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方韩论战随想之一《质疑是个好东西》

在此次“方韩大战”之前,对韩寒的关注有过三次。第一次是在网上看到好像是他和徐静蕾爆出了什么绯闻。点进去看了看,觉得还不错,小伙子长的挺帅气的。徐静蕾跟他有绯闻也不算亏,只不过显的稍微有点嫩。。。第二次是和一帮人去额济纳旅游的时候,听一个80很后的小姑娘说她喜欢看韩寒的博客。但是我忘记了她说是为什么喜欢了。。。第三次是在网上看见对他出的《独唱团》杂志的介绍,结果买了一本。看了其中几篇,当时没有太多感觉,现在已经没有太多印象了。不过这不能说明他出的杂志或者写的文章不好,也许只是现在的我确实有些阅读障碍。看不进去而已。。。

对于方舟子的关注确切的说只有一次,就是他和“天后”的那次科学与信仰之争。至于他揭露唐骏的假学历的事情我虽然知道,但是那时我始终只关注了唐骏的态度,而没有关注他,直到这次才发现原来是他揭露的。。。

此番“方韩大战”爆发之始,我还一直觉得这个方舟子,上次是和一个女人瞎贫,这次又和一个80后小孩较劲,有意思吗? 但是当我特意在网上稍微了解了一下这两个人的背景以及“战事”的缘由和发展之后,我才发现,仅就这次“方韩大战”而言,我已经无法不把这次的认同票投给这个方舟子了。无论最终法院的判决结果如何,也无论这个韩寒的文章是否真的有人代笔,这个被称为“青年领袖”的韩寒,此刻就已经完全输掉了这场所谓的“战斗”了!

质疑精神不仅是一个人的权利更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要素。台湾大选之后,落败的蔡英文为什么依然在台湾社会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和尊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她败选后所说的那句感言,恰恰正是被台湾人民深刻认同的价值观:“台湾不能没有反对的声音”。而在我们的大陆,我们的“青年领袖”和他众多的80后粉丝们却连一个质疑的声音都容不下。只要利益受到一点伤害,只要心里有了一点委屈,就把所有的质疑和批评都归类到诽谤和构陷里去。只要对质疑的逻辑稍感偏颇失理,就马上丧失了开放包容的科学态度和客观多元的思考能力,抛弃正面力量而投奔街头智慧。枉顾他人权利和游戏规则。甚至完全背离了就事论事的原则,从遣词造句到假设举例都充满了主观刻意的冒犯和侮辱。这就是我们的“青年领袖”吗?这就是寄托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的群体吗?

在这次大战里,我对韩寒的文章是否真的被代笔的关注远远不及韩寒及其“粉丝”们对于质疑的态度和反应更让我关注,而从事实发展看来,这一切更让我不得不开始质疑,公众一直以来赋予在他身上的那些诸如洞察时政的智慧,抗争腐朽的勇气,对弱势阶层的关切,独立思考的精神等等这些所谓的“韩寒价值”是否真的也有人“代笔”。。。

而方舟子作为一个韩寒的对手,似乎很难找到所谓的优势。一个是正值当打之年的青年才俊,一个是已经谢顶的中年猥琐男。 一个是粉丝千万的精神领袖,一个是骂声一片打假斗士。一个是从家族到江胡处处有人相助,一个是树敌颇多只能孤身拼杀。看起来,这场大战寡众悬殊。但是就是这个好似把手上的长矛换成了“科学之剑”的堂吉诃德,却在众多不堪入耳的谩骂和挑衅声中始终保持着基本的冷静和昂扬的斗志!用一个60后并不玄妙,但是却足够坚定的剑法,一剑一剑的消磨着他的80后对手的从容和勇气。

一个偏执的社会无法解读一个偏执的行为。因此我们无需判断方在他未来的打假生涯里会走向何方,我们也无需去揣测他是否是一个阴谋家在追名逐利。他的武功简单到让人怀疑的程度。刻意直接,执著无忌。我们不如也该用一种简单的态度去看待方舟子。只要他还是手持那把严肃理性的“科学之剑”,他就可以去质疑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他认为可疑的事情。而这样的质疑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有益而无害的。
方韩论战随想之二《捍卫“方舟子”,保护“韩寒”》

网络上有一篇文章,名字叫《保卫方舟子,捍卫韩寒》。我不知道这里的“捍卫韩寒”捍卫的是什么?我想或许实际捍卫的还是该文开篇时提到的,中国需要的那面“青年领袖的大旗”吧。即使真的需要这样一面由人去扛的大旗。但是如果当我们发现这个扛旗人的身上确实存在诚信和道德的问题,致使我们的核心需求存在缺失。那这面旗帜是否还要继续的捍卫?如果这样,跟在这面旗帜后面的众多“青年信众”们,又会一同把中国的未来引向何方?事实上,就韩寒在此次论战上的表现来看,“青年领袖”的名头于他而言,完全是一个笑话。。。

我身边的很多人都向我强调包容精神。我不反对包容,但是我不赞成只给包容设底线,而不为包容定条件。我们的社会里有很多本应该“零容忍”的东西,就是因为他没有超越我们的包容底线,而始终存在并蚕食着我们的权利和尊严,幻灭着我们的未来和理想。我们确实必须要为“零容忍”付出成本,他的直接成本小到生活的安宁,大到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而机会成本则是我们可能错过的经济财富和生活体面!我们可以选择不为这个成本埋单,但是至少不要为这个成本提价!我相信越是鼓励人去追求“客观真相”的社会,鼓励人去质疑一切的社会,就越会有能力去冷静的前瞻的分析出我们在每一个环节上的核心需求,而不会因此忽略“更重要的价值”。我们现在的社会正在为当初选择了“为效益而牺牲公平”的扭曲价值而付出代价,难道我们今天还要再在我们的价值选项上再错选一次吗?

我倒是觉得这名字应该改成《捍卫“方舟子”,保护“韩寒”》因为对于文章里所提到的作为代表了“青年领袖”这面大旗的韩寒,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让多一些的“方舟子”出来质疑他,揭露他!!!如果方舟子失败了,那我们依然要继续的捍卫方舟子,因为这样的质疑精神是我们的社会不能丧失的宝贵财富和健康疫苗。如果韩寒失败了也不要紧,只要我们能捍卫出更多的“方舟子”,靠着这样坚韧而永不消失的质疑精神,我们的社会早晚一定会出现更多的,真正的“青年领袖”。
方韩论战随想之三《关于代笔》

说到文章代笔,这让我想起了我上学时候的经历。由于我的母亲是一个中学教师。受此熏陶,使我上学时的作文成绩一贯不是很差。我的初中是在我母亲任教的学校读的。因此当我的作文一旦成为“范文”时,自然就会得来不少同学质疑甚或鄙夷的目光。那目光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这是你写的吗?别以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啊。。。

如果我说我放着一个教了一辈子语文的老妈,而我从小到大所有写过的文字,我从不让他过问。不仅你不信,恐怕我自己也不信。事实上,小时候的我确实被强迫背过古诗,写过文章。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背诵好几首像《卖碳翁》这样的“长篇古诗”了。而我的作文也常常在我妈的手里遭到,从表达语句的修改到叙事段落的调整。有时真是面目大动!无论何时,她改完之后,我必须再抄一遍。这样久而久之我的写作水平就在这个过程里提升了。但是有两种文章我妈是不改的,一种是太烂的,另一种是我的作业作文在老师看完之前,我妈是绝对不动的。遗憾的是我的同学里,没有方舟子这样的人,也正是因为没有,才让我一直面对着他们的质疑而困惑着。。。

直到有一次,大概是初二的时候(具体的年份我忘记了),全年级一次统一的,无预先布置的现场作文课。题目是看图作文。大概和我年纪相仿的人还能有些印象,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有一张图片。是一个小女孩,趴在地上看蚂蚁和大青虫打架。这就是我们那堂作文课的题目。让大家根据这张图片展开想像,当堂写一篇作文,下课铃声一响必须交卷。不仅是我们班,全年级除我之外的所有人,大概都是写的带有童话色彩的文章。不是把自己变成了蚂蚁参加和大青虫的战斗;就是把蚂蚁拟人化,讲述他们和大青虫之间的故事。。。而只有我一个人,写的内容完全没有这些浪漫传奇色彩。我的构思是这个小女孩在一次车祸里失去了双腿,变成了一个残疾人。(后来老师问我为什么这么想,我说那图片画的太差了,看上去那小女孩真的好像是个没腿的残疾人)。从此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丧失了可爱的笑脸。直到他看到蚂蚁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了大青虫之后,他才露出了久违的会心微笑。当时太小,不懂得升华。。。但是就是这篇叫《微笑》的作文,让我的任课老师轮流拿到各个班里当作“范文”诵读。也正是这篇文章,让所有质疑我的人相信,我写的作文没有让我妈代笔过。。。其实我从来不认为我的文笔有多出色,但是直到今天,我确依然为自己当年这篇文章与众不同的构思而感到沾沾自喜。。。

其实,对于韩寒是否代笔的结论也许永远也不会出现,但是真相肯定是存在的,而最了解这个真相的人就是韩寒本人。而真相是不需要也无法通过法院的判决来获得的!就算法院判决方舟子诽谤罪名成立,也不等于大家都会相信那些文章没人代笔!

我讲以上的我的故事,除了是为了“炫耀”一下自己年轻时的小得意之外,更重要的是想说,如果自己真的被冤枉了,大可不必这么不冷静的反应。真的假不了,早晚会有人相信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得到一些前辈或高手的扶助和推举是很正常的事情。即使偶尔这样的扶助和推举的量达到了“代笔”的程度,只要思想还是自己的,也不是什么不可赦的罪过。即便是拿着这些“代笔”的文章去赚钱了,虽然听起来有点别扭,但是仔细想想,就好像有人说的,文章写的好就行,管他谁写的呢。就算思想也不是自己的也无所谓,反正消费者的权益应该没被伤害!但是要是拿他去塑造形象骗取粉丝。那恐怕就有些不尊重人的嫌疑了。如果真是这样,坦诚的道歉不至于遭受什么灭顶之灾!甚至有可能让形象更丰满,更生动。生活实在是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若想无愧莫问心。谁都曾有过卑微的心理,谁也避免不了曾经做过一些荒唐或者不妥当的事情。伏尔泰说过,真正的天才可以犯错而不受到责难,这是他们的特权。如果真自信的话,就不妨试试。但是如果明知真相,却非要咬死嘴否认下去,你要记得: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