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信息第8期
[b]法国提5建议 挽救博士失业问题[/b]2010年7月29日法国国家策略研究中心报告
法国国家策略分析中心(Centre d'analyse strategique)近日指出,愈来愈多的法国博士遭遇职场失利的困境,而且此现象与法国国情有关。据2007年统计,法国硕士和博士的失业率分别为7%、10%。比照后发现,法国及其他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国家的就业市场上,定期工作契约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但法国博士失业率仍较其他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国家高出许多。
分析报告指出四点现象:
第一、法国博士就业困难并非供过于求所导致,其他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国家的博士人数逐年成长,但其失业率并未因此增加。
第二、相较于国家的努力如:国家单位聘用具博士学位者(contrat doctoral)、订定鼓励业界资助科研的条例(CIFRE,conventions
industrielles de formation par la recherche)、企业延聘博士可减免税赋(credit d'impot recherche)等措施,企业界对研发的投资严重不足。
第三,就研发的职务言,高等工程师学院培育的人才通常较大学博士更受企业主青睐,而且企业主多半出身高等学院体系,亦易因本位主意,而忽略大学培养的博士。
第四,文学与人文科学、化学、地球与生命科学博士失业率大于或等于所有博士的平均失业率,而此三大学科的博士比例占了所有博士的一半以上。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博士是研发活动的关键人力资源,在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此,国家策略分析中心提出五项建议,期望能改善博士失业率:
第一、加强学术界及企业界的合作交流,以取得充足的职场需求情报,并增加对博士就业情形的追踪。
第二、将颁发文凭及制定补助研究办法的权限转移至高教及研究园区(PRES,Poles de recherche et d'enseignement superieur),以强化高等教育及研究园区在协调及调整博士教育上的中心地位。
第三、促进高等学院与大学博士班的合作,让更多的高等工程学院学生能够攻读博士学位,也提高博士文凭对企业主的吸引力。
第四、增加企业机构补助研究论文的比率,并建立相关制度,要求博士学成后于补助企业内服务若干年。
第五、在整体性工作契约(conventions collectives)中,承认博士学位具工作经验。为此,校方必须明订各学科博士修业结束后应具的专业能力,提供企业作参考;政府方面则应立法承认博士具备的工作能力。 [b]美研究:上课时数长 学生表现佳 [/b]
美国有些地方在实验一週上课4天 有些地方却也推动增加上课时数。美国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参加「知识即力量计画」(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 简称 KIPP)的初中(middle schools)学生,因为上课时数比一般公立学校学生长,所以学习表现较佳。其他在校时间加长的学校,学生的成绩也较普通学校学生高,这个研究似乎在支持联邦教育部呼吁增加上课时数,也将引起教育界的注意。
这份报告是「知识即力量计画」相关单位委託马斯马提政策研究中心(Mathematica Policy Research)对全美 KIPP 22所初中学生进行研究后,于6月提出的,报告名称为:22所KIPP 初中学生之特性与成就(Stud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ment in 22 KIPP Middle Schools)。研究发现一个一致而有意义的现象,那就是这些上课时数长的学校,学生的考试成绩都比较好。参加计画的学校每天上午七点半开始上课,下午五点才放学,有些甚至还提供週六特别课程。林林总总加起来,这些学校每年的上课时数比一般公立学校多出了600 个小时。传统学校的老师总抱怨授课时间不够,进度老是赶不完,也无法特别照顾学生的个别需求。在延长上学时数后,这些都不成问题了,老师也有更充分的时间编排课程以及和别的老师合作教学。
为了研究结果的公正性,该报告强调这些学校并没有为了求好成绩就特别挑学生,入学的学生背景比例正常,并没有要求成绩不好的学生离开。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参加「知识即力量计画」的学生大部分是清寒子弟,以族裔来分多为非洲裔美国人或西语裔美国人。在参加「知识即力量计画」以前,这些学生的成绩多半低于平均,也因彼等的进步让教育界人士印象深刻。但是,延长教学时数的成本很高,每名学生平均要多花政府1200美元至1400美元。在这个不景气又经费拮据的敏感时刻,要普遍实施延长上课时数还真有些挑战性。
「知识即力量计画」下之学校英文简称 KIPP schools,在全美19州及华府特区共有16所小学(pre-k-4年级),55所初中(middle school, 5-8年级),11所高中(9-12年级),学生共2万1千人。该等学校为特许学校性质,致力提升弱势学生学业水准,其80%之学生来自可免缴学校午餐费之经济弱势家庭,90%为非洲及拉美裔。自其初中毕业者90%继续上高中,其校友85%接受高等教育。马斯马提政策研究中心承办许多政府机构研究计画,其领域著重教育、劳工、健康、营养、家庭协助及特教。
译稿人:张晓菁
资料来源:
1. 美国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2010, July 20). "The time to learn: KIPP schools show what a longer school day offers"
2. Mathematica Policy Research, June 20,2010, "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ment in 22 KIPP Middle Schools [b]日本就业困难 私立大学招生回升 [/b]
2010年8月1日读卖新闻
日本私立学校振兴‧共济事业团于7月31日公布今(2010)年度私立大学入学招生状况指出,本年度招生未达定额的学校所占比率为38.1%,比去年减少8.4%。并且从过去招生率最差,几乎接近半数学校未达招生定额的2008年来比,这2年之私立大学招生率有持续回升趋势。
私立学校振兴‧共济事业团分析表示,「招生率回升与近年就业困难,在就职率低之情况下,许多学生放弃就职而选择继续升学有关。」。
根据今年5月1日的调查结果显示,扣除已停止招生的私立大学外,在569所接受问卷调查的私立大学中,未达招生定额者只有217所(比去年减少48所)。至于2008年未达招生定额之私立大学比率为47.1%,2009年则为46.5%。但该调查结果显示,入学新生增加的大学多半是位于自家可以通学到校的地方都市的大学居多。 [b]提高升学率 东京都立高中向补教界名师请益 [/b]
2010年7月19日每日新闻
位于东京都新宿区的都立新宿高中某班2年级教室内,正由数学科主任雾生智信(46岁)老师进行授课,一反常态的是教室后面坐了3个来自日本补教界知名补习企业(Benesse Corporation)的讲师在现场进行观摩。数学科目对于不拿手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带来挫折感,雾生老师在课堂上仔细地写板书,并且花费不少时间一步步教导学生如何解题。
下课后,学校召集干部与补习班讲师共同举办检讨会。校长篠田直树问道,「如果在补习班的话,刚刚上课所教的内容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旁听讲师之一的松田聪平老师(31岁)直言,「如果是我的话,大概只需花费一半的时间吧!」,另外松田老师比较关注的是,雾生老师在解题的时候教了两种不同的解法。「一旦出现两种解法,会造成学生『哪种比较好呢?』的困扰,所以只教授一种方法比较不会混淆」。向来追求效率的升学补习班名师继续批评指教说,「学生对于过长的板书时间往往感到厌烦,如果是我的话,或许看来有些许专断,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儘可能地将问题内容以言简意赅的方式呈现」。
东京都教育委员会自今年度开始,与日本国内的Benesse、河合塾、骏台预备学校、代代木补习班等4家大型补教业订定契约,针对包括新宿高中在内的10所学校授课内容进行「诊断」,开始推行所谓的「东京都立高中学力向上开拓推进事业」。补习业者锁定国英数及其他共4学科的教授内容与方式,进行一年4个回合的诊断。除此之外,也以校长们为对象,给予如何提高升学率的具体建议。委请补教界派遣讲师进行授课虽非罕事,但是连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有学校的经营等都仰仗补教业者则算是特例。
东京都在日本的47个都道府县自治体当中,是唯一就读私立高中学生多过公立高中的,因此深具危机意识的都教育委员会从2001年起,就指定当时的名校日比谷高中等4所学校,作为「升学指导重点学校」,目标为辅导学生考取东京大学等排名前几名的高难度大学。
对于升学指导有显著卓绩的教员,透过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升学指导研习活动并给予额外的奖励。2003年的时候增加3所学校,到了2007年追加了第二顺位的「升学指导特别推进校」,将新宿高中等5所学校纳入其中。各家学校陆续透过暑假补习与实力测验等方式,相互竞争,今年度开始的委请补教界进行课程诊断可算是战线的延长。
新宿高中的篠田校长最后补充说,「补教业最擅长的就是将大学入学考试的问题融入教学材料中,并且进一步排列组合,方便学生吸收学习。学校应亟思教学指导之良策,倘有值得学习之处便将积极仿效,因此没有必要排斥向补教界名师取经」。 [b]美国青年人口高教比例排名骤降 [/b]
依据美国大学理事会( College Board)所提「提升大学毕业率计画 2010年进展报告」(The 'College Completion Agenda, 2010, Progress Report),美国25-34岁青年人口中具有副学士以上之高等教育学位者的比例(40.4%)在2007年已从世界首位降到第12 名。各国中,加拿大高居第一,佔55.8%,其次是韩国( 55.5%)、俄国(55.5%)、日本(53.7%)、纽西兰(47.3%)。
在55-64岁人口,美国佔第四位(38.5%),仅次俄国(44.5%)、以色列(38.5%)、加拿大( 38.9%)。在25-64岁人口,美国居第六位( 40.3%),次于俄国(54%)、加拿大(48.3%)、以色列(43.6%)、日本(41%)、纽西兰(41%)。
美国欧巴马总统的目标是2020年美国高教人口比例要重登世界首位。该报告也于2008年8月揭橥「推动高教机会入学与成功委员会」(Commission on Access, Admissions and Success in Higher Education)之目标为2025年25-34岁青年高教学位人口居世界首位(55%)。为达此目标,该报告提出个行动方案之建议:
1. 要提供一个自愿之学前教育,普遍提供给低收入家庭子女
2. 改进初高中所提供之升大学谘商服务
3. 实施以研究为基础之防制辍学计画
4. K-12教育制度要与国际标准与大学入学期望相联贯
5. 改善教师素质,注重教师招募与留任
6. 澄清及简化大学入学程序
7. 提供以需要为基础之补助,简化及透明化补助程序
8. 让大家读得起大学
9. 大幅提升大学毕业率
10. 让高教机会融入成人教育计画
这份报告于7月22日提交国会山庄。
参考资料
1. "The College Completion Agenda, 2010, Progress Report",July 2010, College Board
2. " US goes from leading to lagging in young college graduates", July 22, Washington Post [b]芝加哥郊区教师薪资偏高 [/b]
2010年7月15日芝加哥论坛报
有为数不少的大芝加哥地区教师于2009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对学校预算及纳税人荷包造成极大压力;同时也引发教师薪资核计及加薪方式的争议。
在伊州,甚至美国其他地区,这种6位数的薪资规模仍属少见。据伊州教育厅统计资料显示,在2008-09年度,10万美元级的薪资最常出现的学科,排名前10名依序为体育(10.5%)、英文(7.5%)、代数(4.6%)、西语(3.2%)、生物(2.9%)、美国历史(2.8%)、艺术(2.6%)、各种乐器学科(2.5%)、驾训(2.3%)及化学(2.3%)。事实上,依芝加哥论坛报调查,荣登收入冠军的即系某校体育教师,以35年馀教学资历及硕士学位,其2008-09年收入高达18万4,000美元。
据芝加哥论坛报调查:
「伊州有将近13万2,000名全职(一年工作9或10个月)教师,该州教育厅所提供之薪资数据包括指导课外活动之额外酬劳及退休金等在内之所有收入:
一、 全伊州约有4%,即5,457名教师,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但大部分高收入教师集中于芝加哥郊区:特别是北郊Cook、Dupage及Lake 等3郡。总计大芝加哥地区32个学区即至少有20%的教师领有6位数的年薪,是全伊州之平均比例的5倍。
二、 部分学区在面临经费短缺时仍支付教师高额薪资:根据伊州财务资料显示,有3分之1的学区高薪教师比例高达一成以上,但该等学区2008-09年亦提报预算赤字。
三、 高薪教师比例分配不均:在高薪教师中,高中教师即佔6成,超过其等在全体教师所佔比例的2倍。此外,高所得教师多集中于富裕的郊区学区,而芝加哥市公立学校仅有不到1%的教师在2009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
教师及工会代表则为高薪辩护,认为这代表对教学专业看法的改变。全美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团体协商及会员服务主任Bill Raabe表示,应有更多的教师收入超过10万美元,他说:「如果要吸引更多人投身教职,并使教师所为符合民众期待,我们就必须支付教师合理的薪资。」
然而并非人人同意此项看法,伊州家庭纳税人基金会(Family Taxpayers Foundation)在其官方网站公佈该州教师及行政人员的薪资,该协会创办人Jack Roeser 表示,该州教师工作天数不多,却「坐领高薪」(overpaid)。 [b]法国高等教育平权政策新方向 [/b]
摘译至2010年7月7日高等教育论坛报
七月初,纽约时报头版报导了法国一流大学面临的招生录取难题。报导文章一方面追溯过去美国对于平权政策(Affirmative Action)类似的争议,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些颠覆性的观念,值得提供给美国教育界参考。
关心国际教育新闻的读者对法国教育界在「分数导向的精英教育」以及「开放以白人为主的高等专业学院促进校园多元化」这两者之间的争议应有所闻。二月,时代杂志记者Seven Erlanger专文报导,法国高等教育界在会议协商后公布了一项具有争议性的「平等机会章程」。在此章程裡,学校将致力于在2012年以前,将目前少于10%的领取低收入户奖学金学生人数增加到全体学生的30%。反对者表示,追求这个目标等于是放弃追求卓越,一位学校工作人员也向Erlanger表示,我们不应该让学生冒著无法毕业的风险进入学校就读。
由此事件观之,法国对于平权政策採取的方式与美国作法主要有下列两大差异,其一可能被视为较为开放,另一个差异则被视为较为保守。
1. 公开接橥激进的目标
法国如此公开地订立明确目标以及期限促进校园开放的作为远较美国人有企图心。然而,这样的目标也引发了不少质疑,因为除了录取未来可能无法毕业的学生所产生的问题相当严重外,其对于学生本身权益以及校园多元化政策成败都有影响。 但如同Anthony Carevale以及Jeff Strohl在最近的研究中所言,美国大学现在似乎正向另一个极端前进。他们指出,在录取新生方面,不论是因为想要维持校誉或者是想确保高毕业率,筛选学生时所要求成绩之高似乎有些过头。举例来说,根据Barron's的调查,大学「筛选门槛最高」以及「低入选率」排行的名单中,美国最优秀的大学就佔了22%。一般而言, SAT/ACT成绩达到1000至1200分的学生从这些大学毕业的机率约为85%; 但是根据Barron's 的统计,这些大学在录取学生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毕业率,硬是将要求订在高于1250分。Carnevale和Stephen J. Rose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挑剔的学校如果能够经由鼓励社经劣势的学生入学的加权制度来将这类学生比率从现今的10%提升为38%(比法国的目标更有企图心)所得到的毕业率与现今优惠少数族裔学生、运动员、以及校友子女的录取门槛所得的毕业率是一样。
2. 只问阶级不论种族
法国版本的平权政策在某方面也被视为较美国保守,因为其目标强调消弭阶级差异而非种族差异,而这正是许多保守派人士(以及一些开放派人士)所拥护的。以整体政策方面来说,法国甚至不保留种族的统计资料。根据Erlanger的报导,法国高等教育局长强调,在贫民区长大的法国人,不分种族皆面临一样的难题。近年来,美国的研究的确证实了经济差异较种族议题严重的现象。Carnevale和Strohl研究中也发现,在预测SAT成绩时,来自社经劣势对学生成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种族差异(例如非裔或西裔)的七倍。
所以,法国人试图改善由社经地位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公以及拥抱高目标尝试做改变的努力成果将是未来几年全世界教育家所期待的。 [b]欧巴马演说:美国教改勇往直前 不容故步自封 [/b]
The White House Blog, President Obama on Education: "he Status Quo is Morally Inexcusable"(Posted by Katelyn Sabochik on July 29, 2010)
美国总统欧巴马在7月29日早上10点零9分在DC的华盛顿会议中心,对全国市区联盟100週年年会的参与会议者发表了一篇长达44分钟的演说。
对其施政18个月以来,在改进美国教育系统所作的努力提出报告。会中妙语如珠的演说非常精彩,听众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演说中对教育从业人员,鼓励有加。透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部分实况转播,我们教育工作者听来倍感欣慰,感到责任重大。白宫部落格对这次演说定题为 “The Status Quo is Morally Inexcusable”,出自欧巴马总统的讲词,意思为教育改革为其施政的最优先项目,因为目前的情况,在道德上不能为自己再找藉口;在经济上,不能拒绝付出在教育方面该有的投资,故步自封。节译演说重点如下:
一、 教育是重要的经济议题:有人批评,当我们从衰退中恢复过来,施政应该单单聚焦于经济议题。健保改革,似乎与经济议题不相干;也说,金融改革好像与经济无关。正当我们想要解决我们的教育问题的时候,他们却说,那好像不是我们现在的经济议题。但是现在从未上大学者的失业率两倍于上过大学者;10个新工作有8个需要工作技能训练或更高的教育,教育就是我们的经济议题。当其他国家的教育超越美国而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教育就是我们的经济议题。
二、 降低高等教育学费,提高大学就业率:21世纪的工作须要拥有大学学位。高等教育比以往更重要但也更花钱,它已成为绝对必须品了。所以美国要让大学学位成为任何人都读得起,人人上得了大学。美国已立下目标,2020年前大学毕业生比率要冠于全球;必须争取回到第一名而不是第十二名。为了这个目标,美国有了几十亿美元纳税人的钱在大银行裡,准备支持几百万名学生上大学。这是很多人还不知道的,但是这些钱已经进入银行,而且会到学生手中,透过奖学金将会增加几百万名大学生上大学机会。
三、 迈向登峰计画(The Race to the Top Program):欧巴马总统多次提到迈向登峰计画,此计画鼓励各州改革其教育法规和政策,以争取联邦钜额教育补助。截至目前计画效果显著有力。第一轮的比赛,联邦未花到一毛钱,已有32州改革其教育法,以便争取这额外大饼。因为标准颇高,第一轮只有少数州实际获得补助。这意味著多数州未得到一毛钱,但也促进了他们的改革,以便第二次再申请。第二轮有36州申请,其中18州及DC胜出,有机会得到第二轮补助。
四、 对此计画的批评及辩护。有人批评此计画未照顾弱势学童。欧巴马总统针对此批评提出说明。此计画对弱势学童无效用的原因不是此计画造成的。是几十年来的现状造成的。他们对登峰计画控诉并不正确。因为登峰计画的目的是全面提昇包括各族裔的教育品质。 每一个州和每一个学区都要致力提昇那些已被遗忘或放弃的学校,这些学校或学生如果不够好,而没有一个计画让他们进步,就无法赢得补助。
五、 教学效果:欧巴马总统也提到,登峰计画藉著提供老师支持,帮老师和帮学生的同时,还要看到老师的教学成果。登峰计画的前提认为影响学生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师。大多数的教师,都热心关怀学生,不倦不悔。甚至常常自掏腰包买教学用品,早已超越他们该尽的责任。所以希望老师们能享有更高的薪资,得到更多的支持。能接受训练,拥有他们该有的专业技能,就像医生或博士级的专才。要给他们专业阶梯,让他们有机会进步,还能拥有真正安全的财力。别让有天赋的年轻人说,我喜爱教书,但缴不起成为专业老师的学费。因此,他十二万分支持老师们。但是他以总统、家长和公民的身分要求回馈,就是要看到某些具体的成效。所以当我们鼓励老师的努力同时,必须确实看到教学效果。假如我们看不到教室裡的效果,我们就要更努力帮助老师,让他们更有效率。假如还是不行,那就要找更好的老师。
六、 提昇标准:提高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的教学和学习标准,登峰计画主张与其华府由上而下订定标准,不如让各州由下而上,自动自发的调整标准,并非有更多的标准,而是有较高的标准。有关学生该学的,老师该教的,都有明确的标准。如此,高中毕业生学习到上大学或就业所该具备的智能。我不希望看到年青朋友拿到的是一张连自己都看不懂的高中文凭。如今,约有30州已制定共同标准,再过几週,更多的州也陆续跟进。登峰计画不同于以前的无童落后计画(No Child Left Behind),因为以前的计画,反而给了各州错误的诱因。许多州灌水达标,以免于各学区因不及标准受罚。目前至少有两州,伊利诺州和奥克拉荷马州,因无童落后计画而调降标准,现在都提昇回来,充分发挥了登峰计画的功效。
资料来源:The White House Blog, President Obama on Education: “he Status Quo is Morally Inexcusable”(Posted by Katelyn Sabochik on July 29, 2010)
吴少芬 撰译 [b]美国联邦教育部高等教育施政重点 [/b]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website
美国联邦教育部高等教育施政重点可归纳如下:
1. 提高大学入学率,增加大学生人口
欧巴马政府希望2020年美国高等教育人口比例领先世界,故致立提升高中毕业率、 充实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之准备、扩充社区学院招生,也要藉著改善大学助学制度及扩大学费抵税等方式,减轻高教就学负担,使更多人能进入大学。
2. 改进大学助学贷款制度,协助更多人进入大学
改革大学助学贷款制度,联邦政府取消传统与银行间的「甜心交易」(sweetheart deal),不再补助联邦保证的助学贷款银行或承贷机构,将节省之60亿美元联邦补助款用于扩大助学贷款、改善社区学院及补助传统黑人学院。2014年起,向银行偿还助学贷款之额度不能高于个人税后所得(discretionary income)百分之十。
3. 推动社区学院计画( community-college initiative)
欧巴马社区学院计画有三个理念:第一,他希望夕阳产业劳工及失业劳工能进入社区学院学习新兴产业所需技能,增进就业能力,以协助美国工人阶级重新就业;第二,鼓励更多原本不想升学之高中毕业生进入社区学院,提升社区学院毕业率,藉以增加美国大学生人数,达成2020年目标;第三,社区学院学生多来自少数与弱势族群家庭,属于服务少数族群之学院(minority-serving colleges),为扩大少数族群子弟接受高等教育及职训机会,政府需对社区学院多加照顾。
基于上述理念,欧巴马总统于2009年宣布提供120亿美元推动社区学院计画,协助社区学院提升毕业率,提升社区学院功能,希望过去服务于无技术之工业之劳工进入社区学院,学习新技术,以投入新兴产业(如健康照顾等),重新就业。要协助高中生充实升学或就业准备,高中毕业生不上大学者,也要辅导接受至少一年之职训或进入二年制社区学院,充实就业智能。也补助进入社区学院进修者之学费,凡进入社区学院者,可有4000美元之退税,此款相当两年社区学院学费,惟一条件是利用暑假或学期间从事一年公共服务100小时,此外,他提供25亿美元改善社区学院设备及财务状况。
4. 增加科技人才培养
重视STEM(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学科,尤其重视刚投入上述领域生涯之新进人员,也鼓励招募女性及少数族裔进入科技领域,补助弱势及少数族群之高等学府推动科技教育。
5. 补助弱势高教机构
除上述之社区学院外,对传统黑人大学及服务原住民与西裔等子弟之高等学府提供协助,协助项目包括充实科学或实验室设备、教学设施之建筑修缮维护、增进财务管理能力、充实教学研究资源、增进基金财源筹募能力。
6. 加强国际合作与外语教育
美国加强各级学校外语教育,提供大学及研究生海外外语研习奖学金,高教学府也多推动海外研习计画,派遣学生海外研习。欧巴马访问中国大陆时,宣布将派10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大陆研习。美国教育部也与欧盟、北美、俄国、巴西等签有高等教育领域方面之合作计画,教育部也提供经费,补助海外研究中心(美方资金50%以上)费用。 [b]英国高等教育兼顾社会正义与学术品质 [/b]
BBC. No University meddling- minister.
大学的存在,究竟是要追求学术的领先发展,还是必须以社会为需要,提升全民素质为优先,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之前国内也曾为了增加学费的确可以增加大学收入,进而提升教学研究的品质?而吵的沸沸扬扬,
然而,另一方面,由于高学费,也可能让一些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失去了进入优秀的大学就读的机会。当今英国几个顶尖的大学都被迫接受招收来自公立学校的学生,学生数量及品质也就成为大学关切的议题。英国「革新大学技术部」(Department of Innovation, University and Skills)部长则在这个议题上大力疾呼,他认为在大学招生这个议题的处理上不应该打混摸鱼。让一半的中学毕业生进入大学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强迫大学接受贫困学生入学则是不妥的。
大学的招生,不仅要兼顾「社会正义」,让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有机会入学,同时大学品质也要兼顾,不会因扩大招生入学而下降。另外在「泰晤士报」(Times)的访谈当中,剑桥大学的副校长Alison Richard教授同样提到大学的教育不是在于增进社会动能,而是为研究方面提供杰出的教育。她认为,大学必须在教育学生及领导研究上做出贡献,而非成为「改善社会正义的引擎」。她也提到,当面对海外其他的大学时的竞争时,英国大学的品质及招收优秀学生的能力,已逐渐失去优势。因为这些国外的大学,大都可以获取政府的补助。
但是同是剑桥大学,主管学生入学的Geoff Parks博士则持不一样的意见。他认为剑桥大学一直致力于招收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而这并非是来自政府的压力。「总是有这样的学生,你认为如果他能接受好的教学或者他能学习不一样的科目,或许他就能在入学资格当中取得极有利的地位。」
英国教育部认为它并没有要求大学招收不同背景的学生,大学仍保有选择学生来源的自主权。而教育部鼓励低收入学生入学的方案,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BBC4的专访当中,英国教育部部长提到,大学公平招生是很重要的,「我们无法承受浪费这个国家年轻人能力这个事实,所以要扩大高等教育招生入学。而且,提供那些知名的大学公平的入学竞争管道是重要的。」「我们和很多方面和大学合作,让扩大大学入学变为可能。而且鼓励大学和中学合作,如此他们就可以得到许多学生申请该大学。」「我们目前没有做的是告诉个别的大学如何招收学生。大学必须自主,同时这也是我们不能跨越的界线。」「因此我们要在这裡提出辩驳,我们不仅要好好利用许多能力优秀的人,同时还要看到学校和大学的变化,但我们不会要混水摸鱼,并同时干涉大学的自己的招生方式。」
「国家会计处」(National Audit Office)在年初报告提到,虽然低社经背景的人口占全英国半数,但是在他们的年轻学生仅占所有进高等教育的29%。即使如此,低收入群参与高等教育的比例在过去10年当中已有所增长。但英国政府花了4亿英镑在鼓励这些低收入或文化不利地区的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其成效看起来还是有限。BBC的一篇报导指出,在5年间,低收入地区的大学入学率并没有显著的改善,其大学入学率仅提高了二个百分点。
目前英国对增加低收入家庭进入大学的作法是:让每个大学都被要求设定目标接收一定比例来自低收入或者「非传统」的族群。但这个目标跟大学本身是否得到政府的补助是没有关系的。然而,如果大学招收的学生是来自那些大学教育人口比例不高的地区,这些大学则可以获得一笔钱。
英格兰高等教育的资助机构Hefce,提到这些钱主要招收这些学生所支付的费用,譬如说提供这些地区学校的协助等等,以及用来这些学生在第一年的费用。这些学生在第一年非常有可能因为各种问题而辍学。而为了能更得到在学费上的更多支助,大学也必须为这些低收入学生做一些安排,这也就是与「公平入学办公室」(Office for Fair Access)签订所谓的「入学同意书」(access agreement)。
英国大学协会主席兼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校长Rick Trainor教授则对Alison Richard 教授所引起的话题出面缓颊。他认为这位教授所引起的话题其实是「茶壶裡的风暴」,该议题仅是在协会会议当中少数争论议题当中的其中一个。事实上,在会议当中,大部分对英国大学制度以及大学跟政府的关系这两方面的发言都是相当正面的。「现在大学和政府有一个共同的意图,就是试著将所有的好学生、任何能从大学教育受益的学生带进大学。」
在一个对「英国大学协会」年度会议的谈话中,「革新大学技术部」部长也说:「反对将大学以及之后的教育当作是社会正义的引擎这样的声音一直存在著,我必须说对于这个意见我一直都很不赞同。」「教育在促进社会公正是一种利器。从这项认知看来,教育的责任不在于降低标准,而在于寻找、支持以及培养学生的智慧。」
资料来源:
BBC. No University meddling- minister.
[url]http://news.bbc.co.uk/1/hi/education/[/url] 7609912.stm
BBC. Rich-Poor University gap remains.
[url]http://news.bbc.co.uk/1/hi/education[/url] /7473469.stm
BBC. Social Change, not 'academic role'.
[url]http://news.bbc.co.uk/1/hi/education[/url] /7607947.stm
BBC. Cambridge ponders new entry routes.
[url]http://news.bbc.co.uk/1/hi/education/[/url] 7631070.stm 感谢克明兄! 关于英国的状况,我认为易林《阶级、名校和不平等》(《读书》2007年第10期)作为亲身经历者的讲述更有意义些。 [quote]感谢克明兄!
[size=2][color=#999999]老木匠 发表于 2010-8-11 14:22[/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4045&ptid=99544][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不客气了。中国还有个省,在各国设有文化处。那里的成员有个任务,就是收集翻译介绍各国教育情况。俺要谢谢他们。 [quote]关于英国的状况,我认为易林《阶级、名校和不平等》(《读书》2007年第10期)作为亲身经历者的讲述更有意义些。
[size=2][color=#999999]三苗 发表于 2010-8-11 14:41[/color] [url=http://www.yantan.cc/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4052&ptid=99544][img]http://www.yantan.cc/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能否转来学习学习。 很好的信息,非常感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