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中国旅馆小史》读后感

跟友人聊天,说起说起中国的旅馆,我开玩笑地问:你经常出差住店,你知道中国的旅馆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吗?你知道古代的旅馆叫什么吗?他想了想,说,你还真别说,成天眼前见,到处都是,可是,如果真要对它们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还真是难,我说,如果请人写一本中国旅馆小史,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现在的人呀,知道外星球的事多于知道身边司空见惯的事,这就是八卦吧,也就是灯下黑吧。其实,正是因为我也不知道中国旅馆的发生发展,也想了解一下旅馆历史,因为看过郑向敏先生著的《中国旅馆流变》一书,因为太学术了,不能完全看完,所以,就请郑向敏先生用通俗的语言来给我们扫扫盲。郑先生说,那本书是他的博士论文,他说,中国差不多的都有史,什么流氓史,妓女史,贪官史等等,就是没有一本旅馆史,所以,他才要写一本中国旅馆史,不过,那时气盛,写起来,真是难。博士论文,当然难,读者看着也难,我说,通俗一下吧。于是,就有了这本《中国旅馆小史》。
我说要写得活泼,让大家爱看,但是,不能戏说,这是这套小史丛书的基本要求,至于怎么写,体例全由作者定,充分发挥个性,我这个主编,只管看错字,把政治,不能有黄赌什么的,他老人家眼神很好,不用对,就笑了。
郑先生很气派地就用了小史的本名,小史一:旅馆起源与发展;小史二:中国古代旅馆名称;小史三:中国古代旅馆经营;小史四:中国古代旅馆的管理;小史五:中国古代旅馆服务;小史六:中国古代旅馆建筑;小史七:中国古代行宫苑囿。
作为第一读者,读完之后,真是感慨三叹:
一叹:中国旅馆最早竟然是建在荒郊野外的,正好与现在相反,旅馆都在闹市里,如果你在野外想找个旅馆,那就是活脱脱的一大新傻;
二叹:原来现在没事就扫黄打非,针对的都是旅馆,这是古已有之的,这是旅馆本身的性质所至,“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特别是店,古人认为“有多少罪恶假汝而生”,所以,传统,店,开店的,都可以随时查封,这也是古已有之的;
三叹:三菜一汤的伙食标准,也是古已有之的,官店负责招待官员及随从,当然有标准,住几级几星,几菜几汤,有肉无肉,随从吃啥,家属吃啥,马给草料,都是有规定的,真是让我大开发眼界!
这套招待方式也是古已有之!
官员们“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旅楹有闲,寝成孔安”,天明登前程,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哪里有“行道迟迟,载饥载渴”的伤悲之心呢。
现在,旅游已成为时尚,与游相伴而生的馆舍逆旅,也成为必不可少的备宿之地,只是,人的贵贱高低,贫富还是有差的,公差和私差也还是有差的,所以,旅馆还是分了五星、六星七八星了,不过,劳动人民也能住上经济适用型的酒店了,这就是中国旅馆小史的当代版了,只是,这套小史要求:不涉及到现当代,都是中国古代古人的事和人。
这是一本可以一读的好书。
《中国古代旅馆小史》?
http://book.360buy.com/10701980.html

转贴:

逆旅、客舍、饭店──中国旅馆小史

旅馆在我国称为“饭店”,并不是近年来才有的事。早在唐宋时候,有不少旅馆就同时兼营吃食,并称“食店”。我国古代大部头的小说集《太平广记》提到,唐代鄂县有一家“食店”,有两个和尚用10000钱租房一日夜。汴州还有一个号为“三娘子”的女店主,“有舍数间”当旅舍,兼卖早晚餐,远近旅客多到那里去吃住。元明清时期,“食店”称呼改为“饭店”。在不少章回小说里,饭店已成为旅店的同义词。如《醒世恒言》里的《张淑儿巧智脱杨生》一回,便有“挽着手,同到饭店里安歇”的描写。名著《儒林外史》48回里也有“王玉祥把行李搬到山塘一个饭店里住下”的叙述。可见“饭店”一词并非完全是西方传过来的。只不过近代以来,外国商人把欧洲的豪华式旅馆,搬到中国来,用某某大饭店、某某酒家名之,喧嚣一时,人们便以为“饭店”一词系新鲜名词。殊不知我国早已有之。“逆旅”,是我国古代对旅馆的别称。前面提到的《太平广记》,其中有许多故事,便是在逆旅中发生的。例如该书24卷,就提到唐朝陈留郡的逆旅中,在开元时期,著名的文人萧颖士,遇到了一位327岁的老翁,跟他谈当年和颖士八世祖交往的事。《广记》卷16又有一个故事,说到周隋两朝代名门大族的后代杜子春,在一家波斯人开的客店里,巧遇一位策杖老者,使他转贫为富,重振了家业。为了报答这位老者,杜子春在发财后大兴慈善事业,在扬州盖了旅舍100多间,专门收容孤儿寡妇。上述的事,离现在已1000多年了,说明我国旅店事业在很早就很兴旺,至少公元六、七世纪时,各城市“逆旅”已经很普遍。旅店这一行业,在我国还可以上溯至更早时候。据查,最早的记载见于春秋时的《国语》,该书曾记阳处父和杨朱都在河南的卫、宋二国住过逆旅。这一记载,更把我国旅馆的历史提前到公元前五、六世纪,即离今2500年前。古人也还有认为我国尧舜时期或西周初年便已有了逆旅之称,但这说法太早了点儿,史料无法查考了。逆旅发展到战国后期,至少在秦国,已经为数甚多。商民数众,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所以引出了商鞅的《废逆旅令》,认为取消旅店便可以奸人不生,人民一心务农,天下太平了。这当然是逆时代潮流的行为,行不通的。但反过来却说明了当时旅馆业的发达。旅店称为“客舍”,在我国也由来已久。西晋诗人潘岳专门写了一篇《上客舍议》,详细谈到在汉晋时代民间旅店的分布特点,有所谓“近畿辐辏,客舍亦稠”之说。就是说,越是靠近京都和大城市,客舍越多。到了唐宋时候,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舍事业更为繁荣。《东京梦华录》谈到北宋时的京城开封:“满城皆客店,南北官员商贾兵级,皆於此安泊”。宋元时来到中国的西方大游历家鄂多立克曾提到当时杭州有很多客栈,每栈内设10或20间房屋。他认为杭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天堂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