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550
- 帖子
- 3229
- 精华
- 1
- 性别
- 男
- 来自
- 地球
- 注册时间
- 2006-10-22
访问个人博客
|
13楼
发表于 2009-5-3 14:22
| 只看该作者
贴一个真影评:
神性与魔性之战
看《南京!南京》
萧瀚
有句西方谚语:“人的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我觉得这句话是错的,因为野兽的暴虐是有限的,不可能有人类这么富有“创造性”,不可能有人类的恶那么让一切语言黯然无可言说。
自少年时接触日军侵华史料,我就震惊于当年日军的惨绝人寰——“南京大屠杀”只是日军侵华期间规模最大的暴行,其他零散的暴行并不比南京大屠杀更仁慈,只是没那么成规模而已。
按理说,我应该痛恨日本人,然而,我并没有这种种族痛恨,甚至在除了对这些战争年代的暴行深恶痛绝之外,我对日本许多方面的成就抱有高度的敬意。
这是有原因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我对中国本国数千年历史的逐渐了解,我深知类似“南京大屠杀”这样惨绝人寰的暴行,并不仅限于日本人对中国人。历史上,中国人对中国人自己恰恰也如此残忍,无论从规模、惨烈的程度上都丝毫不亚于日本人对中国人,有些甚至远甚日本人!——当然这本身并不构成我不恨日本的原因。
战国末年,白起赵括的长平战役,白起一次性坑杀降卒40万人;秦末农民战争,被后人奉为英雄的项羽一次性坑杀降卒20万人;唐将张巡、许远为了守城,屠杀全城百姓充军粮——张巡为了表示“大公无私”,从杀他的小妾开始!三万人的城池最后只剩下数百人;唐末农民战争,那位被红朝历史教科书奉为冲天大将军的黄巢,且不说他两次纵兵血洗长安城,在他败亡前夕,包围陈州期间,成立专门的人肉加工厂“舂磨砦”,将陈州附近数十个州县的百姓几乎尽数捕获,用巨大的石杵将人活体捣碎,连骨带血肉地充当军粮,在将近十个月的时间里,被黄巢军吃掉的人数至少在10—30万人之间!清初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据最保守的估计所杀人数也至少在十万以上!湘军打败太平天国,天京破城之后,曾国荃纵兵屠城烧掠七日之久,南京成为一片火海,三分之二的建筑被毁,被杀人数不下十万。
上述这些内战年代的杀人,都是中国人杀中国人——如果有人一定要把满族屠杀汉人视为如日本人那样的种族屠杀,那么黄巢这种世界史上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屠杀,总不能不算是同种族自残了吧?
再看明朝朱氏王朝在和平时期如何杀人。朱元璋在胡兰党案里,胡惟庸案杀了三万多人,蓝玉案再杀二万人;他的儿子朱棣因方孝孺不肯为他起草继位诏书,杀方孝孺九族之外再加其门生为一族,总共十族,共凌迟处死873人!入狱及充军流放者达数千人。至于杀人时候用的酷刑,更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腰斩、割肉喂其自食、凌迟、死后油炸……,方孝孺先被割脸至耳部,再腰锯而死!
再来看1949年以后,国家精神病时代中国国内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大屠杀——部分史料请看摩罗先生的文章《中国人,你怎么跳得过“文革”这一页》,刻薄一点说,日军杀中国人再残忍,也就其侵华期间,而中国人杀中国人——大规模的屠杀断断续续地却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我说这些史料,不是要为日本人辩解以减轻其罪,更不是要为日军屠杀中国人论证正当性,我理解同种族内部的自残似乎比种族屠杀会让被杀者少一些受辱感,但是,这只是一种幻觉。我是要说,当我们谴责日军暴行的时候,仅仅从种族主义、愛国主义立场出发(虽然日军屠杀中国人毫无疑问部分出于种族灭绝之恶,却更是人性中魔性之恶的淋漓尽致之展示),是远远不够的。无论中国历史上的这些暴行还是日军暴行,在我眼里都是同样的人间地狱,同样都是人类对人类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
为此,对于这些种族灭绝性质的大屠杀,必须从人性的维度来看待,仅限于种族主义、愛国主义的立场也许很过瘾,但它的理性程度很低,除了制造种族仇恨,为将来可能的更大规模、更加惨绝人寰的暴行做准备,还有其他用处吗?
如果怀着偏狭的愛国主义情结看陆川导演的这部《南京!南京》,注定了会失望,看完了还会骂娘。然而,这正是一部超越种族仇恨的杰作,它将问题回归到基本的人道精神,回归到对人性的反思,回归到人类应该热愛和平、共同反战这样一个21世纪最重要的和平主题上。
整部影片用一个有着朴素人道精神的日军角川为主角,以角川从最初的误杀平民到最后无法忍受日军暴行而自杀贯穿全剧,其间组织了一系列战争状态下的各类事件:日军大规模屠杀放下武器的军人、和平居民,奸杀中国女性,屠杀儿童。在这些具体的故事中,影片以刘烨饰演的军人陆剑雄代表官方的顽强抗战,以范伟饰演的唐天祥代表摇摆于汉奸与担当者、无畏者之间的寻常中国人,以江一燕饰演的小江代表最底层中国人的小算盘、奉献和牺牲,以高圆圆饰演的姜淑云代表勉力拯救自己同胞最后宁要尊严不要苟活的普通中国人,以秦岚饰演的唐太太怀孕以及小豆子代表希望和未来,以中泉英雄饰演的日军角川代表人的良知自省以及超越了国族的人道主义……
令人震惊的大屠杀场面,枪林弹雨、残垣断壁、伏尸遍野、人头滚落、凌辱奸杀,在这样的电影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镜头,但导演在表现暴力血腥方面显然是节制的。除此之外,那些表现人性光辉的情节在上述令人悲愤的情节对比下,更显出它们的震撼力。例如陆剑雄及其战友们的殊死战斗,面对日军大屠杀之际的降军静坐抗议以及最后站起来以貌似顺从实则无畏的刻画,小江第一个报名自愿去做慰安妇举起的那只手,姜淑云最后被角川开枪杀死以保尊严,唐氏夫妇生离死别,拉贝离开南京临行前向难民下跪,还有角川让他的下级士兵释放小豆子和另一位平民之后,那位士兵向角川鞠了数次躬,以及最后角川的自杀……还有很多,不及细数,这些都给观影者留下很深久的震撼。
影片留给人的思考,绝对不仅仅是要求日本反思这样老掉牙的诉求,而更重要的在于:无论日本人还是中国人,我们都是生活在同一个太阳底下的人类,角川以及那位向角川多次鞠躬的日本兵,都在揭示一个道理:即使是屠杀中国人的日军们,也能有基本的良知——他们并不是天生的魔鬼,他们也是人,他们的良知可能被惨绝所掩埋,也可能被惨绝所激发。由此,一个自然的逻辑与人性结果就是:受虐者固然经受着苦难与死亡,施虐者也受恶行自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影片给观众的思考是全人类的共同问题,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族际宿怨问题。
电影所传达的意蕴,是反对战争、热愛和平乃全人类之事,而不仅仅是战败者、受虐者反对战争。战争所伤害的不仅仅是被蹂躏者的物质性和精神性存在,也伤害了施虐者的灵魂与良知,最终,它所伤害的是人类本身的生命尊严和存在尊严。当暴行凌辱人的肉体、自由、人格尊严和生命之际,它也就凌辱了人类自身的尊严,辱人者自辱,杀人者自杀,虐人者自虐。
电影想说的是,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日本人屠杀中国人,而是人性中魔性对人性的悖逆,是同属于人性的魔性对神性的反动,而电影更要表达的是我们应当相信人性中神性的光辉——无论多么微弱之光,它无处不在。
不过,也正是在这个神性与魔性交战的主题方面,导演的功力显然还不够,影片回避了日军在南京大屠杀过程中许多令人窒息的虐杀行为,例如杀人比赛、剖开孕妇的肚皮枪挑婴儿等,这些最反映人性中魔性行为的内容,都被影片回避了——倘若为了防止场面过于血腥暴戾,这些内容即使不用写实主义手法来表现,至少也可以通过台词来表现的。这就导致了,影片在探索战争背景下人性中神魔极性现象的深度和真诚度方面,被大打折扣。
在电影技术方面,这部影片基本上是黑白片,这让人有纪录片的真实感和历史感,同时,陆川多次用长镜头和空镜头以及晃动的镜头,来表现电影的情绪,刘烨在长镜头面前的表现尤其出色。
不过,我依然认为长镜头和空镜头用得还是过于谨慎,这样的片子,注定了长镜头和空镜头的使用频率必然高于通常的电影,过快的节奏、蒙太奇的过多运用不利于观影者凝聚、累积情感。因为这样的影片存在着愤怒(甚至作为人和与受残杀者同族的中国人几乎难以避免的、程度不同的仇恨心理)与震惊、悲悯、感动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前三者的积聚常常是削弱后两者的,因此既要表现日军的残暴,又要表现场面的悲壮,还要表现人性的神性之光芒,如何处理这三者之间交替与交融的节奏,至少本影片的剪辑功力我认为是不够完美的。尤其是整部电影缺乏节奏感,没有高潮,角川最后的自杀,处理得略嫌突兀,缺乏长期酝酿累积的爆发感,如果在此增加一些他对家乡的回忆(例如日本本土的美丽风光、家人的亲情、他对百合子的思念)、随军入侵中国以后的种种令他良心难以承受的经历等(这是蒙太奇显身手之地)以凸显强烈鲜明的美丑善恶愛恨对比,或许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我相信如果在剪辑上再下功夫,现有的两个半小时片长如果延长到三个甚至三个半小时,也许效果更佳——即使不需要制造观影的高潮感,也会更丰富厚重。
另外,电影中音乐的使用频率及其感染力都很一般,这是一个很大的败笔。而本来这样的片子,音乐会占到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应当具有某些宗教音乐的特质,然而,《南京!南京》中的音乐实在太单薄了,不足以承载这样一部史诗性作品配搭所需的深度。这不由得让人想起《辛德勒名单》,我敢说看过的人里,很少不被其中那首帕尔曼的小提琴曲所震撼——至今同题材电影中的音乐尚无同等水准者。
不过,无论如何,这部电影无论从立意的高度,还是电影技术的处理上,在当今中国电影界,无疑是第一流的杰作。
作为人,而不仅仅是中国人,我向大家郑重推荐这部优秀的电影,这是一部反战的人性史诗——虽然它并没有如宣传得那么完美。
2009年4月29日於追遠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