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646
- 帖子
- 6958
- 精华
- 5
- 注册时间
- 2009-4-23
访问个人博客
|
10楼
发表于 2010-9-15 11:19
| 只看该作者
?附录: 美国1980──81年粮食禁运大事录
??1979年12月10日:前苏联开始在它与阿富汗边界大量集结军队。
??1979年12月底:前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美国政府认为,"这是二战以后苏联第
一次在苏联集团国范围以外公开使用武力";"是二战以后对世界和平的最大挑战"。美国政府迅即考虑如何对这次危机做出反应。
粮食禁运一开始就作为一种政策选择而加以考虑。
??1980年1月3日
:美国政府召开内阁会议,讨论即将实施的粮食禁运是否应当包括1975年与前苏联五年长期贸易协议中向前苏联每年出口600──800万吨粮食的承诺。白宫法律专家认为,该协议(Agreement)具有条约(Treaty)的约束力。结果决定禁运不包括上述800万吨粮食。
??1980年1月4日:美国卡特总统宣布,对前苏联购买的1700万吨谷物给以禁运。禁运还包括对计算机、钻井设备以及与前苏联饲料──饲养业系统相关的商品贸易(如种子、肉类、奶制品、动物油等)加以限制,但以粮食为最大宗。据估计,粮食约占整个禁运商品价值的80%。
??1980年1月5日:美国农业部宣布由"商品信用组织"(The Commodity Credit
Corporation:CCC)购买粮食出口商持有的、因禁运而无法履行的向前苏联出口粮食合同,以求防止粮价暴跌。美国政府还终止下一周头两天(7──8日)的所有粮食、油料期货交易,以便使市场有充足时间对政府保护性政策给以适当评价。市场重新运营时,粮价有相当下落,但在随后几周内得到回升。
??1980年1月6日:美国农业部长柏格兰(Bergland)邀约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主要出口国于1月12日在华盛顿召开部长会议,磋商禁运的协调问题。
??1980年1月10日
:阿根廷政府宣布将派代表参加1月12日在华盛顿召开的有关粮食禁运的部长级会议,但表示将不接受、不参加"没有与阿根廷事先协商、由国外决策中心决定的惩制行动"。
??1980年1月11日
:欧盟正式表态支持禁运,同意不向前苏联出口超过正常销售水平的粮食。加拿大、澳大利亚做类似表态,承诺对前苏联粮食出口将不会超过"传统和正常水平"。
??1980年1月12日
:在华盛顿召开,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阿根廷参加的部长级会议,讨论协调禁运行动。加、澳、欧盟表示将对前苏联粮食出口限制在"正常和传统"水平。阿根廷代表会议期间表示"在目前国际形势下,阿根廷无意(通过禁运)获取贸易利益"。但这位代表对禁运具有支持意向的声明很快受到阿根廷政府的批评;结果,该代表不得不否认上述声明,并向美国方面致歉。
??1980年1月16日:阿根廷农业部长宣布阿根廷将不参加粮食禁运。
??1980年2月:加拿大小麦委员会(The Canadian Wheat
Board:CWB)宣布在当年销售年度剩下的2-6月期间,向前苏联出售200万吨粮食。这在美国被评论为违背禁运协议的证据。
??1980年3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大大下调了有关禁运对前苏联影响程度的估计。新的预测认为禁运仅能使1980年日历年度的牲畜产量与消费下降2-3%。
??1980年4月:美国农场社(The American Farm
Bureau)宣布不再支持禁运政策;它指责政府未能恪守保护农民不受价格变动负面作用的承诺。
??1980年4月:美国政府决定,依据美苏长期粮食贸易协议规定,允许1980-81年度(这是上述五年贸易协议的最后一个执行年度)向前苏联出售800万吨粮食。
??1980年5月:美国政府开始以申请时序批准出口许可证的方式,签约出售美苏长期粮食贸易协议规定的800万吨向前苏联出口的粮食。
??1980年6月初:加拿大某地方粮食组织(The Saskatchewan Wheat
Pool)负责人指责美国大量向东欧出口粮食,很可能转运到苏联,因而,加拿大方面无需自我恪守有关禁运规定。这位负责人宣布,该组织将于本作物年度结束时(7月31日)脱离禁运体系。
??1980年6月:美国农业部预测1980年农民纯收入要下降40%。虽然农民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燃料价格、利息成本的上升,但以这一预测为契机,禁运对农民收入不利影响问题开始引起美国国会的严重关注。
??1980年7月初:加拿大负责有关"小麦委员会(CWB)"事物的部长抱怨禁运使加拿大受到特殊损失,认为始自8月1日的新作物年度内,应当改变禁运规则。他援引加拿大1972-73年曾向前苏联出口510万吨粮食的事例,提出加拿大向前苏联出口500万吨甚至更多的粮食亦应作为正常水平而被许可。美国官方则认为,一次性创记录不应被看作"传统和正常"水平。但加拿大政府于1980年8月初批准向前苏联出口500万吨粮食。
??1980年11月:美国与中国签订长期谷物贸易协议,规定美国在1981-84年间,每年向中国出口600-900万吨粮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认为中国是它们的传统粮食出口市场。美国上述举动,使加、澳等国对禁运的支持几乎消蚀殆尽。
??1980年11月: 传统小麦进口国的西班牙宣布,1981年将向前苏联出口70万吨小麦与大麦。
??1980年11月:卡特竞选连任总统失败。新总统里根竞选中曾承诺当选后废除禁运。
??1980年12月:加拿大正式退出禁运。
??1980年12月:泰国与前苏联签订10年长期贸易协议,规定泰国每年向前苏联出口50万吨木薯粉、45万吨玉米和23万吨大米。
??1980年12月29日:波兰在前苏联支持下实施戒严法的两周后,里根总统终止向前苏联出售天然气、石油钻井以及其它高技术设备。
??1982年4月24日:里根政府解除对前苏联的粮食禁运。次日,国务卿黑格(Haig)警告,如果前苏联军队入侵波兰,美国将中断与前苏联的所有贸易。
??1981年10月1日:里根总统批准1981-82年在800万吨以上,向前苏联增加出售1500万吨粮食,使出口量限制达到2300万吨。这一限制在1982/83年被提升到2500万吨;然而,当年前苏联仅从美国进口了1390万吨粮食。
??1981年12月:新通过的"农业和食品法"(The Agriculture and Food
Act)新增条款,规定美国政府如果再对粮食加以禁运,便有义务对农民给以极为优惠的赔偿。
??
??
??参考文献
??Cohen, J.A. et al (1971): "Chinese Law and Sino-American Trade",
in Eckstein, A. (ed.), China trade prospects and US policies,
Praeger publishers. Elliott, K.A.(1995):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ccess of sanctions", in Cortright, D. and Lopez, G.A.(ed.)
Economic sanctions: panacea or peace building in a post-cold war
world, Westview Press.
??Falkenheim, P.L. (1987): "Post-Afghanistan sanctions", in
Leyton-Brown, D.(ed.), The utilit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anctions, Croom Helm, London and Sydney.
??Ghoshal, A. (1983): "Going against the grain: Lessons of the 1980
embargo", The World Economy, Vol. 6, No.2.
??Gilmore, R. (1982): A poor harvest --- The clash of policies and
interests in the grain trade, Longman, New York and London.
Haufbauer, G.C and Schott, J.J (1985): Economic sanctions
reconsidered: History and current polic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 DC.
??Lu Feng (1994): China's Grain Imports: Policy Evolution and
Determinants, Ph.D Thesis, Schoo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udies,
Leeds University, UK.
??Lundborg, P(1987): The economics of export embargoes---The case of
the US-Soviet grain suspension, Groom Helm, London.New York.Sydney.
??Minden, K. (1983): "Politics of Cerealism: the Wheat Trade and
Canadian-China Relations", Working Paper, No. 27, Joint Center on
Modern East Asia, University of Toronto-York, Ontario, Canada.
??Paarlberg, R.L. (1980): "Lessons of the grain embargo", Foreign
Affairs, Vol. 59 (1980/81), No. 1 (Fall, 1980).
??Paarlberg, R.L. (1987): "The 1980-81 US grain embargo:
Consequences for the participants", in Leyton-Brown, D.(ed.), The
utilit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anctions, Croom Helm, London and
Sydney.
??Reuther, D.E.(1995): "UN sanctions against Iraq", in Cortright, D.
and Lopez, G.A.(ed.) Economic sanctions: Panacea or peace building
in a post-cold war world, Westview Press.
??Roney, J.C. (1982): "Grain embargo as diplomatic lever: A case
study of the US-Soviet embargo of 1980-81", in 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Soviet economy in the
1980'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Part 2,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1983. Werleigh, C.A. (1995): "The use of
sanctions in Haiti: Assessing the economic realities", in Cortright,
D. and Lopez, G.A.(ed.) Economic sanctions: Panacea or Peace
building in a post-cold war world, Westview Press.
??Winters, L.A. (1990): "Digging for victory: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national security", The world economy, Vol. 13.
??Woodward, S.L. (1995): "The use of sanctions in former Yugoslavia:
Misunderstanding political realities", in Cortright and Lopez (ed.)
Economic sanctions: Panacea or peace building in a post-cold war
world, Westview Press.
??卢锋(1997):"比较优势与食物贸易结构──我国食物政策调整的第三种选择",经济研究,1997年第2期。
??农业部(1996):中国农业发展报告'95,中国农业出版社。
??许道夫(1983):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 上海人民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