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美国] |
[出自《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 1890 |
|
|
|
|
|
绪论 |
海权历史是国家间的斗争史,因此主要是军事史 |
具有永久性的历史教导 |
现代海军的看法未定 |
历史上各类战舰的对比 |
上风与下风的主要区别 |
关于进攻和防御阵位 |
继而对海军政策产生的影响 |
专适用于战略的历史教导 |
不太适用于战术的历史教导 |
战例: |
1798年的尼罗河之战 |
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 |
1779-1782年围攻直布罗陀 |
公元前31年亚克兴之战和1571年的勒班陀之战 |
公元前218-20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 |
现在比过去更需要战时与平时的战略结合 |
广义的海军战略 |
|
第一章 海权组成要素的探讨 |
海洋是一片开阔的公有地 |
海上运输优于陆上运输 |
海军的存在是为了保护贸易 |
贸易依靠安全的海港 |
殖民地和殖民地港口的发展 |
海权的三个环节:产品、海运、殖民地 |
影响海权的总的条件: |
1. 地理位置 |
2. 自然结构 |
3. 领土范围 |
4. 人口 |
5. 民族特点 |
6. 政府的特点和政策 |
英国政府的特点和政策 |
荷兰政府的特点和政策 |
法国政府的特点和政策 |
殖民地对海权的影响 |
美国的情况: |
海权薄弱 |
主要兴趣是国内发展 |
来自封锁的危险 |
海军依赖于海运事业 |
海权要素探讨的结论 |
叙述历史的目的 |
|
第二章 1660年的欧洲形势 1665-1667年第二次英荷战争 洛斯托夫特海战和四天海战 |
查理二世和路易十四就职 |
紧随其后的一些大战 |
由亨利四世和马扎然制定的法国政策 |
1660年法国形势 |
西班牙的形势 |
荷兰联合七省的形势 |
他们的贸易和殖民地 |
他们的政府的特点 |
国内的派别 |
1660年英国的形势 |
法国、英国和荷兰的舰船特点 |
欧洲其他各国的形势 |
路易十四在欧洲起主要作用 |
路易十四的政策 |
柯尔贝尔的行政纲领 |
1665年第二次英荷战争 |
1665年洛斯托夫特海战 |
纵火船与鱼雷巡逻艇相比 |
编队队形 |
帆船的作战队形 |
1666年四天海战 |
双方舰队的军事功绩 |
指挥双方舰队的司令 |
1667年德·勒依特在泰晤士河的战斗 |
1667年的《布雷达和约》 |
摧毁贸易的军事作用 |
|
第三章 1672-1674年英法联合反对北部七省的战争 1674—1678年法国反对欧洲各国联盟的战争 索莱湾海战 泰瑟尔岛海战和斯特龙博利岛海战 |
路易十四侵犯西属尼德兰 |
联合七省的政策 |
英国、荷兰、瑞典三国同盟 |
路易十四的恼怒 |
莱博尼兹建议路易占领埃及 |
莱博尼兹的建议书 |
路易十四与查理二世间的交易 |
英法两国国王对联合七省宣战 |
此次战争的军事特征 |
荷兰海军的战略 |
德·勒依特的战术 |
荷兰海军行政机关的无能 |
1672年索莱湾海战 |
战术评论 |
战斗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
法国在荷兰的陆战 |
荷兰州长德威特被谋杀 |
奥兰治威廉得到权力 |
欧洲各国的不安 |
1673年斯库内维尔德海战 |
1673年泰瑟尔岛海战 |
对总的战争的影响 |
法国舰队的可疑行动 |
海上联合总是无效的 |
德·勒依特的军事才能 |
联合反对法国 |
英国与联合七省间的和平条约 |
西西里反抗西班牙统治 |
1676年斯特龙博利岛之战 |
对克拉克海军战术的阐述 |
德·勒依特兵败阿戈斯塔 |
英国成为法国的敌人 |
联合七省遭受的损失 |
1678年的《奈梅根和约》 |
战争对法国和荷兰的影响 |
德埃特雷的短评 |
|
第四章 英国革命 1688-1697年奥格斯堡联盟战争 比奇角海战和拉乌格海战 |
路易十四的侵略政策 |
法国、英国和荷兰的海军状况 |
詹姆斯二世继承王位 |
奥格斯堡联盟的形成 |
路易十四对德意志皇帝宣战 |
英国革命 |
路易十四对联合七省宣战 |
威廉和玛丽成为国王和王后 |
詹姆斯二世在爱尔兰登陆 |
法国海军的失误 |
威廉三世在爱尔兰登陆 |
1690年比奇角海战 |
图尔维尔的军事特点 |
1690年波因河之战 |
爱尔兰的斗争结束 |
]692年拉乌格海战 |
法国舰船的毁灭 |
海权对此次战争的影响 |
对贸易舰船的进攻和防护 |
法国私掠巡航舰的特殊作用 |
1697年《利斯维克和约》 |
详尽论述法国的原由 |
|
第五章 1702-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马拉加海战 |
奥地利王室的西班牙国王没有直系继嗣 |
西班牙国王希望将继承权交给安茹公爵 |
西班牙国王去世 |
路易十四接受了遗产 |
路易十四占领西属尼德兰的一些城镇 |
英国、荷兰和奥地利间的攻势联盟 |
宣战 |
联盟宣布卡洛斯三世为西班牙国王 |
比戈帆船事件 |
葡萄牙加入联盟 |
海战的特点 |
英国夺得直布罗陀 |
1704年马拉加海战 |
法国海军的衰退 |
陆战的进展 |
同盟国占领撒丁和梅诺卡岛 |
马尔伯勒失宠 |
英国提出议和条件 |
1713年的《乌得勒支和约》 |
和约条款 |
战争给交战国带来的结果 |
大不列颠的统帅地位 |
海权取决于贸易和海上力量 |
与海权有关的法国位置 |
不景气的法国 |
英国贸易兴旺 |
摧毁贸易战无效 |
迪盖-特鲁安远征里约热内卢 |
俄国和瑞典的战争 |
|
第六章 法国摄政时期 西班牙大臣阿尔韦罗尼 英国沃波尔和法国弗勒里的政策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英国在拉丁美洲的非法贸易 1715-1739年大不列颠与西班牙的战争 |
安妮女王和路易十四去世 |
乔治一世继任 |
奥尔良菲利普摄政 |
西班牙的阿尔韦罗尼施政 |
西班牙人入侵撒丁 |
奥地利、英国、荷兰和法国四国同盟 |
西班牙人入侵西西里 |
1718年西班牙海军在帕赛罗角外海被毁 |
阿尔韦罗尼的失败和被免职 |
西班牙接受和谈条件 |
大不列颠介入波罗的海 |
奥尔良菲利普去世 |
法国的弗勒里施政 |
法国贸易的发展 |
法国在印度的活动 |
英国和西班牙间的纠纷 |
英国人在拉丁美洲的非法贸易 |
西班牙对英国商船的非法搜查 |
沃波尔为维持和平进行斗争 |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
产生两个西西里波旁王国 |
波旁家族的协议 |
法国得到了巴尔和洛林公爵领地 |
法国对西班牙作战 |
英国对西班牙作战是符合道义的 |
法国海军的衰退 |
沃波尔和弗勒里去世 |
|
第七章 1739年大不列颠和西班牙之间的战争 1740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1744年法国与西班牙联合反对大不列颠 马休斯、安森和霍克进行的海战 1748年的《亚琛和约》 |
1739-1783年战争的特点 |
法国政府忽视海军 |
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的殖民地 |
迪普莱克斯和拉布尔多奈在印度的活动 |
各国海军情况 |
弗衣和安森的远征 |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爆发 |
地中海的海军形势 |
海权对战争的影响 |
1744年土伦外海之战 |
英军失败的原因 |
战斗之后军事法庭的调查 |
英国海军的无效行动 |
1745年新英格兰殖民者占领路易斯堡 |
几种原因凑在一起抵销了英国的海权 |
法国蹂躏比利时和入侵荷兰 |
安森和霍克进行的海战 |
海军准将伊艾蒂安杜尔卓有成效的防御 |
迪普莱克斯和拉布尔多奈在印度的行动方案 |
海权对印度形势的影响 |
拉布尔多奈攻陷马德拉斯 |
1748年的《亚琛和约》 |
用马德拉斯与路易斯堡交换 |
战争的结果 |
海权对此次战争的作用 |
|
第八章 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 英国势不可挡的力量和它在各海域、北美洲、欧洲、印度和西印度群岛上的征服地 宾在梅诺卡岛外海的海战 霍克和康弗朗斯的海战 波科克和德·阿赫在印度进行的海战 |
《亚琛和约》留下了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 |
迪普莱克斯继续他的侵略政策 |
迪普莱克斯从印度被召回国 |
法国放弃了迪普莱克斯的政策 |
北美洲的骚动 |
1755年布雷多克的远征 |
和平时期英国捕获法国舰船 |
1756年法国远征马翁港 |
宾离港去援救马翁港 |
1756年宾在马翁港外海的作战活动 |
法国海军政策的特点 |
宾返回直布罗陀 |
宾被免职,接受军事法庭审判并被处死 |
法国和英国正式宣战 |
英国了解战争具有海战特点 |
法国被引入陆上斗争 |
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开始 |
皮特成为英国首相 |
位于北美洲的作战活动 |
1758年路易斯堡陷落 |
1759年魁北克陷落 1760年蒙特利尔陷落 |
海军对大陆战争的影响 |
英国海军作战活动的总计划 |
舒瓦瑟尔成为法国大臣 |
他计划入侵英国 |
1759年土伦舰队离港 |
土伦舰队不幸与博斯科恩遭遇 |
继而使入侵英国的计划受挫 |
计划入侵苏格兰 |
布雷斯特舰队起航 |
1759年霍克与布雷斯特舰队遭遇并将其驱散 |
查理三世继任西班牙王位 |
乔治二世去世 |
克莱武在印度的活动 |
1757年的普拉西之战 |
海权对在印度的斗争的决定性影响 |
1758、1759年波科克与德阿赫进行的海战 |
法国海军在印度缺少基地 |
法国舰队放弃了斗争 |
最终法国失去在印度的权力 |
法国海军的毁灭 |
法国与西班牙结盟 |
英国对西班牙宣战 |
迅速征服法国和西班牙的殖民地 |
法国和西班牙入侵葡萄牙 |
入侵受到英国的抵制 |
西班牙人在各处遭到惨败 |
西班牙乞求和平 |
英国损失的贸易舰船 |
英国贸易的不断增长 |
大不列颠的霸王地位 |
英国与葡萄牙的关系 |
《巴黎和约》的条款 |
大不列颠国内对和约的争论 |
海战的结果 |
大陆战争的结果 |
海权在政局不稳的国家里的作用 |
美国与中美洲地峡的利害关系 |
七年战争对大不列颠近代史的影响 |
战后大不列颠获得的好处 |
英国的胜利归于海上优势 |
海港与舰队相互依存 |
|
第九章 从巴黎和约至1778年的事态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引起的海战 阿申特岛外海之海战 |
法国对《巴黎和约》不满 |
法国海军的复兴 |
法国海军军官中的纪律 |
舒瓦瑟尔的对外政策 |
大不列颠的国内纠纷 |
大不列颠与北美殖民地的矛盾 |
热那亚将科西嘉割让给法国 |
英国和西班牙之间就占领福克兰群岛产生争论 |
舒瓦瑟尔被免职 |
路易十五去世 |
路易十六的海军政策 |
1778年海战的特征 |
路易十六给法国舰队司令的指示 |
英国海军力量 |
美洲军事形势的特征 |
哈得孙河上的航线 |
伯戈因从加拿大远征 |
豪将其陆军从纽约运到切萨皮克 |
1777年伯戈因投降 |
美国的私掠巡航活动 |
法国私下支援美国 |
法国与美国之间签订的条约 |
法国舰队对美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世界各地的军事形势 |
法国与英国绝交 |
英国舰队和法国舰队离港 |
1778年阿申特岛之战 |
战斗中舰队司令的位置 |
|
第十章 1778-1781年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之海战 海战对美国独立战争进程的影响 英法两国舰队在格林纳达、多米尼加和切萨皮克湾外海的军事行动 |
1778年德埃斯坦离开土伦驶向特拉华湾 |
英国命令英军撤离费城 |
豪勋爵的调动迅速 |
德埃斯坦抵达的太晚 |
德埃斯坦跟踪豪到纽约 |
德埃斯坦在纽约没能进攻然后驶向纽波特 |
豪跟随德埃斯坦到纽波特 |
大风驱散了双方舰队 |
德埃斯坦率其舰队驶向波士顿 |
豪的主动在各个方面都挫败了德埃斯坦 |
德埃斯坦驶向西印度群岛 |
英军占领圣卢西亚 |
德埃斯坦企图将英军逐出圣卢西亚但没有成功 |
德埃斯坦夺取格林纳达 |
1779年格林纳达海战 英军受挫 |
德埃斯坦没能利用他的优势 |
德埃斯坦失职的原因 |
法国海军政策 |
英国在南部各州的作战活动 |
德埃斯坦率其舰队驶向萨凡纳 |
德埃斯坦对萨凡纳的无效攻击 |
德埃斯坦返回法国 |
查尔斯顿的陷落 |
戴吉尚接任西印度群岛指挥 |
罗德尼到来指挥英国舰队 |
罗德尼的军事特点 |
1780年罗德尼与戴吉尚第一次交战 |
突破战列线 |
其后罗德尼和戴吉尚的调动 |
罗德尼将其舰队一分为二 |
罗德尼率一部分舰船驶向纽约 |
戴吉尚返回法国 |
法国部队抵达纽波特 |
罗德尼返回西印度群岛 |
英国与荷兰之间的战争 |
1780年对美国来说是极不幸的 |
1781年德格拉斯离开布雷斯特驶向西印度群岛 |
德格拉斯在马提尼克岛外海与英舰队遭遇 |
康沃利斯蹂躏南部的一些州 |
康沃利斯退至威尔明顿并从那里到弗吉尼亚 |
阿诺德在詹姆斯河的行动 |
法国舰队离开纽波特拦截阿诺德 |
1781年法国舰队在切萨皮克外海遇到英国舰队 |
法国舰队返回纽波特 |
康沃利斯占领约克敦 |
德格拉斯离开海地驶往切萨皮克 |
1781年德格拉斯与英国舰队的战斗 |
1781年康沃利斯投降 |
对英国海军的作战活动的批评 |
德格拉斯表现出的才能 |
大不列颠在1778年的战争中的困难处境 |
克服困难的最好军事方针 |
1780年位于纽波特的法国分遣队的情况 |
大不列颠的防守地位和数量劣势 |
因而需要积极主动性 |
华盛顿对海权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的看法 |
|
第十一章 1779-1782年在欧洲海域进行的海战 |
同盟国在欧洲作战活动的目标 |
西班牙对英国宣战 |
1779年同盟国舰队进入英吉利海峡 |
巡航毫无收效 |
罗德尼率领装载军需品的舰船驶向直布罗陀 |
英军打败西班牙唐胡安·德兰加尔分遣队援救了直布罗陀 |
同盟国舰队捕获一支大的英国运输船队 |
1780年波罗的海国家的武装中立条约 |
英国对荷兰宣战 |
英国舰队司令德比再次率舰船为直布罗陀运送粮食 |
1781年同盟国舰队再次在英吉利海峡出现 |
同盟国舰队撒离英吉利海峡,这次行动并没有给英国造成损害 |
一支驶往西印度群岛的法国护航运输船队被驱散 |
1782年马翁港陷落 |
同盟国舰队在阿尔赫西拉斯结集 |
1782年同盟国对直布罗陀进行大规模的攻击,最终遭到失败 |
豪勋爵成功地为直布罗陀进行再补给 |
豪的舰队与同盟国舰队间的作战活动 |
英国政府对1778年战争的指导 |
海权的影响 |
正确使用海军力量 |
|
第十二章 1778-1781年发生在印度的若干事件 1781年絮弗昂从布雷斯特港起航 1782年和1783年絮弗昂在印度海域进行的辉煌战役 |
法国政府忽视印度 |
英国与迈索尔王国和马拉他人的战争 |
康特·德奥维斯指挥的法国分舰队抵达 |
法国分舰队没起任何作用返回法兰西岛 |
1781年絮弗昂率5艘战舰驶离布雷斯特 |
1781年进攻位于佛得角群岛的英国分舰队 |
此次进攻的指导思想和结果 |
絮弗昂作为一名海军指挥的卓越功绩 |
絮弗昂使佛得角脱离了英国 |
絮弗昂抵达法兰西岛 |
絮弗昂接任法国舰队司令 |
絮弗昂在马德拉斯与休斯率领的英国分遣队相遇 |
对印度海军战略形势的分析 |
1782年2月17日絮弗昂与休斯间的第一次战斗 |
絮弗昂对印度海军形势的看法 |
絮弗昂在战术上的疏忽 |
絮弗昂没有得到其舰长们的大力支持 |
絮弗昂前往本地治里 休斯前往亭可马里 |
1782年4月12日絮弗昂与休斯的第二次战斗 |
絮弗昂的战术 |
双方舰队都遭到相应的损失 |
同时代的英国人批评休斯的指挥 |
絮弗昂的舰队缺少供应 |
絮弗吕的能动性成功地弥补了供应不足 |
他与迈索尔苏丹海德·阿里的联系 |
絮弗昂的坚定和洞察力 |
絮弗昂不执行法国政府要他离开印度海岸的命令 |
1782年7月6日絮弗昂与休斯的第三次战术 |
休斯的才能 |
英国舰队司令和舰长们的顽强战斗 |
絮弗昂免去3位舰长的指挥权 |
英军舰队司令休斯的缓慢行动 |
絮弗昂攻击并夺取亭可马里 |
这次成功地夺取亭可马里在战略上的重要性 |
英法两支舰队修理物质情况的比较 |
英国政府派出强有力的支援部队 |
法国宫廷没有支援絮弗昂 |
1782年9月3日絮弗昂与休斯的第四次战斗 |
法军的失误和损失 |
英法双方舰队的舰长的对比 |
絮弗昂舰队的2艘舰船搁浅 |
舰队司令比克顿率领的英国增援部队抵达 |
天气不好的季节即将来临,休斯前往孟买 |
法英两国在印度的军事形势 |
德比西率领的法国增援部队未能及时抵达 |
絮弗昂将其舰队带到了苏门答腊的阿彻姆 |
絮弗昂回到印度沿海 |
德比西抵达印度 |
法国在岸上的力量减弱 |
英国水陆围攻位于古德洛尔的德比西 |
絮弗昂援救了古德洛尔 |
1783年6月20日絮弗昂与休斯的第五次战斗 |
絮弗昂的行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
议和的消息传到马德拉斯 |
絮弗昂率舰驶回法国 |
絮弗昂沿途受到了赞誉和欢迎 |
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 |
他的后半生和去世 |
|
第十三章 约克敦陷落之后西印度群岛上发生的若干事件 德格拉斯与胡德的遭遇战 1781年和1782年圣基茨海战 |
海上斗争从美洲大陆转到了西印度群岛 |
德格拉斯驶向西印度群岛 |
1782年1月法国远征圣克里斯托弗岛(即圣基茨岛) |
胡德企图救助守备部队 |
英法双方舰队的机动 |
德格拉斯与胡德间的战斗 |
胡德占领德格拉斯放弃的锚地 |
德格拉斯攻击位于锚地上的胡德 |
胡德坚持其阵位 |
守备部队投降 |
胡德行动的功绩 |
对德格拉斯的指挥的批评 |
罗德尼从英国驶抵西印度群岛 |
罗德尼和胡德在安提瓜汇合 |
德格拉斯返回马提尼克 |
同盟国汁划占领牙买加 |
罗德尼进入他在圣卢西亚的阵位 |
法国舰队起航并受到罗德尼的追踪 |
1782年4月9日的作战活动 |
对这次作战的批评 |
追击在继续,法军舰船的不幸 |
1782年4月12日圣基茨海战 |
罗德尼突破法国战列线 |
英军俘虏法国舰队司令并捕获其5艘战舰 |
作战的详情 |
分析罗德尼的机动的作用 |
海军装备改善的战术意义 |
此次海上战役的教训 |
罗德尼没有追逐法国舰队 |
调查其原因和真实情况 |
失败对合约条块的可能影响 |
罗德尼对4月12日之战的看法 |
罗德尼担任指挥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
罗德尼被新内阁召回 |
夸大了这次战斗对战争的影响 |
德格拉斯被俘后的生涯 |
军事法庭对法国舰队中某些军官的处理 |
法庭的判决 |
德格拉斯不服判决 |
德格拉斯受到国王严厉训斥 |
德格拉斯、罗德尼和胡德去世 |
|
第十四章 对1778年海战的评述 |
1778年之战纯属海上战争 |
1778年海战具有特殊的意义 |
研究和评论一场战争的各个进程 |
“目的”与“目标”的区别 |
1778年海战的各方 |
不同交战国的目的 |
海上英帝国的建立 |
受到殖民地反叛的威胁 |
与同盟国相比英国舰队在数量上处于劣势 |
目标的选择 |
舰队成为各地形势的关键因素 |
观行海战必不可少的因素 |
1778年海战的作战基地: |
欧洲 |
美洲 |
西印度群岛 |
印度 |
信风和季风的战略意义 |
海外基地一般缺乏资源 |
因而使交通线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
海军是交通线的保护者 |
欧洲和印度中间需要港口 |
调查海军力量的部署 |
在海上难于得到情报 |
海军远征的目的地令人困惑 |
防御的不利方面 |
1778年英国处于守势 |
因而需要明智和充满活力的行动 |
形势的关键 |
在拿破仑战争中英国海军的政策 |
七年战争中英国海军的政策 |
这种政策的困难 |
英国海军在1778年战争中的部置 |
结果是在许多关键的地方处于劣势 |
影响海军加强海军基地 |
英国海军的分布暴露它在许多点上数量被对方超过 |
1778年的英国海军政策与其他战争中的海军政策对比 |
同盟国的海军政策 |
完全不同的联合目的 |
“最终目的” |
同盟国海军有意取守势 |
这种行动纲领的危险 |
摧毁贸易战的迷惑力 |
1783年的和谈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