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226
- 帖子
- 6753
- 精华
- 10
- 性别
- 男
- 来自
- 上海
- 注册时间
- 2008-4-12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23:0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美国独立战争播火人
http://www.xfgjls.com/?action-viewnews-itemid-58744美国独立战争播火人发布: 2011-6-27 12:34 | 作者: 展江 | 来源: 《看历史》杂志六月刊 | 查看: 18次
18世纪的北美独立战争,不仅哺育出叱咤风云的政治领袖和军事统帅乔治·华盛顿,而且造就了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现代战地记者先驱——艾赛亚·托马斯(Isaiah Thomas,1749—1831)。
1775年4月18日,托马斯·盖奇将军命令1800名英军从北美殖民地中心城市波士顿向一个叫康科德的地方进发,夺取民兵储存的武器。返回途中经过小镇列克星敦时,遭到民兵痛击,震撼世界的枪声从该地响起。
托马斯目睹了独立战争的第一仗。他在5月3日的《马萨诸塞侦探报》上报道说:
4月18日夜10时前后,波士顿英兵被发现正以极秘密之方式开始行动,他们正在科芒河尽头登船(这些船只是英兵在天黑以后秘密运至该处的)。于是快马通讯员立即出发,向全国发出警报,以使人们警惕起来。快马通讯员过了列克星敦约一英里,被大约十四名骑在马上的军官挡住了去路。这些军官是当天下午从波士顿出来的,有人曾见他们潜伏于乡间僻静之处直至天黑。一名快马通讯员迅即逃脱(他很可能是塞缪尔·普雷斯科特医生),被一名军官紧追不舍有两英里,当该军官追上他时,拔枪大呼曰,再不停下,即格杀勿论。但通讯员仍催马急驰,直至一所房舍前,突然勒马骤停,马扬前蹄,把他摔了下来,但他仍头脑清醒,向房里人大喊(当然是骑手在喊,而不是马):
“快来啊,快来啊,我捉住他们一个。”
那军官立即后退,像他追赶时一样快。另一名通讯员被严格盘查,后也设法摆脱了。
与此同时,在中校史密斯指挥下的英军主力已渡过科芒河,在菲普农庄上岸,1000人立刻悄悄向列克星敦进发;该地距康科德约六英里。一连民兵,约八十人,集合于会议所附近,英军在日出前进入他们的视野;民兵看到英军后便开始向四处疏散开来。英军于是四出追赶,一边大声叫喊,一边冲了上来,距离越来越近,相去只有几杆运了。
“散开,你们这些该死的反贼——他妈的,散开!”
英军闻言,再一次发起冲锋,有一二名军官即刻开了手枪,瞬间,又有四五个士兵开了火,接着好像整个英军都开了枪。我们的人有8名死亡,9人负伤……
上面的文字不但描写细致,而且有声有色,活龙活现,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一篇佳作,其笔调似乎与现代新闻报道无异。
然而正如毛泽东所说:“华盛顿、杰佛逊们之所以举行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和剥削美国人。”在这场经过充分舆论准备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此存亡兴废之际,要做一名不偏不倚、超然中立的新闻记者决无可能,况且当时的报人并无“客观”“公正”这些概念。革命派的报纸作为战争工具,必然要体现出褒贬鲜明的宣传色彩。事实上,托马斯在这篇报道的开头慷慨激昂地说:
美国人!永远记住列克星敦之战!——在那里,未受袭扰的英军以一种最不人道的方式,无缘无故、肆无忌惮地射杀了许多我们的同胞,然后洗劫并焚烧了他们的房舍。手无寸铁的妇女(其中一些是处在痛苦中的孕妇)的眼泪,无依无靠的婴儿的哭叫,病榻上老人的祈祷,都不能满足他们的嗜血欲望!或者把他们从预谋杀人和劫掠中转移开!
这不啻是声讨英军暴行的战斗檄文。在这篇占据大半版的长文结尾,托马斯直呼英国人为敌人,并对爱国民兵大加称颂:
我们高兴地指出,尽管敌人的挑衅无以复加,可是据我们所闻,没有一桩暴行系民兵所为……公众对我们死去弟兄的亲友深表同情,这些弟兄是在争取祖国自由的战斗中捐躯的。他们在帮助战胜无情无义的暴君势力的事业中所表现的崇高而无畏的行为已经为这一代人铭记,这一代人将把他们的英名传诸后世。
1749年1月19日,托马斯生于波士顿。他自幼丧父,没有进过学校,6岁时就当了印刷师傅泽卡赖亚·福尔的徒弟,他的文化是从铅字盘上学来的。他长年累月地干活,人也聪明,但福尔待之甚薄。1765年,16岁的托马斯一气之下跑到今属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在《哈利法克斯公报》找到一份工作。这一年,英国人制定了不得人心的《印花税法》并在北美殖民地实施,该法案对出版报纸所用纸张课以重税。第二年,托马斯为反《印花税法》宣传所激奋。由于他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老板只得将他解雇。此后,他遍游南部各殖民地,四处为印刷商当帮工。此时他已成长为高大、英俊而活泼的青年。
1770年,托马斯回到波士顿,受到福尔的欢迎,两人合伙创办了《马萨诸塞侦探报》。不久,托马斯便控有该报的全部财产。该报在报名下方印有一行字,自称为“政治与商业报——向任何党派开放,但不受任何党派影响”。直至战争爆发前,这一方针似乎相当成功。该报在早期基本上赞同代表新兴资本家利益的辉格党的观点;也曾多次发表英王党成员投来的文章。革命浪潮日见高涨之际,崇尚民主自由的托马斯成为爱国派的杰出宣传家,其报名亦改为《马萨诸塞侦探报,或美国自由之圣言报》。
在英国人和保皇派看来,报业集中的波士顿是“煽动性言论的温床”,其急先锋便是《马萨诸塞侦探报》和《波士顿公报》。激进派人士约瑟夫·格林利夫在托马斯的报纸上称总督为僭越者,托马斯因此被传讯。检察长慑于这位出版商的名声和地位,未敢对他进行起诉。此时,《马萨诸塞侦探报》已公开提出独立主张。该报销数达到3500份,列殖民地各报第二位。
由于战争势在难免,武装起来的市民组成民兵,在新英格兰草原进行训练。托马斯则领导地下活动。到1775年4月上旬,事态已是一触即发。英王党扬言,爱国派报纸必须迁出波士顿,否则后果难当。4月16日,托马斯带着他的印刷机和铅字逃往西面的伍斯特。
两天后,战争爆发了。爱国派民兵首战告捷,托马斯功不可没。正是他领导下的爱国者(可能就是他本人)爬上老北方教堂,将信号灯挂在尖顶上,向民兵通讯员预报了英军对列克星敦和康科德的袭击。
当时报纸还未设编辑部,所刊载的战事报道多半来源于偶然收到的私人信件和官方、半官方消息,或直接剪自其他报纸。像托马斯这样集印刷商、编辑、记者为一身的全才实属凤毛麟角。尽管条件恶劣,他的报纸还是挨过了战时的艰难岁月。
战争期间,纸张匮乏,报纸深受其害。马萨诸塞众议院于1776年下令各地派人为造纸厂收购破布。《马萨诸塞侦探报》向读者呼吁:
现在恳切请求这个广大国土上的自由儿女们,切勿忽视你们应尽的本分,这就是为苏顿造纸厂储存各种破旧麻布和棉麻布。布片虽小亦与大者同样适合造纸之用。储存破布可在室内之一隅悬一口袋,如此可积少成多,不致散失。太太女士们虽然不会靠这种俭约致富,但明了此举对国家有重大贡献后将会感到满足。这种满足再加上现在每磅净白布8便士的价格,她们一定会觉得已获充分酬报。
当爱国同胞们欢庆革命胜利时,托马斯已是独领风骚的报业巨擘。他拥有一家报纸、两份杂志、150名雇员、7部印刷机、一家印刷厂和一家装订所。日益红火的业务使他富甲一方。托马斯还热心于赞助科技和文教事业,他的印刷所出版了四百多种书籍,其中包括第一部美国英语词典。托马斯撰写的两卷本巨著《美国印刷史》于1810年出版,今天仍是研究那段历史的重要典籍。此外,他还创建了美国文物家协会。
本文来自《看历史》2011年6月刊:民国女性进化史_六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看历史》邮发代号:【62-313】
《看历史》订刊电话:028-86621481
《看历史》北京电话:010-62416553
点击订阅《看历史》2011年6月刊:民国女性进化史_六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