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林纾在北大 上课讲笑话

林纾:以闽语音译福尔摩斯苏文 中华书局

林纾为闽人,所以他的翻译作品,很多人名、地名都以闽语发音为音译,例如光绪二十五年(1899)福州素隐书屋出版他所译的《华生包探案》(The Memoirs of Sherlock Holmes,即著名的《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在书中,他以闽语发音,将“Watson”译为“华生”,“Holmes”译为“福尔摩斯”。此后这两个译名不胫而走,不旋踵即成为定译。


  大量译介西洋文学作品的林纾,任教北大时,有一门课排在下午两三点钟,是一天精神最不济的时刻,学生们常没有心思听讲。


  林纾译著


  某日,当看到底下的学生又开始昏昏欲睡时,林纾便把课本一合,说:“现在为大家讲个故事。”学生一听,精神略振。只听他说:“有个风流和尚,某日走经一座桥,见一位美女姗姗而来。”


  学生此时已集中全部精神要听下去,但林纾却突然不讲了。学生们请他继续讲那和尚和那美女后来如何,他说:“没什么,一个向西、一个向东,走了。”学生的睡魔也被他驱走了。


  林纾性情真挚,古道热肠,行事颇有侠士之风,例如某贫士写信向他哭穷,他与那人虽素昧平生,但仍寄赠十块银元,同时附一首诗说:


  年来沧海已成田,文字何曾值一钱。


  无力赠袍宁赠炭,石头城下雪漫天。


  此外,友人以妻病向他告贷,他就把刚收到卖画的400元全数出借,朋友坚持立下借据后,才把钱拿去。不久这位朋友病逝,他前往吊祭,在灵前把借据烧了,并在祭文中说,他与那位朋友若都健在,则借据有无都无关宏旨,现在朋友死了,自己恐也来日无多,若死后还有借据存在,难保不成为日后两家纠纷之媒,故拿出烧掉,以长保交谊。


  林纾(1852—1924)


  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县(今闽侯)人。与严复同为翻译名家,一生共翻译了160多种外国小说,但却不会任何一种外国语言。能诗善画,文笔婉约动人,翻译作品中,尤以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最让人津津乐道,中国人对外国文学的兴趣也由此而生。http://lz.book.sohu.com/chapter-74546.html



林纾上课讲笑话一事,当时与现在是佳话,但是在林纾被排揎的当口,却是林纾不适合在北大工作的铁证!


怎么,你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么?
《北大旧事》中有一篇沈尹默的《我和北大》,叙述道:

许炳堃告诉我:“何燏时和胡仁源最近都有信来,燏时对林琴南教书很不满意,说林在课堂上随便讲讲小说,也算是教课。”

我笑着说:“如果讲讲小说,那我也可以讲。”

后来何燏时竟然以“讲小说”的名义对林纾加以驱逐



2

短期就任北大校长
1913年秋天,教育部为减省经费,几次要停办北京大学,欲将之并入天津北洋大学,遭到何燏时及全校师生反对。何为此给大总统呈文,曰:“办理不善,可以改良;经费之虚糜,可以裁节;学生程度不齐一,可以力加整顿,而唯此一国立大学之机关,实不要遽行停止。”由于何燏时和全校师生的坚决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当局准备裁并北大的企图被打消。然而由此他与教育总长发生龃龉,并不满袁世凯独裁,遂萌生退意,于1914年1月辞职。
baidu


查维基上的人物介绍:
何燏时1878810日-1961421日),燏时燮侯,以字行世,故又名何燮侯北京大学校长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赵家镇花明泉村人。何燏时也是著名学者、爱国民主人士。
何燏时是当时中国清朝)最早赴日本留学的学生之一,也是从日本国立大学毕业的第一人。[1]
何燏时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今日本东京大学)工科冶金系。1910年,何燏时获得硕士学位
何燏时于1908回国,初受聘浙江省矿务局技正。民国政府成立后,何燮侯受聘赴北京出任工商部矿政司司长。
1912年,原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何燏时受聘出任国立北京大学的首任校长。191212月至191311月期间,何燏时为北洋政府时期國立北京大學時期的北京大学校长。[1]
何燏时因与当局办校意见不合,愤然辞去校长职务南归。
http://zh.wikipedia.org/zh/何燏时




但《北京大学校史(1898-1949)》1991年版对代理校长何燏时的评价没有这么好。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北大旧事》中有一篇沈尹默的《我和北大》,叙述道:

许炳堃告诉我:“何燏时和胡仁源最近都有信来,燏时对林琴南教书很不满意,说林在课堂上随便讲讲小说,也算是教课。”

我笑着说:“如果讲讲小说,那我也 ...
xubaiduo 发表于 2014-7-4 19:34
欲要诛心,一切都是正当理由~~


百度上说,何燏时善于延揽人才:

何燏时任职京师大学堂和出掌北大时,正值北大逐步走向正规大学的关键时期,学科的设置,校舍的兴建,经费的筹集,风纪的整顿,学制的改革,学校的保全,何皆与有力焉。他且又以校长之力,延揽许多人才到北大任教。据沈尹默回忆,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及他自己,皆由何延揽入北大。

据林纾自己讲,这位北大第三任校长就任之后,林纾并没有去巴结他(“余无谄媚之言”),从而埋下了祸根。

看来凡不是自己的人,延揽之外,则必须然是“诛心”、驱逐!
沈尹默怎么被何燏时引进的呢?说起来也是好笑,北大当局居然将他误作是章门弟子!
  何、胡之所以聘请沈尹默去北大任教,是以为他是章太炎的学生。章太炎名重天下,其门生陆续回国,由于其弟沈兼士是章太炎的学生,何、胡认为沈尹默也是章太炎的学生。其实,沈尹默非章门学子,但何、胡不了解底细,沈尹默也无法否认,只好硬着头皮,于1913年2月,挂着章的招牌去了北京,何和教务长姚叔节与他面谈后,便决定他在北大预科教中国历史(后改教国文)。胡仁源高兴地说:“现在好了,来了章太炎的学生,30岁,年纪轻。”

“北大三沈”
2014-02-01    作者:黑马
  http://www.shlnb.cn/gb/lnb/node12/userobject1ai10755.html
高人雅士,知识文化分子。
您知道林纾又叫“铁笛仙”麽?跟阁下一样擅长此技!
雅士啊!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此外,友人以妻病向他告贷,他就把刚收到卖画的400元全数出借,朋友坚持立下借据后,才把钱拿去。不久这位朋友病逝,他前往吊祭,在灵前把借据烧了,并在祭文中说,他与那位朋友若都健在,则借据有无都无关宏旨,现在朋友死了,自己恐也来日无多,若死后还有借据存在,难保不成为日后两家纠纷之媒,故拿出烧掉,以长保交谊。
...
xubaiduo 发表于 2014-7-4 19:21
烧得好,说辞更好。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烧得好,说辞更好。
邱晓云 发表于 2014-7-6 11:04
从“义侠”人格的角度去衡量,新青年北大教授的那些林纾对手们,没有一个比林纾为人更为古道·西风·林琴南的!
林纾的时代已经过去,然而,他的大量译作早已变成晚清文学遗产的一部分,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开辟了一个翻译之风和小说的新境界,后世的翻译虽然用白话,然而林氏的古文经典译本犹存,象是哈葛德的“三千年艳尸”一样,随时可以借尸还魂,只不过我们尚未知在何时在何地。
---------林纾与哈葛德_翻译的文化政治_李欧梵


再看清华周刊上拥护林纾立场的言论,即可感受文言魅力的存在。

林纾对白话文运动的不满,使他成为北大同仁的“敌人”,但却在清华找到了他的知音。真是颇有意思!
《妖梦》也不尽是林纾的不是。
很好奇他一门外语都不懂,那些小说是如何翻译的呢?
15# 老程

有什么好奇的?

他不懂外语,他的合作者个个都通!

林纾翻译虽然有些不忠于原作

却不妨碍阅读他的读者(了解大意)啊……
翻译就是对原作的背叛
不懂外语是双重的背叛
反而成为一代翻译大师!这就是翻译!
我猜也是这么回事,找几个精通原文的合作者把书里的内容讲几遍,老先生仗着良好的中文功底和善讲故事的能力用中文二度创作。
译作只署他一人的名字不大妥当,按现在通行做法至少得在扉页上列上外文助理的名字,否则可有造假和侵权的嫌疑哦。
18# 老程

当然合作者也署名啊!不仅署名,而且分润!
最好笑的是《文人的经济生活》一书给林纾算出的天价翻译稿酬,居然漏算了口述者的收入!
一千多万元翻译稿费啊!


有这么多钱,我现在就退休啦!