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加国之我们社区的秋季食物募捐行动

本帖最后由 闲云 于 2012-10-16 00:32 编辑



住在这个社区快六年了,气氛朴实,文化多元,邻里友善,真的是“家”的感觉,很是喜欢。因此,一直想有机会为她做些志愿工作,以为回报。这个秋天,机会终于来了。本社区纳税人联合会(20多年前由一些热心的本区居民自发建立)今秋首次发起秋季食物募捐行动(Fall Food Drive),招募义工,上门收取社区居民自愿捐献的食物,然后运送给向贫困者免费提供食物的本地食物银行(Food Bank)Fall Food Drive历时一月,义工先分发准备上门收取捐献食物的flyer(宣传单张)到各家信箱,然后利用十月份每个周六周日的下午,走街串巷,逐家询问,有则收取,没有也不勉强。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前后报名的义工一共有15人,参与时间随个人时间方便而定,一次或几次皆可。我的参与时间,就定在今天下午。

按照本社区纳税人联合会现任会长科特尼的电子邮件通知,参与今日行动的义工今天下午三点在本社区的公立小学大门口集合。今天一共有10个义工,55小。5个大人是,会长科特尼,50岁左右,本地黑人,中学教师,热心的社区志愿工作者。科特尼的太太,桑德拉,40多岁,本地白人,是他的同事,也是他社区志愿工作的好伙伴。专门把自家的Van(面包车)开来运送食物的查尔斯和安吉拉夫妇也是本地白人,40多岁的样子,一看就是特别热心特别善良的那类人。然后是我。5个孩子是,查尔斯和安吉拉的女儿,看去象高中生,和她妈妈长得很象,说是过来帮忙。然后是一个由父亲开车送过来的印度裔男孩,我开始以为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一问才知道已经十四岁了,看着就很聪明,也很热心,科特尼介绍说,这次秋季食物募捐行动的flyer就是他设计的。还有一个十六岁的菲律宾裔男孩,一个十六岁的印度裔女孩和十六岁的华裔女孩(她俩是同班同学),自我介绍说是为完成高中课程要求的社区义务服务时间(每学期40个小时)而来。所有人都是轻便的运动装牛仔裤球鞋打扮。集合之后,我们都戴上科特尼分发的义工名牌,拿上桑德拉分发的布袋和登记板,步行前往预定街区后,就开始两人一组,逐家敲门了。

我们一共走了三条街,历时三个半钟头。按照科特尼制定的行动指南,我们先敲门,等到开门后,指着自己的义工名牌,自我介绍说是本社区的义工,您应该已经收到这次秋季食物捐献行动的flyer了吧,不知您是否有意现在捐献。大多数居民都很乐意捐献,有捐两件的,四件的,七件的,十一件的,最多的有捐69件的。我们按照事先打印出来的街名,门牌号码逐一登记捐献件数。有些人家无人应门,我们就注明是”NH”(not at home),留待以后的义工再次上门询问。有些人家表示今天没准备好,下周末就可以了,我们就询问到底是下周六还是下周日为好,然后注明“next Saturday”“next Sunday”。少数几家表示不愿捐献,我们就标明“0”(零捐献),答以”It doesn’t matter.   Thanks for your time”之后去下一家。有几家不在家,把准备捐献的食物预先放在大门口(标明是捐献食物)或交给邻居代为转交给我们。安吉拉一直开着Van跟在我们后面,我们每收取一布袋食物,就送到她车上。安吉拉最后统计,我们今天一共收取了400多件捐献食品,有罐头,饮料,果酱,方便面,干面条,茶叶等。大家都很开心,经科特尼提议,我们每人举着一件食品,站在安吉拉家的红色Van前面,笑眯眯地合影留念。

回到家后,虽然难免疲劳,感觉却是很充实,很高兴。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是为记。


20121014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真是有意义的一天。合影留念?没看到。
这些食品大多是这些人家专门为此目的购买的吧?为什么不捐钱,由食物银行统一购买呢?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真是美好的一天~~~


真是有意义的一天。合影留念?没看到。
吹笛在湖北 发表于 2012-10-15 21:50
谢谢吹笛兄。确实是有意义的一天。今天收到科特尼的邮件,我们昨天一共收到474件食品。加上10月13日下午的,总数是1249件。

合影还在科特尼的相机里呢:)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这些食品大多是这些人家专门为此目的购买的吧?为什么不捐钱,由食物银行统一购买呢?
邱晓云 发表于 2012-10-15 22:10
回邱大哥,估计大多数人家是在自家现有食品里捐献了几件出来。我们上门时,大多数人都是先请我们等等,说看看家里有多少食物可捐。捐献数最多的一家(69件),则是事先把一箱食物(饮料为主)摆在门口,有可能是专门为此行动而购买。有一位白人太太,正好驾车采购食品回来,见我们上门,直接就带我们去她的后车箱,拿出几件来捐献。

Fall Food Drive是第一次在我们社区开展。不过其他社区前些年就有这个活动了。传统做法就是收取食物送到食物银行。后者一般是收食物,收不收钱就不知道了。不过这边的慈善捐款(比如教会奉献,红十字会捐款等)都需要给捐款者开具退税收据,还要向税务局申报,手续比较麻烦(上次汶川地震,听说一些本地华人团体就被捐款的手续搞得很头疼,最后还是送到加拿大红十字会了事),好像不如食物来得直接,方便。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真是美好的一天~~~
歪弟 发表于 2012-10-15 22:37
谢谢歪弟。

做义工,回报社会是西方社会的传统价值观之一。在这边呆久了,也深受感染。身体力行的时候,确实是感觉美好。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本帖最后由 闲云 于 2012-10-16 07:02 编辑

更正一下,主贴中“向贫困者免费提供食物的本地食物银行(Food Bank)”的说法不太准确。见下面报道。

(转)尚欠22万磅食物18.5万现金 食物济库吁感恩节解
2012-10-07 来源: 明报

多伦多食物济库(Daily Bread Food Bank)在感恩节长周末展开食物募捐运动,呼吁市民慷慨解囊,以达致收集40万磅食物和40万元现金的目标。

这个长周末合共有600名义工到市内位于New Toronto Street 191号(湖滨路夹伊斯灵顿路)的食物济库总部,帮手把市民捐出的食物分类,让这些食物可以尽快送到需要人士的手中。

食物济库行政主任纽伯格(Gail Nyberg)表示,每月平均6.6万人使用食物济库,不少都是因为屋租和汽油价格高企,而要依赖济库提供食物。

发言人安德森(Sarah Andersen)呼吁市民能鼎力相助,达致预期的目标。每年春季和秋季的募捐是食物济库全年最重要的日子。现今募得食物有18万磅,而善款数字则有21.5万元,距离目尚远。

月均6.6万人获接济 4年增16%

据最近发表的调查报告「谁在捱饿——饥饿之脸」(Who's Hungry: Faces of Hunger) 指出,过去4年里使用食物济库的人数增加了16%,当中不少都是新移民、大学毕业生和中年人士。

若与去年相比,使用食物济库的人数增加了4%。市民可以把不腐烂的食物送到就近参与收集捐赠食物的超市或消防局,亦可登入网页www.dailybread.ca/donate或致电416-203-0050捐款。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赞赏这样的善行,一个行为的力量大于一万句口号。
今天收到科特尼的电子邮件通知,本次秋季食物募捐行动共募捐到2250件食物,装成113盒,于昨日送往本区的食物银行。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赞赏这样的善行,一个行为的力量大于一万句口号。
杨林 发表于 2012-10-16 13:51
这样的善行,不仅实在,还令人由衷地感动。比如从科特尼夫妇身上,我真的看到了何谓爱心,热诚,回报社会,无私奉献。这一个多月以来,每一个周末,大部分的私人时间,他们都贡献给本次行动了,须知秋天的扫落叶工作是很繁重的。包括万圣节后一天,我发邮件给他,说因为天气原因,今年来要糖的孩子很少,我准备的七袋糖还剩六整袋,准备周末给他送去,算在这次食物捐献里面。结果他当天晚上就开车来我家取走了,不顾一天工作下来的疲劳。。。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闲云闲不住,做了一萝框的善事体,献花花
2013年的一次义工手记。


人在加国之“为人民服务”


走进即将举行本社区2013年第一次公益活动的本区公立小学的lunch room的时候,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墙边长凳上放的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 几个红色中文字的军绿书包。然后才是今晚活动的主持人,本社区纳税人协会主席科特尼,一位热心的中学教师,他的太太兼同事,协会秘书桑德拉。


科特尼正在与今晚的嘉宾讲员交谈。于是我问了桑德拉,原来这个书包正是属于科特尼的。我问她,你们是否知道这几个字的意思,她说不知道。于是我解释了一番。桑德拉说,太好了,serve the people,这正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嘛。


真的是。科特尼夫妇确实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从去年在本社区纳税人协会周年大会上认识开始,他们对社区的热诚奉献精神就一直让我感动--怎么会有如此无私的人,把几乎所有的私人时间/精力都投入到了社区公益活动之中了呢?生性懒惰,喜好逍遥如我,在这份感染下,也响应了他的号召,利用一部分业余时间为社区做一些义务工作。今晚的job,是在协会为本区居民举办的退休/教育储蓄讲座上替科特尼担任同声翻译(英译粤)。


讲座开始之前,科特尼介绍了今晚的来宾。嘉宾讲员是来自本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的两位资深顾问,同时也是社会公益活动的热心人士,曾在多个慈善组织担任义工。家住本社区的一位省议员一位市议员也来了,不愧是“人民公仆”,坐在居民之中,显得朴实而自然,如果不说,谁也看不出来他们和别的居民有何不同。科特尼还特别介绍了今晚义务为大家表演钢琴独奏的两位小学生,兄妹两个各自弹奏了他们的拿手曲目,余音绕梁,赢得了满堂掌声。


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和答问很快就过去了。信息丰富,解答清晰,居民反映热烈。然后科特尼宣布今晚的活动完满结束。这个周六,又有协会组织的社区清洁日活动。一些热心的本区居民义工,在科特尼夫妇的带领下,会走街串巷,打扫道路卫生,维护社区清洁。想来,真正的“为人民服务”,正是如此吧。一笑。


2013。4。16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