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958
- 帖子
- 12391
- 精华
- 28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6-7-5
访问个人博客
|
5楼
发表于 2010-1-12 11:28
| 只看该作者
十年前关于张磊的报道:最亮灿的青春献给我的祖国
《时代潮》 (2000年第十期) 本刊实习记者 胡继红 记者 王子君
新千年伊始,张磊回国
2000年2月3日,张磊回国了。尽管只有半年,他就可以拿到美国耶鲁大学的硕士学位,他还是回来了。回国的日子并不是刻意选定的,但这一天正好是中国的除夕。这巧合似乎寓意了张磊全新的、光明的道路与前景。
张磊回国创业。谁也没有想到,短短半年时间,他所创办的SinoBIT 中华创业网就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网站倒闭风险来临的时候,中华创业网于8 月起开始了赢利,而且是高赢利,这意味着中华创业网开创了互联网企业赢利的先河。软库中华基金的首席代表石明春评价说,中华创业网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投资品牌。张磊一时成了网络界的新闻人物。他的名字和他的中华创业网上了纽约时报的头版,还出现在《华尔街日报》、《亚特兰大时报》、《韩国经济日报》、香港《大公报》等世界十几家主流媒体,国内报道的文章已多达140多篇。同时,中华创业网获得了美国新闻集团的投资,这是该集团在全球第一次对新兴的初创企业进行投资。
这时候的张磊才28岁,正值生命的黄金季节。如果留在国外,他可以获得金钱、汽车、高尔夫式的生活,还可以与妻子享受家庭的乐趣。但他都放弃了。有人把他的举动称为“爱国”,他解释说:“一个人的发展有他的必然性,我17岁入党,回国的举动应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对祖国的感情发生在一年 365天, 只是在回国的这一天体现罢了。”
1990年,张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时值学校实行学生班主任制度,张磊以良好的综合素质自然而然地当上了学生班主任。大学4年,张磊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深深领悟到这样一种哲理:真正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要带领一个团队去成功。这种体会又渐渐延伸了内涵:每一个公民若都能将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奉献给自己的祖国,这个国家必然会强大。现在,他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为国奉献的信条。
抓住契机,建功立业
1998年,张磊出国留学,他选择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国际经济专业,同时攻读国际关系和工商管理硕士。与所有的留学生一样,面临着未来的大方向发展选择。在这以前,他在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金融界一些有名的机构里工作过,他完全可以在那些发达国家里谋到相当理想的职位,但张磊选择了回国,不能不说,是机遇与眼光让他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身在海外的日日夜夜,张磊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中国,时常与他的老师与同学探讨中国的发展问题。这中间,拉迪给予他的影响是巨大的。尼克拉斯·拉迪是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首席中国问题专家,兼任两任克林顿政府的中国问题顾问,也是耶鲁大学的兼职教授。他得知张磊有回国发展的想法,很高兴,也很支持。他说,中国存在着数字鸿沟,中国还很落后,但落后也意味着机会与希望,处在全球新兴市场中的中国,不需要经历美国工业大革命阶段,而可以直接跨越到信息时代。中国的有线通讯不发达,无线通讯运用却极其广泛就是实例。他鼓励张磊回国,将海外工作的经验与所学知识融于实际工作中去,把握机会,为国出力。
1999年10月,张磊代表耶鲁大学回国参加了 “CDMA2000 ----中国电信高层研讨会”,再一次感受到中国事业的发展。正好中国加入WTO协定签订,张磊敏感地意识到回国的时机到了。因为这消息对于海外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信号, 它表明了中国与世界接轨、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决心。这种体会又渐渐延伸了内涵:每一个公民若都能将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奉献给自己的祖国,这个国家必然会强大。现在,他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为国奉献的信条。
抓住契机,建功立业
1998年,张磊出国留学,他选择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国际经济专业,同时攻读国际关系和工商管理硕士。与所有的留学生一样,面临着未来的大方向发展选择。在这以前,他在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金融界一些有名的机构里工作过,他完全可以在那些发达国家里谋到相当理想的职位,但张磊选择了回国,不能不说,是机遇与眼光让他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身在海外的日日夜夜,张磊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中国,时常与他的老师与同学探讨中国的发展问题。这中间,拉迪给予他的影响是巨大的。尼克拉斯·拉迪是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首席中国问题专家,兼任两任克林顿政府的中国问题顾问,也是耶鲁大学的兼职教授。他得知张磊有回国发展的想法,很高兴,也很支持。他说,中国存在着数字鸿沟,中国还很落后,但落后也意味着机会与希望,处在全球新兴市场中的中国,不需要经历美国工业大革命阶段,而可以直接跨越到信息时代。中国的有线通讯不发达,无线通讯运用却极其广泛就是实例。他鼓励张磊回国,将海外工作的经验与所学知识融于实际工作中去,把握机会,为国出力。
1999年10月,张磊代表耶鲁大学回国参加了“CDMA2000 ----中国电信高层研讨会”,再一次感受到中国事业的发展。正好中国加入WTO协定签订,张磊敏感地意识到回国的时机到了。因为这消息对于海外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信号, 它表明了中国与世界接轨、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决心。 张磊决定回国。他要在中国的市场上作一个职业经理人,进行一种非常规范化的创业。他希望自己能作出一番辉煌的成就,把生命的亮点奉献给祖国,为海外的中国人回国创业起到一种示范作用,连锁效果。
SinoBIT中华创业网的三套车要建“百年老店”
张磊回国一个月后,他的合作伙伴孙燕军也从美国回到了北京,与身在北京的张磊、杨戈汇合。他们三个是大学同学,毕业后虽然天各一方,但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等待着共同创业的时机。 1999年下半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以极强的渗透力影响了全球,三个人敏感地认识到了作为年轻人靠自己自身的才能、理想、干劲儿为祖国、为社会、为自己创造财富的机会已经到来,互联网会为他们提供一个成就事业的平台。由于职业关系,他们了解到国外的投资者对中国的互联网和高科技越来越看好,他们运用经济学的原理不看起点,也不看终点,而是看到这落后起点和先进终点之间的巨大距离,决心在中国举起创业大旗,开办私人的风险投资俱乐部。杨戈说:“我们理解创业者在寻找种子资本过程中脱胎换骨般的经历。我们看过很多公司的商业计划书,但不幸的是大多数都不合格。我们也看到很多创业者把大量宝贵的时间花在寄一份又一份的商业计划及一轮又一轮的谈判上,但最终都石沉大海。我们就是来架起一座桥梁,使资金的需求者和提供者进行有效的交流,这样创业者就可以把有效的精力放在公司业务的发展上,从而最快、最大限度地达到目标。”他们坚信,中国的Yahoo!和Amazon.com都会在近几年诞生, 而他们的 “SinoBIT.com就是这一场革命的催化剂。
在中关村的两间14平方米的某证券公司的大户室里,SinoBIT 中华创业网诞生了。他们没有绞尽脑汁地为网站取一个新潮的、有啄头的名字,而起名“中华创业”,将他们对祖国的情感和干事业的信念紧密相联。他们要建立起本土化、适合中国、面向中国大众的服务网络,要建一个经得起市场风雨的“百年老店”。凭着各自的优势----孙燕军三年来在世界一流机构的工作经验和对国际投资人的了解、张磊在耶鲁大学学到的风险投资前沿理论以及他对美国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杨戈从事风险投资的经验和积累的大量数据和资料,他们形成了创业团队核心能力的最佳组合----年轻、充满活力、有丰富的工作经验。2000年1月14日,SinoBIT中华创业网正式开通了。
他们从资本、人才、技术等等各方面帮助国内企业,不断组织中国企业去国外巡回交流,为国内许多房地产公司、家具集团、零售销售集团创造了二次创业的好机会,增加了赢利,摆脱了困境。
对于留学生的回国,国家有许多市场优惠政策,为他们在中关村设置了基地,而张磊却没有去享用这个国民待遇。他说:“我不是因为有这些才回来的。中国还不富裕,我们不能因为回来就要得到优惠待遇。”他们现在的办公室,从装修到陈设也都极为朴素简单。但他们的青春与智慧,却一天一天显示出卓尔不凡的光彩。
对祖国的火热真情,支配着张磊和他的伙伴们在创业的路途上耕耘。
如今的中华创业网,已经是一个全员持股的公司,会员企业13000多家, 遍布北京、上海、香港、旧金山,投资者200多家,代表资本超过100亿美元,被誉为国内创业投资门户网站的领导企业。但张磊很平静地面对这一切,因为他知道这距他们的理想境界还相当遥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