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钧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只要中考、高考还在,小学、中学就都得围着它们转,100个“不得”也敌不过一个“得”。但最为“黑色幽默”的是,“得”与“不得”都是教育部“建构”的,就跟金庸小说中老顽童自创左右手互搏的武功一般,很是不简单。 | |
报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从9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对新法的配套,教育部日前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譬如,要求各地依法规范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得举办各种名目的重点学校、重点班;又如:依法坚持义教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不能采取各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测试选拔学生,不能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还有,教育部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不得随意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也不得随意减少非考试科目的教学时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提出中小学学期、寒暑假和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指导意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校和教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不得要求和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辅导班和学科竞赛。 说实话,在教育部规定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重复又重复的“不得”二字,但“得”的又是什么呢?当然,新法是关于义务教育的,如果所有的学龄儿童都修完九年义务教育就了事,那倒好办了。这些“不得”肯定会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校长们、老师们也可以喘口气了。但是,遗憾的是,中国恐怕有相当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并不满足于九年义务教育,他们还要读高中、上大学,那么,在“不得”之余,便要看“得”的是什么了。 前几年,教育部玩的是“素质教育”,本来是一个很现代、很有科学发展观的提法。但是,因为上面有“高考指挥棒”在不容置疑地打着自己的节拍,跟不上节奏的学生都将被淘汰出局。所以,“素质”毕竟姓“素”,在姓“高”的“高考”跟前,不消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 这次的“不得”,不知是冲着谁来的?要是学校听教育部的,胆敢冲着高考嚷嚷“不得”,到头来挨抽的恐怕只能是自己。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种各样的名义要取消都是容易的,但是要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是困难的——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 总而言之,只要中考、高考还在,小学、中学就都得围着它们转,“得”就“得”在这里。这是命里注定,100个“不得”也敌不过一个“得”。但最为“黑色幽默”的是,这些个“得”与“不得”都是教育部“建构”的,就跟金庸小说中老顽童自创左右手互搏的武功一般,很是不简单。如果上高中,上大学都不搞一考定终身,相应地高中也不搞什么重点不重点,而上大学主要看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并以毕业会考的成绩作参考,这些个“不得”是否才有可能变成“得”? 有人会说,这样会造成“不公平”。其实,造成不公平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能够上大学的人实在有限,这本身就是最根本的教育不公平。这几年目睹高等教育暨高考不公平之怪现状还少吗?可以大胆预言的是,今后只会越来越多。可惜的是,一个高收费,一个难就业,就把“扩招”给彻底否定了。但是,要是不改变现在的高等教育模式,中小学还是要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那么就跟一首《信天游》里唱的一样——“什么都没有改变”。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