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前提和结论,如何让猜测更靠谱?(技术帖)

本帖最后由 童志刚 于 2012-2-14 20:58 编辑

最近关于猜测和推论成了热门话题,不仅热,而且还渗透力超强,随时随地都会有他的影子。

一位网友在帖子中写道:“俺大概记得俺的总分是507,深圳文科第二名。这年是广东省第一次独立命题,标准化考试。”

老童觉得这一句叙述中已经给出了非常重要的标志性事件,虽然不能跟辛亥革命攀比重要性,但在这个信息化的年代,要由此作出某个猜测或推断已经非常简单。
于是老童求助于百度,输入“广东省 首次 独立命题 高考”等关键词然后回车,出现的第一条消息就解决了问题:

《今年广东高考首次独立命题 本科扩招幅度较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8日08:4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广州六月七日电(记者陈国华) 七日是进入五月以来,南粤少有的凉爽天。早上,走出高考考场的考生,大多一脸轻松。今年,广东高考首次独立命题,看样,考生们很适应。
……

鉴于关键词完全匹配,于是,老童作出猜测:这位网友是2004年参加高考的。

现在有人指出,这个猜测或结论错了,该网友并非2004年参加高考的考生。

请教各位,这个猜测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
最近关于猜测和推论成了热门话题,不仅热,而且还渗透力超强,随时随地都会有他的影子。

一位网友在帖子中写道:“俺大概记得俺的总分是507,深圳文科第二名。这年是广东省第一次独立命题,标准化考试。”

老童 ...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2-14 20:56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深圳大学2004年中文系的录取分数你不知道,所以错得离谱。你和方老师都是自以为是的人。
2004年第一次命题,但不是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应该还要靠后,所以,应该是2004之后滴。
施国英,你是不是ID被盗了?请确认一下。
2004年第一次命题,但不是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应该还要靠后,所以,应该是2004之后滴。
李苗 发表于 2012-2-14 21:01
你比老童还差劲。
施国英,你是不是ID被盗了?请确认一下。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2-14 21:02
虽然和我同名同姓的人不少,但最有名的施国英就是我。
最近关于猜测和推论成了热门话题,不仅热,而且还渗透力超强,随时随地都会有他的影子。

一位网友在帖子中写道:“俺大概记得俺的总分是507,深圳文科第二名。这年是广东省第一次独立命题,标准化考试。”

老童 ...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2-14 20:56
首先,某人记忆有误,不是第一年,是第二年;其次,某人用的是民间说法,跟官方的规范化表述有出入。前言不搭后语,不一定跟心虚有鬼有关哈。(忐忑,这辩解有效吗?不会愈发加重别人的“代考”质疑吧?)
边走边看
施国英自以为是地认为,凡事必须知其一同时知其二才能说话。但却不知道有些事情其实是只有其一没有其二的。“自以为是”这个词很好用的嘛。

如果有个人说他“辛亥革命那一年我诞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那他是哪一年产生的还需要更多滴去调查吗?如果有人说他参加的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届考试,那他是哪一届的考生还需要更多滴去调查吗?百度上查准了辛亥革命的年份和恢复高考的年份,他出生的年份或参加考试的年份不就出来吗?对于很多标志性事件来说,某些答案是绑定的,也是唯一的,跟“其二”本来就没啥关系。当然,这个时候,也有可能出错,1,这人根本不是辛亥革命那一年出生的,或者不是首届考生;2,百度上的辛亥革命的年份或恢复高考的年份标错了。选择性据说可以失明,但不是任何事情都有多个选项的。

具体到这次猜测,究竟是标志性事件陈述错误,还是记者和报纸的报道错误,总不会是万恶的方舟子安排的吧?
虽然和我同名同姓的人不少,但最有名的施国英就是我。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2-14 21:06
那就行了。不过你再有名也不意味着你就不自以为是。
施国英自以为是地认为,凡事必须知其一同时知其二才能说话。但却不知道有些事情其实是只有其一没有其二的。“自以为是”这个词很好用的嘛。

如果有个人说他“辛亥革命那一年我诞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那他是哪一年 ...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2-14 21:08
你太没想象力了,所以写不了小说,网络上很多人玩穿越的。
首先,某人记忆有误,不是第一年,是第二年;其次,某人用的是民间说法,跟官方的规范化表述有出入。前言不搭后语,不一定跟心虚有鬼有关哈。(忐忑,这辩解有效吗?不会愈发加重别人的“代考”质疑吧?)
李小苗 发表于 2012-2-14 21:08
记忆不准确,在谁那里都有可能发生,本来就没什么,老童甚至见过“有人”(需要点名不?)号称18岁之前读遍中外名著的(韩寒“彻夜读《管锥编》……”都没这个厉害)。其实,这个到是可以用上其一其二,其一可能是真的记性不好,其二也就自以为是的吹牛。
你太没想象力了,所以写不了小说,网络上很多人玩穿越的。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2-14 21:14
你太有想象力了,所以分不清什么是小说什么是现实。
你太没想象力了,所以写不了小说,网络上很多人玩穿越的。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2-14 21:14
其实你真的不要跟我谈写小说,说句倚老卖老的话,我写小说的时候你还不会写字呢。再说了,用你的说法,我身边的小说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能把你埋了。
你太有想象力了,所以分不清什么是小说什么是现实。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2-14 21:16
我既有想象力还注重考据,所以你差远了。
我既有想象力还注重考据,所以你差远了。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2-14 21:19
你还知道考据?你考据了18岁读遍中外名著的事儿没有?
从技术角度分析,既然其他条件都无异议,只能锁定一项:关于何谓“首次独立命题、标准化考试”,曾经存在两种说法。两个首次,就像胡大人发明的“三个至上”,是一种自我否定的描述。既然老童错了,同时再假定小苗的描述和广东2004年的相关新闻无误,从逻辑上讲,致错之因,一定且只能在:广东教育界人士对于“首次独立命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举个我本人的例子:我曾经在上海的《文景》杂志上发表过两篇文章,两文都发表在创刊号上,但两文不是同时发表的。
原因是,该刊对“创刊号”,另持异议。我第一次发表的那一期,后来被命名为“试刊号”,时隔两年后的第二次,被重新命名为正式创刊后的“创刊号”。我记得很清楚,编辑每次约稿时,都以“创刊号”相诱,而两期刊物上,也都写着“创刊号”。
结论是,老童的方法没有错误,但方法正确不等于结论正确,事涉人事,毕竟不同于实验室里的实验,“会犯错误的人”本身构成最大的变数。
13# 童志刚


铜板v587! again!
其实你真的不要跟我谈写小说,说句倚老卖老的话,我写小说的时候你还不会写字呢。再说了,用你的说法,我身边的小说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能把你埋了。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2-14 21:19
你身边的人优秀不等于你优秀,你自己说没发表过小说,你的散文都写得不怎么样,在作品版有人顶起来,我都替你不好意思。
你还知道考据?你考据了18岁读遍中外名著的事儿没有?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2-14 21:21
你能想到的中外名著摆出来,我陪你玩。
仅靠搜索出来的信息是有限的,如果你的原信息有误,搜索出来的信息也有误,那就错上加错了。如果再有人把这样的错误信息到处转帖,作为证据去定论,那就害人了。想更靠谱的话还要咨询相关人员或当事者或借助法律辅助等手段。当然不是单指这件事。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你身边的人优秀不等于你优秀,你自己说没发表过小说,你的散文都写得不怎么样,在作品版有人顶起来,我都替你不好意思。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2-14 21:24
你为什么要替我不好意思?我一直替你的那几篇烂小说不好意思我说出来过吗?我散文写得不怎么样是肯定的,我吹嘘过自己的散文写得好了?我吹嘘自己过自己18岁之前读遍中外名著了?
你能想到的中外名著摆出来,我陪你玩。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2-14 21:28
问题是我为什么要陪你这个自以为是的吹牛专家玩呢?
你为什么要替我不好意思?我一直替你的那几篇烂小说不好意思我说出来过吗?我散文写得不怎么样是肯定的,我吹嘘过自己的散文写得好了?我吹嘘自己过自己18岁之前读遍中外名著了?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2-14 21:31
我后来更正为我当时能看到的中外名著。我小说写得烂不烂你说得不算,因为你不懂小说。
你能想到的中外名著摆出来,我陪你玩。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2-14 21:28
在读狄德罗的《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点评一下吧。觉得那个拉莫雷小姐很有意思。
接下来准备读《拉摩的侄儿》
问题是我为什么要陪你这个自以为是的吹牛专家玩呢?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2-14 21:32
我是吹牛吗,你眼界太窄,18年前,全世界的媒体都追着我,一天接受6次采访。
我后来更正为我当时能看到的中外名著。我小说写得烂不烂你说得不算,因为你不懂小说。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2-14 21:35
我懂不懂小说你就更说了不算了呀。我可以毫无犹豫地说一句,别人的小说我真不懂,但你的小说是真的非常烂,这个我有百分之百把握。
被记者追也是荣耀啊。千万不要让这样的荣耀降临到我们身上。狗仔队的厉害我们是领教过的。
阿庆嫂和刁德一打起来了!我闪。
童版用方舟子的逻辑推理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俺们总算是逮着出气筒了,施美眉只管发泄,当他是方舟子好了。
俺是灭绝师太
阿庆嫂和刁德一打起来了!我闪。
杨林 发表于 2012-2-14 21:42
杨福尔摩司令, 你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