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苏州原创)?

这是一个我自己亲历的故事。
          发生在普通的生活之中,但它所涉及了亲情、伦理、法律、文化。这是一个正在上演着的悲剧,可是我却不知道如何去终止它。这是一个真实的悲剧,但我们和我们所身处的社会却从来就没有关心过这个悲剧个案的事实。
          在这里,我把它晒了,希望所有有爱心的朋友进入这个悲剧中、知道这个故事、知道这个孩子。希望由于社会的关注而使仁爱和人性的阳光能够照亮这个孩子的生活,让他得以找寻到回家之路。
          大约是在七八年前的时候,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许多年没有见面的一个远房的表弟。相聚之后,所聊的话题大约都是一些各自生活圈子里面的事情,以及那些以前的在我们共同生活里面所发生过的陈旧的故事。很温馨、很亲切啊。
           我们家乡是淮北地区典型的农业县城,而且是纯农业地区--第一产业哈。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所听到的GDP的数字,是掺杂了很多水分的东东。  
           计划经济所主导的社会生活模式,象是一辆老旧的破车运载着我们生活的全部,而我们则是那辆老爷车子上面的乘员,迤逦而行。改革开放这样的巨大变革来到这里,已经消弭得只剩下一口气息了。对于人们观念的影响是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的细节开始的,当人们发现自己脚上汲拉着的拖鞋,饭桌上面使用的塑料筷子、筷笼子、包括桌子上面铺着的印着大胆奇异图案的塑料布上面,都是标注着南方省份的乡镇企业所生产的时候,开始才意识到,这世道在变化着,这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他们开始试着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否有电视里面所播放的那样色彩斑斓。哪儿有可以打零工的地方,哪怕只是可以填饱肚子,这样就可以省去家里面的粮食。而那些省去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卖,可以换些钱,而有了钱还可以去卖来更多的东西。
            ”乖乖,这里没有农村了哇!“
            当他们脚踏在苏南地区的柏油路面上,面对水稻田边矗立着的一幢幢一律是两层半的、青灰色的小楼时候,情不自禁地叫着。
            这是打工生活的第一个脚印,这一串串脚尖方向被朝着家乡方向的印记,创造着历史,开辟了未来,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在我们老家附近的一个庄子里面有一家人,男人是个退伍军人,很能干的。”他随口说出了那个人的名字,我依稀觉得见过他的,似乎认识他的。
            “那家伙有四个闺女,没有儿子,想儿子都想得快要疯掉了。”
             可以想象得出来那个男人的心情,在我们家乡,重男轻女可是人之常情着啊。
            “每到逢年过节的日子,那家伙从外地回到家里过年时候---这个时候可是打工族们最惬意的时刻啊,他们用自己一年到头在外面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喝酒、赌钱、给老婆孩子卖新衣服耐克鞋子啥的,潇洒着呢。”
            “那个家伙是见酒就喝,逢喝必醉啊!一整天眼珠子都是通红通红着的。‘妈的必,我要钱弄啥子,我是个绝户头子。。。给那个龟孙子留着啊’?”农村过年过节是热闹着呢,平常的时候,村庄里面的人口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外出打工,老弱病残不能出门挣钱的被社会学家们冠以“留守一族”。逢年过节的时节,他们象是候鸟一般,纷纷衣锦还乡了。
            “今年过年的时候,那小子就不一样了。你猜咋的?他有儿子了。”
            “那是他又偷着生一个儿子吗?”
            在我们家乡,当干部最熟悉的工作就是计划生育了,可见这里人们的生育观念是多么落后。在这里,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街道的墙体上面都见缝插针地刷了许多的广告和标语,而在各种的标语中间,关于计划生育内容的大约占去二分之一差不多吧。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他可不想费那些事儿了!”
            “那小子不知在哪儿弄个男孩子回家里了。有二、三岁的样子,是个南方的孩子,都会说话了,听口音是蛮的。”
           “那他咋着给人家说那个孩子的来历呢?”
           “他对庄子里面的老少爷们说,这个孩子是他花钱买过来的。这个理由很普通,因为在农村里面,那些娶不起媳妇的光棍汉子,通常就是买一个四川蛮子做老婆的。四川地方穷,人口稠密,一般的四川女人在这儿可以过住的。做这事情虽然是违法的,可是又有谁去管呢?”
            “可是慢慢地馅儿就露出来了,听说那个孩子是在苏州弄回来的。苏州那儿人那么富裕,谁会卖孩子呢?因此,村民们就传说那个孩子是他‘逮’回来的。”
            “起初,他两口子让那孩子喊他们‘爸爸、妈妈',,想过过瘾吧。可那孩子也挺倔强的,坚决不喊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爸爸妈妈,我爸爸是开车的,妈妈是上班的。。。。。’。于是他就狠命地揍那个孩子,最后连哄带骗地,哄信了。”
             可怜的孩子!我无语。
             曾经, 我在心中多次设想着如何去搭救这个可怜的孩子。与苏州地区警方联系,找人秘密接近那个孩子是否能够询问出有价值的资料出来,把信息爆料让媒体介入。。。等等。而所有这一切的前提都必须首先找到这个孩子的父母,因为我知道,即便是公安机关把那个农民传唤过去,打死那家伙他也不会招供出来那个孩子的来历的。
            然而繁忙而具体的生活,淹没了自己所设想的,拯救这个故事中的孩子的计划。
            就在今天,我又遇到了那个表弟,又问起了那个孩子的故事。
           ”噢,还记着那个事情哦。“
           “那孩子今年有十二岁了,已经在上初中了。”
           “那现在知道是从那儿弄回来的吗?”
            “应该是在苏州。”表弟肯定地回答。
            “上回你对我说过以后,我专门打听了。那家伙一直在苏州打工的,所以那孩子一定是苏州蛮子的。”
            “事情既然发生了,就注定是一个悲剧,如果真的找到那个孩子的家人了,那边是团聚了,可是这头他两口子该咋活呀?既然把他弄回家里,肯定是当做亲生儿子去养的。”
            “无论如何,我要把这个孩子的故事贴到论坛里面,让所有的父母知道,在安徽淮北农村的一个村庄里面,有这样一个被人拐卖的孩子,让所有孩子知道,他们是被爱着的。如果他的家人朋友有幸看到了,那一定是我的初衷了。”
            我告诫自己,今天一定要完成这件事情!
            此刻,苏州的天空上面一定是晴朗的夜空,虽然是在初冬的寒夜,也一定有星星在眨着眼睛。那些满天的星斗是否知道,在姑苏故地的一个屋檐下面,一盏灯火周围,一张餐桌旁,此刻有一个爸爸和妈妈正在承受着骨肉分离的煎熬,他们夜不能寐着,即使在睡梦中也在思念自己的孩子!
             “ 我的爸爸是开车的,我的妈妈是上班的。。。。。”
            可是仅仅凭着这些支离破碎的印记,能够拼凑出来一个具体的东西出来吗?
            苏州的行政区划中,有着13个市县区。在安徽民工的概念里面,苏州应该是指市区及周边地区,所以,这个可怜的孩子家乡应该距离市区不远。
             在环着城市的一些村镇、工厂,糜集者许多外地的打工者,那儿的暂住人口中有很多是来自我们家乡的农民,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虽然生活已经溶入这个城市,可是心灵深处,他们永远是过客。城市给予了他们温饱的同时,也給了他们冷漠、白眼和鄙视。
        ” 爸爸妈妈,你们在那里呀!“
          我仿佛听到了那个可怜孩子内心里面发出的喊叫--虽然我们素未谋面。
          于是我在这里、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替那个懵懂的孩子在这里寻找亲人。
    在许多拥有爱心的朋友帮助下,目前这个孩子的资料也丰富起来:目前名字叫“抱抱”,大约是1993年左右出生,男孩,尖下颌,肤色不白。
           苏州的警察朋友,请你们筛选一下,1996年前后,在你们当地是否有孩子被诱拐或者走失的报案记录。
           就在11月28日夜,我把这个帖子写好后,委托江苏的同学立刻把它发到了苏州当地的一个网站上,可是仅仅只过了20个小时,帖子就不见了。
    -----这是一个自称关于精致生活的论坛,类似这种苏州寻亲内容的帖子显然冲淡了所谓“食色”主题。占据了人文空间,改变了文化滋味。
        --历史苏州,人文苏州,爱心苏州!请你们记着这个故事,记着这个孩子!
        --联系我啊!([email protected])(2008年11月29日)

[/td][/tr][tr=rgb(255,255,255)][td]压题的照片是《苏州日报》蒋丽英女士发我的一个失踪孩子的照片
[/td][/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