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87
- 帖子
- 1073
- 精华
- 0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4-6-22
访问个人博客
|
167楼
发表于 2010-11-21 01:36
| 只看该作者
他们,与亲人阴阳两隔
2010年11月17日 A05:灼 悲痛上海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李艳秋/韩小妮/葛志浩
□晨报记者 李艳秋 韩小妮 葛志浩 顾 筝
昨夜,有多少人未眠?你,我,都在同一场灾难前,恸哭、痛思。
没有人是局外人,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手足。大火过后,不知有多少家庭将天人永隔?我们尽力寻觅逝者在生的点点滴滴,以慰亲友。
●2106室沈先生,40多岁
为事业常在两个城市间奔波
说起和自己家住同一楼层的沈先生,居民陆兰迪感叹说:“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陆兰迪一家1999年就搬至失火大楼居住,是那里的第一批住户。沈先生一家则是之后才搬进来的。“听他们说,当时楼里有好几间房可以选择,沈先生听说我们家书多,他们喜欢读书的氛围,所以特意选了跟我们住一层楼。”陆兰迪告诉记者,“沈先生40多岁的样子,每次看到我们都笑嘻嘻的,非常客气。最近,他调到苏州工作,经常要在两个城市间奔波,为事业打拼很辛苦。但他总是一副很愉快的神情,好像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火灾发生时,沈先生正在家中。看到火势严重,他给在外的妻子打了个电话,告诉她家里着火了,烟雾很浓,自己被困住了……赶到现场的妻子悲恸地看到平时乐观、和善的丈夫被担架抬出来,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小赵,男,31岁,吉林来沪
总会把赚到的钱寄给家人
11 月15日,周女士和丈夫还高兴地盘算下午该怎么过,但几个小时之后,来自静安中心医院的一通电话告诉她,儿子在一场大火中受伤,病情严重。两人同时瘫在座椅上,过了几分钟,才强行拖着身躯赶往医院,得知儿子正在重症监护室,儿媳因30%烧伤被送往瑞金医院。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与儿子儿媳住在一起的儿媳的弟弟小赵已在大火中丧生。
“就这么一眨眼的时间,人就没了,这让我怎么跟人家家人交待。”周女士泣不成声,小赵的离别和儿子儿媳的遭遇,让她失眠了整整一夜。
小赵来自吉林,七八年前就来到上海,一直在姐夫、即周女士儿子开的一家店里打工。
千里迢迢来上海打工,孝顺的小赵总挂念着家中双亲,会把赚到的钱第一时间寄回家。再苦再累,对他来说都可以承受。如今这把火,让一切都不复存在。
●13楼崔女士,50多岁
或许连照片都找不到
15日火灾发生后,当晚的电视新闻里,一个女孩抱着爸爸焦急地喊道:“妈妈还没出来!”这位母亲的安危也牵动了许多电视观众的心。记者昨天了解到,这位母亲最终没能逃离无情的大火。
15日晚上,歌手高娅媛在微博上发了一条有关静安区火灾的消息:“我朋友家就住在该楼的十三层,也是今天火势最严重的地方,她和爸爸爬出来了,可惜妈妈没能及时抢救出来。”
高娅媛告诉记者,15日下午2时35分左右,她突然接到朋友的电话,说是家里着火了。在和其他几个朋友赶去现场的路上,她又接到消息,朋友和她爸爸被解救,但妈妈下落不明。辗转多家医院后,他们最终在瑞金医院找到了已经过世的朋友的妈妈。“我们陪朋友在关怀室里为她妈妈送别。她妈妈是因为窒息去世的,没有烧伤的痕迹。脸上的表情很安详。”高娅媛回忆说。短短一个下午就阴阳两隔,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的朋友情绪失控:“我们应该等妈妈的,要死就一起死!
朋友的妈妈姓崔,尽管50多岁了,但瘦瘦高高的显得很精神。“每次我们去她家玩,她对我们都很客气。”高娅媛遗憾地说,“现在整个家被烧掉了,要准备葬礼,却连她的一张照片都没法找到。”
■在家老人与保姆
老人殒命,保姆无音讯
在昌平路728号静安区第二青少年业余体校底楼的临时安置点内,葛女士双眼通红。在这场火灾中,她76岁的母亲王阿婆不幸去世,而负责照料母亲的保姆至今未有音讯。“昨天我刚来探望过母亲,想不到却成为永别。”葛女士话音哽咽,没说几句眼泪掉了下来。她说,母亲养育了4名子女,她排行第三。母亲平日与大哥、大嫂住在失火大楼的9楼,小弟也住在这幢楼,老二住在隔壁的718号楼,而她远在奉贤。
葛女士说,事发时,老大夫妇在外上班,家中只有王阿婆和保姆两人。“得知着火后我立即打电话给大哥、二哥,他们也已获悉灾情,正在往家赶。”葛女士心急火燎地从奉贤赶往静安区,一路上不停拨打大哥家的电话,却始终无法打通;同样,保姆的电话也是无法接通。虽然心里七上八下,葛女士却无论如何也不敢想像最糟糕的局面。到达火场后,葛女士发现大楼已被封锁,想要联系大哥、二哥,现场的手机信号却极其糟糕。几经打听,葛女士得知母亲已被救出送往医院。可是,等她到达医院,母亲已躺在太平间。医务人员说,王阿婆在被消防人员抬出大楼时已经窒息身亡。“大哥、二哥和弟弟也陆续到达医院,面对这样的结局,我们都难以接受。”更令葛女士一家人担心的是,保姆仍下落不明。
“在我记忆中,母亲身体很好,头脑也非常清楚。”葛女士说,他们四兄妹都非常尊重、孝顺母亲,突如其来的变故一下子令全家失去主心骨。对于这场意外,葛女士直言:“隐患早已埋下。”她告诉记者,前天去看望母亲时,大楼施工人员随处乱丢烟蒂就令她担心会发生火灾,“想不到这竟成了真!”
●王芳,女,38岁,公司职员
遇难时与老公紧紧抱在一起
11月15日,14时30分,童先生接到好友王芳的电话。电话那头是紧急的呼救:“着火了,赶快帮我们报警。”14时35分,童先生报警后回拨电话,“这次我们可能真的要再见了。”王芳说。
一语成谶。
16日,童先生在龙华殡仪馆见到王芳的尸体,“屋内另外三人也都走了,他们是王芳的丈夫、父亲和保姆。”如果没有这场大火,王芳夫妇会出现在童先生儿子的生日宴会上,“酒席都已经订好了,她是我儿子的干妈。”童先生哽咽着说。
两个月前,王芳和丈夫才回上海。她早年去日本留学,毕业后留在日本工作,和日本人橘幸弘(音)结婚,并已取得日本永久居住权。
童先生和王芳已有十几年的交情,他们是同学,在王芳旅日期间,一直由童先生一家帮忙照顾王芳的父亲。“她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对朋友也非常好。”
火灾当天,正是王芳父亲的生日。那天王芳提着蛋糕,拒绝了与别人同吃午饭的邀约,执意回家为父亲过生日。“那天下午1点半左右,我还接到她的电话,谁知2点半就接到发生火灾的电话。”
童先生坦言,一开始他还较为乐观。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后,时间渐渐消逝,乐观的情绪也消失殆尽。
童先生的希望最终还是破灭了,“在龙华殡仪馆我几乎都不敢辨认,太惨了。”据入屋的消防人员说,王芳和丈夫橘幸弘在厨房里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到了火葬场也很难把他们两个人分开。
王芳和丈夫结婚多年,两人非常相爱。据童先生介绍,橘幸弘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我太太今天死了,我明天也不想过了。”
●503沙国荣,男,64岁
喜欢作诗作画与人分享
再过几天,就是侄子的婚礼,但他已不能参加;再过几个月,也许又有诗画出炉,但也无法与他人分享。
沙先生当过临时数学老师,倾其所学教书育人。退休后,经常提笔写诗作画,并乐于和周围的亲戚朋友分享这些快乐。教师公寓里每一个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颗热心肠。
大楼起火时,沙先生还尽可能轻松地在电话里劝太太:“不要着急。”然而,当大火烧进楼道、当浓烟弥漫在屋里,他在和女儿的最后一次通话中喊出无助的“救命”。
“如果不是彻底的绝望,我父亲绝不会说出‘救命’二字,就连当初在医院做骨穿手术他也没有吭一声。”在最后一通电话里,沙先生的女儿听到的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