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立此存照:百位名家手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年之际,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百位文学艺术家手抄珍藏纪念册》——由100位当代文学家艺术家联袂抄录。全书由版本、首版、重录、手抄稿四个部分组成。艺术名家的抄写一丝不苟、工整认真,有些人甚至抄写数遍,充满了情感。

“讲话”全新版本的诞生,表达了广大文学艺术家的热情,代表了广大文学艺术家对党的文艺路线的忠诚,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追求。读者在学习《讲话》精神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当代名人名家的手迹签名。

手抄者名单:
贺敬之 铁 凝 陈忠实 王 蒙 莫 言 二月河 张 平 翟泰丰 高占祥 李存葆

严良堃 贾平凹 吉狄马加 冯骥才 李希凡 海 岩 玛拉沁夫 王 昆 周巍峙 刘大为

朱 奇 冯德英 丹 增 黄亚洲 蒋子龙 唐浩明 叶兆言 周克玉 梁晓声 黄济人

秦文君 赵 玫 周大新 范小青 毕淑敏 张海迪 何 申  李佩甫 关仁山 刘醒龙

刘庆邦 陆文虎 白 刃 叶延滨 朱向前 叶文玲 王树增 韩少功 赵本夫 周梅森

顾骧 苏 童 徐光耀 叶 辛 刘 恒 周国平 张笑天 马识途 卞毓方 池 莉 

陆天明 张 洁 刘玉民 柳建伟 谭 谈 王巨才 葛 文 杨益言 严 阵 冯苓植

熊召政 陈祖芬 郑伯农 孟伟哉 苏叔阳 黎 辛 邓友梅 王朝柱 徐贵祥 杨红樱

徐怀中 束沛德 王 火 麦 家 谢铁骊 阎 肃 胡 可 汪国新 田 华 王晓棠

刘兰芳 郭汉城 李国文 徐沛东 梁 衡 于 蓝 于 洋 秦 怡 王立平 何建明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呵呵,没有王朔、刘震云、韩寒。好象四少也不在啊。
好名单。群丑谱。
有好几个认识的人,真叫情何以堪。
先推测一下,估价是作家出版社的献礼项目,名单上的人大都是出版社的关系户,不排除有人不好意思谢绝。
俺也想去抄幾個字,聽說給錢的。
敬抄毛大爹为他们起草的卖身契,并从中获得莫名的快感高潮,可以此向广场上的纪念堂申请非物质中国特色遗产。
摘自微博的说法:
100名当代知名作家被要求抄写《讲话》,稿费1000元。看着抄写者之一叶兆言的这段话,真是令人五味杂陈、悲凉无限。
◆◆@叶兆言:吃苍蝇的感觉很不好,对于”讲话”,自小没什么好感。我为自己的不当回事深深懊悔,有些事不能不当回事。在抄写时,写到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为人民大众,既觉得好笑,又觉得庆幸,今天似乎已没有这些词汇了。我以为它已经不能再伤害我们,但是事实显然不是,这个纸老虎仍然狠狠地刺痛了我。
边走边看
70周年了  大家伙搞个形式庆贺庆贺也是必须的   央视最近也在大力造势  伟大领袖的“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和目的还是不错的  呵呵
看了微博,叶兆言自己说的,突然邮递了一千块钱来,要了,然后怎么办,想一想,抄!
嘴上有龙!
有很多人手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绝对相信。
但抄写者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就复杂了。
有没有边抄边咒骂的?有没有边抄边讥笑的?有没有边抄边偷笑的?
看了微博,叶兆言自己说的,突然邮递了一千块钱来,要了,然后怎么办,想一想,抄!
袁灿兴 发表于 2012-5-22 19:42
叶老还不至于把1000块钱这么当回事吧?
估计还是抹不下情面。出版社这个创意,实在是……
边走边看
本帖最后由 李小苗 于 2012-5-22 20:29 编辑

看了一下微博,好像还真是被1000无打动了:
@叶兆言:作家出版社寄了一千块现金,要没头没脑抄一段。选择一,把钱用了,不理它。选择二,去邮局退钱,这事太麻烦。第三,不就是抄一段吗。你会如何选择呢,让网友一骂,有些后悔。不是把这事当回事,是太不当回事。//
@叶兆言:就是现金,如果是汇款单,就没这事。我的想法很简单,写几个字比去邮局排队容易。所以说,真正的牛人,把这一千块钱喊上朋友吃掉,然后不写一个字。 //@无师自不通:你可以不去邮局取钱。

@叶兆言:确实有些丢人,黄泥巴掉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叶老能公开讨论这事,也算有态度。
边走边看
王安忆、张抗抗、迟子建、张炜、阿来、舒婷、方方、毕飞宇、余华、张承志等知名作家榜上无名。前两位是作协副主席,不会不被邀请吧?恐怕是人家不买账!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李谷一、李双江、姜昆都不在位,不知是嫌其资历尚浅,还是嫌其字迹不雅观!
为人民服务的文艺,与时俱进,进化成为1000元炒一页的——为人民币服务的文艺
文藝為政治服務,到為名利服務,到純粹為金錢服務,本就是一脈相承。
真正的文藝是人類精神文明之結晶,而政治名利都不過是社會某階層的集團利益。
本帖最后由 feilian 于 2012-5-24 12:12 编辑

西洋人也有为了政治信仰,并不为了金钱的文艺人,手头正在阅读一本书中有这样的话“英国贵族——密特福特家的六个女儿中的一个(Jessca Mitford)就是受到/《褐皮书》启示的一人。还有,《褐皮书》问世后第四年的1937年,她和,丘吉尔妻子的外甥埃斯蒙德•罗米莱(Esmond Romilly)一起离家出走奔向西班牙内战战场。战后杰茜卡•密特福特不仅是美国共产党的政治活动家,还以畅销书《美国死的方法》(The American Way of Death ,1963)闻名于世。“
——
杰茜卡•密特福、埃斯蒙德•罗米莱曾经历劳动人民艰辛生活,放弃贵族优裕生活,后者参加西班牙内战,战死在欧洲与德国空军作战之中
他们是为了理想、信仰误入歧途,不是为了1000元人民币,——怕去邮局退回汇款的麻烦,呵呵,借口
中国的新老左派,恐怕连杰希卡、埃斯蒙德的名字都不知道,更不知道比如有(密特福特六个女儿〉之类的故事书
叶兆言的意思不是被打动,是怕麻烦。汇款单可以不接,现金就必须自己去退回。

1000块钱还能打动谁啊?怕麻烦倒是很自然的。这事干得很丢人,但归结为这点银子,把人看得太轻贱。

叶向来是主张中庸的,但和体制虚与委蛇久了,分寸不可能永远拿捏的好,总有失足的时候。
叶兆言的意思不是被打动,是怕麻烦。汇款单可以不接,现金就必须自己去退回。

1000块钱还能打动谁啊?怕麻烦倒是很自然的。这事干得很丢人,但归结为这点银子,把人看得太轻贱。

叶向来是主张中庸的,但和体制 ...
刘勃 发表于 2012-5-24 12:29
把钱退回去,是明确表明立场的行动。如果有良知是不会怕麻烦的,去趟邮局比去饭局还麻烦,还费时间?那么珍惜时间?那点时间要用在科研上,在创作诺贝尔奖金?表明立场要有勇气的,有危险的,会损害其他“正常途径“的钱财来源的,所以是要惹政治麻烦的,待遇麻烦的,银子麻烦的
其實現在表現一下骨氣﹐通常已沒那麼危險了。
这些人至今还宣扬“座谈会讲话”
不客气的说
为虎作伥
其實現在表現一下骨氣﹐通常已沒那麼危險了。
老爺叔 发表于 2012-5-24 21:09
所谓危险,银子变少的危险,但是爷叔在外面,非亲身经历。据我所知危险没有,麻烦还是有的
所谓危险,银子变少的危险,但是爷叔在外面,非亲身经历。据我所知危险没有,麻烦还是有的
feilian 发表于 2012-5-24 21:15
那倒是﹐我和這政權是絕緣的﹐我家幾十口人沒一個參加過 “組織”。
那倒是﹐我和這政權是絕緣的﹐我家幾十口人沒一個參加過 “組織”。
老爺叔 发表于 2012-5-24 21:28
我虽然这么判断,但是并不意味,我与任何组织有染。
1,你老爷叔在大陆生活那么多年,应该知道组织的利害;2,你也知道暴力和宣传依然是两大法宝,当然还有金钱收买。3,那些水平低莱西,钞票要来西的文人,不放过1000元的也决不是不可能的
我就喜欢看毕淑敏写的小说,听严良堃指挥的贝九。苏童海岩的某些作品,被誉为给知青立了一块碑的梁晓声的某些作品我也喜欢。

我认为简单地将那个名单称为为群丑谱的人才是小丑。

我说过,某些人如果能上台掌握 ...
晓梦 发表于 2012-5-24 23:13
顶,顶,顶。
晓梦姑娘这话说得没道理。其他行业的不说,自由是创作的基础。花一千块就让一群人歌颂牢笼,而且还真就实现了,这些人如果不是糊涂就是骨头太轻。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5-26 18:46 编辑

我不敢再批評晓梦﹐但我支持雅萍。
作家藝術家是民族的脊樑﹐社會的主心骨﹐現在中國人的脊樑早就被權力壓彎了﹐更被金錢壓彎了。
晓梦姑娘这话说得没道理。其他行业的不说,自由是创作的基础。花一千块就让一群人歌颂牢笼,而且还真就实现了,这些人如果不是糊涂就是骨头太轻。
杜雅萍 发表于 2012-5-26 18:39
平平,晓梦不是姑娘。

这件事,我觉得国外媒体该多加报道,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作家的境界风骨。俺这就投稿去。
本帖最后由 老独步天下 于 2012-5-26 23:01 编辑
>>>>> 自由是创作的基础

说的太对了,简直可以和 “吃饱了不饿” 相比美,完全同意。

但这件事似乎和自由没有直接关系。他们能不能不抄甚至收了钱而不抄?如果可以那就是他们自愿抄的,和自由扯不上。

...
晓梦 发表于 2012-5-26 22:27
顶。社会是多元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之道也是多样性的。
>>>>> 自由是创作的基础
说的太对了,简直可以和 “吃饱了不饿” 相比美,完全同意。
但这件事似乎和自由没有直接关系。他们能不能不抄甚至收了钱而不抄?如果可以那就是他们自愿抄的,和自由扯不上。
...
晓梦 发表于 2012-5-26 22:27
一个不许投反对票的事件,怎么能“和自由没有直接关系”?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但凡是个中国文人,都知道那是个政治事物。转移到香港是故意歪曲,在今天,联络起人,也一人一页地抄《圣经》地出版试试,看看“自愿”与“自由”扯得上还是扯不上。

兴高采烈地“Yes, Sir”,不是自由,自由的真谛是“No, Sir”。

没看到谁说什么“民族的脊梁”,听起来,不过是觉得,那一溜的骨节为自己撑起一身的人格罢了。

“绝大多数艺术家作家和其它行业的人一样,写书是为了赚钱养家。”极其无端的说词。扯别人当挡箭牌,是搅混水。正当的做法是,指出这些抄文的烂人中,究竟谁不领作协的工资或固定酬赏。或者直接说了,究竟哪几位是靠着版税生活的。

在很大程度上,纵然“无聊”是一种鄙视的姿态,但时偶“无聊”却成了卑鄙者的通行证,这才是不得了的精神护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