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168
- 帖子
- 1649
- 精华
- 20
- 性别
- 男
- 来自
- 浙北
- 注册时间
- 2008-3-4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09:3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语文教学需要某种根本性变革
语文教学需要某种根本性变革
作者:赵健雄
(2009-05-21 07:44:14)
现行语文教学模式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在什么时候成形的——年月总不会太久吧,因为有新式教育至今不过百余年,此前中国人读书识字都进私塾——那是一种与今天很不相同的教育方法。就语文教学而言,采取反复朗读背诵而令其义自明,重的是经典灌输和让学生通过比较习染自己去体会理解,乃至深深地印在头脑中。先生也教字的读音和书写,但较少释义。
这么一种教学方法也有欠缺处,譬如不大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但更多付诸感性,与语文教育的内涵与本义可能是更适合的。
现行语文教学,识字只占课堂教学很少一部分时间,更多的时间由老师讲解,从介绍课文社会背景、划分段落归纳大意,到总结主题思想与写作手法,重的是理性分析,学生接触范文的时间一般少于听老师讲解,而老师通常根据参考资料来进行教学,在这么一个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也被有意无意灌输了某些观念,自己却很难深入进去乃至有独到的体会。
教学模式是有潜作用与潜意义的,某种程度上,它对学生的影响甚于单纯的知识传输,像正点上下课就意味深长,传达了现代社会基本的准则,即守时观念。
有人把课堂上让孩子把手放在背后,端坐于课桌前听讲视为威权政治的产物,并通过试验得出这么个结论:如此操作后果之一,会把人的灵魂纳粹化。
那么,灌输式、分析为重的语文教学植根于何种体制背景,又在事实上对学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至今还未见有人对此作过深入研究。
西方的语文教学视学生为接受主体,更注重参予和讨论,经常把很大很复杂的问题放在那些岁数不大的孩子面前,让他们自己去找材料,自己来做结论——意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进取精神,这和我们有很大不同。
事实上随着现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僵化,现在从授课方法到考试模式也有进一步僵化之势,乃至成为一种游离其本义、几近荒唐的程式。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范文作者被“分析”难住,他感性地下笔,自己也弄不明白某一句或某一段被赋予的“用意”,其实对作者而言,常常只是把恰当的文字放在恰当的地方而已。
我不止一次碰到这样的事,即当场见证诸如此类考题请作者自己来解答的过程,几乎没有能符合标准答案的,甚至觉得这种“标准答案”不可思议,也无法理解。
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多数老师仍延续着这种方法?从众,还是缺乏创造力?
事实上近年有不少青年教师在试图与试验冲破它,也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但一种模式既然形成,根本性的改变会很难。
我一直抱持这样一种看法,即同样在现行体制内,理科教学就远较文科教学更成功,理科教学总体上还是在力求把复杂的问题说得简单,让人易于明白,而文科教学则往往反其道而行之,把一个简单的问题搞得玄而又玄。
这与流行的意识形态有什么深层关系,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从自己的学习体会而言,我觉得感性的濡染远较理性分析对人影响更大、也更长远;理性分析无疑也需要,但并非任何课文都需要:一些课文其义自明,另有一些则不一定需要明了。
语文恐怕不适合主要通过讲解来传授,至少也应当借鉴古人与西方的经验,把自己体会、大家讨论都更多地结合进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