人打败了。这个电影的寓意是深刻的,可是结局却是肤浅的,对人类的困境的解剖没有坚持到底。远不如上面提到的另一个电影《心慌方》,也不及基努里维斯的另外两个电影:《连锁反应》和《魔鬼代言人》。  

  PS:  什么是Matrix(母体,矩阵)?Matrix的本意是子宫、母体、孕育生命的地方,同时,在数学名词中,矩阵用来表示统计数据等方面的各种有关联的数据。这个定义很好地解释了Matrix代码制造世界的数学逻辑基础。在电影中,Matrix不仅是一个虚拟程序,也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地方。在这里,人类的身体被放在一个盛满营养液的器皿中,身上插满了各种插头以接受电脑系统的感官刺激信号。人类就依靠这些信号,生活在一个完全虚拟的电脑幻景中。机器用这样的方式占领了人类的思维空间,用人类的身体作为电池以维持自己的运行。 在电影中,Matrix是一套复杂的模拟系统程序,它是由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建立的,模拟了人类以前的世界,用以控制人类。在Matrix中出现的人物,都可以看做是具有人类意识特征的程序。这些程序根据所附着的载体不同有三类:一类是附着在生物载体上的,就是在矩阵中生活的普通人;一类是附着在电脑芯片上的,就是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这些载体通过硬件与Matrix连接。而另一类则是自由程序,它没有载体,诸如再特工、先知、建筑师、梅罗文加、火车人等。 Matrix是一个巨大的网络,连接着无数人的意识,系统分配给他们不同的角色,就象电脑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游戏一样,只是他们没有选择角色的权利和意识。人类通过这种联网的虚拟生活来维持自身的生存需要,但Matrix中的智能程序,也就是先知的角色,发现在系统中有1%的人由于自主意识过强,不能兼容系统分配的角色,如果对他们不进行控制就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进而导致系统崩溃。因此编写Matrix的智能程序,也就是建筑师就制造了“救世主”,让他有部分自主意识,并成为觉醒人类的领袖,带领他们建造了锡安。

什么是Zion(锡安)?
“Zion(锡安)”一词在《圣经》中,是所罗门王建造圣殿所坐落的山,位于圣城耶路撒冷。而在犹太教中,“锡安”代表着上帝的荣耀,是神的救赎来临的标志。当大地被毁灭后,人类将在锡安接受最后的审判。 在电影中,“锡安”是指那些从Matrix中被解放的人类所栖居的家园,位于地球深处,依靠地热作为能源,成为人类对抗Matrix和机器之城的最后基地。电影用这个名字来命名人类的最后家园,象征着这里是正义得到彰显的地方,是对抗机器的圣地。 锡安的议会结构很象古罗马的元老院,是兼有立法和管理权的国家机构,制定一切法律和制度,通过执行官进行管理。 锡安是由占据Matrix 人口总数的1%的觉醒者构成的,其中主要是以有色人种为主,尤其是议会里的议员和战舰的船长等高层人员,都是黑人。而电影中之所以这样设置锡安的人口,主要是为了体现多民族的融合与宽容,因为这是一个讲述人类对抗共同敌人的故事,人类自己首先要团结,要实现大同的理想。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在西方主流科幻电影中,破败的未来以及非白人的世界,一直是最重要的两个视觉元素。沃卓斯基兄弟作为科幻片导演,自然会在电影中加入这两个西方电影观众耳熟能详的视觉元素。Matrix中的救世主  Matrix是一个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严整系统,一切都是有规律的,包括特工们和尼奥的超能力在内,都是包含在这个系统中的。而尼奥这个“救世主”的产生,则和数学中的哥德尔命题有关。奥地利数学家哥德尔在1931年发表了题为《论<数学原理>及有关系统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的论文,其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在任何数学系统中,只要其能包含整数的算术,这个系统的相容性就不可能通过几个基础学派所采用的逻辑原理建立。简单地说,就是在任何系统中,总有些真理是游离于逻辑之外的,这些真理就叫做歌德尔命题。 在Matrix中,尼奥就是在Matrix这个严整系统中不能被数学推得的歌德尔命题,不符合系统的规律。(建筑师对尼奥的谈话中涉及部分)当尼奥重生后,他就担负起系统所有的扰动,所有的规则在他面前都变得透明,因此他能够看到系统中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先知叫尼奥回到源头去终止灾难,在数学逻辑中就是将歌德尔命题变成整个系统的一部分,当作系统的一个变量,从而消除整个系统的不确定性。如果尼奥当初选择了毁灭锡安的门,他所携带的代码将反馈给系统,将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而这个选择的前提则是系统中没有斯密斯这个狂人。但从数学的角度上来说,这样的稳定也是暂时的,不是对系统的彻底修正,新的系统还是会产生自己的歌德尔命题,从而继续这个轮回。这就是为什么在尼奥之前会有六任救世主的原因。 按照 筑师最初编写救世主时的任务,救世主的使命就是在锡安运行一段时间后,将锡安的代码带回到Matrix的源程序进行重装,同时机器摧毁锡安,完成Matrix系统的升级。之后救世主将按照初始设置,带领16女7男返回真实世界,再开始重建锡安,等待下一代的救世主。而尼奥与前任们不同的是,建筑师在他的意识中编写了关于爱的编码,这本来是系统处于不断升级的需要,也是考察人类反应的新实验。但这个关于爱的编码,不但导致了尼奥在第二集中做出违背程序设置的选择,而且在第三集中将“爱情”升华为“博爱”,从而最后终结了战争,终止了矩阵和锡安之间的循环。

尼奥(Neo)/托马斯·安德森(Thomas Anderson)

  在希伯来语中,托马斯的意思是双生。这象征着尼奥平时的双重身份:一个是程序员托马斯·安德森,一个是黑客尼奥。而安德森在希伯来语中的含义是“人之子”,这正是耶稣的身份。组成Neo(尼奥)的这三个字母掉转顺序后就可以组成“one”,表示他就是那个拯救人类的救世主“The One”。而“基督”一词在希伯来语中的本意就是“被指定的那个人”——The One。  墨菲斯(Morpheus)在希腊神话中,墨菲斯是梦神,拥有改变梦境的能力。在电影中,墨菲斯是把

夏加坤 发表于 2009-12-29 19:59

居然没有人来顶,自己顶一个。

psyzjs 发表于 2009-12-30 17:40

刚看到。

老夏,你关注的是MATRIX的社会意义,我却关注其间的身心关系!

夏加坤 发表于 2010-1-10 19:12

[b]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99544&ptid=94895]3#[/url] [i]psyzjs[/i] [/b]
什么是身心关系?
说来看看。

北海月 发表于 2010-1-24 02:59

顶一下。
这部影片是一个杰作。不避讳地说,沃卓斯基兄弟在这个系列影片(尤其是第一部中)表现出明显的左派意识。

仅仅从创意来讲就非常好。影片将黑客——这些在未来世界里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人群——涉及为反叛者或者说革命者,这是一个合理的推测。我们知道历史上的反叛者都来自于与这个社会基本经济方式直接相关的人群:农业社会里的革命者是农民,工业社会里的革命者是工人,而影片所设想的未来社会里,革命者就是那些和社会生产、再生产直接相关的黑客了。只有他们才能看清这种生产的实质,也才能看到这种系统或者结构中的问题,从而发现社会的问题,找到革命斗争的契机。

夏加坤 发表于 2010-8-31 20:11

[quote]顶一下。
这部影片是一个杰作。不避讳地说,沃卓斯基兄弟在这个系列影片(尤其是第一部中)表现出明显的左派意识。

仅仅从创意来讲就非常好。影片将黑客——这些在未来世界里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人群——涉及为反叛者或者说革命者,这是一个合理的推测。我们知道历史上的反叛者都来自于与这个社会基本经济方式直接相关的人群:农业社会里的革命者是农民,工业社会里的革命者是工人,而影片所设想的未来社会里,革命者就是那些和社会生产、再生产直接相关的黑客了。只有他们才能看清这种生产的实质,也才能看到这种系统或者结构中的问题,从而发现社会的问题,找到革命斗争的契机。
[size=2][color=#999999]北海月 发表于 2010-1-24 02:59[/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04259&ptid=94895][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最近又重看了这个片子。
拿左派和右派这样的政治类别给艺术电影贴标签,似乎不恰当。
一个小人物,软件公司的职员安德森,如何一步一步担当起救世主的使命的,是第一部的主题,最为精彩。
后面的两部,似乎就显得平淡无奇。

tian295 发表于 2010-9-3 10:23

学习先:lol12d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