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谈's Archiver

老程 发表于 2010-3-29 18:33

吉利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

 星岛环球网消息:北京时间28日21时,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谈判,中国民营企业吉利终于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了拥有80多年历史的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轿车公司(简称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交割后,吉利集团将保留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同时也将适时在中国建设新的工厂。[align=center][b]  18亿美元究竟值不值[/b][/align]  《人民日报》报道,单单从收购价格上看,福特汽车1999年耗费64亿美元巨资收购的沃尔沃轿车,被吉利以18亿美元迎娶回中国,这看起来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重要案例。那么,在连年亏损之后,沃尔沃轿车如今的“嫁妆”能否算得上丰厚呢?
  首先,从收购标的看,吉利将100%拥有沃尔沃轿车品牌,同时拥有沃尔沃轿车的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的知识产权,接近60万辆产能、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以及2000多个全球网络及相关的人才和重要的供应商体系。这包含了沃尔沃轿车的所有资产及知识产权。而据中介机构评估,沃尔沃轿车目前的净资产超过15亿美元。
  其次,从财务数据上看,2009年,吉利总营业收入为42.89亿元,而沃尔沃轿车的总收入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把总收入超过自己20倍的豪华车巨头沃尔沃轿车收入囊中,吉利的“蛇吞象”之举,有利于迅速做大自身的产销规模。
  第三,从品牌价值上看,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国际品牌榜显示,拥有百年历史、被誉为“最安全豪华轿车”的沃尔沃轿车,品牌价值高达20亿美元。将沃尔沃轿车收入囊中,利用其高端品牌形象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对于吉利而言是条捷径。
  第四,从技术上看,虽然“嫁入”福特之后,沃尔沃轿车的部分产品平台和动力总成与福特共用,但是,沃尔沃轿车仍是一家具备造血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司,拥有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与体系能力,拥有可满足欧6和欧7排放法规的车型和发动机等低碳发展能力。特别是沃尔沃轿车在汽车主动、被动安全领域的众多领先技术,以及研发、生产豪华车型的体系能力,更是吉利所缺乏并且孜孜以求的。
[align=center][b]  选择吉利其实是选择中国[/b][/align]  自2008年12月4日福特宣布出售沃尔沃轿车以来,业界为这一豪华品牌最终花落谁家进行了种种猜测。虽然,吉利也曾经作为绯闻收购方之一,但一家国内民营汽车企业能够成为优先竞购方,并且最终胜出,还是让许多人感到意外。
  正如李书福“农村小伙儿追求国际巨星”的比喻那样,在一些人眼中,沃尔沃轿车和吉利并非门当户对。那么,福特为什么会选择吉利呢?
  首先,沃尔沃轿车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沃尔沃轿车出现巨额亏损,成为福特汽车的巨大包袱。2009年,沃尔沃轿车在全球销售约33.5万辆,同比下降10.6%。出售沃尔沃这个亏损大户,并获得一笔宝贵的流动资金,对于正执行拯救计划的福特汽车公司而言,是一个必须完成,而且要尽快完成的任务。
  其次,选择吉利其实是选择了中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全球豪华车市场大幅萎缩。奔驰、宝马、奥迪等一线豪华品牌年销量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与此同时,中国豪华车市场却以超过40%的增速高速增长,其中,沃尔沃轿车2009年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80%以上。因此,对于沃尔沃轿车来说,若想尽快扭亏为盈,选择吉利这一中国买家,显然是个明智的抉择。
  当然,吉利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善于学习的企业文化、海外收购的成功经验、为沃尔沃制定的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以及掌舵人李书福的个人魅力,也是福特选择吉利的重要原因。
  海外并购的重要案例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海外并购就成为国内企业热衷的话题。但是,一年多来,除了个别资源型企业成功走出国门之外,真正实现海外并购的国内制造型企业可谓少之又少。反倒是吉利继2006年10月收购英国锰铜公司、去年3月27日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箱公司DSI之后,上演“帽子戏法”,“迎娶”了沃尔沃轿车。
  虽然,[url=http://finance.stnn.cc/chinafin/201003/t20100329_1295582.html#]吉利收购沃尔沃[/url]轿车的具体细节尚未解密,但无论是沃尔沃轿车工会方面曾经的质疑、共有知识产权的交割难题,还是福特方面对收购资金提前到位的特殊要求……从此前媒体的报道中,我们都可以大致了解到此次收购所遇到的门槛。吉利搭建的专业化、国际化并购团队,如何将难题一个个化解,最终“迎娶”回沃尔沃轿车,对日后国内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此外,对于急于做强做大的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而言,如何尽快提升技术研发实力、品牌含金量,在国内市场取得领先优势的同时,打入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主流市场,一直是亟待破解的课题。自上汽收购罗孚知识产权,成功打造了荣威品牌之后,海外收购就成了自主品牌发展的一条可行路径。鉴于沃尔沃轿车所具备的品牌价值、国际化程度以及所拥有的技术影响力超出罗孚等普通品牌,尤其是其在国际资源对我国自主品牌价值链的补充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无疑是这一道路上迄今为止最富有想象力和前瞻性的案例。

老程 发表于 2010-3-29 18:35

民营企业家的大手笔,希望这是个成功案列。:59tb

菜农 发表于 2010-3-29 20:42

注意到了这个案例,借鉴意义比较大。

咖啡杯水仙 发表于 2010-4-5 12:15

现在汽车都个性化、小型化了,还抱着上个世纪的理念去收购老爷车,这土老冒是到哪都去不了泥腥味啊。

李大兴 发表于 2010-4-5 12:57

Volvo国外译成富豪,也生产小型车。品牌价值很难说,技术除了安全性能外,不清楚有无其他技术优势。

咖啡杯水仙 发表于 2010-4-5 13:00

李书福自己给工人发的工资就不高,福利也不多,才积累起了这样一个血汗汽车作坊,volvo养懒人的高工资他开得起不?中国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乏几个知道自己斤两的人。

李大苗 发表于 2010-4-5 15:34

18亿美元的资金来源不清楚,就吉利近年来急剧扩张的事态而言,资金状态应当极其紧张,拿不出来这笔款子。

再者,18亿的资金规模,包括多大的范围?若仅仅是福特公司的收益价格,那么,沃尔沃公司的流转自己以及其他可能的债务,是否还需要资金?这个不清楚。

老程 发表于 2010-4-6 13:12

据悉:李书福所用18亿美金全部是国家发展银行等国有金融机构的贷款,吉利未动自有资金(如果他有的话)。

老木匠 发表于 2010-4-8 11:52

财富杂志中文版:沃尔沃集团就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发表声明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10年04月07日21:41:25 星期三)


沃尔沃汽车公司曾隶属于沃尔沃集团,直至1999年集团将汽车业务出售给福特。

    1999年,沃尔沃集团董事会决心将旗下的轿车业务剥离出来,以500亿瑞典克朗的价格出售给福特汽车公司。自此,沃尔沃集团以及福特汽车公司通过沃尔沃商标公司共同拥有沃尔沃品牌的使用权。但除汽车业务以外,福特从未拥有沃尔沃集团旗下的任何其他业务领域。

    将汽车业务剥离使沃尔沃集团得以有效地整合集团资源以专注于商用运输领域的发展。除了自身的良性成长,沃尔沃集团在过去几年中完成 了多项重要的收购业务,包括收购雷诺卡车和迈克卡车(2001年),日产柴卡车(2007年,现已更名为UD卡车)。此外,沃尔沃集团与印度Eicher 汽车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制造卡车,并与中国的山东临工成立合资公司制造工程机械设备。

    目前,沃尔沃集团是世界第二大重型卡车和大型客车制造商,第三大建筑设备的制造商。沃尔沃集团在NASDAQ OMX北欧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股权持有人包括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以及瑞典的投资集团Industrivärden,以及其它瑞典以及国际机构和投 资人。无论是福特汽车还是吉利都不持有沃尔沃集团的股份。

    自2009年春季以来,福特汽车便积极为沃尔沃汽车公司寻找买家,如今与吉利的交易即将完成。一旦收购完成,吉利将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汽车公司,并获得沃尔沃品牌一半的拥有权。而另一半仍将一如既往归属沃尔沃集团所有。

    沃尔沃集团一直关注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归属。集团一再强调沃尔沃汽车的拥有者必须为其创造良好的制造和市场环境。我们认为,沃尔沃汽车的拥有者能否凭借大规模的自主生产和不断拓展新兴市场而带来规模经济,对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不会影响沃尔沃集团在中国以及全球的投资与发展,也不会波及集团全球及中国的员工。沃尔沃集团仍将信守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和我们的商业伙伴以及经销商携手努力,为广大的客户提供“品质、安全和环保”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作为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沃尔沃集团将继续致力于促进中瑞两国的友好往来,推动双方在经济、文化、教育、体育以及环境保护领域的互利和发展。
--

李永苗 发表于 2010-4-8 12:00

本质上是中国国家收购。

tangju66 发表于 2010-4-8 12:03

只是用了吉利的名称而已

一张肚皮 发表于 2010-4-8 12:51

我可爱的沃尔沃啊!

彼亦一是非 发表于 2010-4-8 22:21

[quote]李书福自己给工人发的工资就不高,福利也不多,才积累起了这样一个血汗汽车作坊,volvo养懒人的高工资他开得起不?中国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乏几个知道自己斤两的人。
[size=2][color=#999999]咖啡杯水仙 发表于 2010-4-5 13:00[/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17627&ptid=97184][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咖啡兄,合作细节特别是合同外界根本不知道,不宜做此判断。李书福的一位企业家好友告诉我,李书福决策前请了一些企业家去讨论,谈得很细致,他的感受是,李确实有自己的道理。民营企业家一般都知道自己的斤两,不知道的基本是国企那帮老爷。此外,吉利向外收购,实在和国内对汽车市场的行政垄断有很大关系。这个被扭曲的市场,让人们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扭曲的决策,这也确实是吉利收购的风险所在。但就如我之前说的,在信息很不够的情况下,下判断是危险地。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