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周国平:如果我是语文教师 就抓两件事

周国平:如果我是语文教师 就抓两件事
2008-04-30    周国平   

   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会怎么教学生?
  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回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在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
  那么,答案就有了。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所谓多,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比如说每个学期至少读三本好书。我也许会开一个推荐书目,但不做统一规定,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兴趣尽可五花八门,趣味一定要正,在这方面我会做一些引导。我还会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形式不拘,可以是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只是摘录书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鼓励学生写日记。写日记第一贵在坚持,养成习惯,第二贵在真实,有内容。写日记既能坚持,又写得有内容,即已证明这个学生在写作上既有兴趣,又有能力,我会保证给予优秀的语文成绩。
  我主要就抓这两件事。所谓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一是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二是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当然要让学生写作文,不过,我会采取不命题为主的方式,学生完全可以把自己满意的某一篇读书笔记或日记交上来,作为课堂作文。总之,我要让学生知道,上我的语文课,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
  我最不会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分析某一篇范文的所谓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据我所知,我的文章常被用作这样的范文,让学生们受够了折磨。有一回,一个中学生拿了这样一份卷子来考我,是我写的《面对苦难》。对于所列的许多测试题,我真不知该如何解答,只好蒙,她对照标准答案批改,结果几乎不及格。由此可见,这种有所谓标准答案的测试方式是多么荒谬。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

回复 楼主 的帖子

引一段旧文,呼应这一观点。

我在教育出版社工作,对语文教学的弊病了解得更多些。我以为语文教学之弊主要有三:
一是语言学知识介入太多。我女儿才小学五年级就已经知道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和主语、谓语、宾语的概念。中学阶段的句子成分就全部出现了,分析句子结构已成为日常功课。主宰中学语文教学几十年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几乎就是大学现代汉语理论知识的浓缩。
二是课文分析太碎。每篇课文的助学系统都包括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千篇一律,乏味之极。作家们行云流水般的的文章被这样揉碎掰烂地分析一通,牵强附会者有之,曲解人意者有之,文章的整体感没有了,美感更荡然无存。作家的思路、优美的祖国语言早被人忘到了脑后。我常想,这些文章的作者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别人肢解得这样支离破碎,惨不忍睹,真不知作何感想?
三是训练题{包括大大小小各类试题}刁钻古怪,匪夷所思,决意与人为敌。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让俺想起了高中的语文老师。
轻听夜雨 水绵绵 琴隐隐  
仰望星空 光灿灿 月悠悠
唉,也就嘴上说说罢了,以当今应试教育之严苛,周国平先生若以这篇文章作为求职的自荐信,没有一所中学会聘用他。
当然,周国平先生可以在为中学生做演讲时,说说这个想法。不知道在座的领导和语文教员,那张脸挂不挂得住。
道理不难,有志于此的教师也未必没有,但基本上无能为力。形势比人强。
周先生的话似应改为“如果我是教育部主管语文教育的领导,就抓两件事”,那全国中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会感谢他。
我中学时的语文老师就抓了一件事——兴趣。高考的时候我从来没在语文上格外下功夫,结果考得很好。曾经有段时间班上同学流行背成语词典,强调一点,我们当年是省重点中学的理科重点班。周国平先生若是当语文老师未必当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