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发展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修订版:杨小凯 ,张永生

本帖最后由 jianmin 于 2012-12-27 09:27 编辑

链接:价值论讨论贴:http://www.yantan.cc/bbs/thread-105060-1-1.html

本书PDF版下载: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4105767.html,

把PDF转成了WORD(直接粘过来即可,看了几页,没有发现断字),并且做了编辑,里面夹杂有自己的感想,一般来说,括号里面是我的感想。边看边贴吧,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这本书里面没有数学,似乎很好读,欢迎讨论。

New Cla s s ical E conomic s


and I n f rama rgi nal Analy s i s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


修订版


杨小凯张永生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介


杨小凯,1988 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为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他的论文见于《美国经济评论》, 《政治经济期刊》、《发展经济学期刊》、《经济学期刊》、《城市经济学期刊》等匿名审稿杂志。他和黄有光合著的《专业化和经济组织》一书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盖世杰作”。他最近的新作《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被匿名书评人称为“对经济学根基进行重新梳理, 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方法。”该书评人认为, “杨正在建立起一个全新的领域。是的, 我敢预见, 人们对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兴趣将迅速兴起, 我认为它很可能成为未来的潮流。”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认为,杨从事的研究是“目前世界上最激动人心且最有希望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阿罗称赞杨的研究“使斯密的劳动分工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浑为一体”。
张永生, 男, 1970 年5 月生。经济学博士, 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现为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系博士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企业理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学术论文见于《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等刊物。著有《厂商规模无关论: 理论与经验证据》等。曾在农村基层工作过4 年, 1994 年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 2000 年被破格评为副研究员。

序 1 序


杨小凯


很多人相信, 中国或华裔经济学家要在经济学前沿创立新分支或学派应该还为时太早, 但是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却是一个有中国背景的经济学前沿的新学派。这个学派不但已在国际匿名审稿的一流杂志上发表了相当的著作, 而且已有了完整的文献综述(见Yang and Ng ,1998) , 此学派的两本教科书的英文版本也已于2001 和2002 年出版。可喜的是, 此学派教科书的中文版本(杨小凯, 1998) 先于英文版3 年出版, 而且在中国的学生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可说是使中国经济学者和学生比外国人更快地接触到系统的新学派教材。做新兴古典经济学课题的博士论文已有一二十篇, 其中大部分也已在国际匿名审稿期刊上发表, 而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中国内地及台湾等地做新兴古典经济学课题的博士论文也不断增加。我们已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心, 组织了3 次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的国际会议, 创办了专门的匿名审稿期刊, 组建专门的国际互联网教学通讯网络, 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学会。我于1999 年底在北京大学开设了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的讲座系列, 在密集的讲座中, 同学们反应非常热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大学也正式邀请我帮助他们培训硕士、博士学生。
正如一名匿名审稿人所言, “杨正在建立一个全新的领域。是的,我敢预见, 人们对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兴趣将迅速兴起, 我认为它很可能成为未来的潮流。” ( 见美国学术出版社组织的匿名审稿报告)这个前沿专题与中国的关系有如下几个有趣的特点。第一个是中国文字的特点使中国人特别长于组合数学的思想方法, 而超边际分析的特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2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 点正好是非连续的组合数学思想方式。第二个是此专题中的不少思想虽然在古典经济学中就存在, 但是其中的一些技术实质问题是几乎同时被中国人和美国人在两个不同的大陆提出来的。而最重要的理论课题是由一群中国来的经济学者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解决的。就我自己而言, 这个学派的基本想法是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坐牢时萌芽的。我当时只能看到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 仔细阅读的结果产生了对价值论的一些新想法, 也非常喜欢马克思对分工的描述,于是企图用高等数学重新分析价值论, 并将分工问题糅合进价值理论。我甚至自己用拉格朗日方法推出Gossen 第二定理, 自以为是发现了新价值理论。
后来我系统地学习了新古典经济学与边际分析, 拜倒在其精巧的数学结构面前。我发现自己想出的“欲望”概念100 年前就已被用效用概念数学化。以此为基础的Gossen 第二定理也早在100 年前发现。在普林斯顿做博士资格课程时, 我开始系统地将原来的想法与新古典经济学比较, 比较下来, 发现新古典经济学不少东西比我自己想出来的价值理论高超得多。但是我也发觉, 新古典经济学对分工的分析却不如我自己计算出的一些模型。我花了不少时间与同学、老师讨论, 以后又与我在美国、澳大利亚的同事和学生讨论, 终于厘清我的思想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差别。这一来就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终于形成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的文献。
回顾这一过程, 我觉得, 我坐牢的经历使我思想上既不受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束缚又不受新古典边际分析的束缚, 是这个新学派能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想新兴古典经济学在中国可以得到比在其他地方快的传播。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知道马克思经济学留下的空白可以由新古典边际分析去填, 也可以由新兴古典超边际分析去填, 加上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的创始人群中, 中国人和华裔占了多数, 使它在中国更容易传播。
我已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湖南大学有一些安排,在中国训练博士、硕士生。如果有愿意做新兴古典经济学题目的同学, 请用互联网与我们联络(Xiaokai. Yang@buseco. monash. edu. au 或Xiaokai - Yang@ KSG. harvard. edu ) , 也可以访问我们的网站( h ttp: / /www. inframarginal. com) , 从那里了解该学派的最新发展, 下载大量的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序 3 电子文献, 以及进行相关的讨论交流。这本书是第一本没有数学演算,而用图示和直观的描述系统介绍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的书。希望它能使一般中国读者了解这一新学派核心文献中的主要思想。

杨小凯


2003 年元月11 日于北京大学中关园


目 录 3 目 录


第1 章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
1. 1 什么是经济学⋯⋯⋯⋯⋯⋯⋯⋯⋯⋯⋯⋯⋯⋯⋯⋯⋯⋯⋯⋯
1. 2 经济学的科学方法⋯⋯⋯⋯⋯⋯⋯⋯⋯⋯⋯⋯⋯⋯⋯⋯⋯⋯
1. 3 古典经济学⋯⋯⋯⋯⋯⋯⋯⋯⋯⋯⋯⋯⋯⋯⋯⋯⋯⋯⋯⋯⋯
1. 4 新古典经济学⋯⋯⋯⋯⋯⋯⋯⋯⋯⋯⋯⋯⋯⋯⋯⋯⋯⋯⋯⋯
1. 5 新兴古典经济学⋯⋯⋯⋯⋯⋯⋯⋯⋯⋯⋯⋯⋯⋯⋯⋯⋯⋯⋯
第2 章超边际分析的基本方法⋯⋯⋯⋯⋯⋯⋯⋯⋯⋯⋯⋯⋯⋯⋯⋯
2. 1 什么是超边际分析⋯⋯⋯⋯⋯⋯⋯⋯⋯⋯⋯⋯⋯⋯⋯⋯⋯⋯
2. 2 如何进行超边际分析⋯⋯⋯⋯⋯⋯⋯⋯⋯⋯⋯⋯⋯⋯⋯⋯⋯
2. 3 角点均衡及价格负反馈机制⋯⋯⋯⋯⋯⋯⋯⋯⋯⋯⋯⋯⋯⋯
2. 4 全部均衡及其比较静态分析⋯⋯⋯⋯⋯⋯⋯⋯⋯⋯⋯⋯⋯⋯
2. 5 非自由市场的超边际分析⋯⋯⋯⋯⋯⋯⋯⋯⋯⋯⋯⋯⋯⋯⋯
2. 6 超边际分析对经济学的影响⋯⋯⋯⋯⋯⋯⋯⋯⋯⋯⋯⋯⋯⋯
第3 章李嘉图模型和赫- 俄模型的超边际分析⋯⋯⋯⋯⋯⋯⋯⋯⋯
3. 1 为什么要对李嘉图、赫- 俄模型进行超边际分析⋯⋯⋯⋯⋯
3. 2 有交易费用的李嘉图模型的超边际分析⋯⋯⋯⋯⋯⋯⋯⋯⋯
3. 3 内生贸易政策的李嘉图模型⋯⋯⋯⋯⋯⋯⋯⋯⋯⋯⋯⋯⋯⋯
3. 4 有3 个国家的李嘉图模型的超边际分析⋯⋯⋯⋯⋯⋯⋯⋯⋯
3. 5 赫克歇尔- 俄林模型的超边际分析⋯⋯⋯⋯⋯⋯⋯⋯⋯⋯⋯
第4 章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4. 1 重新思考贸易理论⋯⋯⋯⋯⋯⋯⋯⋯⋯⋯⋯⋯⋯⋯⋯⋯⋯⋯
4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 4. 2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故事⋯⋯⋯⋯⋯⋯⋯⋯⋯⋯⋯⋯⋯⋯⋯
4. 3 内生贸易理论与商品种类增加⋯⋯⋯⋯⋯⋯⋯⋯⋯⋯⋯⋯⋯
4. 4 国内贸易如何发展到国际贸易⋯⋯⋯⋯⋯⋯⋯⋯⋯⋯⋯⋯⋯
4. 5 新兴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区别⋯⋯⋯⋯⋯⋯⋯⋯⋯⋯⋯
第5 章新兴古典企业理论⋯⋯⋯⋯⋯⋯⋯⋯⋯⋯⋯⋯⋯⋯⋯⋯⋯⋯
5. 1 什么是企业⋯⋯⋯⋯⋯⋯⋯⋯⋯⋯⋯⋯⋯⋯⋯⋯⋯⋯⋯⋯⋯
5. 2 企业为什么会出现⋯⋯⋯⋯⋯⋯⋯⋯⋯⋯⋯⋯⋯⋯⋯⋯⋯⋯
5. 3 企业产权结构的经济学意义⋯⋯⋯⋯⋯⋯⋯⋯⋯⋯⋯⋯⋯⋯
5. 4 新兴古典企业理论的故事1 : 企业的出现⋯⋯⋯⋯⋯⋯⋯⋯
5. 5 新兴古典企业理论的故事2 : 谁当老板⋯⋯⋯⋯⋯⋯⋯⋯⋯
5. 6 私人剩余权对经济效率的意义⋯⋯⋯⋯⋯⋯⋯⋯⋯⋯⋯⋯⋯
第6 章内生交易费用和分工演进⋯⋯⋯⋯⋯⋯⋯⋯⋯⋯⋯⋯⋯⋯⋯
6. 1 内生交易费用及其对分工的影响⋯⋯⋯⋯⋯⋯⋯⋯⋯⋯⋯⋯
6. 2 道德风险与合约设计对内生交易费用的影响⋯⋯⋯⋯⋯⋯⋯
6. 3 对策论模型中的内生交易费用⋯⋯⋯⋯⋯⋯⋯⋯⋯⋯⋯⋯⋯
6. 4 为什么市场可减少内生交易费用⋯⋯⋯⋯⋯⋯⋯⋯⋯⋯⋯⋯
6. 5 序贯均衡模型中的内生交易费用⋯⋯⋯⋯⋯⋯⋯⋯⋯⋯⋯⋯
第7 章新兴古典城市化理论⋯⋯⋯⋯⋯⋯⋯⋯⋯⋯⋯⋯⋯⋯⋯⋯⋯
7. 1 为什么会出现城市和城乡差别⋯⋯⋯⋯⋯⋯⋯⋯⋯⋯⋯⋯⋯
7. 2 为什么集中交易可以改进交易效率⋯⋯⋯⋯⋯⋯⋯⋯⋯⋯⋯
7. 3 决定居住格局与城乡地价差别的机制⋯⋯⋯⋯⋯⋯⋯⋯⋯⋯
7. 4 最优城市结构层次及其形成⋯⋯⋯⋯⋯⋯⋯⋯⋯⋯⋯⋯⋯⋯
7. 5 新兴古典同新古典城市化模型的区别⋯⋯⋯⋯⋯⋯⋯⋯⋯⋯
第8 章新兴古典工业化和层级结构理论⋯⋯⋯⋯⋯⋯⋯⋯⋯⋯⋯⋯
8. 1 新机器和新技术如何出现⋯⋯⋯⋯⋯⋯⋯⋯⋯⋯⋯⋯⋯⋯⋯
8. 2 迂回生产链条长度如何增加⋯⋯⋯⋯⋯⋯⋯⋯⋯⋯⋯⋯⋯⋯
8. 3 工农业收入比重变化及转型期二元结构⋯⋯⋯⋯⋯⋯⋯⋯⋯
8. 4 企业制度随分工发展而加速复杂化⋯⋯⋯⋯⋯⋯⋯⋯⋯⋯⋯
8. 5 分层组织理论与分工发展⋯⋯⋯⋯⋯⋯⋯⋯⋯⋯⋯⋯⋯⋯⋯
目 录 5 8. 6 分工的发展与分层的竞争结构⋯⋯⋯⋯⋯⋯⋯⋯⋯⋯⋯⋯⋯
第9 章新兴古典产权理论⋯⋯⋯⋯⋯⋯⋯⋯⋯⋯⋯⋯⋯⋯⋯⋯⋯⋯
9. 1 产权经济学的发展⋯⋯⋯⋯⋯⋯⋯⋯⋯⋯⋯⋯⋯⋯⋯⋯⋯⋯
9. 2 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与产权经济学⋯⋯⋯⋯⋯⋯⋯⋯⋯⋯⋯⋯
9. 3 保险与分工的发展⋯⋯⋯⋯⋯⋯⋯⋯⋯⋯⋯⋯⋯⋯⋯⋯⋯⋯
9. 4 产权界定效率对交易费用和分工的影响⋯⋯⋯⋯⋯⋯⋯⋯⋯
9. 5 精确界定产权与同行竞争的替代性⋯⋯⋯⋯⋯⋯⋯⋯⋯⋯⋯
9. 6 产权的模糊度与外部效果⋯⋯⋯⋯⋯⋯⋯⋯⋯⋯⋯⋯⋯⋯⋯
9. 7 新兴古典产权理论的应用分析⋯⋯⋯⋯⋯⋯⋯⋯⋯⋯⋯⋯⋯
第10 章分工的自发演进和社会组织试验⋯⋯⋯⋯⋯⋯⋯⋯⋯⋯⋯⋯
10. 1 分工如何随时间流逝而内生演进⋯⋯⋯⋯⋯⋯⋯⋯⋯⋯⋯
10. 2 人类对组织的知识如何决定分工水平⋯⋯⋯⋯⋯⋯⋯⋯⋯
10. 3 组织信息和分工同时演进的故事⋯⋯⋯⋯⋯⋯⋯⋯⋯⋯⋯
10. 4 自发的制度改革与有意的制度模仿⋯⋯⋯⋯⋯⋯⋯⋯⋯⋯
10. 5 新兴古典组织理论对研究中国经济的意义⋯⋯⋯⋯⋯⋯⋯
第11 章新兴古典宏观经济学⋯⋯⋯⋯⋯⋯⋯⋯⋯⋯⋯⋯⋯⋯⋯⋯⋯
11. 1 新兴古典资本理论⋯⋯⋯⋯⋯⋯⋯⋯⋯⋯⋯⋯⋯⋯⋯⋯⋯
11. 2 新兴古典货币理论⋯⋯⋯⋯⋯⋯⋯⋯⋯⋯⋯⋯⋯⋯⋯⋯⋯
11. 3 新兴古典失业理论⋯⋯⋯⋯⋯⋯⋯⋯⋯⋯⋯⋯⋯⋯⋯⋯⋯
11. 4 新兴古典景气循环理论⋯⋯⋯⋯⋯⋯⋯⋯⋯⋯⋯⋯⋯⋯⋯
11. 5 同其他景气循环和失业理论的比较⋯⋯⋯⋯⋯⋯⋯⋯⋯⋯
11. 6 景气循环与中国的改革周期⋯⋯⋯⋯⋯⋯⋯⋯⋯⋯⋯⋯⋯
第12 章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经验性证据⋯⋯⋯⋯⋯⋯⋯⋯⋯⋯⋯⋯⋯
12. 1 经济研究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12. 2 新兴古典内生增长理论的经验证据⋯⋯⋯⋯⋯⋯⋯⋯⋯⋯
12. 3 新兴古典产权理论的经验证据⋯⋯⋯⋯⋯⋯⋯⋯⋯⋯⋯⋯
12. 4 新兴古典企业理论的经验证据⋯⋯⋯⋯⋯⋯⋯⋯⋯⋯⋯⋯
6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 匿名审稿人对《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评价⋯⋯⋯⋯⋯⋯⋯⋯
匿名评审人和评论者对杨小凯著作和研究项目的评价⋯⋯⋯⋯⋯⋯⋯
Black, Smithe 和Ben _ Ner 对《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书的评论⋯⋯
参考文献⋯⋯⋯⋯⋯⋯⋯⋯⋯⋯⋯⋯⋯⋯⋯⋯⋯⋯⋯⋯⋯⋯⋯⋯⋯⋯
索引 ⋯⋯⋯⋯⋯⋯⋯⋯⋯⋯⋯⋯⋯⋯⋯⋯⋯⋯⋯⋯⋯⋯⋯⋯⋯⋯⋯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本帖最后由 jianmin 于 2012-12-27 09:30 编辑

(合理配置也就是减少浪费,同时意味着提高效率。而分工也是提高效率,那么,合作是否也能提高效率?)
第 1 章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
第1 章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
1. 1 什么是经济学
   什么是经济学? 教科书上的典型定义是,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多种经济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学问。但是, 这种新古典式的定义,同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差别。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资源配置问题, 而是如何才能使一个国家更加富裕, 并尤其关注分工如何能够减少资源的稀缺程度。马歇尔之后,新古典经济学关注的核心, 逐渐转向在给定稀缺程度下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市场的功能则局限在决定投资品和消费品的相对价格和数量上。新古典的这种定义, 丢弃了古典经济学最本质的东西, 从而使经济学的解释力大大降低。因此, 必须对经济学进行重新定义, 使之能同时涵盖新古典和古典经济学的思想。在给出新的经济学定义之前, 我们先观察一些经济现象。在中国很多地方, 农民盖房通常是多年前就开始自己积攒材料。材料备齐后则找一群亲朋好友一齐动手。同一个木工, 肯定是既做门窗, 又做梁檩, 还顺便给主人做几把椅子, 而砌墙、装修等也多是由同一批泥瓦工完成。木工、泥瓦工、装修等也多是“全能型”工种, 绝不会有很复杂的内部分工。盖房用的工具, 也大都十分原始, 极少会用上自动钉钉子的气动装备, 最多不过是一些简单的电锯而已。我们再来看美国的农民是如何盖房的。通常, 他们会将盖房的活承包给一家专业建筑商, 各种费用统一与建筑商结付。建筑商揽到这笔盖房业务后, 先找专业公司设计好图纸, 然后去找分包商, 比如, 专门处理地基的公司、专门砌墙的公司、专门做木工活的公司, 每一类业务又都有众多相应的专业公司提供服务。仅就木工活而言, 就包括5 类: 屋顶的梁檩是一个专业做大批梁檩标准件的分包商; 做厨房的木柜及台桌又是另一个专业木工分包商; 做楼梯也是一个专业公司; 而室内的门窗、地板、墙脚又是一个专业公司负责; 支撑房子的木架结构又是另一个专业公司。而且, 每个专业分包公司都从其他专业公司购买很多材料和工装设备, 专业工人用的工具,则五花八门, 让人叫不上名字。这其间, 建筑商除了将盖房的各项业务分解后转包给其他专业公司外, 可能什么也不需再多做。中国农民马上就会很自然地想到, 请这么多的专业公司, 费用一定十分昂贵。事实远不是这样。算起盖房的成本来, 同样质量的房子, 美国农民房子的造价往往比中国农民的还便宜。中国农民就很奇怪, 我千方百计地省钱, 尽量不花“冤枉钱”到市场上购买材料, 为什么同样质量的房子反倒比美国农民房子的造价还高? 道理其实再简单不过。

      比如做梁檩, 中国木工用的是原始的工具, 除了电锯外基本上都是完全手工制作, 而美国的专业分包商却专做大批梁檩, 用的是很复杂的加工机床, 一个工人一天做的梁檩, 甚至相当于中国木工几个月的量。不用比较, 谁的成本大、谁的成本小, 已是一清二楚。(仅从成本来考虑,就已经这样,如果再考虑其它因素,会更不同,那么,还有些什么其它因素呢?)中国农民一定还会很奇怪, 为什么这个美国农民不去自己联系专业公司, 而要将钱给这家“皮包公司”的建筑商去赚呢? 当然, 这个美国农民不是不可以自己去联系各个专业公司, 但有两个原因使他宁愿将盖房的活全部承包给一家建筑商。第一, 这个农民有自己专门的工作, 或许, 他一个人要负责耕种上百亩的农场, 如果放弃手中的工作去亲自联系众多的专业公司, 他的损失将会很大, 经济学上叫机会成本。第二,他对这些专业公司根本就不熟悉, 如果要自己去联系专业公司, 他就得先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建房的各种材料和造价, 然后再去调查和比较每家专业公司的情况, 最后确定和哪些专业公司签订合同。在这些专业公司替他盖房的过程中, 他还得去监督每一项业务的质量, 简直不胜其烦。并且, 在他花费大量精力掌握了各种“盖房要诀”后, 他很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再去盖第二栋房子, 这些知识也就白白浪费。所以, 他宁愿将不熟悉的盖房业务承包给一家专业建筑商, 他自己则去专心干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这家建筑商的生存之道就是专门从像他这样的人手中承揽盖房业务, 然后将其转包给其他专业商。因为专于此道, 这种工作对建筑商来说就十分轻车熟路, 也许对于那位美国农民来说十分困难的事情, 建筑商只须几个电话就可以全部解决。在上面的例子中, 中国农民和美国农民盖房的本质区别只有一点,那就是分工与专业化程度不同带来了经济效率的巨大反差。(分工与效率)分工和专业化程度越高, 生产效率就越高。但凡事有好处就有坏处, 分__________工也概莫能外。分工越发达, 则交易成本就越高。比如, 无论是由那位美国农民还是由建筑商去同众多的专业公司签订合同, 都涉及大量的交易费用,
      而中国农民自给自足盖房涉及的交易费用则很小。(有较好的证明吗?)也就是说, 分工和专业化一方面带来经济效率的极大提高, 另一方面又带来交易成本的上升。这就出现了一个两难问题。类似这种不可能“又要马儿好, 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两难冲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而这也正是经济学存在的原因。如果没有两难的冲突, 经济学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所谓经济学, 就是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两难冲突的学问。它不但研究个别决策人如何权衡各种两难冲突, 并且研究不同个人的决策之间如何交互作用产生某种全社会的两难冲突; 研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 这些社会上的两难冲突又如何由某种制度权衡折中, 产生个别人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局面。经济活动中的“两难矛盾”有两类,(政治也有这种矛盾,) 一类是新古典的两难矛盾, 即在给定资源稀缺程度( 或生产力) 的条件下,(为什么资源稀缺程度可等同于生产力?)各种产品之间的生产或消费存在着两难冲突。比如, 数量一定的资源, 如果多生产食物, 就得少生产衣服。另一类情况是古典的两难矛盾, 即资源稀缺程度本身不是固定的, 比如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力, 因而减少稀缺程度,但正如上面的例子显示的, 这却无疑会增加交易费用。前一类两难矛盾实质上就是资源配置问题, 是新古典经济学( Neoclassical Economics )研究的重点; 后一类两难冲突是一个组织结构问题, 是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 研究的重点。但是, 无论哪一类两难矛盾, 都需要人们去权衡折中, 以选择最佳
的折中点, 这就是经济学中研究的决策问题。看起来, 个人选择何种决策只是单纯个人的事情, 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决策往往又交互影响和作用, 从而产生出一种全社会的后果。当然, 这种个人决策之间的相互作用, 也会有一些更高层次的两难冲突。比如, 买者希望价格越低越好,而卖者则希望价格越高越好。所以, 在非人格的市场上, 价格的决定也会有两难冲突。市场上自利行为的互动也会取得某种折中, 这就是经济学上的供求均衡。这里要特别提到“自利行为”, 因为它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假定。显然, 自利行为同自私行为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一种自私行为往往会通过损害别人的利益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自利行为则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做出的谋求自身目标函数最大化的决策行为。如果当事人因为行善而获得一种满足, 增加一份效用, 则自利行为可能是一种为他人谋利的无私行为。发生在市场上的各个决策主体交互作用的两难冲突, 比单纯个人决策中的两难冲突要复杂得多。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马克一下,等继续。。。“中国农民自给自足盖房涉及的交易费用则很小。”相对于商品房的价格的确是,只是当下 不怎么批宅基地了
马克一下,等继续。。。“中国农民自给自足盖房涉及的交易费用则很小。”相对于商品房的价格的确是,只是当下 不怎么批宅基地了
太忙了,很久没看了,近几天睡前又看了几页,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