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阳光财政------就业问题与企业困境
[color=#000000][font=宋体][size=10.5pt]2009[/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年,中国[/size][/font][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有[/size][/font][/color][/color][color=black][size=10.5pt][font=Times New Roman]610[/font][/size][/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与[/size][/font][/color][color=black][size=10.5pt][font=Times New Roman]2008[/font][/size][/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年未能就业的[/size][/font][/color][color=black][size=10.5pt][font=Times New Roman]150[/font][/size][/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万大学生叠加,需就业的大学生数量相当可观,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变得非常严峻,于是社会上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各种解读开始在各类媒体上出现,“读书无用”、“大学生素质低下”、“大学生能力差”、“大学生心高气傲”、“没有动手能力”、“没有工作经验”……当一些人把唾沫吐向大学生及其所受的教育时,其中大部分人却看不到税收对当前就业困境的巨大影响。[/size][/font][/color][color=black][size=10.5pt][/size][/color]
[font=宋体][size=10.5pt][color=#000000]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失业情况都是与经济成长呈反向关系,就是说,一国经济不断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雇佣需求就会随之增长,反之,一国经济不景气,就业情况就会恶化。但是,中国却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而就业情况不断恶化的难以解释的现象。中国近几十年的GDP增长一直保持在高位,但与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失业人数却呈加速度上升趋势。[/color][/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color=#000000][/color][/size][/font]
[color=#000000][font=宋体][size=10.5pt]1990[/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年到2003年,中国官方登记失业率从2.5%上升到4.3%,2003年相当于1990年的1.72倍。从1990年到2003年,官方登记失业人数从383.2万上升到800万,2003年相当于1990年的2.09倍。而根据专家实际测算,失业人数从613.1万上升到2080万,2003年相当于1990年的3.39倍。可以看出,近10多年来,有相当多的就业人员成为失业人员。[/size][/font][/color]
[color=#000000][font=宋体][size=10.5pt][/size][/font][/color]
[font=宋体][size=10.5pt][color=#000000]中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为登记失业率,由于排除了许多实际失业群体,因而还无法反映失业的真实状况。一些国内外学者针对以上偏差,对官方失业率进行了修正。他们估计,目前中国的失业率有20%~28%不等。如美国一家研究所,便根据失业登记0.8%的低估计和下岗工人35%的再就业率,估计2000年的中国城镇实际失业率为7.6%,全国失业率为26%,全国失业率高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差不多7倍。26%的失业率,则意味全国居民家庭中平均每2.3户就有一人失业。中国的就业问题,显然没有因为近年GDP的高速增长而出现改善局面,恰恰相反,失业人数在近年呈逐渐上升趋势。[/color][/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color=#000000][/color][/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color=#000000]另一方面,中国近年的税收汲取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财政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曲线形成对比。财税结构的优惠倾斜,不是将重点放在个人身上,而是那些具有支撑GDP增长指数的产业和企业。譬如,作为中国出口导向战略的担纲企业,作为掌控中国主体资本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保证地方财源的房地产企业,作为与政府具有千丝万缕裙带的那些金融投机行业。这些产业,都不足以成为持续就业吸纳能力的途径,其就业人口要么是高端服务岗位,对教育/资质等条件有严格筛选要求,要么,就是一些将工资打到底点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先不说,就业人口结构的主流人群难以被吸纳进此种经济/产业结构,并且,这些行业,往往由于日常就借助政府财税政策上的有力倾斜,而很难抵御经济萧条的冲击,到那个时候,最大的牺牲品当然也就是随时可被析出的劳动力。中国经济宏观状态的繁荣,一点也掩饰不了其就业能力的孱弱。[/color][/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color=#000000][/color][/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color=#000000]一个国家的就业问题,如果不是依靠市场自我创造的潜力,相反,依靠从市民社会和广大国民那里增强汲取能力,作为政府度过经济危机、创造就业岗位的投资来源,就难逃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国家发改委就根据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系数匡算,近4年时间以来,国债投资直接创造新就业岗位约500万个。也就是说,4年时间,每解决一个人就业,财政平均背负10万元的债务。假设就业对国债投资增长的弹性系数不变,并且继续靠国债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带动就业增长的话,5年时间内,解决约1/5的新增就业岗位(也就是1600万人左右),至少需要16,000亿人民币。这对中国财政的汲取能力和汲取意志无疑都是巨大的考验,更不说,把所有这些钱投下去,是否就能创造出理论上的就业岗位?
[/color][/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color=#000000][/color][/size][/font]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我们知道,作为小规模纳税人主体的小企业,或比小企业更小的微型企业,是吸收劳动力就业的最基础单元。全社会一般会有65%~80%的劳动力在这些企业中就业。而根据我国2004年进行的一项普查,包括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个体经济,每千人只有3.1个企业,大大低于国外的一般水平。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近年来下降很快,对提升就业率很不利,而这又是与中国特殊的税收结构分不开的。有调查数据表明,人们普遍认为,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最好的体现是“降低税负”,占被调查企业的77%;另一项对上海480家小企业的调查也显示,“企业对政府的希望”依次是减轻小企业负担、减少税负和解决融资问题。在人们看来,政府减税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最大扶持。[/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近年中国热议增值税改革,但其改革对象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规模小、财务核算不健全的小规模纳税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其增值税负担却不会因转型改革而降低。占国民经济比例相当大的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金融、旅店餐饮及其他服务业不能从这次增值税改革中受益。这对中小企业和扩大就业,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而目前的增值税转型方案,却可能刺激资本密集型产业设备的更新和投资扩张,从而引起投资需求过旺,并产生通货膨胀的危险。[/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font][/color]
[color=#000000][font=宋体][size=10.5pt]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周遭恶劣的投资环境,人们就会越发丧失在基础产业中长期经营的勇气,因而,就会[/size][/font][/color][color=#000000][font=宋体][size=10.5pt]把闲散资本更多投入于房地产、建筑、钢铁、水泥等可以在短期内产生即刻回报的产业。特别是,当它们原来所栖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回报愈益消减,它们就会不可遏止地奔涌进某些投机性行业那里,进而形成囚徒困境式的疯狂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一俟大范围的经济衰退出现,日常被掩盖着的就业问题就会以疾风骤雨的速度出现。[/size][/font][/color]
[color=#000000]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font][/color][/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在此种结构性的危机之下,财税上的政策倾斜,都难以阻止部分企业的破产,那些依靠实际劳动的人们将经受失业最为残酷的磨折,虽然,这也将对中国目前特殊的产业结构、特殊的工业结构、特殊的财税结构、特殊的资本—劳动力结构、特殊的城市—乡村结构,特殊的政治—法律治理结构,带来全面的最为猛烈而无情的冲击。[/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出路何在?我国中小企业以48.5%的资产,安置着69.7%的职工就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总量的75%以上,在工业领域中,中小企业全部就业人员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83%。自1978年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2.3亿劳动力主要是由中小企业吸纳的。依靠中小企业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是理想之选。[/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但中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怎样的税制环境呢?传知行经济社会研究所于2009年对我国出版行业中的民营企业进行了调研。下面,我们来看看出版业中的中小企业所处的体制环境。[/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font][/color]
[b][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案例23(真实)·民营图书出版公司无名无分,夹缝中求生存[/size][/font][/color][/b]
[b]
[/b][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目前中国存在的所谓民营出版公司,实际上并不能成为真正的出版公司,因为政府管制的原因,我国的正规出版社都是国有单位垄断,民间不可能成功注册为出版单位而拥有出版权。这些民营出版公司虽然只拿到了卖书的执照,但目前图书出版市场的半壁江山却是民营做出来的,尤其是畅销书,基本都是民营公司运作出来的。[/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对于正规出版社来说,税收的计算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是销项减进项的13%交增值税。所谓进项就是出版图书所花的成本,销项就是图书的销售额。出版单位的进项主要由纸款和印刷费组成,是整个图书的最大一块成本,一般会占到图书定价的18%左右,高的有20%-25%的,进项里面还要再加上写书作者的版税,这样,书的成本(也就是进项)大约就能占到定价的30%左右了。往外销时,是卖定价的6.5折还是5折还是4.5折,一般根据销售量的不同而不同,可能批给当当网或者卓越网就便宜,因为他量大,批给小书店可能就会到68折,正常是4.5折到6.8折之间。若以100元的定价书60折销来说,所应缴纳的增值税就是100×(60-30)%×13%=3.9元。[/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对于民营出版企业来说,如果没有80万元的营业额,就当成小规模纳税人,只需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就行,但对于超过80万元的出版公司,就成为一般纳税人,按13%的税率缴纳增值税。虽然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因为有进项可以抵扣,一般纳税人的实际负税率比小规模纳税人低,但对于民营出版企业来说,却不是这样。民营出版公司因为没有出版权,不属于出版社,运作出书时纸款、印刷费以及作者的稿费都不能做进项抵扣,(所谓进项抵扣举例说就是:我从你那里进了100块钱的货,然后我150块卖出去。如果你给了我100块钱的发票,那我就拿去抵扣,然后只需要按增值的50元纳税-----因为我证明我只赚50元。但是如果你没给我发票,那我就要按150元纳税。进项抵扣可以避免一件东西在生产过程中被重复征税。)就要按全部营业额13%交税,这样的成本,是没有哪一家出公司吃得消的。这个时候除了逃税外,更主要的解决方法就是花精力从出版社走账。[/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如何走账呢?就是民营出版公司需要给印刷厂结纸款和印刷费的时候,因为印刷厂开的纸款和印刷费是不能抵进项的,所以出版公司不直接给,而是给一家正规出版社,出版社再把这钱给纸厂或者印刷厂。这样的话,出版社给民营出版公司开买书的发票,纸厂和印刷厂给出版社开纸的发票。这样也能解决了一部分进项抵扣的问题。但问题在于出版社愿意干吗?一般来说,它要从这里边收取一笔管理费。虽然被出版社多收数万元管理费,但这样可以省一部分税,还是划算的,问题在于目前做不到完全这么走,因为这中间给出版社带来很多的麻烦。[/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民营出版企业不可能独自顺利出版一本书,它的每出版一本书都必须要讨好自己的竞争对手——垄断出版权的国有出版社,名为出版公司,却无出版之权,面对这一尴尬境地,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占有出版市场的半边天。但还有很多民营出版企业不得不转型做图书策划公司,为出版社提供策划和顾问服务,把书的选题包装策划好,再由出版社进行出版。[/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 [/size][/font][/color]
[b][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案例24(真实)·民营图书销售公司无法承受的税负之痛[/size][/font][/color][/b]
[b][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size][/font][/color][/b]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民营图书销售公司注册的时候就会遇到种种条件的限制,一个就是注册时间的问题,工商、税务各种证件办理下来最低得两[/font][/color][font=楷体_GB2312][color=#000000]个[color=black]月的时间,而去注册前就得把房屋等营业办公地点都租赁好,否则不予注册,只能租赁好了再去注册,这就相当于白白交了两个月的房租,否则,就是非法营业。在这两个月期间,还得花验资费之类的各种费用,每种都不多,但加起来却有好几万。[/color][/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000000][color=black][/color][/color][/font]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中国还有一个很畸形的注册资本资金制度,图书行业注册发行公司批发执照的资本金要求200万元以上(其它行业50万),零售执照是30万元以上。有的公司既有批发又有零售就得注册两个执照。试想,有这么多钱的人还这么费劲力气的办书店干嘛呢?[/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书店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一家书店得有营业员看着摊,还得有库房,运输等等各个环节,这一领域对于解决就业帮助非常大,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个由于利润空间小,这个非常苦的行业普遍收入低。出版业最赚钱的主体在出版社,而这个政策保护了最赚钱的一块,民营不赚钱生存困难的政府反而没保护。[/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作为定价产品的图书,一本书的成本一般是占码洋(即定价)的30%左右,出版社是按码洋的60%批出去,是一变二。对于零售来讲,6折进九折卖,就是投资两块钱变成三块钱的一个利润比例,等于码洋30%-40%的毛利润,毛利润的大概30%-40%用来支付房租,30%-40%支付人员,加上其他税费、办公费等等,基本上就不赚钱了。[/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大部分的畅销书都是民营出版公司搞的,书店不进这些书是不现实的,如果进的话,但这些现在只有少数几家通过出版社合作还可以拿到真正的税票,大部分是开印刷厂的发票,书店不能用,获得不到足够的增值税票,实际上非常吃亏。[/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光合作用书房是中等规模图书流通企业,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在全国开有数十家连锁店,一年的税收约为400万,占收入的5%,加上房租成本取低的20%,再加上薪资10%,正好与毛利率35%可以打平。如果房租取高的部分,还要再倒贴400万。[/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纸老虎图片连锁店是出版行业的品牌,其主要有图书期刊跟餐饮两块。去年图书销售年收入是3065万,交增值税53万,另外还有一些教育费附加费;餐饮这一块收入是1509万,共交了营业税73万。总体算下来,去年一共的总销售额是4575万,增值税营业税交了126万,附加费和印花税交了13万,还有所得税缴了一万来块钱,所有的税费算起来大概是140万-150万。房租是书店最大的成本,也是压力最大的开支,以纸老虎新开的龙德店为例,这个店的卖场最好的一个月收入是60万,抛了进货成本,销售打折这一块,毛利是30%,也就是18万。餐厅也取一个比较高的月收入,42万,按照最低的成本率50%算,毛利50%,就是21万。1这样,龙德店一个月的毛利是39万,而其一个月的店租金却高达56万。另外,还有水电费也得有3.5万-4万,一个月还得缴税至少3.5万到4万,还有人工费、维修费,等等。[/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民营书店在营业额与利润上跟国有的新华书店没法比。因为新华书店的地是国家给的,每次盖楼还给拨款,新华书店的房子是自己的,是不能按商业成本计算的,要按这个商业成本计算,中国的新华书店全部得倒闭。房租成本缺失为零,让新华书店无论从规模还是地段来说,都比民营书店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政府的减免税政策,大都指向了新华书店,几乎不针对民营书店。比如:县级城市及以下的新华书店的税费都是全免的,实行先征后返的政策,就是先把增值税征上来,再以补助文化事业的名义返还给新华书店。[/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font][/color]
[color=black][font=楷体_GB2312][size=10.5pt]出版业上游因为是垄断性,没有竞争空间,他不会有任何改变。书是定价的,上游给你的折扣基本上是不变的,谈下来的可能性非常小,利润上线就已经封死在那儿了。房租基本上只能存在往上涨,不可能有任何下跌的可能。再加上各方面物流成本的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上升,利润基本上就死了,没有什么发展的可能。[/size][/font][/colo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