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中国公立机构改革之经验

中国公立机构的改革,如果有什么经验的话,主要就是一点,就是在改革中突破了原来的全盘公有化。在过去很长时间,全盘公有化本身成了至高无上的目标,至于全盘公有化是否适合发展的需要,公有化究竟采用何种具体形式,反而没有评价的尺度和检验的办法,也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动而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重要的进展,就是在公立机构改革上突破了这一点。
  怎样做到的呢?是两个层次的开放。
  第一个层面是思想要开放,不能用僵化的教条捆住自己的手脚。无论衣食住行、通讯、教育医疗或者更广泛、更多层次的文化要求,都是人类基本的要求。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文化要求,才需要选择合适的组织。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找寻合适的满足需要的发展道路,而不能把其他国家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适用的东西,变成一个僵化的教条强加给我们自己。
  要感谢过去全盘公有化令人失望的后果。譬如医疗服务,到“文化大革命”时全盘公医化就达到了顶峰,政府把所有医院变成公立机构,把所有医护人员作为国家医疗服务人员“包”下来,统办医疗服务。效果好不好呢?不好。
  其他领域也有类似的现象。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形式越来越单一,但社会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好。供应短缺成为常态,甚至不能满足老百姓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要求。这就是中国改革的由来。既然全盘公有化没有解决问题,那就不妨试试别的模式,反正只要已有模式不能令人满意,就可以改,也应该改。这是思想的开放。
  开放的第二个层面,就是允许引进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只要不违背整个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框架,很多经济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开放。
  中国公立机构的改革不是关起门完成的,而是释放出一个多元的、公有和非公有机构并存的环境,然后推进公立机构的改革。反正任务和功能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用有限资源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与服务。现在的中国差不多人手一部手机,这就是改革的结果。过去那种邮政局独家垄断电信服务的方式,难道就是公有制唯一的存在形式吗?现在改了,改成若干家国家控股公司彼此竞争的模式,不是明显改善了公立机构的服务效能吗?
  当然,国有公立机构的改革极不平衡。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怎样处理好政府和公立机构之间的关系。过去的全盘公有化,其实就是全盘的行政直接控制,似乎不是官办、不是官营,就不算公立。
  从组织特性看,政府到底特殊在什么地方?特殊在唯有政府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哪一种社会都需要拥有合法强制力的政府,否则就不会有基本的社会秩序,但是政府的强制力也不能过度利用,尤其不能滥用。过去的全盘公有化的一个教训,就是在很多领域过度运用了政府之力,结果一方面在无需强制力的地方不恰当地用了强制力,许多社会服务做得很差,而因为有独家的强制力护身,即使很差的服务也得不到及时改进。另一方面,在真正需要政府发挥独特优势的地方,政府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提供非其莫属的服务。
  经验上看,哪个领域政府不直接管价格,那个领域供给满足需求的程度就高一些。政府直接管制价格的,通常供求问题就比较大。为什么呢?因为价格是在供求各方自愿交易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非常重要的资源配置的信号。价格高,消费者当然不高兴,但价格高了既可以调节需求,也可以刺激供应。给一点时间,供求关系就可能平稳。
  如果价格高了政府就出手直接管价格,那就有另外的效果。因为供给被压住了,因为没有积极性。更多的情况是人为压价会引起供给的减少。譬如管制包子的市场售价,结果包子售价看似不变,但包子馅变小了,倒霉的还是消费者。再强制管,他连包子馅变小的包子也不供应,干脆退出,对社会又有什么好处呢?
  包子馅的变化还比较容易监管,遇到商品和服务的质量难以考核的,质量变化难以检测的,就可能有大麻烦。牛奶里的蛋白质含量不容易查,政府在高通胀时期压制牛奶涨价,可是生产牛奶的成本还在涨,怎么办?有人就有动力寻找替代。加上道德失守等因素,把难以检测的物质兑入牛奶,后果就极其严重,甚至把一个非常好的产业也打得人仰马翻。
  教育、医疗都是高度依赖品质的服务,而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品质非常难以检测。所以,在这两个领域里用强力管制物价,麻烦会非常大。把物价管住的最大代价,是无法充分动员服务的供给,当期的缺少积极性,潜在资源不乐意转进来,不能动员资源,将来服务的量不行,质更不行,那还拿什么去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需要呢?
  政府的合法强制力要为什么服务呢?要为确立基本的社会秩序服务,谁也不能侵犯其他人的合法权利,这件事要用合法强制力来保障。这里面的内容很多,譬如传染病,我不治,可能害了很多人,所以公共防疫一定是政府的直接责任,非接受救治不可,患者没有钱,政府用税收资源付,这不是管得太多,而是非管不可。普通的医疗服务就不一定要政府直接去办了,但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办医疗,都要确保医疗服务和药物的安全,谁搞假医假药都不行,因为侵犯他人生命财产,这个环节不能放任。
  谈到公立医院的改革,现在还没有多少经验。要允许探索、鼓励实践。同时,应该也有必要参考其他领域公立机构改革的经验。医院当然不同于钢铁厂、汽车制造商和皮鞋店,有其特殊性,但作为体制和组织的改革,与其他领域公立机构的改革也有某种共性。片面强调行业的技术特殊性,容易自缚手脚,最后反而妨碍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就是实践探索的过程,也是经验的积累过程。要充分动员有限的资源,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经济各方面的要求,非有探索和实践的勇气不可。多少其他领域这难那难的局面,不是改观了吗?坚持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探索,公立医院的改革就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