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2010年国进民退将越演越烈
2010年国进民退不会因为舆论的争议而止步。2009年在煤炭等行业的国进民退,显示出行政权力的强烈意志。而在2009年底、2010年初,上述国进民退在某些媒体口中,被美化成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一大进步,同时披上了市场化的羊皮。
煤炭行业的国进民退获得如下评价,发生在山西煤炭行业的整个事情,其实就是一件事,就是优胜劣汰。用暂时的小的停步,来赢得了一个更大的进步。产权保护被置之高阁,企业效率的提升没有具体的数据做支撑。2010年罕见的严冬使得煤价有了上升的空间,垄断煤价被认为是煤炭企业效率提升的标志。一些舆论将国进民退视为中国经济上升的动力,再次唤起弱势阶层通过国企获得保障权益的迷梦,是国进民退得以继续推行的理论基础。
2010年是中国的并购重组年。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中央企业户数为196户,按照中央国资委的规划,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减少到80-100户,其中有30-50户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2009年以来就有176家公司提出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草案,重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提高78%。2010年是央企并购重组的大限,主要的并购重组过程将在年内完成,这就意味着,还有29—49家央企需要在2010年被整合。
并购重组获得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去年12月21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在结构调整方面,建立重大兼并重组项目的备案制度。尽快制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出台钢铁、有色、建材、汽车、船舶等行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推动出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指导意见,按照国务院提出的目标任务,制定分行业实施方案。
央企的并购重组获得巨大的金融支持。在2009年信贷狂潮中,央企获得巨额授信,年初,仅华能一家就获得了中国银行一笔6.8亿元的并购贷款,建行也向中石化、国家电网、中铝等42家央企大规模地推销并购贷款,山东等地的地方钢铁企业获得2000亿左右的授信。
掌握地方资源的地方政府把央企当成了香饽饽。2009年9月19日,安徽合肥市政府在北京举办“合肥市老城区改造项目与央企及全国知名房地产企业对接会”。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在与央企的对接座谈会上表示,安徽与央企的合作将“不设条件、不限领域、不拘形式、只讲内容”。安徽省政府下达了与央企对接合作的项目任务,一共3000亿元,其中省属国企的任务是450亿。
央企并购重组是证券市场最热闹的话题,投资者与预期股指期货的人士都希望通过央企获得收益,而真正获得收益的是央企。他们通过证券市场重估资产,把自己做成了巨无霸。以国资重镇上海为例,去年72家公司中超过1/4公司实现了各类重组。包括广电信息和广电电子的重组、ST东航和*ST上航的换股重组,上汽集团68亿汽车零配件资产成功上市,上海建工通过定向增发收购集团资产,百联集团华联超市4.92亿元国资注入联华超市,老凤祥向黄浦区国资委定向增发,以及上药、上实集团的大整合等。从2009年1到11月,上海市约有185.8亿元国资实现证券化,资本证券化率提高到25.4%。获得了十倍以上的高溢价。资本市场成为国企尤其是央企的财富孵化器。
国进民退获得了理论、资金与行政权力的支持,央企正在向恐龙集群迅速进化,他们正在吸取绝大部分的社会资源,并使中国市场的价格系统彻底紊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