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226
- 帖子
- 6753
- 精华
- 10
- 性别
- 男
- 来自
- 上海
- 注册时间
- 2008-4-12
访问个人博客
|
沙发
发表于 2012-6-20 12:05
| 只看该作者
三、国共两党都曾非常敬重吴佩孚
好,我们现在等于把陈独秀——共产党的老祖宗之一给梳理了一下。咱们从文人再跳到武人那里。文武之道一张一驰。有一个网友提出来问题,说北洋时期哪位军阀是最冤枉的,为人所误解的。民国时期没有现在这么多监督机构,为何段祺瑞和吴佩孚等反而如此清廉不贪不买地。
李洁:说哪位军阀是最冤枉的,我写过的军阀都很冤枉甚至包括袁世凯。尽管袁世凯习惯上说是“盗国大盗”,这是非常不严谨的说法。我觉得这是国民党专政了以后造成的这么一种叙述方式,大家习惯这么说下来了。袁世凯大家看看史料非常地清楚,他从接任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开始,他每一次都是选票最高,所以国民党人那时候叙述比较有意思,他认为孙中山是让给了袁世凯,然后袁世凯就窃了这个国家了,这个说法是很不靠谱的。孙中山和袁世凯放在一个平台上选举过,他的票数比袁世凯少很多的。要是按票选来说这个事不存在,那么袁世凯肯定是一个罪人,罪在他悍然称帝开历史的倒车。但袁世凯的前半生无论是他作为清国驻朝鲜的代表,还是回来督练一个现代化的军队,乃至平定山东境内的动乱,一直到运用比较从容或者是高超的政治手段让革命军和清廷同时接受一个妥协的方案——宣布清帝逊位,使国家走向共和。我觉得袁世凯作出的历史贡献是不可取代的。
要说最冤枉的可能是段祺瑞,因为鲁迅的文章是经典教科书,一个可能我觉得是吴佩孚。吴佩孚我觉得和二七大罢工是有很大的关系。我觉得他是比较冤枉的,特别是像吴佩孚我这里面倾注了比较多的感情。
周志兴:因为是你们山东人
李洁:因为和青岛隔100公里左右,非常近。吴佩孚他出身贫寒,他不是像老袁、段祺瑞这样家里是职业军人,是一个军官的子弟。他的出身贫寒,从小敬佩家乡的前辈戚继光,为生活所迫他考上了秀才然后又闯了祸到北京流落,然后到天津当兵。他的一生现在我们想,一个是在“五四运动”期间表现非常优秀,现在大家讲到“五四运动”经常夸的是学生们的爱国,也夸一下知识分子的挺身而出,捎带也说一说商界、工人罢工,好像“五四运动”的胜利只是社会下层的胜利。其实不然,我觉得在当时的情况下,以吴佩孚为首的全国各地军头们给大总统的通电,这才是让当任大总统徐世昌决定不能签约的一个主要的压力。实际上大家想想就知道了,全国的军人,各地的军事将领说得非常不客气,我在书上写到了,就是不惜以身殉国,和日本人拼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全国的军头们的表态重要,还是几百个学生喊几嗓子的份量更重?吴佩孚在“五四运动”上的优良表现都被屏蔽了。
说到“京汉铁路大罢工”,吴佩孚已经主持了北京政府,他虽然远在洛阳,但他主持了北京政府。我读到的史料是,他认为京汉铁路当时是中国唯一的一条动脉,无论怎样不能中断这条动脉。当时革命党发出去的命令已经收不回来,几经斡旋惨剧还是发生了。这有非常多的历史原因。结果是吴佩孚下令抓人、杀人,然后共产党忍痛宣布复工,南北大动脉因此又接通了。吴佩孚最可称道的是他的晚年,虽然他失势了,但日本人决定以他为工作重点,把他和汪精卫相提并论,武有吴佩孚,文有汪精卫来挑头组建一个亲日的傀儡政府。大家知道结果是汪精卫果然上贼船了,但吴佩孚自始至终不从。他宣布过,他不出洋,而且他从他自己的本性来说,他又坚决不肯到革命军队占据的地方,当时革命军等于是国民政府控制的地方。他不愿意到国民政府控制的地盘去,他就困据在北平,就在美术馆东边的一片胡同里。日本人三番两次地来找他,让他答应出山组织傀儡政府,日本人甚至以他的名义召集记者招待会把他所谓的发言都拟好了。他大义凛然当着中外记者的面,表明了自己决不和日本人合作的民族气节,最后日本人看没办法了,就把他害死了。
在当时,国民政府和共产党人对吴佩孚是非常佩服的。董必武对他给过非常高的评价,国民政府和蒋介石本人也非常地悲痛。在四九年以前,尽管吴佩孚是国民政府打倒的北洋军阀,但实际上他整个的社会评价比四九年以后要高非常多。
为什么民国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监督机构,段祺瑞、吴佩孚反而如此清廉不贪不买地?我觉得这和每个人的操节有关。在君权制度上长大的军人没有多高的理论修养,也没有很高的政治包袱,他们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他们把做人的底线提得比较高,他们把名节看得非常重。你可以指责他为这个事悍然发动一场战争,你可以指责他为那个事掀起了什么政潮,但是这两个“反动军阀”确实在私德上让后人肃然起敬。我觉得传统中国赋予中国人的气节、操节非常地重要。他们把名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周志兴:吴佩孚在北京住的房子现在是一个单位是吗?
李洁:是好几个单位。这版是重拍的,又去过了,而且居然又非常好。2011年8月,现在这几个拍的是假的了,因为这个树长得非常地奇特,这个树撑不住了,这个是原装的。他们在当时有八个这样的小院,这只不过是一个。但这个非常地完整。
周志兴: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这和吴佩孚本人的形象还是比较匹配的。
李洁:这也是一次补上的,这个房子以前就是吴家大楼,就是这个遗址。这次补了几张照片。
四、看中国再造共和——背负“千古骂名”的袁世凯
周志兴:我觉得刚才讲的哪些人是冤枉的,其实很多的冤枉不见得是说我本来不贪腐,反而说的是大事。网友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这儿,也是从你这本书里看到的。他说在《文武北洋》看到的是一幅幅截然不同的景象: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袁世凯避重就轻地拒绝了“二十一条”中的亡国条约,段祺瑞则干脆老赖一把,先拿日本人的钱,不干日本人的事,这与我们的教科书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和公正地看待这段历史被过去有一些教科书所误导?
李洁:袁世凯在“二十一条”上背了千古骂名,但实际上到底是怎么回事教科书都没有详细地讲清楚。首先,这个“二十一条”是日本人对中国的一种奴役的条款。1月份日置益回国述职后回到北京,因为他是日本公使,所以袁世凯接见了他一下。所以他当着袁世凯的面就递交了《觉书》,这个相当于现在的外交文件,说的是日本政府让他交给袁大总统的。袁世凯不卑不亢就把这个《觉书》放在桌子上,因为这个日本人是一个越位的行动,大使我总统接见你,你应该跟外交部说这个事。他就把这个放在了桌子上。之后老袁第二天就召集外交部的人,非常愤怒地说:“日本人以亡韩的条件来跟我谈了”。明确指出第五号不能谈。所谓的“二十一条”,就是由五号一共21个条款,所以世人简称“二十一条”。第五号是最严重的,亡华的部分。老袁当时就谈第五号不能谈。
莫理循——袁世凯的政治顾问。曹汝霖晚年写的回忆录讲到这个事,他们每次谈判按照老袁的意思都打太极拳不接这个茬。最后日本终于沉不住气了,5月7日递交了最后通牒,限你48小时之内接受这个,如果不接受,“帝国”将采取一切手段。老袁把包括段祺瑞在内的内阁成员和总统府的要员都召集在一块儿,国情是这样的,开战是怎么样也打不过人家。在这个会议上老袁流泪了,大家想想一个国家大总统,一个铁腕总统为什么流泪呢?为中华利益受损流泪了。所以大家可以将心比心也可以想想,他最后说的是今天我们签了这个,往后我们都不能懈怠了,往后各地的文武百官每天拿着这个东西悬在头上,这是一个国耻。然后他让印五万册,当时印五万册是非常大的,叫《中日交涉失败史》放在山东一个监狱,希望有朝一日告诉大家。
签的这天还是这样的,袁世凯认为最有损中国主权的第五号一共有七项没有签。所谓的“二十一条”要是去掉七条剩十四条,真正的那个条约签的只是十四个条约。但是,当时的政敌和后来有话语权的人不肯接受这个现实,他们枉顾事实还是依旧说他签订了一个卖国的“二十一条”。我澄清一下老袁从来没签“二十一条”,当时的正式名称叫《中日民四条约》。事实也正是这个《中日民四条约》在老袁死了以后没有实施基本上就是泡影。所谓的给袁世凯带来最大污名的这个条款最终是无果而终,没有给中国造成实质上的损失。但是,因为刚才讲教科书里怎么公正地看待,我觉得这是主修教科书的人应该第一站在民众的角度、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评述我们先人当时所做的一切。而不能像极左年代那样,一切都为政治服务,包括历史为政治服务。按当时的政治功利来取舍历史事件,褒贬历史人物。
周志兴:袁世凯自己最后给自己的挽联写的是“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
李洁:就在袁世凯披露出和日本正在进行“二十一条”交涉的时候,中华革命党在海外大骂袁世凯和日本人正在搞阴谋。但是非常让我震惊的是,当年在日本留学的学者、青年学生李大钊,那时候已经是崭露头角的青年政治家,我这次修改的时候觉得,李大钊当时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比如说袁世凯和日本人谈判最关键的时候,李大钊正在日本留学,他写的是什么呢?他没有指责袁世凯和北洋政府,他反倒呼吁国人督励政府。他说“吾国民应以锐敏之眼光……以为之盾”,这就和革命巨子们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李大钊太了不起了。前期的李大钊通常比我们想象得更伟大。他说“纵有若何之牺牲,皆我国民承担之,故对于政府诚不愿加以厚责……”所以我觉得他要说政府和国民应该协力,这个我觉得他当时太了不起了。
五、黎元洪的担当
周志兴:总之我们回答网友的问题,我们过去的教科书可能对袁世凯和段祺瑞有一些是不符合事实、不符合历史的评价。无论是说今天我们怎么样把他尽可能地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但网友还讲,我们怎么样以后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我觉得这个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当然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说不是很难就是说我们只要是站在一个比较公正的角度,不为政治所利用就可以做到。很难就是说我们中国其实有比较客观、公正记录历史的历史,比如说司马迁的《史记》这样的东西存在。但最近一些年确实有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东西存在,但觉得这本书也给我们提示了这一点,我们要尽可能站在比较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来看待历史。同时也要尽可能细致地挖掘一些历史上被历史淹没的史实的东西。下面我们再问一些,因为网友的问题非常多,我现在看时间有一些紧张,所以我想我们还是再来问几个问题吧,有一个问题可能也有一点意思,比如说有人问黎元洪,黎元洪现在很多年轻人其实不太了解了,但是我们以前看到的故事是说黎元洪是被起义的士兵从床底下拉出来当了起义的领导人的,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而且还是一个窝囊废。现在网友在问,历史书上对黎元洪很不屑,认为他是一个不敢革命的胆小鬼。但事实上1894年黎元洪就参加了中日甲午海战,这是事实吗?黎元洪是贪生怕死之徒吗?辛亥革命时他为什么又那么胆小?黎元洪在湖北的名声怎么样?
李洁:黎元洪参加了甲午海战,他是南洋水师舰上的一个中层干部。1894年的时候朝廷在黄海举行阅兵式等等现代的海军军事演习,他所在的广甲舰就从南海千里迢迢地赶到了黄海参加海上阅兵。就在这期间战争爆发了,朝廷命令他们赶赴战场。很不幸的是,在大连湾附近他们触礁了,日本用鱼雷快艇追上了。为了不遭受更大的损失,管带下令沉船,全船官兵大部分都落水而亡了。大家可以想想看泰坦尼克号是多么惨烈的一幕。当时黎元洪也在船上,靠着救生圈在海里漂了很长的时间,被大浪打到了岸边。也就是因为这个故事,我就对黎元洪有了好感。我觉得为了国家的命运竟然吃过这么大的苦。这是他在前清参加甲午海战时候的一段历史。
很多人说武昌起义那一天,他拒绝革命,被起义士兵从床底下拉出来的。有亲历者说,他从来没有在床底下被拉起来。他作为湖北新军的协同,他是有足够尊严的,而且他有知兵之遇。在张之洞长期任湖广总督的时候他是非常受信任的军事主官,从思想来说他是肯定不接受革命,他要尽职尽责地维护朝廷。兵变发生以后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过失罪,是要上军事法庭的。他手下的士兵居然哗变。当时就在参谋官和亲兵的护卫下跑到一个姓刘的参谋官家里去了。他听了一晚上打炮,士兵肯定请他,到他家里没有找到。他没有带很多的东西,然后让一个伙夫到他家挑一点他随身要带的东西。这个伙夫走在路上的时候就被参加哗变的大兵认出来了,这不是黎协同的伙夫吗?就跟踪他抓到了黎元洪。当时他们冲进最后一间屋子的时候,黎元洪就坐在太师椅上,一句话都不说了,这是好几个亲历者说的。“床底说”这是湖北的政敌给造谣的。当时让黎元洪收拾这个人,但黎元洪非常豁达地说:“公道自在人心”,他没有解释这件事。
黎元洪并不是贪生怕死之徒,他是有那么两三天被革命士兵押到了革命军总指挥部都督府以后,他确实有两三天不肯合作,不肯答应就位,确实也有革命士兵拿着枪、拿着刀威胁他。但是,他这个人就是一旦想清楚怎么回事了,他就毅然决然不再回头了。他答应了以后,就正式挂帅成为湖北革命军的最高领袖。上任以后他马上就给他的恩师写信。他是学海军的,他的恩师是清廷的海军司令,率领庞大的舰队从长江,从水路围剿哗变士兵。正是因为他给恩师写的这封信,说的是民族大义,让他的恩师动心了,没有正式开战。然后黎元洪这期间还给很多省的总督和巡抚写过信,这是后人很少提及的。劝他们认清大势,反对晚清的统治。
说黎元洪贪生怕死不是事实。他甲午战争在海上参加战斗,他从一个小官一直走到统领一省的军事长官,他不会贪生怕死的。他在湖北的名声怎样?当时在湖北是非常高的。现在鲜为人知的是,现在的武汉长江大桥也是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其实在黎元洪当副总统以后就开始推动这个事。就是他给袁大总统打的报告,那时候已经是从李鸿章首次进行这个计划,第一段叫京汉铁路,长江过不去,下面叫粤汉铁路,要修到广州。黎元洪当中华民国副总统的时候还推动了这个事。袁世凯委托清华大学的外国教授做过考察,这个都是鲜为人知的了。黎元洪这个人对家乡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周志兴:我知道你这本书里写到了,黎元洪在革命军里面的威望还是比较高的,要不然的话大家也不可能把他推举出来。 |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