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泡人在2007-07-26 21:19:42的发言:我感觉于丹利用央视出名赚钱,那是她有本事。知识界关注此事要么是忌妒,要么是无聊。你知识界怎么不关心刘德华?原来是,于丹有占了你的一亩三分地的嫌疑。 发信人: xcvbnm (xx), 信区: square 标 题: 于丹真相与当局文化策略 发信站: 一见如故 (Wed Jul 25 19:45:32 2007), 本站(yjrg.net)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795430/ 2007-07-24 21:25:41 来自: 网·特 (南京) 于丹肆意解读中国古典,引起了一波商业热潮,但很少有人知道于丹就是国家在文化安全领域物色的领军人物之一。内部消息表明,于丹一套又一套古典阅读心得的印刷与发行资金,完全来自于称为“国家文化安全基金”的秘密渠道。其出版者中华书局对此项资金的来源亦讳莫如深。 中华书局因出版于丹心得系列,扭亏为盈,内部也就有人故意放风,说于丹的父亲曾任中华书局高层主管,云云。这种制造热点掩盖真相的操作并未被学界关注,反而是大家一路“揭批”,先有十博士抵制,又有资深学者指出:于丹胡乱解读《论语》,企图把国家利益放诸人民利益之上,完全违背孔夫子在“子贡问政”中的本意,更是为国家主义进而是新法西斯主义张目的行为。继于丹《论语》心得印出之后,于丹的其他书目少有读者问津。据图书发行业内人士估计,于丹书系的积压码洋(印刷物标示金额)已达近亿元,印制成本2000余万元。中华书局是否为此再陷“扭盈为亏”,外间不得而知。 于丹的衰落从一个侧面上证明,大陆文化安全政策试以古典快餐形式贩卖新国家主义的操作完全失败,相反,引来声浪汹涌的批判,颠覆历史的民间反思形成了热潮。 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失败后,大陆意识形态向民族主义退守暨转型,成为中国当代政治的一大特色。为配合这一转型的完成,民族主义精神在文化领域被哄抬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政策的一部分。从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到2005年的《狼图腾》,十个年头,民族主义精神在文化领域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但是,从2006年以后,整个社会的不公平程度与腐败“越反越腐”的悖论格局,使70后与80后两代人对民族主义宣传大为反感。 以奥运为主题的争议也越来越炽烈,有网民在网易论坛上公开批判中国的金牌意识是对民生的蔑视,并且该帖子被网易作为热点推荐给读者。更有甚者,有民间音乐家作词谱曲,推出《奥他妈的运》那样的歌曲。歌曲甫出,立遭文化管理当局查杀,并且媒体报道并未涉及歌曲内容,但是仅从歌名上看,就能够知道它的“反奥运”主题。 大陆政治利益集团为扩张全球软实力,在国外大建孔子学院,并让于丹一类的伪劣学者担负“文化大使”的职责,出国(境)到处宣扬所谓的中华文化,但是在国内以奥运精神空心化为代表的趋势却恰恰勾画出了全球软实力(文化扩张)的外强中干之状。 1897年建馆的商务印书馆,在民国时期及中共邓小平改革开放时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为大陆民间思想积累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商务印书馆与三联书店、中华书局是国内人文知识分子推崇的三大文化重镇,三联书店早在2000年以后就“半左化”,再也拿不出象样的文化精品,甚至也加入了只有“烂社”才干的卖书号行列。在商务印书馆建馆110年之际,李乂乂与刘乂乂分别以贺信的形式要求商务印书馆效法中华书局的归正做法:李“希望商务印书馆以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刘则要求该社“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做出的贡献”。 这种归正召唤把百年老店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因为该店的品牌是汉译西方学术名著与工具书两种,与所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不搭界。如果其选择三联的“半左化”,汉译名著这条传播西方学术经典的路子肯定要断,至少要萎缩;如果它选择中华书局的完全归正路线,必然全面牺牲自己的学术品位。 一个百年老店的丧亡钟声已经敲响,真正的软实力生产基地又会损失一个。面对中华书局的归正,商务印书馆忍不住要发出反对声音,声称“我们培养名牌而不是捕捉猎物”。但是,不加入制造各种型号于丹的行列,肯定是不识时务,路子将越走越窄,直到名存实亡。 靠死孔丘传播活文化,显然是一种产业化思路,与扩张软实力的国际战略风马牛不相及。因为一个文化大国的真正竞争力不在于古典而在于创新的活力,对一个有文化古国底子的国家更是如此。没有影响的文学作品而奢谈软实力,不过对屠门而大嚼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