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许小年:经济数据打架不是新闻 不打架才是新闻

www.eastmoney.com 2010年08月10日 23:18
许小年 经济参考报

  地方政府发布了上半年的GDP,据媒体的核算,各省GDP之和比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多出了1.4万亿,两者差了9.9%。

  这不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政府数据自相矛盾,与统计方法没有太大的关系,方法是全国统一的。令人尴尬的1.4万亿也不能用统计误差来解释,误差应该有正有负,加总起来后相互抵消,不至大到10%的地步。统计官员的疏忽与失职吗?同样说不通,疏忽怎么会是同一方向的?清一色的多算而没有一家少算。

  无需著名经济学家的分析,简单的逻辑推理就可得出结论:要么地方政府浮夸虚报,要么国家统计局有意压低,要么两者兼而有之。

  地方为何虚报?这是公开的秘密。G DP乃最重要的政绩指标,关系到上司的仕途和官位,地方统计局焉能不知?领导的高升就是下属们的未来,数据就成为烘托和造势的工具。

  国家统计局为何要压低?这是未经证实的假说,姑且以小人之心,冒昧猜测。中央政府追求不同的目标,“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大起大落”。请注意,是“平稳较快”,而不是越快越好。去年上半年GDP增长7.4%,今年上半年11.1%,已经有点大落大起的味道,若中央的数字也像地方的那么高,可就显示不出宏观调控的艺术了。

  看不懂的还有通胀数字。今年上半年干旱、洪涝灾害频繁见报,无论天公地母怎样肆虐,农业生产似乎没受什么影响,CPI仅上升了2.6%。

  没有证据,咱不能说CPI数字有假。想起弗里德曼的名言,“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个货币现象”,何不用货币供应验证一下通胀?于是找出狭义货币M 1的数据。果不其然,M 1的变动很好地解释了CPI通胀率,尽管影响不是当期的,而是滞后六个月。特别有意思的是,在过去的几年中,CPI的峰值总是高于M 1的峰值,而今年上半年却是个明显的例外,CPI峰值不仅没有超过反而仅达M 1峰值的一半。以去年年底为例,M 1的增长接近40%,而今年6月份的CPI只增加了2.9%。

  怎么回事儿?只有两种可能:通胀不再与货币相关,或者CPI被低报了。如果弗里德曼仍然是正确的,控制通胀的关键仍是货币,如果一味和大蒜、绿豆过不去,除了贻笑大方,不会有任何效果。

  若数据不准,宏观经济分析便是假账真算,预测啦、对策啦就和扶乩占卦没啥本质区别,让读书人混碗饭吃而已。笔者研究宏观经济学多年,到头来不得不称其为“伪科学”,原因之一正是数据。

  经济学家没准数不打紧,反正谈宏观就像中医把脉,全凭感觉,本来也不怎么用数据。领导的数据要是不准,麻烦可就大了,因数据搞错了政策,领导用一句“交学费”,就可轻描淡写地带过,百姓却要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

  数据失真,何不加强监管?利益所在,有谁能管得了?管GDP数据,等于管他的官帽子,他不跟你急才怪。病根不在统计方法和管理,而是统计部门的不独立,是干部考核中的G D P挂帅。

  这问题不是今日才知,为什么总也不改?因为找不到替代,GDP不挂帅,啥挂帅?

  认了吧,现有体制下,数据打架不是新闻,不打架才是新闻。见怪不怪,不怪才怪。

  轻松点儿,预测一下今后几个月的C PI吧,3.1%、3.2%……不会超过3.5%,年底2.9%。信不信由你。


文章来源: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71,2010081089023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