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9052
- 帖子
- 936
- 精华
- 0
- 性别
- 男
- 来自
- 辽宁朝阳
- 注册时间
- 2012-3-22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07:5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新华字典》,害人不浅
(转自 余畅天涯博客) 2014-12-11 14:37 星期四
甲午年 十月二十 丙子月 丙辰日 本日物候:虎始交
《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近日将《新华字典》与《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進行对比后,写出了一些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好评,但也得罪了一些“红色文化”的捍卫者。这些捍卫者们认为二者不具有可比性,在他们看来,一部晚清儒士主持编撰的认字字典怎么可能比新中国文字专家集体创作的结晶更先進呢?当老愚再将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的《学典》拿到,与《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比后发现,台湾的《学典》继承了《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精神气质与中华文化传统,更能引导孩子养成健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老愚看来,将本来就是一体的汉语强行分成古代和现代两个部分,就是一个奇迹,因为这种划分肢解了汉字的生命,将丰富多彩的人、事从字义里抽离出去,植入僵硬、乏味的共产主义概念,留下的只是一堆没有人文信息、没有人性关怀、没有普世价值观的干枯的尸体。它隐藏了每个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知识超市。
例如“经”字,《新华字典》释义为:尊为典范的著作或宗教的典籍,举例有“经典、佛经、圣经、古兰经”,无一儒家经典;而台湾的《学典》对“经”的释义共有九个,其中第四个为“可作典范的著作”,举例为“五经”。其词组有五十五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有“经史、经典、经训、经书、经部、经师、经义、经传、经学、经纶、经籍、经籍志、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等十三个。“经”字的最主要的要点是“通常指儒家经典”,但《新华字典》却刻意回避了这一点,以笼统的“经典”一词带过。
在对约定俗成的传统文化名词术语的介绍上,台湾字典遵从古意,而大陆字典故意不按常理出牌。以“山”字为例,《新华字典》里自然不会出现“山海经”这项解释。翻开一千八百多页的《现代汉语词典》,“山”字下计有九十二个词语,连“山猫”“山子石”都有,楞是不见“山海经”的踪影。专门解释古代汉语的《古代汉语词典》,在“山”字下有四个义项、二十四个词语,也无“山海经”一词。简直匪夷所思!
另外,《新华字典》涉及到的中华文化名物屈指可数,678页的容量,仅出现了孔子、孟子、墨子几个人的名字,对其介绍可谓惜墨如金。《新华字典》收单字13000个、词语3300个,《学典》收单字16133个、词语47394条。连堪称收词65000条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没能真正对汉语做出全面的解释。
比如:“孔子”
在《新华字典》里,孔子出现了三次。一是在“论”字义项下,因《论语》一词而来,“古书名,主要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一是在“儒”字义项下列有“儒家”一词,“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提倡以仁为中心的道德观念,主张德治”;一是在“子”字义项下——“古代指着书立说,代表一个流派的人:孔子”。整部字典找不到孔子的任何生平事迹介绍。
到了《现代汉语词典》,在“孔”字头下,除“孔庙”外,还有“孔孟之道”的介绍:“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主张,指儒家学说。”在“儒”字下有“儒家”介绍:“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等。亦无孔子生平事迹。”
《古代汉语词典》,在“孔”字头下的词语里,总算看见了对其生平的介绍:“曾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晚年致力教育,……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馀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又生出一个新词语“孔子学说”,他处却无一字解释,读者仍不知何为“孔子学说”。
对照《学典》对孔子的介绍,就更可见出编者水准的差异。该字典共有三处介绍:在“仲”字下,解释“仲父”即为“孔子”;在“尼”字下解释“尼父”为“对孔子的尊称”;在“孔”字下更有细致介绍:学说以仁为核心,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一句“周游列国十四年,未得重用;长期聚徒讲学,学说以仁为核心”就让《新华字典》相形见绌。
“孔”字下还辟有“孔门”“孔道”二词。不仅如此,在“子”字下,还介绍了子贡、子产、子思、子游、子路等五位孔门弟子的生平。
“儒”:
《新华字典》总共两个义项:旧时指读书的人;儒家。
而在《学典》里,有四个义项,前两个分别是“孔子之道”和“尊奉孔子之道的人;也用以泛称学者”。对“儒家”的解释,更有《新华字典》所不具备的准确和细致:“兴起于春秋战国,崇奉孔孟学说的一个学派。提倡以仁为中心的礼、义、忠、恕、孝悌、中庸等道德观念,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教育与家庭观念。西汉以后成为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
若从文气和义理上来评判,老愚最欣赏《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释义:“通天地人曰儒”。
“老子”
在《新华字典》里,“老子”出现了一次。而且是在“聃”字下,仅有一句介绍:“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名字。”
《现代汉语词典》在“老”字头下有十一个义项,无“老子”任何信息,由该字组成的182个词语里,亦有“老子”,释义为:“父亲;男性的自称。”
《古代汉语词典》十一个义项亦无任何信息,28个词组里无“老子”踪影。而在“聃”字下有了跟《新华字典》同样的解释。在“道”字下,有两个义项:其六“道家所说的万物之源”;其十二“指道家或道教”。其后的词语里终于有了“道家”一词,解释却是:学派名,以老子、庄子学说为代表,然后是司马迁的评语:“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自始至终无一字正面介绍,你只能从司马迁的断语里去揣摩。三本字典,好像设立了一个迷魂阵,就是不想让使用者轻易知道有“老子”这么一个人,有《道德经》这么一本不同凡响的著作。编者用一个缺少前提(“顺应自然”)的“无为”,就不无偏狭地处理了道家思想。与儒释并举的“道”,在被如此弱化之后,还能激起一个人多大的兴趣呢?
台湾出版的《学典》 在“老”字下,有:“老子的简称。如老庄思想。”接着是“老子”——先说人为“道家始祖”,再说“老子又指《道德经》一书”。还有对“老庄”的解释:“既指老聃与庄周二人,又指《老子》与《庄子》二书。”
在“李”字下,介绍李耳即老子。在“道”字下,依次介绍:“道家”:先秦学术思想的一个流派,以老子、庄子学说为主,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道教”:东汉张道陵所创,以巫祝信仰为基础、神仙学说为中心的一种教派。尊老子为始祖。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的神。系中国本土自创的宗教。“道德经”:春秋楚人老聃撰。分《道经》、《德经》两部分,计八十一章。旨在阐扬无为、清净的思想。为研究道家思想的重要典籍。又称《老子》。
“庄周”
庄周似乎特别不受唯物主义者待见。在《新华字典》里仅出现了一次。在“道家”一词下,有“以老聃和庄周为代表”。
《现代汉语词典》里倒有“庄子”一词,其释义为“村庄:他是我们庄子里的人”。至于《古代汉语词典》,压根儿就没打算设“庄子”一词。
《学典》在“庄”字下分列“庄子”“庄周”,前者为著作,后者为人。均作详细解释。
“孟子”
孟子亦无足轻重。《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皆在“轲”字下介绍这位雄辩家:“孟子,名轲,战国时人。”懒得多说一个字,孟子只是一个“人”?《孟子》一书去哪儿了呢?《古代汉语词典》亦无一字“亚圣”消息。
《学典》在“孟”字义项下有云:“孟子其人或《孟子》其书的省称。”其后列出“孟子”和“孟母三迁”两个词语,详细介绍了“亚圣”的生平事迹及思想主张。
“墨子”
墨子在《新华字典》里出现了两次,在“翟”字的第二义项下有“古代哲学家墨子名翟”字样;在“子”的义项下,有“古代称老师:子墨子”。
在《现代汉语词典》“墨”字字头下,仅有一个义项与墨子有关:指墨家。对“墨家”的解释颇能体现编者的意识形态傲慢:“墨家后期发展了墨翟思想的积极部分,对朴素唯物主义、古代逻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贡献。”
到了《古代汉语词典》,才有了对墨子的简略解释。
《学典》在“墨”字下,先介绍此为“墨家的简称”,然后分列相关义项:“墨子”:“春秋鲁人。名翟。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节用、非攻等,以消弭国际间的战争为己任。”——介绍完人,再说著作——“旧题战国鲁人墨翟撰,当为墨翟及后学辑录而成。十五卷,五十三篇。内容记述墨翟的言行、思想,兼及墨家者流有关科学、逻辑、器械的学说。为研究墨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墨家”:“战国时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强调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等主张。”
“孙”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在“孙”字下均无孙武与《孙子兵法》……等等。出现在《新华字典》里的中国古代文化人物,可用寥若晨星来形容。而《学典》则提供了一个琳琅满目的古代文化世界,在孔孟老庄墨屈之外,有韩非子、列子、管子、孙武、孙膑、郑玄等一大批思想家,有成汤、共工、介子推、伊尹、秦始皇各类人物,还有风、雅、颂、《尚书》、四德、五常、六经、《史记》等成体系的传统文化展示。
纵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大陆辞书,它们以真理神君临万物,以一己之意臆断约定俗成之字义,刻意屏蔽、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博大的思想,故意少收或不收传统文化的基本词语,制造了可怕的文化断层。它们将包含丰富信息的“四”“五”“六”一概释之以“数目字”,《现代汉语词典》竟然连过气的“四化”一词都收了,就是没有“四德”、“四维”“五常”“六经”。两岸字典展现了迥然相异的世界观,一个丰满,一个干瘪;一个人性,一个物化……生活在哪个世界里的使用者是幸福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