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平:为北大附中小升初取消招收特长生叫好(2010-05-20 11:25:15)
为北大附中小升初取消招收特长生叫好
(2010-05-20 11:25:15) 转载
日前,北京大学附中宣布取消今年小升初特长生招生计划,搅乱了已经相当混乱的小升初“战局”。人们纷纷猜度北大附中的用意。据媒体报道,学校有关人士解释,此举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思路,避免特长生培养中的“锦标主义”。有人分析,由于特长生的学习成绩较弱,此举有利于提升生源的整体成绩。也有人认为,这一改革可能伤害学校的文化生态,损失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有家长认为,这对于那些特长突出、但文化课成绩不突出的孩子不公平;对于其他仍旧招收特长生的学校而言,也是一种政策上的不公。而北京市教委、海淀区教委等认为此举并非未来特长生政策“风向”的表态,似乎是在“消毒”,防止这一做法可能产生的扩散效应。
我认为,无论北大附中的本意如何,此举的社会效益是非常正面和积极的。在当前小升初择校竞争十分炽烈的情况下,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义出发,能够为之降温的举措即为善举。北大附中的此举,就是为如火如荼的择校热、考证热撤下了一块柴火。如果有更多的学校跟进,那么就真有可能将许多被逼无奈、考证成“疯”的小学生解放出来,还他们以睡眠、休息和娱乐,岂不是善莫大焉!
取消招收文体特长生,当然不是否定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只不过是使它与择校脱钩,从而恢复本来面目。众所周知,现在小学生操练“十八般武艺”,与奥数热、英语热一样,主要是小升初择校竞争制造出来的,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培养和发展孩子兴趣爱好的初衷,也是违背许多孩子的实际兴趣和爱好的。学校里由特长生组成的文艺、体育代表队,则成为学校的形象和素质教育的“花絮”,背离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发展他们的文体素质的价值。中小学的特色教育应当重在普及,重在参与,而不是“代表队”的表演和所谓的“提高”,中小学生不应该过早地“专门化”,这种“生态”也许正是应当改变的。说此举对有文体特长的学生不公平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兴趣爱好本来就不应成为择校的条件。当然,更严格地说,义务教育阶段根本就不应该有择校和竞争。说此举对仍在招特长生的学校不公平更是可笑的,你也不招不就公平了吗?
其实,北大附中改革的价值并不难认识,据报道,北京市主管部门也曾酝酿过三年内逐步取消各类特长生。但事实是不但没有减少和取消,多所名校还在不断扩大特长招生,从而继续推动小学生的考证热和择校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北大附中率先改革的勇气特别可嘉。教育改革是“知易行难”的事,必须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一点一滴地去改善、变革现实,迈出我们的“寸步”,改革才有一个起点,才能够真实地启动。每一所名校都应当有这样的追求:努力成为一所令人尊敬的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