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复旦高材生创办“热爱家园” 四处找经费做公益被称“高级乞丐”

发布者:新闻人 时间:2011-05-16 13:53:28 来源:解放牛网 新闻晚报   

“热爱家园”的全体成员在2008年时的合影 □晚报记者 祝玲 报道

    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院的刘永龙,如果不从事现在的事业,或许和他的同学一样
,成为收入颇丰的律师。但是,因为选择了公益,选择了志愿者,他非但收入微薄,
还常常向老同学“打秋风”。

    同学们都开玩笑地称呼他“高级乞丐”,而刘永龙说,只要对方愿意投资公益,
他客串下“乞丐”又何妨?

闲谈中聊出一生的事业

    闸北区火车头体育场二楼 “热爱家园”青年志愿者协会,并不宽敞的办公室内
放满了一台台电脑,电脑前居民们正专心地学习,这正是协会组织的“城市社区学习
”项目,至今免费服务对象已逾千人。

    作为协会秘书长的刘永龙,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院。 11年前,他还是一名在校
学生,他和7个同学在国定路旁边的一个饭馆里吃饭、谈天,这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希望能一起做点事。从这一天开始,8个年轻人成立了一个团队,这应该算是“热爱
家园”具有里程碑的一个日子。

    2000年9月10日,“热爱家园”第一次以团队的形式提供志愿服务。刘永龙记得
,在斜土路第三小学教室里,复旦大学98届的学生和刘希贵老师一起给社区老人开了
次讲座,解答了一些法律问题,同时有十几个人在鲁班路的路边向路人提供法律咨询


    2个月后,“热爱家园”第一次在社区法律援助点值班。每周日下午2:00到4:
00,在平民村居委会的办公室固定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
还有“社区环保项目”、“城市社区学习中心项目”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助学项
目”等多个项目。

聚餐成“打秋风”好时机

    要做项目需要资金,钱从哪里来?“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开始小的项目可以
自掏腰包,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定需要援助了。”刘永龙说,拉赞助真的很难。刚
开始时,往往10个策划案中有1个企业愿意赞助就已经很好了。

    刘永龙从未放弃,甚至经常将同学们也拉进来。作为复旦大学法学院高材生,刘
永龙很欣慰有许多同学,这些同学有的已是大律师,有的在世界500强工作。一次,
在大学同学聚餐时,刘永龙突然拿出一个项目书,要同学认领贫困学生,一个同学一
口气认领了9份,其他同学也纷纷解囊。

    一些同学开玩笑地称刘永龙为“高级乞丐”,他也并不生气。只要愿意投资公益
,“乞丐”这个称呼,他也乐于接受。

志愿者不是免费劳动力

    “我们的所有项目都是免费面向社会的。 ”刘永龙很自豪,“热爱家园”的“
城市社区学习中心”还入选了全国首届“社会公益示范工程”前50名,并当选“十佳
示范项目”。

    项目多了,必须要有全职的工作人员,现在协会有8个人,好几个人都是拿1500
元的最低工资,而往往租房就要1000元,基本上是无偿劳动,加之租借办公场地的房
租也要好几千元。这些都是必要的开支。

    刘永龙说,当以公益的名义开展活动时,一些企业就认为他们应该是免费劳动力
,除了公益开支,很难接受其他开支。比如,一次,他们做公益活动为每个志愿者准
备了15元的盒饭,这个也写进项目支出,但企业很不开心,觉得钱不应该用在志愿者
身上。

    如果您也想加入 “热爱家园”,可登录 www.community.org.cn报名,或者前往
上海市共和新路955号205室,咨询电话56987910、56633338。

讨论:志愿者能否拿工资?

    如今,不少人认为志愿者不应该跟金钱挂钩,个别活动组委会也将志愿者当成了
免费劳动力。对此问题,市民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讨论。您有什么
看法和建议可通过邮箱和微博与本报联系。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本帖最后由 pfpf 于 2011-5-17 12:25 编辑

热爱家园以社区为基础开展志愿者活动,长期开展的项目包括:
法律项目——在社区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
太阳花项目——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辅助;
社区环保项目——以实际行动推广环保生活概念;
社区学习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计算机学习的场地和师资;
美丽新家园——为汶川地震重建筹措、发放物资,提供援助。

除此之外,还有热爱家园志愿者内部组织的剧团进社区、读书会等小组在活动。

热爱家园的志愿者,包括在职工作人员、退休人员,也包括大量在校学生。
复旦、同济、财大等校都有很多毕业生和在校学生在热爱家园从事志愿者工作。
我是2007年加入热爱家园志愿者队伍,是经热爱家园的创始人之一——复旦毕业的张磊律师介绍加入的,每个月去做一次法律咨询。

做志愿者是一种生活方式,热爱家园的志愿者像存零钱一样,用把自己的零碎时间投入志愿者活动。

希望大家支持。
Piano and Forte
本帖最后由 showcraft 于 2011-5-17 12:19 编辑

我有位哥们是思源公益的创始人,你们都是同道,我提醒他这个帖子了。
思源公益的网站
http://siyuan.sjtu.edu.cn/site/
他们10年的年报
http://u.115.com/file/aqzsgx1n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本帖最后由 pfpf 于 2011-5-17 15:01 编辑

我认为志愿者组织的工作人员应该有适当的工资。
就我本人而言,做了四年志愿者,很少在做完咨询后在热爱家园吃饭,来往路费全部是自己出。
但是,
1、参与热爱家园各项活动的志愿者达几千人,要组织这些活动,必须有专职人员,比如财务、项目助理等。据我所知,热爱家园专职人员的工作能力、人品都挺好,劳动强度也挺大。这些专职人员应该拿到正常的工资。
2、组织志愿者活动,买文具、计算机、租场地,都要钱。这些是正常的支出。
3、志愿者参与志愿者活动后,热爱家园提供一顿大概12-15元的饭。超出部分志愿者自己出。

如果要讨论的话,是不是针对以上这些分别讨论?
Piano and Forte
热爱家园的财务报表由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制作,接受三方质询和监督:
1、热爱家园会员大会;
2、热爱家园捐助者;
3、其他志愿者组织。
Piano and Forte
志愿者也是人,也要吃饭,也有生活,不是圣人。这是大前提。

至于志愿者的报酬,无非是看志愿者的性质。
一部分,只是将业余的时间拿出来做些社区工作,本身有正当的收入,那么这些人一般都会理性选择不要报酬。当然如果财务状况允许,一份饭之类的,算是对志愿者付出的肯定和鼓励,完全是应该的。毕竟相对于物质上的激励,这其实是给人营造一种更合理温暖的气氛。
一部分,算是公益活动的组织者,或是以此为职业的人,他们拿报酬我觉得也是很应该的。很多琐碎的事情,兼职未必能照顾得好,全职的对于活动整体的了解和各方面的操作都更能保证活动的质量。另外,他们也确实要有生活保障。

我的观点是,公益的分工应当明确起来。通过一些组织者(部分是全职),来降低普通人参加公益的难度,降低公益的复杂性性,提高公益活动的效率,让你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制约下,做你想要的公益。其实也就是安猪所谓的微公益的衍生。
sunknight兄是思源公益的创始人孙东来,曾经在内蒙支教一年,目前在法国读信息安全博士。转一篇关于他的文章:
http://news.sjtu.edu.cn/info/news/content/73121.htm
孙东来:思源公益 梦在路上  
[发布时间]: 2010年05月08日  
[推荐新闻]     [我要纠错]  字号:[大 中 小]  

[责任编辑]: 曹杰  
  “源起”

  3月26日晚8时许,记者在咖啡馆见到了本次采访的主人公,思源公益的负责人孙东来博士。思源公益是一个致力于帮助西部农村教育的机构,其前身为上海交大甘肃支教团,自2004年成立至今,已有两个省份的多个县市留下了思源公益的印记,志愿者们用双脚丈量过那里的寸寸土地,用热血承载起孩子们的渴求与梦想。

  光头,顶一顶鸭舌帽,这就是这个年轻组织的执牛耳者,在咖啡馆昏暗的灯光下,将思源公益09年的种种花絮娓娓道来……

  筑梦

  为山区的孩子搭建一座梦想的殿堂,让他们敢于做梦、敢于追求,就是这个,支撑着思源公益年复一年的运转和工作。

  思源公益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三块,“首先就是支教这一块,给当地的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和一些专题性的讲座,比如说世博相关的内容,怎么样去认识这个世界,怎么样去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怎么样关注自己和家庭的身心健康,学生对哪一块比较感兴趣就做什么专题讲座。”

  第二块是思源图书馆的建设。与众不同的是,思源公益并不通过募集资金买新书捐赠,而是通过募集中小学生的闲置图书来充实思源图书馆的建设,去年一年中共募集了大约一万五千册的图书。目前为止,浙江菊隆、庆元、丽水,河南修武,甘肃三岔、庙渠;重庆石堰等地都有思源图书馆。

  第三块就是农村学生的体验式培训,把这种新颖的教育理念带进西部山区,以期使当地的师生在感受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拥有全新的教育体验,从而启发和推动当地素质教育的发展。“去年组织的是杂志计划:在十个半天中,让孩子们通过收集信息、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融合课本上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来编一本属于自己的杂志。”孙博士说道。

  体验式培训对于支教来说是一个很新鲜的尝试,在被问及这样的方式对当地的孩子有多大用处时,孙东来答道:“我们希望农村的孩子通过这些体验式培训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自我认同感、团队意识等等;我们试图正面地、有序地引导孩子们的想法,比如自身条件的差异所带来的心里落差”在去年的杂志计划中,孩子们需要学习写作、采访、拍照、策划等各方面的技巧,通过对他们一步步地引导让他们学会将课本上的看似琐碎的,没有特点的知识运用出来,并最终让他们体会到成功。

  09年的支教团还完成了一项特殊的使命:让世博走进山区。他们开设了世博专题课,教唱世博志愿者之歌,在联欢会上宣扬世博精神,力图在受援地搭建一个个多维文化和时代精神交融的平台。然而城乡差异和阅历上的差异使得很多东西对于孩子们来说难于理解,他们对有些概念的理解也可能与预期中的有所不同,对于这样的难题,孙东来给出了他的解答:“我也不希望孩子们都跟我想的一样,对于任何一件事他都应该有他的观点。无论他的观点在你看来是否正确,这都是他自己的观点,应当予以尊重。需要容忍这些区别,只要是往好的方向发展就好。”

  正是这样宽容的态度,这样大胆而又谨慎的尝试,为山区的孩子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很多值得他们追求的东西,他们的世界不应该仅限于他们生活的小山村,他们应该有很多梦想,应该要去坚持。

  逐梦

  “这些人是真正的第一次为了一个很唯一很纯净的目标和一群人一起努力。”提到志愿者的时候,孙东来如是说。他们走到一起,并相伴着走过那个夏天的半程时光,为的就是心中一个共同的小小梦想。

  “我们就是想看看我们究竟能为中国的农村教育带去些什么,也是在可能地情况下影响那里的孩子们的生活”。助力中国农村教育的梦想,可以说很大,也可以说很小,事情的全局不能在一朝一夕间改变,但志愿者们一些细小的举动或许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人生轨迹。这在思源公益的支教中已经有所体现,现在三岔已经有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了,而在之前这是从未有过的。“至少现在可能就是一个两个,但是我觉得已经值了。”

  而逐梦的路途并不平坦,公益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大多都要靠自己的摸索与实践。

  “我们不敢说一定不会对孩子们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与当地的教育机关沟通。尽量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以尽量不伤害他们的方式来处理。……大家都是想摸索出一条对当地也有利,对当地的孩子也有利,对我们的发展也有利的道路。比如说去年我们也派了观察员参加了联合国的action aid(教育援助计划)跟他们学习相关方面的经验。”

  在外人眼里,支教中一定会发生很多震撼人心的事,记者也试图挖掘这样的故事,然而得到的回答却与预期大相径庭。“在那边生活了那么多天,会发现这些人和事已经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在那里就是这样子––这才是对当地最直观的感受,也习惯了跟他们的接触,分别的时候会哭,就是酝酿了很深的感情了。”

  或许这就是参与支教的志愿者们最真实的心声,没有什么伟业,不是什么传说,一切都是最真实最朴素的情感,只是用20天的时间,介入了一种与平日有所不同的生活方式,并期许着这样的介入,能对那个地方有所裨益。

  2010,梦在路上

  逐梦的路上,也多少有过挫折,公益事业不是一时冲动的产物,需要加之以持续的操作,即使做成了一件事,也往往发现效果与想象中的不同。“我08年接手思源公益的时候,很多事都是进行到一半吧。在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也想过去汶川建立帐篷图书馆,但这些计划最后都没有付诸实施。很多时候发现,要把事情做到自己想的那个程度是很难的。”

  思源图书馆的运行也并不如预想中那样顺利,由于图书馆所在地分散,无法确保所有图书馆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向孩子们开放,但思源公益也尝试了各种方法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三岔县的图书馆甚至由当年甘肃支教团创始人张志刚老师的父亲出任图书管理员。

  “做公益的人很少有能够坐下来侃侃而谈觉得自己把每件事情都做好了的……大家都是以诚恳、低调的态度做一些自己认为对于社会或者是一些特殊群体有益的事情,也一定会说:我也还在尝试。”整个采访中,孙博士话语里“我不敢说”、“我们希望”、“我们尽量”这样的词汇出现频率极高,由此亦可窥见思源公益行事的低调与谨慎。

  采访临近尾声时,孙博士谈到了思源公益的未来,也曾想过将思源公益迅速做大,但他最终还是决定让这个年轻的组织留在交大,为更多的交大学子提供一些纯洁的逐梦的可能。“目标还是先前说的那三个方向,第一教书、教专业;第二是体验式培训,希望拿出一套对孩子有利而且切实可行的方案;第三就是尽我们所能地去建设图书馆,让想看书的孩子们能看到书。就这三个目标,我们暂时不想太多。”

  或许思源公益的2010不会散发异常耀眼的光芒,但这光芒一定足以照亮一个个山区孩子的双眼,亦足以照亮志愿者们追逐梦想的脚步。一路荣光、一路彷徨、一路荆棘……这是思源公益来时的路,亦将是它未来的旅程。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更没有什么值得永久称道,一切都只是在路上。

  愿这个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在追梦的路上越走越远,愿他们拥有更强大的力量为山区的孩子送去阳光、传承梦想!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复旦和上交是沪上友校,公益方面如果抱团取暖,应该事半功倍双赢吧,呵呵,当然纯个人设想。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6# sunknight

作为志愿者,我个人很感激志愿者组织的专职人员。是他们打造了志愿者的活动平台。
Piano and Forte
那当然。有些苛求志愿者的企业既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真的是岂有此理,呵呵。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