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118
- 帖子
- 5736
- 精华
- 6
- 性别
- 男
- 注册时间
- 2006-1-6
访问个人博客
|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11:1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不要拆穿( 毛尖)
有一個廣告,這麼說:專業維修核潛艇、反應堆,承接核彈頭翻新、拋光、打蠟,回收二手航母,清洗航母油槽,航天飛機保養換三濾,衞星表面出塵,量大從優!有發票!三月提機,兩年保養,外送野生純血奧特曼,飛機後視鏡,銀河打火機等。
用一個成語概括你看到這個廣告的感受,你的回答是?天方夜譚?那麼,你老了。不明覺厲?恭喜你,你很善於學習新文化。不過,還不是標準答案。
好了,讓年輕人來告訴你,這廣告是哪個詞的標準示例。
人艱不拆。
啊歐,你沒聽說過這個詞。那麼,類似的,你也一定沒聽說過累覺不愛、社病我藥、男默女淚、喜大普奔、地命海心等一系列新成語。
籠統地說,這些新詞都是簡易文化的代表。人艱不拆來自林宥嘉的歌,「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就不要拆穿」;累覺不愛來自一個孩子的感嘆:太累了感覺不會再愛;社病我藥即社會生病但吃藥的是我;地命海心的意思是,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這些新詞活躍在互聯網,像不明覺厲已經是媒體常用語,如果把它們概括為「低級文化」,用的人也不會有甚麼意見,因為他們喜歡自稱「語死早」(語文老師死得早)「冷無缺」(冷漠、無理想,缺乏信仰)。不過,「喜大普奔」(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這些詞,對於新聞聯播式表達還是有相當的諷刺效用。所以,記者問我,如何看待這些新詞,我說不上話來,卻突然想到了幾年前看的英國電影《女王》。
《女王》聚焦戴安娜之死,一邊是悲痛欲絕的人民,一邊是疏離逃避的王室,中間是新上任的首相布萊爾。女王伊利莎白認為戴安娜之死是私事,但是沸騰的民意卻要求王室作出檢討,到後來民眾甚至呼籲廢除君主制。鋪天蓋地指責聲中,布萊爾最後說服女王出來面對。
女王在丈夫的陪同下來到堆積如山的獻給戴安娜的花圈前,祭文中,給戴安娜的都是讚美詩,給王室的,都是匕首。女王眼睛濕了,但轉身,面對她的人民,她還是露出微笑。
女王最後按民眾的意思發佈電視講話,她的民意也重新回升。不過女王知道,現在的人民不再是很多年前她登基時的人民,一個時代過去了。
《女王》因為較多地採用女王視角,容易被視為一部保守主義的電影,包括影片中,布萊爾的老婆眼看老公開始同情女王、為女王說話,就諷刺說,你原本不是工黨首相嗎?而讓我感興趣的是女王最後跟布萊爾說的一席話,她說,她從小的君主功課是,應該隱藏自己的感情,不催淚不作秀,責任第一,個人第二,但現在不同了。女王的工作讓伊利莎白沒有選擇,她說,我得跟上這個時代。
女王說完這句話,以一個背影走入銀幕深處。因此,這部電影也被不少媒體視為一曲「英國挽歌」,時代多麼殘酷,連女王也要學習灑狗血,明明看不上戴安娜,還要當眾讚美她。
從網絡新詞想到英國女王,是因為,新詞也好,女王也好,都是這個時代的軟弱表達。「人艱不拆」是甚麼?表面上是溫情脈脈的彼此包容,骨子裏卻是沒法拆穿不能拆穿和不敢拆穿,而所有這些新成語的結構法則,也多少傳遞着一種曖昧的氣息,無論是地命海心還是喜大普奔,都一半是嘲諷一半是時髦,這也就像,如果我們不能掌握這些新詞,就會顯得很out,而像我這種天天要和新人類打交道的人,哪裏敢說這些新詞我不懂。
都很軟弱。黃秋生在微博裏說,內地網民不識繁體字,華夏文明已亡。這種論調,因為無聊加無稽,自然遭到無數網民責難,但是,我沒想到的是,向以毒舌聞名的黃秋生,馬上各種解釋為自己的論調進行稀釋。嘖嘖,叱咤銀幕的冷硬男人哪裏去了?不怕槍不怕死的黃秋生就算說岔了,又有甚麼好怕?
其實我想大家也不是真的膽怯,可就是莫名其妙地軟了。看看新世紀以來,流行歌曲中頻率中最高的動詞就知道了,不是「愛」不是「恨」,是「怕」。怕你怕他怕自己,怕愛怕不愛怕不會愛,反正一個怕。
怕甚麼呢?噓,不要拆穿。 |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