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255
- 帖子
- 1542
- 精华
- 0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4-11-9
访问个人博客
|
8楼
发表于 2011-7-4 14: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笑笑书 于 2011-7-4 14:20 编辑 笑笑书过苛了。无论按何种标准,这都不涉剽窃。
刚才查了两文相关段落,发现,很多细节不同。并非细节冲突,而是侧重详略不同,足见易中天另有所本。另外,“易先生在此桥段,既无引文的提示,也并无提及黄仁宇先生 ...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7-4 13:18 泽雄兄:
尽管我有了一次很糟糕的阅读体验,我还是很小心地对易中天先生回避了“抄袭”之类的指控,但在内心里,实在是相当难受。同样是一类谈人的作品,那个写《走进顾准》的易中天突然不见了。
以我4楼的举例。就算两文皆本以《明史》桥段,化为白话后,易中天先生的文字,居然能与黄仁宇的文字,雷同如彼。能不让人沮丧么?同样的故事,就不能以自己的语言转述一遍?非你说“一读再读”,我也说“一读再读”?哪怕是避个嫌疑,“读之再三”,如何?
是的,易文中提到黄仁宇先生的地方不少。限于史料,易先生或许也只能剪取关于海瑞的相同掌故。但是,能换个说法么?至少,字句不要雷同才是。说抄袭吧,提到过黄仁宇。不说抄袭吧,高度雷同的文字,连引号都阙如。
“继以”这个词(以及伴随前后的行文),映射着黄仁宇特有的文章风格。这个风格,贯通在他的中文作品中。典雅凝练。也可以说是他个人的招牌。我也是读到这个词,才发现不对劲,于是翻出《万历十五年》进行对照。我不敢说熟读过易先生的所有作品,但就现有的储备判断,易中天“原创”不来。这倒不是说这个词鲜见或标高。文风习惯而已。
当然,皆个人观感,因读的书太少。泽雄兄见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