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维多利亚时代》(BBC The Victorians)[YYeTs人人影视][中英双语字幕]

《BBC:维多利亚时代》(BBC The Victorians)[YYeTs人人影视][中英双语字幕][更新第3集][RMVB]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47926/

转篇douban的评论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637927/?post=ok#last
2011-02-15 22:55:49   来自: song8185
The Victorians-Their Story in Pictures / 画作中的维多利亚的评论    5

  这是近五年来BBC最优秀的历史纪录片。资料详实,富于说服力。
  记得第二集《家,甜爱涩性》中凯辛顿的摄影师之家,林利(Punch杂志的漫画家)过着双重生活,一边扮演着着好丈夫和好父亲的角色,一边秘密拍摄大量的裸体照片;还有画家FRITH也包了二奶,但却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完美家庭的主人,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伪善。特别是利物浦的解剖博物馆中的防手淫金属套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859233197/ ,Rosemary收藏的鲸骨裙(告诉我们它们对女人的伤害),让人大开眼界。
  第一集《雾都剪影》讲的贫民窟生活让人过目难忘。
  第三集《帝国霸业》讲述英伦与其殖民政策,其中介绍的军火商阿姆斯特朗和李鸿章做过生意。威廉•阿姆斯特朗是泰恩河的商人之子,家中有:中央空调、火警装置、电子钟(e Gong)、土耳其浴室、自动旋转的烧烤装置turn-spit、洗碗机、电梯(passenger lift)、英国的第一盏电灯,我想李鸿章到他家一定是大开眼界吧。
  第四集《梦醒时分》简直是散文叙事体的杰作,此片从John Martin的世界末日的绘画谈起,说这个海顿桥畔长大的杰出画家预示了英帝国的沦陷,就和当年罗马帝国的崩溃一样。艺术家最先体会到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沦丧,那种disgusting的气味。再谈到PEGWELL湾在1858年捡到的古生物化石,达尔文横空出世,打破了当时普通相信的世界只有6000年历史的说法(天神创世于公元前4004年11月23日)。若论及科学观念的蓬勃发展,就要去牛津大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看一看,一进门就看到巨大的恐龙骨架,神创说不攻自破。当然,绘画中也到处表达了这一点:Bowler所绘的一位女士倚靠在墓碑前,怀疑着《圣经》里说的,到了末日神判那一天,所有人都会复生并经受上帝的审判。墓主人的尸骸已散落一地,怎么能重新复活呢?Waterhouse和Hunt以圆桌骑士中兰色洛的情妇夏洛特为题材,反复表达着那种末世气氛。Cardiff城堡是布特侯爵和建筑师W布奇斯创生之物,完全仿照中世纪的诺曼风格,这是他们想赖以为生的梦想之地,可以逃避维多利亚时代的丑恶和伪善。厅堂中挂的伯恩—琼斯的《沉睡于阿瓦隆的亚瑟王》最能体现这一点。
  硕大的Crossness泵站最能体现维多利亚的科学成就,它们将伦敦的污水输送至各级管道中,维护城市的卫生和生活。
  Morris的红屋中也把自己的家人绘在中世纪的场景中,他的好朋友诗人罗塞蒂也爱做画,模特总是他的至爱LIZZIE,他爱她近乎疯狂,但她的生命最终结束在伦敦的高门墓地,罗塞蒂也把他的诗稿做陪葬(此公与吴宓颇有往来)。但有一天他后悔了,撬开墓穴取出手稿却发现利斯面色如生,他再次为她做画,总是表现她那如同鬼魅的面容。维多利亚人都喜欢以死亡为主题,画家WATT也是这样,还有一大群摄影师。又喜爱科学又相信鬼魅,这实在是矛盾。但维多利亚人真的热衷此道,并且为许多骗子创造了就业机会,例如算命的、还魂师和读心术。Paxman采访了现在的还魂师汤普逊,得知维多利亚人急切着期盼生活有一个答案。这种对鬼魂的热爱还反映在科南—道尔的父亲的画作中,以及杰出的Richard Dadd的画作中。Dadd想象力极为丰富,甚至能看到幻象,他的心绪极不稳定,欲图刺杀教皇,并最终杀死自己的父亲,被关进精神病院,并继续创作。
  维多利亚是个消费的时代,中产阶级也热爱收藏。Merton Russell-Cotes在朴恩茅斯建造的城堡就反映了这一点,家里到处都是他收集的裸体画,为了防止别人说他喜好不正,他就美其名曰神圣的人体艺术收藏。为王尔德做插画的比亚士莱也是这样,爱做裸画。禁忌是用来被打破的,他做画就是为了挑战维多利亚人的道德舆论的。他和王尔德都沉浸在苦艾酒的迷幻中(采访苦艾酒史家大卫)。苦艾酒英语是Absinthe,很像absent,让人在现实生活中临时缺席一下。
  Jeremy Paxman真是优秀。应该说,有些通俗作家的贡献反要超过正尔八经的老学究。硬着头皮看Robert Bartlett的文章,不如看看帕克斯曼的散文。他是在咀嚼历史。在本片中,他采访了纺织厂主、外交部使官、老摄影棚工作者、苦艾酒史家、还魂师、利物浦唯一遗存的解剖博物馆馆长、鲸骨裙收藏家、老机车司机、警察局档案室工作者、精神病院工作者、广告单博物馆的Robert Opie、古生物学家BRUCE、Kelvingrove art museum的HARRY、James Thomas Brudenell的后代玛丽恩,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而且观众会认为是影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希望更多地看到此公的纪录片。
  与此片配套的书,据说主要是爱尔兰作家Neil Hegarty的成果。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http://en.wikipedia.org/wiki/Jeremy_Paxman
Jeremy Dickson Paxman[2][3] (born 11 May 1950) is a British journalist, author
and television presenter. He has worked for the BBC since 1977. He is noted f
or a forthright and abrasive interviewing style, particularly when interrogati
ng politicians. His regular appearances on the BBC2's Newsnight programme have
been criticised as aggressive, intimidating, condescending and irreverent, ye
t applauded as tough and incisive.[4] He is also noted as the question master
of the revived University Challenge, taking over from Bamber Gascoigne from 19
94.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