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李梓铭 发表于 2014-7-18 16:58

[attach]64090[/attach]

战地女神——柳芭。


[attach]64089[/attach]

深爱女神的萨沙。

李梓铭 发表于 2014-7-18 17:02

[attach]64091[/attach]

战后已为权势人物之妻的柳芭。


[attach]64092[/attach]


战后已为女教师之夫的萨沙。

李梓铭 发表于 2014-7-18 17:07

《两个人的车站》是苏联七十年代的作品,被归为生活的喜剧系列,被誉为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电影,影评家在评论这部影片时谈到在苏联社会不可能发生的环境里,这个故事给人以极大的审美意趣和笑里含泪的反思。令人难忘的是片中的手风琴,曲调忧伤不失节奏,抒情不失凝重,极大地烘托了气氛。

李梓铭 发表于 2014-7-18 17:20

[attach]64095[/attach]

水笺 发表于 2014-7-18 17:48

《秋天的马拉松》俺们应该看过小说。
《两个人的车站》,有点落俗套的故事。喜欢看这个女人烦恼时叼根烟的样子,感觉没有什么能打垮她。

拯唯冬 发表于 2014-7-18 18:07

[i=s] 本帖最后由 拯唯冬 于 2014-7-18 18:15 编辑 [/i]

李兄记性好而且有图有真像,就是这位留着浅黄色小胡子的男人。
电影的结尾出现人性化感人的一幕,萨沙喝醉了清晨在大街上挨栋楼房去踢
下水管子,冬天结了冰冰块从铁皮管道掉了下来,叮叮咚咚的从小声到大声,
此时背景音乐又出现了战争的场景,警察来抓了萨沙用绳子捆上跟着马走,
柳芭跟在后面边走边大声喊"他参加过XXX战役立过功,他身上还负过伤。"
一会儿马停了警察下来让萨沙骑上去,警察在后面跟着走。

安然 发表于 2014-7-24 11:42

09年的贴才看到,非常好,幸亏没错过,感谢数帆老人,也感谢李梓铭,分享啦~

老程 发表于 2014-7-24 16:19

[i=s]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4-7-24 16:29 编辑 [/i]

文革前电影院里放过几部意大利黑白电影《警察与小偷》《大墙后面》《瞎子领路人》,除了第一部还依稀能回忆起些情节,其它两部只记得名字。
喜欢《英俊少年里》那男孩唱的一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德文唱的,后来听说是英国歌曲,再后来又听说这是一个法国人在意大利写的轻歌剧《玛尔塔》中的一首意大利文的咏叹调。

李梓铭 发表于 2014-7-24 19:43

那个英俊少年海因策给人印象深刻,多年后长大了的他来到了中国寻访,受到热烈欢迎,但是当他张嘴再唱那首歌时候,已经没有电影里的意境和清澈了........

老程 发表于 2014-7-24 23:45

原来如此,感情外国作曲家也有抄袭的毛病。

老程 发表于 2014-7-26 14:49

我唱的《宛如一梦》是意大利文的。

邱晓云 发表于 2014-7-26 15:56

[quote] 192# 老程

似乎也不能算抄袭。艺术再加工吧。

现在我们听到的曲调都是 12 3 [size=4]i [/size]7 6553, 第四个音是第一个音的高八度,这是弗洛托的手笔。原来的爱尔兰民歌是 12  3  6 (或5,记不清了),第四个音没挑高。而那首歌的精彩之处就在于那个高八度。[size=2][color=#999999]晓梦 发表于 2014-7-25 00:33[/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36499&ptid=95454][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还有这个典故,这个高音1确实改得好。

老程 发表于 2014-7-26 19:05

[i=s]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4-7-27 06:17 编辑 [/i]

文革后引进了一些罗马尼亚电影,比较叫座的是《爆炸》,文革中有部罗马尼亚艺术电影《奇布里安波隆贝斯库》,主角是个年轻帅气病怏怏的小提琴家。
2007年在汉诺威工业展览会上,碰到了几个罗马尼亚客户,我除了不能再提的齐奥塞斯库,只知波隆贝斯库和当代女高音安吉拉.乔治乌。我和他们谈起这俩人,他们很吃惊我居然知道波隆贝斯库。
日本电影《追捕》很叫座,这部电影和南斯拉夫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样艺术性不强可视性强(尤其是文革刚结束)。北京坊间盛传《追捕》续集:杜秋和矢村都被检察长害死了,说是有人在香港看了续集。

老程 发表于 2014-7-26 22:29

[i=s]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4-7-26 22:32 编辑 [/i]

[b]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36658&ptid=95454]197#[/url] [i]晓梦[/i] [/b]
这可是百度里都不容易找到的,玛尔塔里的宛如一梦是我喜欢的咏叹调,只知道作曲家是法国人,不知道还有那么多变化。这下我在圈里有谈资了。

李梓铭 发表于 2014-8-2 20:06

[i=s] 本帖最后由 李梓铭 于 2014-8-2 20:37 编辑 [/i]

罗马尼亚电影《爆炸》可能是文革末期第一部在国内上映的彩色外国电影,在京一上映,引起不小的轰动,一股欧洲风情画面之风,立即引起人们的关注,留着长发,蓄着小胡子,穿着彩色西装的足球明星,滞留在底舱,逃不出去的身段凹凸的偷渡红发女郎,船员的早餐,咖啡白兰地,面包,香肠,奶油,果酱,香烟,啤酒,以拉琴为生的艺术家,女人的蓝眼睛,金发,特别是当港监马林内斯库驾驶装有易爆物品的小艇飞速远离巨轮时的镜头,给人以极深印象,他脑海里闪现的不是领袖齐奥塞斯库的语录,不是英雄人物的形象,不是高呼着为了人民利益和国家财产,而是和妻子缠绵的时刻,自己两个可爱的孩子...........

读史拍案 发表于 2014-8-4 03:42

[i=s] 本帖最后由 读史拍案 于 2014-8-4 03:56 编辑 [/i]

今天才偷闲浏揽到这篇好文章,才看了个开头。想起当年看《列宁在1918》最可笑的经典道白是电话总机房里那两句:喂!喂!这里的小姐们都昏过去了......这么多眼儿,往哪插啊......同龄的男同胞们挂在口边。唉!那个荒凉的时代!

李梓铭 发表于 2014-8-4 11:49

请接通波罗的海舰队183号!请接通波罗的海舰队183号!

拯唯冬 发表于 2014-8-4 12:59

[i=s] 本帖最后由 拯唯冬 于 2014-8-4 21:39 编辑 [/i]

六只小天鹅和天鹅与王子的双人舞这一段很精彩,
波罗的海舰队一位小胡子水兵啃着烧鸡如醉如痴地观看,
包厢内几位社会革命党人在密谋对列宁的暗杀计划,
正当黒天鹅出现时舞台上来了一位身材高大的契卡宣布,
工人农民兄弟们同志们决定了要枪毙沙皇,有反对的吗?
小胡子水兵说"这个问题很明白,请说下一个吧",
契卡接着说:"请安静,请安静先生们小姐们,演出结束后是要检查证件的"。

拯唯冬 发表于 2014-8-4 21:24

[i=s] 本帖最后由 拯唯冬 于 2014-8-4 21:32 编辑 [/i]

列宁的剧中道白就是一组散文诗.
列宁:"我现在要跟你说的就是,
因为,你是在做着伟大的事业,
从前所有的这些人,
他们只是你的绊脚石这就是我所要跟你说的话。
阿历克谢·马克西姆维奇,
我敬爱的高尔基,你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
别让怜悯的锁链缠住了你,
现在正是多么尖锐的斗争,
你还是把这种怜悯丢掉吧!
他们用眼泪蒙蔽了你的眼睛使你看起是非来就分不清楚。
把怜悯丢掉吧..............................!"

李梓铭 发表于 2014-8-5 01:07

千百年来工人的鲜血流成了河,说我们残酷?
哦,哦,列宁同志您今天是怎么了呢?
哦,对了,高尔基同志不是懂得很多吗?

拯唯冬 发表于 2014-8-23 23:26

[i=s] 本帖最后由 拯唯冬 于 2014-8-24 09:43 编辑 [/i]

李兄:
九十年代俄罗斯拍了部卫国战争结束后期的电影,讲述一个孩子与母亲,母亲与情人,孩子与母亲情人的故事。男主角演员是个俄罗斯著名的帅哥,电影公演后莫斯科的少妇有句口头禅说"真希望出门遇到贼"。这是部什么电影?你看过吗。

页: 1 2 3 [4]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