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你的大脑也善于敏感词过滤

弯兔123 2011-01-11 02:28原文链接:http://www.guokr.com/article/4935/?page=1


有没有一部电影让你情有独钟,但奇怪的是影院不上映,报纸也不报道,你的朋友更是连那个性感女主角的名字都没听过。终于有一次,你发现电影杂志上一笔带过的提及了这部电影,在另一部电视剧里发现你最爱的女主角在片中跑龙套,后来终于在豆瓣中找到了这部电影的小组,相见恨晚啊!

所有这一切,你注意到,但是很少被别人注意到的信息,都是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在作祟。考驾照的时候,发现街上所有的车都在违章;失恋的时候,听到的每首歌都那么心碎。证实偏见就是你脑中的过滤器,留下你认为正确的,剩下的统统扔进垃圾桶,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每个人脑中都有一个过滤器,电视上的砖家叫兽们夸夸其谈,如果谁的过滤器设置和你相同,你就觉得这专家是真有水平;如果讲的是你不认同的观点,那么这家伙就是狗屁不通。我们看专家学者的讲座不是为了得到新的信息或科学的结论,而仅仅是为了寻找认同感。观察一下你豆瓣上的好友,他们“想读的书”一栏,基本都是符合他们兴趣和观点的书,很少有人想看那些挑战他们既有观念的作品。而现在,你在果壳网找到了一群和你一样的Geek,所以留了下来。

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网站 orgnet.com 上,Valdis Kerbs 对亚马逊网图书销售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支持奥巴马当选总统的选民在亚马逊上购买了更多的正面描写奥巴马先生的书,而不喜欢奥巴马的人则是那些批评奥巴马的书的主要买家。就像对待砖家叫兽的态度一样,人们也更愿意买符合自己的观点的书。Kerbs通过对证实偏见多年的研究发现,人们都希望确信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是正确的,因此会主动的寻找那些和自己所见略同的观点,不符合自己认识的观点则被视作洪水猛兽,避之不及。

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证实偏见是影响我们大脑做出正确判断的主要因素。记者们由于心中存在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报道新闻时总会出现一些偏向性;科学家们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而会刻意的回避相反方向的研究。

证实偏见让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出现偏差,也让阴谋论者有了市场。如果你认为人类根本没有上过月球,你可以找到许许多多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证实偏见也影响了人类顺利地沟通和交流。国家与国家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各异的证实偏见所造成的。

1979年,明尼苏达州大学的Mark Snyder和Nancy Cantor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找来一帮人,给他们读一本书,内容是一个叫Jane的女人在一周内的生活。Jane是研究人员虚构出的一个人物,在书中的一周里,Jane时而外向,时而内向。几天后,参与者读完了关于Jane的书,研究人员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组被问Jane是否可以做一名图书馆管理员?而B组则需要对Jane是否适合当一名房地产经纪人给出判断。A组的参与者回忆,Jane是一名很安静的女孩,正好适合图书馆管理员这种工作;而B组的参与者则记得Jane的性格很外向,做房地产经纪人是再适合不过了。随后,研究人员又问两组参与者Jane是否还适合其他的工作?A、B两组的参与者均给出否定的答案。

这个研究表明,即使是你的记忆,也会被大脑的证实偏见所左右。我们的大脑同样会选择性的留下符合我们既有观点的记忆,而忘掉那些与违背我们自有观点的事情。俄亥俄州立大学在200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人们看到那些契合他们既有观点的文章时,会花比其他文章多36%的时间来阅读。

人们以往只能在茫茫书海中寻找那些满足自己兴趣的读物,现在有了google,人们可以更加乐此不疲地在网上寻找信息认同自己千奇百怪的恶趣味。如果搜索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马上会搜寻下一条信息,直至找到那些与自己臭味相投的人。

慢慢的,我们从书籍、报纸、杂志、电视中不断地寻找自己认同的观点,然后不断对自己产生认同,我们对生活的自信就建立于证实偏见给我们带来的认同感。

当然人们所认为正确的事情,即使能找到再多支持观点,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当科学研究的方向离原有想法越远时,离真相就越近。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观念也是这样。

作为果壳网译者,敝人翻译时候也会受自身的“证实偏见”的影响,所以各位读者若想看到未经本人过滤器过滤的本文全部信息,只有劳烦大家翻墙看原文了。但是请注意,原文也是原作者过滤的成果。
原文 confirmation bias

我知道什么?
偏见大家都有,就怕自以为伟光正~~
这是常识,可惜常识往往被故意地主动或被动过滤了!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质疑伟光正是对的。

作为个人,都有贪欲私利,应该视为正常,正因为如此,我们制订了制度、法律、道德等约束,才是我们社会运作正常。
作为个人,都有抬高自己打击别人的习惯,都有我对你错的习惯,应该得到理解,正因为如此,我们制订了投票、公平考试、演示验证的措施,以使公共评判尽量公正。

但是,作为一个执政组织,不可以借口人性贪欲是天性,而使贪污合法化,也不可以借口人的自大欲望标榜自己伟光正,也不可以借口私人规避敏感词来使自己设置网络禁言。

我们的执政党,塑造了与上述自私人完全相反的大公无私的人格,让愚民信以为真,使得制度、法律、舆论监控失效,最后骨子里腐败得不可想象。
参加交流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3-3-9 11:16 编辑

偏见不是问题。是偏见定义了我们,让我们拥有不同观念、观点和个性,构成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不能容忍偏见,惦着消灭异见才是问题。




生活里不是每件事都"非如此不可"。比如音乐、绘画的评论,澳大利亚银行业规则。这些事情上的分歧,并不比"中午吃面还是吃饭"的选择更重要。
我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