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谢泳:历史教员的责任

◎谢泳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没有不可以批评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没有不可以批评的现实生活和伟大人物,真正伟大的历史人物一定是经得起自由和公开批评的,这是历史的常识。


  我想对中学历史教员说句话:我们现在教授历史的方法是相当落后的,虽然这个责任不完全在个人,但我想说,虽然大制度一时无法改变,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还有一些机会告诉学生如何了解真实的历史,我们要有这个自觉,我们要在这方面努力。我有这个感受,主要来源于近期一些青年学生判断历史的思路。中国的历史教学局限明显,这个大概不需要争论。如今中学里教授历史的基本习惯,不是告诉学生要用什么方法去判断历史真相,而是简单告诉学生历史知识。在网络时代,传授简单历史知识的意义非常有限,那些历史的简单结论,其实没有必要再重复一遍,学生在网络上可以随时获得。我们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应当是让学生懂得如何了解真实的历史,如何获取真实和完整的史料,如何判断历史真相、如何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也就是说,历史教学的重点在方法,不在知识,是要让学生养成不相信一切没有证据的东西、有证据我才接受的习惯。


  今天许多青年在突发社会现象面前表现出的思维方式,其实是简单历史教育的后果。他们没有意识到,了解真实历史的起码条件一是开放的信息,二是完整的史料。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对历史下结论,在知识系统上是有明显缺陷的。这个意识一定要成为人的基本素养,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能意识到宣传不是历史,那就太可悲了。


  历史学科的意义在于保存历史记忆并从这种记忆中获取教益,如果历史教学最后变成让学生简单接受一种固定的历史知识,那么,我们的历史教学就完全失败了,因为学生不明白没有完整史料、真实史料支撑的历史结论在知识上是不可靠的,所以他们会习惯用片断、零散和混乱的思维观察历史,当这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意识后,他们就不会客观判断历史了。


  我常常想,为什么许多青年在并不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会表现出明显的知识局限,可能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独立判断历史的习惯。比如当一个地方发生了人们关心的事件或者出现了人们关心的言论时,我们应当如何思考?在什么前提下我们才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评价一个人的言论,第一要完全了解发出那种言论的完整事实并对其人的真实背景具有足够的知识,如果有成型的文本,这个文本一定是可以自由获取并且保持完整的;如果是电子信息,一定也是可以自由获取并且可以自由观看的。断章取义,只言片语,信息封闭是判断历史之大忌。我们要养成起码的观察历史的知识习惯,结论可以因自己的历史感受和历史观念而不同,但在做出独立判断前所应当具有的知识规则是必须建立的。没有不可以批评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没有不可以批评的现实生活和伟大人物,真正伟大的历史人物一定是经得起自由和公开批评的,这是历史的常识。在当下的历史处境中,我们最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做一个不被人惑的人。

[ 本帖最后由 丙辰龙 于 2008-6-8 12:04 编辑 ]
要命的,还是高考这个悬在师生头顶的“堰塞湖”,命题方式不变,历史教员的责任就难说了。向考生负责还是向历史的尊严负责,构成了难以两全的矛盾。毕竟,我们的高考命题方式,是旨在毁灭历史感的。
向考生负责还是向历史的尊严负责,构成了难以两全的矛盾

以我所受的教育感觉并不是难事,我的高中老师教给我们的就是由他注解了的历史,而且帖子中所说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传授,这与信息(不管这个信息是让考生取得高分,还是还原真实的历史)的接受并不矛盾吧。
谢泳应该知道的是,中学教育是由教学大纲严格规定的。

好在历史教师一般在学校里很少受重视,因此有相当的自由度——除非是高三准备高考的班。

从俺一些至今仍然坚持在中学历史教学岗位的同学们来看,教了20多年后,已经习惯成自然,教材为圣经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谢教授这次是“外行”了。记得当年辅导高考,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是我抛开教材的一通发挥,使得他们认识到历史可以讲得远远比教材精彩,可是,令他们沮丧的是,我还是必须要求他们按照教材复习备考。
原帖由 龙场匪徒 于 2008-6-10 01:05 发表
向考生负责还是向历史的尊严负责,构成了难以两全的矛盾

以我所受的教育感觉并不是难事,我的高中老师教给我们的就是由他注解了的历史,而且帖子中所说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传授,这与信息(不管这个信息是让考生取得高分,还是还原真实的历史)的接受并不矛盾吧。
我觉得,“向考生负责还是向历史的尊严负责”是一对天然的矛盾,本身是难以调和的。但如果幸遇一位良师,他也可能技术性地勾兑这对矛盾,让学生在死背僵硬知识和教条之余,还能见缝插针地传授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
还得看到,现有的历史教学模式,还会让老师因为教学的机械性而变得平庸化,良师的生存空间也日益逼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