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敷衍?(继续国民素质讨论)

茶兄提出的国民素质的讨论,是否已经提到中国人为什么敷衍的问题。和德国人和日本人相比,甚至和其他一般国家相比,我们不仅自己会敷衍,对别人的敷衍也会得过且过。为什么?是制度吗?是文化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敷衍”的心理机制和环境制约是怎样的(比如人在什么时候会放弃责任或失去责任感,敷衍与价值观念的关系如何,等等)?

    刚做完手头一篇论文,一上来就看到戴兄的这个题目,真是好极了。这个问题要我要好好想想,也希望听到大家的高论。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我认为这跟生命观有关系。“好死不如赖活”“得过且过”本身就是敷衍生命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种生命观呢?还真得好好想想。在日常环境中,太认真太负责的执着有时反而被认为迂腐,是被人取笑的缘由。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79114830[/lastedittime]编辑过]

敷衍
fūyǎn
[spread;lay out]∶敷布曼衍
蓧荡敷衍。——张衡《西京赋》。综注:“敷,布也;衍,蔓也。”
[do sth. perfunctorily;perform one's duty negligently;be half-hearted about]∶表面上应付
警察出来敷衍一番
[elaborate;expound]∶陈述并发挥
上雅好《左氏春秋》,命冲与朱震专讲,冲敷衍经旨,因经规讽,上未尝不称善。——《宋史·范冲传》
敷衍了事
fūyǎn-liǎoshì
[gloss things over;do the routine work superficially;muddle with one's duty] 办事责任心不强,将就应付
他敷衍了事地说了几句,对方根本没有听懂
敷衍塞责
fūyǎn-sèzé
[perfom one's duty in a perfunctory manner;lie down on the job;try to muddle through]
办事不认真负责,只是表面应付一下
官样文章似的或只图表面的
敷衍塞责的讲演

复制人家的,就叫敷衍

制度环境使然啊。

高考中的中国学子们敷衍吗?战场上搏斗中国人敷衍吗?

当敷衍的收益预期大于敷衍的成本时,就敷衍吧!

环境和制度可以改变敷衍的收益成本比例。

戴耘兄提出的问题,确实耐人寻味。不过,为了给俺们开点方便法门,戴耘兄最好先介绍下自己的看法,也免得我过于抓瞎。
戴兄这里的“敷衍”,究竟是指人际关系意义上的、还是做事情马马虎虎意义上的?否则也难以讨论哩![em09]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附议。顺便向戴耘兄自我介绍一下,我就是和老木匠一起与你打球的那一位......,还是让你自己猜吧。提示:在伊利诺,我们还在大图家碰过头,猜出来了吧?[em05][em05]
缺斤少两也无妨,丝巾就当新衣裳

关于什么是"敷衍","小儿科"君已经给出了几个定义,都贴和我想说的意思,敷衍,就是上海人说的“掏浆糊”。关于中国人的敷衍,当然是很笼统的命题,而且只可能在统计意义上成立。我还是有感于到美国后的一些见闻和比较。比如,刚开始做研究写文章投稿,评审写回来的意见在理论和方法的细节上比我作者还要认真,丝毫不含糊,使我汗颜(顺便说,在美国作论文评审是分文不取的,唯一的好处是在履历上“专业服务”[professional service]可以增加一些份量,做得好的可以进入编辑委员会[editorial board])。我就想为什么。归根到底,我还没有把研究本身当成那么重要的一件事,不就是一个研究报告嘛。用我们的话说,美国研究工作者有点“迂”,但实际是我从根本上对研究工作的价值认同和美国同事是有差异的,同时,也可以看出我们在国内养成的遇事马虎的习惯。
换一个完全不同的场合,你今天如果稍稍无精打彩,很可能就会有同事问你“Are you okay?”用我们的话说,美国人喜欢大惊小怪。但是,在他们看来,有问题就应该即刻解决,更不要说违疾忌医,对美国人来说就更不可思议了。相比之下,中国人对社会出现的问题,对家庭出现的问题,对自己出现的问题,更容易采取“凑合着过吧”这样的想法。
希望这两个例子能使我想要说的“敷衍”的含义清晰化。“小儿科”说“复制人家的,就叫敷衍”,更准确地说,是随波逐流地活着,没有自我认同,没有价值认同,就是一种“敷衍”的人生。
如果要在文学中选一个“敷衍”的典型,那当属卡缪《局外人》,什么事他都应付,都可以做,但什么是都没有commitment。但是,这个主人公仍有一样是不含糊的,就是他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识。这种自我意识本身是一种救赎力量。
楼上ruoyan说到环境的问题。也是我思考的一个着眼点。好象黑格尔讲过主人和奴隶的关系,做奴隶的,说到头,干什么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所以不论好坏只要不挨骂就行。这里的敷衍可以看作是应付环境的策略。还有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social loafing”,也就是说当许多人承担同一责任时,就会出现责任心的减退,因为还有其他人担着。在一定程度上,共产主义大锅饭的失败,源于social loafing。人性使然。(顺便说,三个和尚很容易解决大家都不愿多干的问题,搞个协议就可,这就涉及社会契约,解决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问题)
但是我又觉得环境是一面,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也有助长“敷衍”的因素。我不是说,任何场合都不可敷衍(那还不把人累死!)。但是,对生命,对世界,对社会,我们是否信念不足,以致遇到逆境,无法坚持?此前讨论中国人的聪明,让我想到敷衍的问题,中国人的聪明,有时其实不是聪明,而是油滑,世故,“敷衍”成为一种生存策略。
我想,如果各位都能举出一些典型事例,会有利于廓清问题,然后再看问题的症结,更有针对性,更加具体,不至于流于空泛。

以下是引用老木匝在2007-05-15 13:14:26的发言:
附议。顺便向戴耘兄自我介绍一下,我就是和老木匠一起与你打球的那一位......,还是让你自己猜吧。提示:在伊利诺,我们还在大图家碰过头,猜出来了吧?[em05][em05]

原来如此。怪不得处处跟老木匠较劲。大图家见的那一面少说有十年了吧。

"我想,如果各位都能举出一些典型事例,会有利于廓清问题,然后再看问题的症结,更有针对性,更加具体,不至于流于空泛。"

我想,以乌龙茶十万火急的这个事做例子最好了,就在眼前,切身体验,各位又比较熟悉,只是怕讨论着讨论着就又要"敷衍"了.

以下是引用小儿科在2007-05-15 23:34:29的发言:

"我想,如果各位都能举出一些典型事例,会有利于廓清问题,然后再看问题的症结,更有针对性,更加具体,不至于流于空泛。"

我想,以乌龙茶十万火急的这个事做例子最好了,就在眼前,切身体验,各位又比较熟悉,只是怕讨论着讨论着就又要"敷衍"了.

这个引证很实际,发生在乌兄自己的眼前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以此来限定这里讨论的“敷衍”的概念,大概还是有这样两个层面,一种是故意的敷衍,譬如,官僚的敷衍;一种是被迫的敷衍,也就是怯于压力而凑合着过,对付着混,作为这一层次的延伸,就是习惯的敷衍,以敷衍对付第一层面的官僚化的敷衍。我个人觉得,第一种可以用制度的改革来解决,但是第二种,因为已经深入到习惯,就好像不是制度可以解决的。

今天,我就是高瑜

敷衍这事情可以实验研究的.

从现象上看,我觉得理性意义上的敷衍是种自我保护行为.

[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戴耘兄举了些例子,我有点明白了。但为了更明白些,似乎还得梳理些概念。

在国门未开、价值相对恒定的时期,大家在乎的事情趋于一致,也就不容易有敷衍之感。觉得中国人喜欢敷衍,是与别种文明的先进观念比较后才产生的。事实上,民族不同,在乎的事情也不同,不同的民族彼此打量,各有顶真处,也各有敷衍处。不幸的是,中国人顶真的地方,落在他族人眼里,往往是不妨敷衍的。中国人性喜敷衍的地方,落在他族人眼里,往往是最需要顶真的。比如,在所有事关面子的领域,中国人都是极为顶真的,做事一丝不苟,毫不含糊。相形之下,他族人倒是显得过于敷衍潦草了。官场上吃顿饭,谁坐上首,谁坐下首,先吃什么,再说什么,一整套或明或潜的规则会相机而动,论认真、顶真的态度,决不在日本人、德国人对待工程机械之下。

所以,单纯说“中国人为什么敷衍”,还有问题,中国人敷衍在彼而顶真在此,中国人绝非只会敷衍。

导致中国人敷衍在彼而顶真在此的原因,恐怕文化居多。中国人大体是活给别人看的,自由精神、独立意志的缺乏,导致国人在处事待人之时,很少为了自己。看看我们的传统荣耀:光宗耀祖、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封妻荫子,等等,无不是为了向他人证明或显摆什么。这种文化氛围,就会导致我们在一些不值得重视的领域盲目认真,而在另一些更值得顶真的领域,敷衍塞责。

这个题目好像过去真名讨论过的,说的是“认真”。俺当时有个一贴的,再贴一回,权为靶子。

网友们在争论中国人做事是否认真。

我觉得或许是这样的: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倾向于“功利性认真法”,感觉可以对我有好处的,那就“认真”得无以复加;对我不能带来直接好处的,那就是随便一说,一点不用认真。

比如有人说中国传统社会贯彻那“三纲五常”认真得不得了,想来那是因为这个“纲常”的实质就是保护既得利益者的。无论你是盗贼还是叛逆,反正只要你上了台,其他人都必须“忠于”你;无论如何你是多么的无赖罪过,儿女们都必须“孝顺”你;无论你是如何的花天酒地、满身肮脏,妻子都必须“服从”你。那是多大的实惠,多大的好处,唯一的评判只不过是你在不在位置上,在位置上就理应得到他人的供奉。尤其是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这样的既得利益者,有可能坐享其成,那为什么不认真呢?没有更高的道德评判,没有手段、规则上的任何禁忌,关键是要成功、是要登上位置,那么当然就要“认真”来谋取,不必顾忌到任何的评判。

有人举文革为例,说是因为“认真”惹的祸,这个实在是不敢苟同。推动文革的人大多看到这是个改朝换代、成为新朝功臣的机会;参加文革的人不少是因为要乘机改换自己的社会层次;即使是狂热的少年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给了他们一个满足破坏欲望原始冲动的机会。真正认真的如张志新、如遇罗克,如顾准,太多太多的认真的人,却是这场革命的“专政对象”。

对于没有实惠的、不给自己带来既得利益的事情,比如项羽是否别过虞姬啦,刘邦有没有明修栈道啦,究竟郑和下西洋的船有多大啦,谁管它?随便一说,随便一写。

有关认真、不认真最典型的故事,比如先帝。他与老彭争究竟是“三七开”还是“四六开”?华北会议和本次会议究竟各“操”了多少天?那个争的真叫认真。可是三门峡水库造得好不好?“炸掉算了”;多少人吃不饱,多少人在饿死?“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问题”;——都是随便一说,一点都不认真,因为那和他本人的权位实在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作为一个参照系,老外(欧美)有的“认真”简直无聊。比如古希腊的战船的冲击速度究竟有多少?花150万美圆造一条测试一下;特洛伊木马故事有没有可能?造一匹试试看,花个几百万;金字塔是用简单的工具造起来的吗?花了上千万,造一个1/10金字塔来瞧瞧;克林顿总统究竟和那位小妞性交了没有?要他发誓作证——这么大个总统,搞个把女人的搞法,那完全是生活小节,真正是一根稻草与整个骆驼的关系,有必要这么“较真”吗?

网友们在争论中国人做事是否认真。

我觉得或许是这样的:中国人(中国传统文化)倾向于“功利性认真法”,感觉可以对我有好处的,那就“认真”得无以复加;对我不能带来直接好处的,那就是随便一说,一点不用认真。

比如有人说中国传统社会贯彻那“三纲五常”认真得不得了,想来那是因为这个“纲常”的实质就是保护既得利益者的。无论你是盗贼还是叛逆,反正只要你上了台,其他人都必须“忠于”你;无论如何你是多么的无赖罪过,儿女们都必须“孝顺”你;无论你是如何的花天酒地、满身肮脏,妻子都必须“服从”你。那是多大的实惠,多大的好处,唯一的评判只不过是你在不在位置上,在位置上就理应得到他人的供奉。尤其是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这样的既得利益者,有可能坐享其成,那为什么不认真呢?没有更高的道德评判,没有手段、规则上的任何禁忌,关键是要成功、是要登上位置,那么当然就要“认真”来谋取,不必顾忌到任何的评判。

有人举文革为例,说是因为“认真”惹的祸,这个实在是不敢苟同。推动文革的人大多看到这是个改朝换代、成为新朝功臣的机会;参加文革的人不少是因为要乘机改换自己的社会层次;即使是狂热的少年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给了他们一个满足破坏欲望原始冲动的机会。真正认真的如张志新、如遇罗克,如顾准,太多太多的认真的人,却是这场革命的“专政对象”。

对于没有实惠的、不给自己带来既得利益的事情,比如项羽是否别过虞姬啦,刘邦有没有明修栈道啦,究竟郑和下西洋的船有多大啦,谁管它?随便一说,随便一写。

有关认真、不认真最典型的故事,比如先帝。他与老彭争究竟是“三七开”还是“四六开”?华北会议和本次会议究竟各“操”了多少天?那个争的真叫认真。可是三门峡水库造得好不好?“炸掉算了”;多少人吃不饱,多少人在饿死?“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问题”;——都是随便一说,一点都不认真,因为那和他本人的权位实在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作为一个参照系,老外(欧美)有的“认真”简直无聊。比如古希腊的战船的冲击速度究竟有多少?花150万美圆造一条测试一下;特洛伊木马故事有没有可能?造一匹试试看,花个几百万;金字塔是用简单的工具造起来的吗?花了上千万,造一个1/10金字塔来瞧瞧;克林顿总统究竟和那位小妞性交了没有?要他发誓作证——这么大个总统,搞个把女人的搞法,那完全是生活小节,真正是一根稻草与整个骆驼的关系,有必要这么“较真”吗?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刚刚在“中国人的聪明”一贴里,已经发表了一个谬论,与老木匠所说的“不认真”有关。我的看法是,我们民族的“不认真”,是祖上“遗传”下来的。从孔子开始,我们就没有真这个概念,不幸的是,我们后来的文化发展,与孔子的关系又太大了。因为文化上、思维上、知识上不讲真,所以我们很讲究人为制造出来的权威性。于是祖制、风俗、习惯,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几位仁兄的见解,角度有不同,但都点到要害,很受启发。我用一个例子来说,邻居的父亲,是科达的工程师,现在已退休,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在读认知神经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的学位。谈起大脑的神经机制,他大叹“fascinating”(引人入胜,充满趣味),眼里灼灼有光(顺便说,这个词是美国人最喜欢用的词之一),对有一天我们能参透大脑的秘密满怀憧憬。

现在看几位仁兄如何解读:

泽雄:典型的个人意志主导,

老木匠:完全违背个人功利性原则,甚至李泽厚所说的“实用理性”

茶兄:看,求“真”在人家那里是安身立命之所。

说到底,我觉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大问题。那么多家长,那么热衷于给小孩上这个班,那个班,可是我怀疑他们给孩子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茶兄”十万火急”的案例又有其他层面的问题,如个人权益受到破坏时,大家是明哲保身,还是主持正义,又是一个价值问题: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以看轻的。

     我的好个观点,进一步讨论下去,恐怕就要对真的内涵做进一步界定了。目前我还没完全想好。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以下是引用David在2007-05-17 01:37:02的发言:

几位仁兄的见解,角度有不同,但都点到要害,很受启发。我用一个例子来说,邻居的父亲,是科达的工程师,现在已退休,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在读认知神经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的学位。谈起大脑的神经机制,他大叹“fascinating”(引人入胜,充满趣味),眼里灼灼有光(顺便说,这个词是美国人最喜欢用的词之一),对有一天我们能参透大脑的秘密满怀憧憬。

现在看几位仁兄如何解读:

泽雄:典型的个人意志主导,

老木匠:完全违背个人功利性原则,甚至李泽厚所说的“实用理性”

茶兄:看,求“真”在人家那里是安身立命之所。

说到底,我觉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大问题。那么多家长,那么热衷于给小孩上这个班,那个班,可是我怀疑他们给孩子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茶兄”十万火急”的案例又有其他层面的问题,如个人权益受到破坏时,大家是明哲保身,还是主持正义,又是一个价值问题: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以看轻的。

我看非实验验证型的讨论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还不如请DAVID的邻居的父亲和我一起进行一个专业型的探索。[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以下是引用David在2007-05-17 01:37:02的发言:

老木匠:完全违背个人功利性原则,甚至李泽厚所说的“实用理性”

 

我是这样说的吗?分明是说功利性才是敷衍/认真与否的界限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以下是引用老木匠在2007-05-17 07:45:08的发言:

我是这样说的吗?分明是说功利性才是敷衍/认真与否的界限

正是这个意思:从功利角度,退休了何必还认真去学些没有直接效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