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做了十八年的民营企业今年撑不下去了

    福布斯编者按:一个天涯网友的热帖《做了十八年的民营企业,今年撑不下去了》引发了讨论,这个企业的个例,可以折射出当下中小民营企业的艰难处境。融资难,高通胀压力和招工难,无数个类似本文中的企业,不断承受着来自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挤压。在高速增长的黄金岁月里,他们曾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生力军,如今经济放缓,脆弱的中小民营企业却被推到了风险和压力的第一线。   看到有朋友说广州的企业在微利的情况下关厂,深有感触,这里我也说一下我们的情况。 工厂由我父母在94年创立,地处长三角一个经济水平极高的城市。主营业务是机械加工。
    94年创办的时候固定资产约在两百万左右,没有自己的厂房,但这个行业的机械价值很高,200多万几乎都是机械价格。父亲以前就是国营企业副厂长,业务能力极强。从94年建厂到2006年,每年保持15%的增长率。2006年企业达到发展高峰期,规模为150人,年营业额2500万,毛利润在30%左右。
    那个时候父亲有了产品线更新换代的意识,开始积攒资金准备更新生产线。 一条进口的自动线大约需要1000万左右。 我爸当时空余资金大约有500万左右,原本考虑在07或08年上自动线。
    06年的时候当地政府对工业园区重新规划,需要我们搬厂房。当时江浙各地都在争相新建工业园区,然而县镇财政缺乏足够的资金,所以他们就采取了一些今天看来是十分无耻的策略:地方政府鼓励当地企业搬迁进入工业园区,然而工业园区里是毛坯厂房,既不符合工业厂房的标准,更无任何装修。地方政府当时承诺的是,各厂以租赁的形式搬 入新厂区,自己支付厂房改建和办公区装修的费用,地方政府将在第一个租赁期(5年)到期后以便宜的价格将地皮卖给各个企业。 而如果不搬迁的话,有什么麻烦自己看着办,传闻市政府要用原先的土地建立环湖景观工程。
    说这话的是当地政府一把手,几十家企业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迁入工业区。整个搬厂,厂房改建,厂房装修,耗去了大约500万资金。企业原先十几年的慢慢积累几乎化为乌有,更新生产线计划无限期搁置。
    06年时通胀已经加剧,原材料价格大规模上涨,广东地区的民工荒首现长三角。 我的父亲当年为了留住工人,06年给工人平均加了10%工资。07年开春,我们直接雇了大巴到安徽和盐城接工人回来上班。 06年时较94年的工资涨幅就不说了, 只说06年的情况。
    厂里一线工人平均工资为1200,2线为800. 一个月做满20个工作日之后的每天100加班工资。 厂里是免费吃住的。四人宿舍,一天三餐。07年钢材和工业用油价格上涨,毛利润下降了10个点。我父亲开始着急。他把剩余的资金投入了当时在疯长的股市,想从里面圈一部分钱,再贷款在08年更新生产线。
    从行业形势来分析,更新生产线势在必行。
    结果在资金投入了六个月后,遭遇07年A股惨跌。 还好投入的资金量不算很多,但是通过股市盈利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父亲只能回到原先的轨道上慢慢经营。
    08年全球经济开始下滑,我们厂的主要客户,日本方面的订单量急剧下滑。我爸意识到工厂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局了, 开始采取裁员措施。08年底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
    09年的时候有新闻说浙江民营企业开始出现倒闭潮。 我们原先的供货方,浙江的微型企业,纷纷停摆。有一个跟我们配套了十几年的企业,还请我们去普陀山玩过。 那天他们那边倒闭清算,还欠我们五万应付款。 我爸去看他时,看到那个厂长,五十几岁的人,正被两个二十几岁的按在地上打。 两个小年轻都是债务单位的,欠五十几万。 我爸看这情况,那五万就没提了,直接买车票回来。
    10年的时候人工继续疯长, 普通一线工人2000都留不住。 食堂里烧饭的阿姨,每天工作4个小时,给1500居然嫌少。 当地在进行大规模拆迁,很多原先二三层楼的房子都换到三四套房。 当地的工人在拆迁后一下子就坐拥了好几套房产,卖掉一套变现都有五六十万。 区区一两千的工资已经不放在他们眼里。 这,大概也算是房地产行业对实体行业的一个另类冲击吧。
    10年传闻政府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微型企业的辅助,可是只闻打雷,不见下雨。贷款标准一样很高。10年民间借贷开始流行, 我们接触了一些民间借贷机构,年利率几乎都在40%以上。 民营实体行业很难有这样的利润率。 我不知道都是什么样的企业在像他们贷款,但是我们这样的肯定不行。10年人工继续疯长,原材料继续疯长,原本不怎么做的低利润订单也要开始抢, 没办法, 不做,人工照样要付。
    10年的时候账面出现亏损,这是开厂16年来的第一次。
    做机械企业的可能知道,这个行业资金充沛率要求极高。 拿到一个订单,人家什么都还没付,就需要垫原材料费,各种原材料先进入,出产品,送货,最后人家可能还是给你一些陈代汇票,需要一两个月后才兑现。 这其实就是在原价上打了个折扣,毕竟在这个高通胀,高利率的年代, 今天的十块钱,可能只有两个月后的9.5块钱, 而我十块钱放银行里还能吃点利息,所以这一来一去就等于给你打了百分之几折扣。
    但是没办法,这样的单子也只能接,这样的客户也得做。 厂里有些骨干跟了我爸快三十年了,都把这厂子看成是家了。
    10年的时候劳资纠纷开始逐渐增多,新来的工人做两个月就提要加工资。 不然就走人。 要知道工人从入厂,到能出产品,差不多就需要两个月左右的培训时间。 刚能产出的时候工人就提出这些要求。 我知道他们也没办法,外面工资现在都开的很高,不给我们做,他们可以给别人做。 整个社会在高通胀的情况下都变得浮躁,大家都想赚快钱, 你赚钱的速度必须得高过钱贬值的速度啊。 10年底的时候,一线工人几个核心岗位工资已经涨到5000了。我父亲一年忙到头,过年的时候对我苦笑了一下说,今年白干了,一分钱没剩下。 看着他越来越苍老的脸,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11年继续困难, 父亲开始了改革,进一步大规模裁员。 人数从100降到了不足40!
    说来好笑,都说生意越做越大,我们却是越做越小。 订单我们已经不具备消化能力,开始进行大规模收购。 也就是说,我们开始逐渐从一个生产型企业,变成了一个倒爷, 只把检验关。 而这些事情是绝对不能被上家知道的。 大客户有人来视察时,我父亲是招呼亲戚都来帮忙,全部站到生产线上去装样子, 没办法,真的就是难成这样! 写的时候眼睛都是酸的。现在我爸考虑的已经不是更新生产线的问题了,而是这些骨干如何给他们安置,让他们有个好归所。
    11年的时候厂房租赁期满,当地政府给我们两个选择,1,根据市场价打8折把土地卖给我们2.年租金涨100%继续租。11年的土地八折也是06年的三倍啊!
    如果没有搬厂这档子事,如果搬厂不是由企业出资,如果06年搬厂时直接同意企业可以买断土地, 我们都可以继续活下去,但是没有如果。 原先那个做承诺的一把手已经高升,早不鸟你了, 现任发话了,说八折是给出最大的优惠了。 地方上企业06年到11年已经关了一半, 剩下的那些企业有的贷款把土地买了下来,现在干起来出租厂房的勾当。
    我父亲决定先续租两年再考虑对策。
    以前在顺境的时候,地方上的局长,所长,各个都是好朋友,一起打麻将,吃饭。 当然,每次活动的费用都是我父亲出。以前不算什么,但在07,08年后这成为极大的一笔负担。 金钱上的和时间上精力上的,耗费了一个企业家大量的原本可以用于企业经营的精力。 07年的时候当地资源环境局长暗示问我爸要钱。 我爸提着5万现金和香烟一起去他办公室找他,被他骂了出来。 我爸刚走到门外,他一个电话打到,说,老张,哎呀你直接来我这里怎么好看呢,周末出来一起玩牌。
    我爸给我看过一张花费表,08年一年,各种给当地官员的招待费大约花掉30万,占那年毛利润的20%。 民营企业税收已经够重,可是不知道总理案头有没有这另外20%的额外税收数据。周末我爸妈陪局长夫妻打了一夜麻将,只输不赢,输掉5万。我爸说,共党的政策在这样的执行力下还不如不要。 原本可以直接给5万,现在给了5万还要牺牲一晚上的睡眠。
     如果这样的困局仅发生在我们一厂,或者我们一个行业身上,那也没什么好说的,我们认命。 可事实是,民营制造业几乎每一家都面临与我们一样的困局,区别只是程度多少而已。
     镇里的企业家每年都会聚会,聚餐,探讨问题。今年的会刚开过。06年的时候是200人开会,今年各位猜是多少? 减少速度比我们厂里的职工掉的都要快,今年是六十几个人。
     除了两家企业是镇政府重点扶持对象,年营业额过亿外,其他的几十家大大小小的企业几乎都面临一样的困局。年度大会变成了诉苦大会。 以前这些企业家都是讲究面子的人,也都经历过风浪,不愿在人前示弱。 这次大家喝高了不知道谁先起了个头,企业家们都纷纷掏心掏肺的加入。
    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是以下几条:
1. 融资渠道极度困难。 银行几乎不给微型企业贷款。 长三角来说,年营业额5000万以下都算微型企业,但是这些微型企业却负担了长三角95%的劳动人口,和85%的税收,但是这样的企业,却贷不到款。 浙江那边09年就开始有民营企业大量倒闭,后来老板们变聪明了,走之前去狠借一笔高利贷,然后全家出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接二连三的听说浙江那边有全民借贷,资金链崩盘的新闻。 还有那个吴英案也是。 都是被逼出来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民营企业这么困难,政府不出台政策扶持。 难道把民营企业都逼死了,政府的日子就好过了? 中国经济靠什么? 难道靠只进不出的国企? 还是靠外企? 靠淘宝?靠夜总会? 不懂他们在想什么
2.疯狂上涨的人力成本。涨工资是好事,但是物价和工资一起涨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我想看贴的一定有人有这种心态,觉得我们做企业的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工人工资高了就抱怨。 其实不是的!工资涨,你涨的过物价吗?涨的过房价吗? 稳定的经济发展才是关键!人力成本上涨我们可以接受每年5-10%,但不是每年30%的跳涨。 这会打破民营企业原有的生产规划和生产布局,90%的企业倒在了生产线更新换代的前夜!
3. 房地产打击了民营企业家们的动力。很多企业家都和我爸一样,后悔没在赚钱的时候多买几套房。 以我爸为例,02年的时候一年就可以赚100万了,那个时候可以买3套房。 当然,我爸是投资机会没掐准的负面例子。 然而那些掐准了的企业家们呢?06-11年持续炒房,没人去在意企业的发展。 那些关了工厂的很多人并不过的不好。 以我爸的一个朋友为例,04年-09年,平均每年购入两套房,10年工厂日子不好过,直接关厂了事。10年的时候出手两套房,每套获利300%! 这个于他来说是好事,但是这真的是我们的政府想看到的吗? 企业家全去炒房?
原文链接: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1027486.shtml
哈!很有幸,能生在这个生灵涂炭的年代!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7-17 06:32 编辑

与这篇东西基本一样的文章秀艺已经在竹林里转帖贴过了。
文中提到的这类工厂技术含量低,设备老旧,过去能赚钱是靠廉价劳动力(肯定没给员工上保险)。说得难听点,他们是靠剥削压榨农民工挣钱。这些工厂就是卖铁的,知道产品重量后,按公斤就可算出价格。中国的加工业如果以这类工厂为主,其后果是灾难性的。
好在有些智商较高有眼光的民营企业家动手早,他们更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他们注重开发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把加工作坊变成像样的企业。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博得一席之地。
我退休前曾负责本地化采购,我选定了六七家不同的供应商。他们各有特点,有的是一招鲜,产品就一类但物美价廉;有的有很强的设计能力,根据我们的需要自己设计制造了专用设备和工艺路线;有的有研发能力,不需要我们提供样品,只需要我们提要求他们自主开发;有的胆子大敢于引进加工中心和大型进口设备,一是质量有保证,二是用人少。这两年他们针对80后农民工给钱都不干重体力活的特征,继续投入辅助设备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他们很少让工人加班,合理安排生产计划。这几年为员都上了保险,并且每年都较大幅度提高员工工资,春节后职工返厂率在95%左右。我退休后,曾经有人以价格优势转用其它厂家,结果是悲惨的。最终价格也没便宜,而且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害的我们向用户赔款,最后只能转会原供应商。
上述这些企业心思都用在生产上,有的老板曾是当地政协委员,现在他们都不当了,政府帮不上啥忙。银行要请他们吃饭,求他们贷款。我们的这几家供应商年产值从数百万到一亿以上的都有,他们才是中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精华。
不进则退。
他们真的什么都不怕吗?他们有怕的,他们怕同行业内有人上市。上市公司要业绩,他们仰仗手里有充足的资金,廉价倾销,不按市场规律出牌,先逼死竞争对手,最后让股民套牢当股东。
老程说的有道理。
不过我觉得分开看吧,一方面,主贴的企业基本可以判断处于机械产业链下游,自主创新与技术含量显然都不高,主要是加工型企业。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在“转型发展”中是首当其冲要面临转型,否则很有可能要被淘汰的。
另一方面,主贴反映的政策面失误或者体制缺陷造成民企成本上升(比如迁厂,应酬成本等),也是值得关注的。
老程所说的民企中的精华,在国民经济中当然很重要,然而在目前转型过程中,类似主贴中的劳动密集型民企,在吸收劳动力以及纳税等方面,也可以说存在即合理。上峰说要扶持小微企业,估计也是由此考虑,能否落到实处则待考了。毕竟银行要完成小微企业贷款指标,肯定是要找老程所说的那类精华企业,而对主贴那样的企业如履薄冰。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老程说的有道理。
不过我觉得分开看吧,一方面,主贴的企业基本可以判断处于机械产业链下游,自主创新与技术含量显然都不高,主要是加工型企业。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在“转型发展”中是首当其冲要面临转型,否则很有 ...
showcraft 发表于 2012-7-17 09:12
我列举的民营企业,也是类似的加工型,热媒加热炉(电加热器);纺织行业用空调;同步电机;电控柜;我们公司专用机械零部件;复杂钣金件产品等等。除了同步电机,其它都是我提供图纸,由他们加工。不同的是我们共同建立了在线质量管理体系,同样的产品质量要求与在德国加工的一致,这种质量管理也是要投入不少资金的。为了达到德国标准,这些企业也引进了不少数控加工设备,自行设计的设备也是数控的,他们设备的先进程度甚至超过加工我们零部件的需要。这些企业虽是私有但不是家族式的,他们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当然这些企业也在为有自主产品的目标在努力。
他们起步时与你所举厂家几乎相同,有的甚至还小些,他们能在激烈的竞争正立足并发展是值得赞扬的。
而你们列举的这间工厂不倒闭倒显得奇怪了。
各位请注意,“招待各种官员的费用占毛利的20%”,如果算上各种费和税,毛利再往细里算,50%都是少的。

明眼人自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各位请注意,“招待各种官员的费用占毛利的20%”,如果算上各种费和税,毛利再往细里算,50%都是少的。

明眼人自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psyzjs 发表于 2012-7-18 08:03
现在的民营企业家除了向政府要地或减税谁还要请政府官员?一个区长或镇长早已失去了与小老板打交道的兴趣,他们如果还是靠向辖区内小业主敛财的话那他们可就太廉政了。
对了,忘记了说一条要紧的,我列举的上述民营企业大多数买了地,自建了厂房和办公楼,现在他们的房产增值超过生产发展。
大树说的,也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你要拿地或减税,官员以手中的权力,作为能帮助的筹码;还有一种,就是作为能伤害的筹码,即你如果不去公关,他可以用手中的权力正当伤害,比如安监,环卫,水电,等等。前一种算是双赢,后一种确实是拖后腿。按照主贴所说的资源环境局长,大致判断是后一种,当然也可能在排污费上动手脚,实现双赢。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2-7-18 11:42 编辑

做国家不屑的生意,可以不和官员打交道或少打交道。尤其是在经济相对繁荣的地方,官府也顾不上小买卖人。别贪图官府的好处,就不必去招惹他们,大家相安无事。

主帖的家伙牢骚太多了。时移而事变,就算没有政府捣乱,不能改变的企业被淘汰也是正常的。
我知道什么?
做国家不屑的生意,可以不和官员打交道或少打交道。尤其是在经济相对繁荣的地方,官府也顾不上小买卖人。别贪图官府的好处,就不必去招惹他们,大家相安无事。

主帖的家伙牢骚太多了。时移而事变,就算没有政府捣 ...
ironland 发表于 2012-7-18 11:29
这符合长三角地区的实际情况。
按照主贴所说的资源环境局长,大致判断是后一种,当然也可能在排污费上动手脚,实现双赢。
showcraft 发表于 2012-7-18 09:22
机械加工一般没什么污染排放问题,有这个问题的可能是有电镀工序。如牵扯到电镀,早倒闭,早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